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論文

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論文

一、注重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讀

要讓學生對閱讀物件產生興趣,不僅需要以和諧的課堂氣氛為基礎,還需在引讀方式上創新。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在讀中大膽提出問題,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例如,在《社戲》的閱讀中,有的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作者寫社戲的目的是什麼?的確,很多學生在讀《社戲》中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但都沒有提出來。此時,教師不妨以魯迅《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中的話來進行解釋,讓學生明白作者是要透過可愛的故鄉與罪惡的社會形成對比,表達自己對於光明的前景和人與人之間淳樸善良關係的追求,如此再去讀課文,學生興趣也就更濃了。在引導學生讀的過程中,在讀的方式上教師要注意創新,如可讓學生小組進行比賽讀、配樂朗讀等。當然,讀前提問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不錯方法。如在教學《甜甜的泥土》時,可以以問題“為什麼泥土會是甜甜的”來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感受至愛的幸福。

二、明確閱讀目標,讓學生會讀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多喜歡讓學生自讀課文,而在讀中要學生知道什麼、理解什麼不是很明確,結果學生只能泛泛而讀,讀後最多對文字有大致的感受,而要說個所以然卻不知從何說起。明確閱讀目標,就是要在學生讀前以目標為指導,讓學生在讀中知道要了解什麼、掌握什麼,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提高自主閱讀效率。在閱讀中明確的目標引導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初讀過程中,如果缺少了目標,學生的讀會過於盲目,效果不佳。相反,以明確的目標為引導,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讀,效果會好很多。一般而言,在學生閱讀前教師要結合文字來預定教學目標。如記敘文一般要求學生在讀中把握住事件的主要內容,而議論文則要把握住論點和論據,小說則要緊扣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同時要關注人物形象的刻畫。例如,在《范進中舉》的'閱讀中,首先在故事內容上要向學生明確讀中要把握范進中舉前和中舉後的變化,其次是在人物形象分析上,要抓住胡屠戶這一典型人物,對其語言和動作進行分析。在向學生明確目標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把目標定得太高,同時要考慮學生的層次結構,儘量兼顧中下層學生。對於七八年級學生而言,寫作背景、作者簡介、文字的基本內容是首要的目標,而重點句段的理解是關鍵。而九年級階段的學生則要將目標提升一個層次,以重點句段理解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學會去體驗和感悟。

三、提出問題引導,讓學生讀懂

有了目標指導後,學生要掌握什麼就較為明確了,但學生還沒有深入到文字的詞句中進行探究,對文字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要讓學生真正深入理解文字的內涵,教學就要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來提出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促進學生對文字內涵的理解,這樣的閱讀才會走向過程化,從而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引導,而引導的關鍵在於運用正確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透過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文字,在解決問題中深入理解文字的內涵,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理解和感情能力。1.圍繞難點提出問題如在《孔乙己》的閱讀中,導致孔乙己悲劇命運的根源是學生在閱讀中較難理解的,對此,教師可用問題“你認為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孔乙己的這種性格?”透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由性格分析而引入對封建教育體制的分析。如此,學生會對科舉制度有更深刻的認識。2.圍繞重點提出問題筆者在《月跡》的閱讀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對該文的內涵理解過於片面。此時,教師可提問“孩子們在哪找到了月亮?月亮有什麼變化?”在此問題引導下,學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透過對月亮的變化和孩子們的爭論分析,學生對尋月過程中孩子的心理變化及其發展變化軌跡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當然,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後不能無所作為,而要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歸納,這樣才能讓學生獲得系統的認知。

四、關注體驗感悟,讓學生學會品讀

同樣的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會因經驗和認知等多種因素所限,獲得不同的體驗和感悟。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倡個性化閱讀,就是要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基本內容的基礎上讀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提倡生本化閱讀教學,在閱讀中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文字,在品讀中豐富學生體驗和感悟,培養道德品質,提高其審美能力,這樣的閱讀才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經常發現,很多教師還是喜歡以考試為方向標,忽視學生在閱讀中的體驗和感悟,結果一篇課文照本宣科式地授完也就告一段落了。其實,要體現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還是要多關注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文字。第一,要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感受。如在《甜甜的泥土》的教學中,一個學生讀完後哭了,他也是一個父母離異的孩子,教師在安慰了該學生後,讓該生以“泥土真的是甜的嗎?”引導該生寫寫讀後感,從其讀後感中我們真切體會了他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文章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第二,要注重引導學生從文字中生成出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如在《孔乙己》的教學後,教師以“如果孔乙己在今天”為題引導學生寫想象作文,有的學生就寫了孔乙己如果在今天將會是一名老師,還以文章中的“教‘我’認識‘回’字”為證。不得不說,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的確是進行過思考的。閱讀的重點在讀,關鍵在體會。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扣學生這一主體,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在想讀的基礎上知道要讀什麼,在問題引導下能讀懂文章的基本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讀出作品中的韻味,然後再生成出體驗,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閱讀邁上新的臺階,讓語文閱讀教學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