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堂《絲綢之路》教學實錄

課堂《絲綢之路》教學實錄

《絲綢之路》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寫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絲綢之路教學實錄這一優秀教學案例。課堂實錄是一種鮮活的教學資源,透過絲綢之路教學實錄情景再現,教師們可以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研討,可親、可近、可學、可用,非常有益處,一起來看看吧!

《絲綢之路》這篇課文先以一個小故事點出了中國絲綢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接著講了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歷盡千辛萬苦,獻出了畢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開闢絲綢之路的歷史過程;最後點明瞭絲綢之路發揮的巨大作用――“它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我在教學中讓學生以一位導遊的身份介紹絲綢之路、交流資料等,以此來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人人參與,讓學生在有效的參與中自主閱讀,不斷探究;在感興趣的具體語言實踐活動中,感受課文意境、積累課文語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要求會寫、會認的16個生字。

3、瞭解絲綢之路的來歷及其開闢的意義,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4、運用“金鑰匙”介紹的方法默讀課文複述課文。

5、透過反覆讀文,體會過渡段的作用,並學習運用這一寫法。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張騫與絲綢之路》資料。

2、學生蒐集有關張騫出使西域的資料(故事、常識性知識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板書課題並提問:讀了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什麼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交流有關絲綢之路資料。知道有關絲綢之路的哪些知識?請拿出來我們做一交流。

(1)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各組互相補充,教師隨機給予評價,對認真蒐集資料的學生給予鼓勵。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用學過的方法解決。

2、讀後交流:讀了課文,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3、檢查學生讀文情況。指名逐自然段朗讀:要求字音準確、聲音洪亮。(其餘學生認真傾聽,聽後根據要求評議。)

三、感悟課文內容,積累課文語言。

學習第1、2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思考:你從這兩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麼?體會到什麼?

2、全班交流。隨機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問題:

(1)中國的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2)外國人把中國稱之為“絲綢之國”;

(3)從“目瞪口呆”、“讚不絕口”等人們的神態表情中能體會到中國的絲綢是多麼的絢麗奪目,使人驚訝、讚歎……

(4)齊讀這兩個自然段,再次體會我國絲綢在國外有很高的知名度。

學習3―7自然段:

1、默讀課文3―7自然段並思考以下問題:張騫在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哪兒能體會到?

2、學習小組內交流,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機指導朗讀,並且讓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從“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和飛機……”能看出張騫開闢絲綢之路困難重重;

(2)從“日夜兼程”能體會出張騫為開闢絲綢之路不辭辛勞;

(3)從“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準備著”,“忍受著炎熱和乾渴的煎熬……”,“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等語句中,體會到張騫開闢絲綢之路的堅定信念以及他的深深的愛國情懷。

(4)從“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域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係以及對漢朝的態度”中我們能感受到張騫此行雖歷盡艱辛,卻也收穫頗豐。

4、指導學生認識過渡段並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1)自讀第四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的前三句話和哪一自然段的意思聯絡緊密?

(2)全班交流:和第三自然段意思聯絡的緊密。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是疑問句“中國絲綢究竟是怎樣運到歐洲去的呢?”第四自然段前三句話回答並解釋了這個問題。

(3)設計提問: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話講了什麼?和下面幾個自然段有什麼關係?

(4)全班交流:最後一句話點出張騫為開闢絲綢之路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後面幾個自然段則講了開闢的過程。

教師小結:第四自然段巧妙地把開闢絲綢之路的意義和開闢絲綢之路的過程銜接起來,即前半部分講的是上面一個自然段的內容,後半部分則和下面自然段的內容有關,我們把這樣的自然段稱之為“過渡段”,它就像一座小橋,把前後的自然段連線了起來,所以我們說過渡段的作用是承上啟下。

(5)齊讀3―5自然段,體會過渡段的作用。

學習第8自然段:

1、默讀第八自然段並思考: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麼?請用――畫下來。

2、全班交流:絲綢之路的作用――成為促進亞歐交流和人類文明發展的紐帶。

3、齊讀這一自然段,再次明確絲綢之路的作用。

四、情感昇華

教師出示資料《張騫與絲綢之路》。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張騫是位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雖然沒有完成聯絡大月氏打擊匈奴的使命,但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地理、物產、軍事的情況,瞭解了匈奴的許多內情讓漢武帝知道和中亞、西亞各國如何打交道。正因為如此,在後來的戰事中張騫才能以他對匈奴的廣博知識節節獲勝……)

五、複述課文

同學們,透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是張騫這位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用他畢生的精力,經歷了千辛萬苦,打通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商路,使中國和中、西亞各國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往來;它更象一座友誼的橋樑,使中、西亞各國對我國的風俗、物產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它是中國的驕傲,作為一名甘肅人,我們更應該感到自豪,因為甘肅的武威、酒泉、張掖、敦煌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現在就讓我們來當一名小導遊,給到甘肅旅遊的海內外遊客介紹這令我們驕傲的絲綢之路。

1、小組內互相練習說。

2、全班交流,根據學生交流情況,隨時提醒學生要抓住關鍵詞句來複述課文。

課後反思:

透過教學效果我覺得本堂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問題入手,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問題是學習的先導,在起始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看課題質疑。由於同一課題具有多義和多方面理解的性質,既可以這樣考慮,也可以那樣考慮,學生經過思考後,就圍繞課題提出瞭如下問題:什麼是絲綢之路?那是一條怎樣的路?圍繞絲綢之路發生過哪些故事?……

2、從興趣出發,引導學生感悟。興趣是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教學應以使學生愛學語文、樂學語文為基本追求,所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前提。因此,我設計了課前蒐集資料、以一位導遊的身份給大家介紹絲綢之路等等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感悟課文內容,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學生在反覆複述課文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了張騫的愛國情懷,與此同時也激發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以上內容來自絲綢之路教學實錄。希望能幫助教師朋友們較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小編祝大家學習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