1. 首頁
  2. 語文

對話式課堂教學論文

對話式課堂教學論文

一、以“對話式教學”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一)課堂上實現師生對話,提升學習效果

教師與學生圍繞課程內容進行對話,透過教師有目的地引導,達到增加語文課堂的樂趣、活躍課堂氣氛、提升學生聽課效果的目的。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透過對話、提問等方式讓學生介紹或回答與課文相關的問題,開啟學生思路,提升學習效果。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五單元的課文《美麗的武夷山》為例,在課堂上,一位同學發言表達了對山的喜愛,教師順勢問道:“其他同學有喜歡山的嗎?”這樣一來,學生便集中精力開始說山、讀山;學生意猶未盡時,教師抓住學生心理:“在武夷山有很多山峰都還沒起名字,你能為它們取個名字嗎?”學生透過觀察回答:“三十六峰有的像……有的'像……”透過師生對話,不僅巧妙地把練習題“給山起名字”融進課文,還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課文上,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課堂上促進學生交流,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根據課程的需要設定不同的議題、圍繞議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對話,這種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學生之間的合作和探討,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可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三冊第八單元的課文《天鵝、大蝦和梭魚》為例,文中的三隻動物合夥也拉不動車,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能讓大車動起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在集體交流中,學生進行互問互答:“它們當中有誰偷懶,沒有使勁嗎?”“不是,他們都使勁了!”“它們應該都往前方使勁拉,這樣才能拉動大車!”由此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教師再讓學生討論:“生活中有哪些事情需要我們合作?”最後學生得出的答案有拔河、接力賽跑、大掃除等。有針對性地設定議題,讓學生自行交流,既有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又有利於學生自己品味和體驗。

(三)提出與課本對話,促進對文章的思考

新課標中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總目標之一是讓學生接受高尚情操的薰陶,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語文教師除幫助學生鍛鍊識字、寫字的能力外,還需帶領學生與課文進行對話,深入分析文章內涵。在課堂總結中,教師可以針對課文中含義深刻之處發起開放式討論,不設定答案,要求學生在討論中將自己帶入文章,促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二單元的課文《理想的翅膀》為例,課堂上教師提出問題:“文中的風箏分別代表怎樣的理想?”藉此引導學生思考“風箏”的引申意義;接著教師發起進一步的討論:“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你想放飛什麼樣的風箏?”以此發起學生關於自己理想的討論;學生在交流之後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想……因為我的理想是……”、“我還沒有想到自己的理想,但我也可以放飛風箏,慢慢尋找……”透過討論,學生聯絡自己的理想,對“風箏”得出了超出字面意思的理解,把“風箏”與“理想的翅膀”聯絡起來。

二、結束語

“對話式教學”是素質教育提倡的教學模式,它克服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弊端,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師生溝通、同學交流、課本對話。以“對話式教學”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助於增強師生的交流、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接收率,最終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辛曲佳 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塗寨山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