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美麗的對稱》課堂實錄

《美麗的對稱》課堂實錄範本

教材簡析:對稱是一種最基本的圖形變換。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事物很多,學生對於對稱現象並不很陌生。本節課按照知識引入──概念教學──知識應用的順序逐步展開的,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先設計了&ldqu;創造兩個完全一樣的手印&rdqu;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引導學生觀察一個對稱的實物圖(蝴蝶、),分析它的特點,引出&ldqu;對稱&rdqu;的概念,然後再為學生提供了幾個對稱的實物圖(樹葉、衣服、蜻蜓)來鞏固知識,讓學生在主題圖上、生活中找對稱現象,又玩照鏡子游戲,最後一個剪紙的活動,同學們在觀察、交流、合作的過程中發現了&ldqu;對稱的秘密&rdqu;,。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實物和圖片,在觀察和交流中感知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

2.兒童看到生活中(或圖片上)對稱的事物,能用&ldqu;對稱&rdqu;二字進行描述;或者兒童看到、聽到&ldqu;對稱&rdqu;二字時,頭腦中能浮現一些具體的事例,並能簡單口述出來。

3.透過具體的操作活動認識對稱現象,發展空間觀念。在認識,欣賞和製作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對稱現象

學 具:每一組印泥一盒,紙巾。每人:蝴蝶圖一張,白紙、彩紙各一張,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圖形紙片,剪刀。

教 具:剪刀、雙面膠、水彩筆、蝴蝶圖一張、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引入:

師:老師今天很高興能認識這麼多聰明的小朋友,老師遇到了一個小問題,你們願意幫我嗎?

生:願意

師:(1)將白紙對摺,展開.

(2)用大拇指按上印泥,將指印按在白紙的另一邊。

問題來了:在白紙另一邊也要出現一樣的手印(不能再按一次),怎麼辦?大家動手來幫幫我吧?(拿出你的學具)

生:動手做,展示,引出了重合。(板書:重合)

教師給予表揚。

師:同學們,你們在白紙的中間發現了什麼?

生:白紙的中間有一條摺痕.

師:為了便於大家觀察老師把摺痕用線表示出來。

[評析:讓學生幫助老師解決問題,透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樂趣,也拉近了師生的心靈距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完全一樣的特點。]

二、探索新知。

1.感知對稱現象

(1)(大螢幕出示動畫)

師:我們透過印一印,創造了兩個完全一樣的手指印。(板書:完全一樣),那像這樣的現象,下面這段動畫中有嗎?(展示)

生:兩隻蝴蝶……

[評析:如何讓學生體會到二個完全一樣的圖形到一個兩邊完全的一樣的'圖形的思維過程,是一個難點,利用了多媒體播放動畫的效果,既複習了見面的兩個完全一樣的圖形,又為後面的一個兩邊完全一樣的圖形起到了&ldqu;搭橋&rdqu;的作用。]

(2)(大螢幕出示蝴蝶圖)

師:一隻蝴蝶不小心飛到了老師的圖片上(展示)。

師:你能從蝴蝶圖中找出手印圖這樣的現象嗎?(引導說蝴蝶圖的兩邊。)

生:蝴蝶圖的兩片翅膀完全一樣的。

師:你怎麼知道蝴蝶圖的兩片翅膀完全一樣的?

師:每個小朋友手中都有一張蝴蝶圖片,你來動手摺折看,它的兩邊是不是一樣?(生操作,展示,說說是怎麼做的。)

生:將蝴蝶圖對摺後兩邊重合在一起,蝴蝶圖的兩邊是一樣。

師:同學們,老師是怎麼做的?(展示)

師:我們可以沿蝴蝶圖的中間劃一條線,蝴蝶圖沿這條線對摺後,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觀察到它的兩邊完全一樣。

師:老師在蝴蝶圖的中間畫的這條線,你能在手中的圖片上找出來嗎?

生:能。

師:指一指你們手中的圖片。(生操作)

師:老師劃的這條線就在他對摺後摺痕的位置。

師:同學們可看好了,這個摺痕非常重要(師示範)。

如果我們不在這場摺痕上對摺,蝴蝶圖的兩邊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嗎?

生:不會。

師:其實啊,像手印圖、蝴蝶圖這樣的沿中間這條摺痕對摺後,兩邊完全一樣的現象叫做對稱。(板書課題:對稱),展示小結。

師: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手印圖、蝴蝶圖是對稱的。

[評析:讓學生親身經歷了對知識的探究過程,由學生猜想→探究→驗證→教師演示。比較師生操作方法的異同,加強對比的效果,從而達到對知識的鞏固。]

(3)(大螢幕出示)(樹葉圖、衣服圖、蜻蜓圖)

師:那麼樹葉圖是對稱的嗎?

生:是。

師:沿著哪條線,用手勢表示出來。

師:(展示),樹葉圖中間這條線,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可以說樹葉圖片也是對稱的。)

師:還剩下二幅圖,你想判斷那一幅圖呢?(蜻蜓圖、衣服圖)

(教師此處注意引導,學生邊說邊演示。

同時,讓學生用手指一指,它們是沿著哪條線對稱的?用手劃一劃,指一指。)

生1:蜻蜓圖沿著中間這條線上下對稱。

生2:衣服圖沿著中間這條線左右對稱。

2、找對稱現象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找對稱現象。

師:不但老師帶來的這四幅圖片有對稱現象,在我們到操場上有好多對稱現象,同學們願意去看一看,找一找嗎?(出示主題圖)

生:願意。

師:瞧,在我們的操場上同學們發現了哪些對稱現象?

生:雙槓、乒乓球檯、教學樓……

(2)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

師:同學們,其實呀,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還有好多呢!

您發現了什麼是對稱的?在小組內說一說吧!

師:好了,誰來說說看。(注意引導學生把句子說完整,如:我發現了桌子是對稱的。)

生:我發現黑板是對稱的……

師:同學們,伸出你的雙手,他們是對稱的嗎?

老師做動作,學生判斷。

師:孩子們,一個人玩多沒意思了!我們來玩照鏡子的遊戲好嗎?找一位同學來幫助老師,一人當鏡子,另一人的做動作。(全體學生起立,同桌面對面)

師:同學們,你們真棒?(老師比手勢呱呱表揚學生)。

[評析:讓學生用習得的知識看世界,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目的。這一道環節中設計的學生找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小組交流,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擴大了孩子們的視野。然後抽生回答,引導往人體說,教師做動作,學生判斷,學生做對稱的動作完成照鏡子游戲。這一環節的設計裡層層遞進,知識點由淺入深,由表及裡。]

3、欣賞對稱圖片

出示: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出左右對稱,或上下對稱。

師:對稱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有趣的對稱圖片,同學們,請你用手勢表示出來這些圖片是左右對稱,還是上下對稱,好嗎?

(欣賞圖片)對稱在建築藝術中的有他獨特的魅力。

師:同學們,剛才看了這麼多圖片,你覺得這些圖片美嗎?

生:美。

師:是呀!對稱是美麗的。(板書:美麗的)

[評析: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廣泛應用在我們生活中,教師巧妙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藝術、科學、建築等知識中,注重了學科的整合,不僅降低了學生理解上的難度,還使單調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

三、操作體驗

1、判斷平面圖形中,長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是否為對稱的圖形。

師:生活中有這麼多美麗的對稱圖,其實在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中,一些是對稱的,我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生: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師:他們是對稱圖形嗎?

生:是。

師:你們從學具中選擇一種您喜歡的圖形來折一折看吧!

生:展示,每一種抽一個同學來展示,生1:長方形沿中間對摺重合,所以它是對稱的。生2:正方形沿中間對摺重合,所以它是對稱的。生3:三角形沿中間對摺重合,所以它是對稱的。

師:我手中的三角形卻不能。(任一三角形)為什麼?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因為我給你們是一個特殊的三角形。

[評析:由實物圖到平面圖形是一個需要突破的課堂難題,充分讓學生猜,並動手摺一折,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深了對對稱圖形知識的體驗和感悟。同時也為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2、練習:歡樂對對碰

師:同學們,老師想考考你們,好嗎?

(展示,歡樂對對碰,連一連)

下面的圖形各是由哪張上剪下來的?

[評析:學生在完成這一練習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同時,利用將學生想象的過程演示出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深了學生的記憶。]

3、製作一張對稱圖片

師:同學們,這我們生活中的對稱物體都是那麼美麗,我們要學會利用雙手,美化我們的生活,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動手製作一些美麗的對稱圖形,當一當小小設計師。好嗎?(演示創作方法。)

生:好。

生:操作,師巡視指導。展示優秀作品。

[評析:學生在整體感知對稱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創造對稱圖片的方法,讓他們展開想象,用靈巧的雙手創造出美麗的對稱圖形。從而完成了感知的提升。]

反思:利用演示創造對稱圖片的方法之前,如能夠先讓學生試著尋找做對稱圖的方法,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

四、總結: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來說一說吧。生1:我知道了對稱。生2:對稱是美麗的。生3:我學會了剪對稱圖形。

五、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好嗎?(演示)

師:第二段里老師把歌詞改了改,唱的時候按改的歌詞唱好嗎?&ldqu;數學在哪裡,數學在哪裡,數學在那我們的生活裡……&rdqu;

生:好!

師:下課了,孩子們,在生活中去尋找數學吧!

[評析:利用播放動畫的音樂《春天在哪裡》,並將歌詞改成&ldqu;數學在哪裡……&rdqu;這樣使全課前後呼應,給學生留下無盡的回味!同時也體現了數學於生活的觀念。]

五、板書設計

美麗的對稱

印一印

重 合

兩邊完全一樣

[總評:《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 明確指出:&ldqu;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rdqu;也就是說,學生學習數學並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上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所以,數學知識的探索軌跡,作為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的標誌,展現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這節課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教學中,教師充分給學生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機會,課堂教學透過創造對稱‐‐理解對稱‐‐尋找對稱‐‐拓展對稱‐‐應用對稱的過程使學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知識的快樂中,主動地學習知識,形成了技能,掌握了數學方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