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麵漏魚的家常做法
漏魚是特色傳統名小吃之一,漏魚並非魚或是跟魚有關的食物,似乎是用地瓜粉揉成的半透明狀物,分享了白麵漏魚的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做法1
主料:豌豆澱粉300g,水1800g,西紅柿1個,韭菜50g。
輔料:食用油適量,鹽適量,生抽適量,醋適量,香油適量,熟芝麻適量,味精適量,蔥適量,生薑適量,蒜適量。
食譜做法
1、準備食材豌豆澱粉300g
2、西紅柿,韭菜,蔥,姜,蒜洗淨備用
3、豌豆澱粉和水的比例1:6,豌豆澱粉300g,水1800g,豌豆澱粉用400g的水和成稀糊狀
4、把剩餘的水倒入厚底鍋中燒開
5、鍋中水開後一邊倒澱水,一邊不停地攪。順一個方向攪,攪動很關鍵,不要讓澱粉糊結成疙瘩,第一次倒入部分的澱粉水,要等鍋開了再倒第二次。
6、直到把澱粉糊全部倒完,鍋裡的澱粉水變透明熟透。
7、鍋中的澱粉糊全部變透明粘稠關火。
8、取一個漏勺
9、沒有漏勺用蒸鍋篦子,眼最好大一些
10、盆裡倒入涼開水,舀一勺涼粉倒入漏勺上用勺按壓,涼粉就會自已落入下面的盆中,形似小魚。
11、讓漏魚在涼水盆中凝固,著急可以再換盆涼水
12、西紅柿切丁,韭菜切小段,生薑切未,蔥切蔥花,蒜搗成蒜泥
13、韭菜炒熟
14、鍋中油熱放蔥薑末熗鍋,再放入西紅柿加適量的調料炒西紅醬
15、炒好的韭菜,西紅柿,蒜泥,油潑辣孑
16、製作調料湯,鹽,蒜泥,醋,生抽,香油,味精,熟芝麻,加適量的涼開水調勻。調料湯根據自已的口味調製,
17、把漏好的魚魚控幹水分撈入碗中
18、把調料湯倒入魚魚中,放入炒好的西紅柿,韭菜,喜歡吃辣子再來點油潑辣子,酸辣爽口的漏魚就做好了。
做法2
麵粉200克、黑豆粉50克、蕎麥粉50克、芸豆角200克、胡蘿蔔80克、黃瓜1根、芝麻醬40克
步驟
1.綠豆澱粉用小杯裝一杯。
2.用同等大的杯子,在鍋里加四杯水燒開。
3.用一杯涼水將澱粉調成糊。
4.倒入開水中。
5.一邊倒一邊快速翻拌,也可以用擀麵棍攪拌,使其完全與水融合,沒有塊狀。多攪拌一會,直到有大氣泡鼓起。
6.準備一盆背涼水,和一個孔大小合適的簾子或者漏勺。
7.將煮好的麵糊從簾子上面漏到涼水中。全部漏好以後,衝兩次涼水。撈出來控幹水份。
8.黃瓜洗淨,拍成小塊。
9.切一些蒜末,和香菜段。
10.將漏魚兒和黃瓜、香菜、蒜末等放在大碗裡。
11.另外準備一個碗,倒入海鮮醬油、味精、鹽、醋及芝麻醬等。調成汁。
12.吃的時候將汁拌入,喜歡辣的可以再加些辣椒油。
做法3
製作材料:各種麵粉(小麥麵粉、蕎麥麵粉、小米麵粉、米粉、澱粉+麵粉、澱粉)、澱粉因粘性大不易攪散,一般要先製成水澱粉再製作。泡椒、香蔥、姜、蒜、糖、醋、鹽、味精、食用油、芝麻油。
步驟:
1、把水燒開,中小火,然後向裡放幹蕎麥麵粉,用擀麵棍順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把麵疙瘩攪散攪勻(要想吃得好360攪),攪的吃力了往鍋裡點一點開水,一般點三次就可以了,這要看情況,有時兩次就好了。攪成團了沒有疙瘩了就好了。一般用筷子夾一塊不變形不掉下來就好了。
2、趁熱把攪好的熟麵糰透過漏勺、漏盆、蒸篦子,用勺子、鏟子刮壓到漿水盆中或冷水盆中,漿水盆中的可以直接調入香菜、漿水菜碎末、辣椒油,配糖蒜、醬蒜、鹹韭菜等食用。冷水盆中的需撈出調入各種口味調料食用。
3、澱粉漏魚製作好後其調味材料製作:泡椒兩個切2mm段、小香蔥葉1支切細絲、姜、蒜各少許均切細末,備好的泡椒、姜、蒜、糖、醋、鹽,點滴熱油澆之,然後調入小香蔥葉、味精、點滴芝麻油。
拓展:山西太原特色美食
1 刀削麵
見識下師傅的刀功,大部分的山西面館廚師可以吧一團面頂在腦袋上,一手一把刀將面削進遠離自己4~5米的大鍋裡~削的薄如紙片~~
刀削麵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麵食,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稜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同北京的打滷麵、山東的伊府麵、河南的魚焙面、四川的擔擔麵,同稱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譽。
2 晉南臊子面
臊子面是山西晉南臨汾、運城一帶的麵食,各地面食製法不一樣,各有特色。臊子面在山西尤以襄汾縣河西地區(原汾城縣一帶)最為著名,故稱汾城臊子面。
臊子面選料用料考究,烹調講究技術,且工序繁雜、工藝細膩。在民間誇閨女和媳婦臊子面做得好,形成這樣的民謠:和下面,鐵蛋蛋,擀下面,圓旋旋,下到鍋裡蓮花轉,舀到碗裡飄牡丹,吃到嘴裡拉絲線。
3 山西家常燜面
豆角燜面最好吃,山西人夏天的最愛,也是我夏天最愛吃的!跌上一大碗燜面(山西人說吃麵不叫吃麵,叫“跌”面,從這個字也能看出山西人對面食的熱愛)再啃上一瓣蒜,天上人間!下次把我家的傳上去!
4 不爛子
不爛子本名“拌子”,山西方言裡把“拌”這個字拆成bu和la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晉南做“雷”。做法:將土豆去皮洗淨切絲,拌入麵粉,攪拌均勻後上籠蒸熟。春末槐花開時也可以用槐花做。炒著吃更爽!
5 貓耳朵
貓耳朵是山西住戶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調味的好壞,就很難有一定的標準。一般而論,貓耳朵極像義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貓耳朵是把面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後用拇指食指捏著一轉,便被捲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裡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裡吸存著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配料各隨其便,一般人家愛用韭菜肉絲和蝦米,就很夠味,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隨心所欲,沒有止境的了。
6 揪片兒
揪片做法簡單,將面和好後,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寬的條,用手一片一片揪入開水鍋裡(大小與手指頭肚相同),煮熟後配上各種澆頭食用,吃著筋滑。
7 撥魚兒
撥魚兒做法:把和的很軟的面放在一個帶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鐵製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撥入鍋內,如小魚在水裡跳躍。這種面柔軟綿滑,易於消化,配上葷素澆頭或打滷即可食用。
8 牛肉丸子面
牛肉丸子面是山西臨汾的獨有特產,始創於20世紀70年代,由臨汾回民白榮祥先生首創,丸子面由地道的牛肉,回民風味的特質丸子以及特質麵條為劑,混和特有的香料,和中草藥,在配以獨特秘製的牛大骨熬成的高湯,口味獨特,香醇,令人回味無窮。
在臨汾的大街小巷,處處都可以看到牛肉丸子面的店鋪,門面都不大,生意卻不錯,而10元價格也算得上是平價小吃。很多臨汾人從外地回來,第一時間就是來吃牛肉丸子面,體驗那香和辣的美味,而牛肉丸子面似乎也成了臨汾人的象徵。
拓展:山西長治特色美食
長治臘驢肉
上黨臘驢肉長治的名吃中以上黨臘驢肉最為有名,上黨臘驢肉原專指沙鍋臘驢肉,因製作創始於臘月而得名。它以新鮮驢肉為主要原料,配以各種香料、佐料、做工極為考究。其色澤鮮豔,醇香可口,以其獨特的風味傾倒“美食家”,享譽古今。
武鄉棗糕
棗糕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是武鄉經濟實惠的一種民間小吃,很受人們喜愛。是民間婚喪嫁娶、生日、滿月、暖房、祝壽等事主食,也多見於集市、飯攤。具有色澤金黃,綿軟甘甜之特點。
沁縣和子飯
和子飯是沁縣民間晚餐常見的一種飯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米圪糝。配料按季節選用豆類(大白豆、大綠豆、黃豆),蔬菜類(紅薯、土豆、南瓜、北瓜、鮮豆角、紅蘿蔔、白蘿蔔、芹菜、幹豆角、南瓜條)、野菜類(苦苦菜、玉谷菜)。品種可多可少,數量根據喜愛,各取所需,適量為宜。調料多用蔥花、蒜片、精鹽、食油、醋烹熗入鍋。
沁源莜麵栲栳栳
莜麵的原糧叫"莜麥",也稱"燕麥"、"玉麥"。已有2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沁源縣首屈一指的粗糧品種。它不僅有耐飢抗寒、保肝、保腎,造血及增強免疫力之作用,而且還有強體、健腦、清目、美容之功能,常食可提高智力、降低膽固醇,治糖尿病也有良好的效果 。它既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也是降血防癌的藥物。
潞城甩餅、壺關羊湯、武鄉棗糕...除了這些我們常吃的美食外,長治還有許多有名的地方特產~想知道是什麼麼?快來往下戳啊...
沁州黃小米
產于山西省沁縣(古稱沁州)的一種小米。該米品質優良,獨具特色,食之甜香鬆散,非常可口,由於具有高營養價值,被譽為“小米之王”。是我國四大名米之一。“沁州黃”小米在1919年參加印度國際博覽會便飲譽海外。在國內連續被評為一級小米,獲“全國最佳小米”稱號。
長子大青椒
長子大青椒是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的特產。“長子大青椒”以其個大肉厚、色澤鮮豔、耐藏易運的獨特品質倍受客商和消費者青睞,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稱,已成為聞名海內外的重要地理標誌特色產品。因此,1998年我縣被中國特產之鄉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青椒之鄉”。
沁州南瓜子
沁州南瓜子個大仁滿(長2.2釐米、寬1.3釐米),含油量高,確實稱得上“寶”。沁州三件寶,雞蛋、瓜子、吳閣老,沁州南瓜品質優良,瓜肉防治糖尿病,瓜子皮薄,仁大。味香,聞名海內外。
黎城柿子
柿子,素稱黎城 “四大寶” 之一。黎城縣是山西省經濟林基地縣。柿果多汁甘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維生素、葡萄糖和果糖;它含的鈣、磷、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比蘋果、梨、桃、杏都多,黎城市子加工而成的柿餅,含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木密醇,其柿霜具有清熱、生津解渴和止咳利咽的作用。
西陝韭菜
西陝韭菜是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蔭城鎮西陝村的特產。西陝韭菜根微紅,葉嫩綠,清香味濃,營養豐富,以其獨有特性享譽上黨地區。長治縣蔭城鎮西陝村生長的韭菜,根微紅,葉嫩綠,聞之香味撲鼻,食之味純爽口,十里八鄉對其情有獨鍾。
襄垣掛麵
襄垣掛麵始於元大德年間,清康熙年間馳名上黨。60年代曾選入全國農業展覽會展出,製作工藝為全手工,食用方便,其特點為條細、耐煮、柔軟爽口。
平順花椒
山西全省普遍種植,品種繁多,其中平順縣所產的花椒品質最高。其特點是皮細、籽少、油大、味香、黑黃、耐貯、不生蟲,幹椒3-5年香味不減,人稱“士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