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及課文分析

《雲南的歌會》教學設計及課文分析

【案例】

老師:今天我們來學習《說“屏”》(板書課題),有沒有預習過。(全體學生說預習過了)現在,請大家開啟課本,把課文讀一遍。請大家個人自己默默地讀。(學生讀完)

師:這單元前面的幾篇課文我們已經學過了,我們給它分一下類的話,這篇課文它應該屬於那一類文體。

全體學生:說明文。

師:那麼本文說明什麼呢?

部分學生:說明一樣事物。

師:說明什麼事物。

全體學生:屏。

師:“屏”又叫“屏風”,大家有沒有看到過。(全體學生說沒有,教師在螢幕上映出“屏風”畫面)有沒有看到過?

全體學生:看到過。

師:在哪裡?

全體學生:(學校)食堂餐廳。

師:有什麼用啊。

學生:把學生和教師吃飯的地方擱開來。

師:好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屏風”是一種什麼樣東西。現在我們就著重來學習《說“屏”》這篇文章。(停頓一會兒)大家有沒有讀懂,如果你讀懂了,舉一下手。(學生低頭看課文,個別同學小聲議論,好長時間沒有人舉手)

師:與前面幾篇文章相比較,這篇文章是容易懂呢,還是更難懂。

部分學生:容易懂。

【分析】

多大的學生?以上開場是不是有點多餘?一些問題也太淺白了(那就可以不用問了)那範圍太大了,主題沒好好突現出來,只是在最後的幾分鐘簡單帶過,初二學生潛意識裡也知道“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了吧,不如一開課就直接問文章是“從幾個方面來講的”。或者先做個“從幾個方面來講”的'基本交待與鋪墊,也許有一點反應。

後面的環節則要加板書或課件強調吧。我覺得,說到第二句,學生就會丟掉前一句的;象這樣推理下來,能有多少人跟著走呢?學生或者信手由韁,橫衝直撞,大多仍處於只知其一的狀態,的確需要文章思維形式入手的邏輯性培訓!

不過,長期進行文章思維形式入手的邏輯性閱讀教學,學生一定大有收穫!

怎麼能老是老師提問題呢?(未免有點公式化了吧)可以讓學生提問題,別的學生回答,帶動一下學生多參與。

就說理性“說明文”而言,從文章思維形式入手的邏輯性閱讀,也許更為適合。而邏輯性閱讀的方式,一直被有意無意漠視了。學生如果都有看待和分析事物用“從幾個方面來講的”意識,語文教材就好處理了。考教材,就用教材;不考教材,老師則可以用自己編的教材引導學生學習“從幾個方面來講”。省得讓學生往教參上套了還稀裡糊塗或者一無所知。把閱讀文學作品和閱讀文章區別開來,而這是我們現在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