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簡稱CAI)給教育帶來了新的革命。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CAI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將會越來越廣泛。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並能正確、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去,是資訊時代的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

我們應該看到,現在學生的知識面在不斷擴大,學習的手段在不斷增多,教師能否掌握豐富的知識和利用有效的手段進行教育,使學生高效的學習,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方面。我校是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之一,廣大教師都能積極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但是在運用過程當中,卻存在著許多侷限。本文就我校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作一個粗淺的說明,以期拋磚引玉,誠望各行家不吝指正。

一、CAI侷限性剖析

1、CAI易“喧賓奪主”

在課堂上真正唱主角的應該是教師和學生,CAI只是起到一種輔助課堂教學的功能。因為課件的製作同備課一樣,往往是根據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先期進行的,而課堂教學是難以預測的。因而就有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稍有“越軌”都不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也就蕩然無存了。比如說:在進行“十幾減9、8”這一內容教學時,教學軟體是按書本上提供的方法順次設計的,但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問老師“用13-8,3減8不夠減,我倒著減。先用8減3得5,再用十減5得5,這樣做可以嗎?”這種令人尷尬的境況多媒體又怎麼奈何得了。當然,如果課件製作者設計的是互動式結構,可隨意選擇任一種方法去教,也許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2、CAI易“畫蛇添足”

我校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濫用多媒體手段,即所謂“畫蛇添足”的現象也並不少見。如,有一位教師講火燒赤壁,首先根據小人書畫了一套投影片。課堂上他津津有味地邊放映、邊講述。有的學生看後說:“一節課看了幾部連環畫,還不如我們看一本小人書呢!”也有的學生說:“上課都不用讀書了!”這是多麼尖銳的批評!

諸如此類,有的屬於“畫蛇添足”,有的豈止是“畫蛇添足”?嚴格說來這些就不能算是電教課,至多隻能說是帶有電教因素的課罷了。如此運用多媒體手段,怎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呢?

3、CAI易“無的放矢”

CAI輔助教學的優勢在其直觀性、趣味性、形象性、深刻性與藝術性上。我們使用CAI輔助教學,就要充分發揮它的優勢。但在實際製作中往往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種是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設計課件時盲目使用動畫,而忽視了其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學好知識服務的宗旨。結果給學生學習新知形成干擾,產生負面影響。我曾準備過這樣一堂數學課,前後共設計有七個動畫片斷,結果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目標難以達成。其實在一節課中動畫的使用一般根據需要,不宜過多。而且一定要有利於解決教學的重難點,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另一種是把整節課的所有內容都搬上螢幕,以計算機完全代替教師。這種缺少師生情感交流的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說:對長方體頂點、稜面的認識用多媒體就遠不如教學生動手切蘿蔔來得自然。

二、合理運用CAI探析

1、用在教學重點處

俗話說:“力氣要用在刀刃上。”教學中也是如此,在教學重點處,如能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則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學習知識。

如教學“相遇應用題”時,其要點是:①掌握此類應用題的結構特徵;②在能正確分析此類應用題數量關係的基礎上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動畫:有兩輛汽車,由動畫顯示兩車相遇的全過程。這樣分解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a時間——同時;b地點——兩地;c方向——相對;d結果——相遇。待學生掌握了這些特徵後,進一步透過多媒體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時間、相距距離等概念的含義。即速度和——單位時間裡兩車共行的路程;相遇時間——從兩車同時出發到同時相遇所經過的時間;相距距離——相遇的這段時間裡兩車共行的路程。教者透過一個小小的Flash動畫的直觀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兩車各從起點出發開始直到兩車相遇難點。突破了難點後,學生對相遇應用題特徵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因而解答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2、用在教學關鍵處

在教學關鍵處,藉助電教手段,過電教媒體的參與,把一本由枯燥的文字表達形式的教材書變成了文圖、聲形並茂的活教材。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關鍵是要求學生弄清楚分母不同為什麼不能直接相加減的道理。在教學1/ 2+1/3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首先螢幕展示第一個圓的畫面,啟發提問:1/2+1/3結果是多少呢?是2個1/2嗎?是2個1/3嗎?使用多媒體的動畫功能使之旋轉, 從1/2部分的陰影使學生看清2個1/2的陰影面積便是整個圓;然後旋轉1/3的部分,使其佔有2個1/3的陰影面積,此時 再將1/2陰影面積與1/3陰影面積相加後,與上兩次2個1/2與2個1/3面積所得圓的陰影面積均不同,然後再讓它們各復原位。使學生直觀觀察到1/2+1/3既不是2個1/2,也不等於2個1/3。從而自然得出異分母分數分母不同 ,即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結論。明確了這個道理後,學生由於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正遷移的啟示,就會立刻聯想到通分,化為同分母分數後再相加減。

這樣,整個思維過程、計算方法全溶於螢幕中,不知比傳統媒體——由幾個不透明的圖來講述效果要好多少呢。

3、要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思維的創新是指能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不承襲俗套,不人云亦云,敢於標新立異,有獨特的見解,能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問題,把人們的思維引向廣闊的天地;能不依常規地進行超常思維,使人們的思維跨上創造性的階梯。從不同方面來考慮同一個問題往往可以找到這個問題的多種解法。

用電教媒體,有利於啟發學生想象、促進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思維空間。在學習了圓、扇形以後,為鞏固已有的知識,教師讓學生練習求下列組合圖形(圖1—3)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依據傳統做法,學生會將各部分圖形分別計算,然後再組合相加得出結論,這樣計算不僅繁瑣,而且浪費時間。教師可利用電教媒體透過動畫反轉和摺疊來誘發學生的想象、引發學生的思想,使其不囿於某一種現成做法,而把思維擴散或延伸開來,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這樣可使課堂學習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參與意識強烈,學生經過思維想象後會得出結論:無論圖形怎樣變式,基圖只有一個。這樣有助於培養和拓寬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奠定了基礎。

4、要“畫龍點睛”

有些教師能夠從課文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把多媒體手段用在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提高效率、培養能力上,可謂之做到了“畫龍點睛”。

如,《題西林壁》這首詩,教者在講“橫看成嶺側成峰”一句時,為了加強學生對“嶺”、“峰”的直觀印象,演示兩張投影片,展示了廬山兩種不同的現象;從正面看,它是一道峭拔的險峰。學生從畫面的具體形象的感受中,不僅明晰了“嶺”、“峰”兩種不同的概念,而且從中悟出了一個道理:由於觀察的`角度不同,所得的印象也不同在講到“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句時,教者又用一張投影片,展示出詩的情景,創設了詩的意境:因為“我”置身於廬山中間,處在群山環抱之中,不能不受到它的限制和影響,看到的都是些片面的、區域性的東西,因而對於它的整體、全貌,反而無法弄清楚。一張投影片,加深了學生對詩的內容的理解,進而領悟了詩人所提出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深刻的哲理。

5、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轉變教師教育觀念。在自

主學習模式下,教師的角色是教學資訊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所以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和課件製作,而且對課堂中可能會出現的情況要有一定的預見性,也必須對教學資訊資源進行精心設計、策劃。教師不能只把網路資源當成是備課尋找素材的來源,也不能僅把計算機當作教師粉筆、語言功能的延伸。而應把計算機網路技術逐漸轉變成學生手中的筆和紙,最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是在解決問題的條件下實現的,在課堂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能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點燃思維的火花。這點非常重要,問題情境最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是讓學生伸伸手就能夠到桃子。太容易的問題情境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過難的又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因而必須在學生的能力範圍內,創設一個適中的問題情境。而且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適當的啟示。

引導學生自學。在學生的自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要鼓勵學生自主確定學習步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節,對碰到的困難透過各種途徑自主解決,使學生真正自主性地學習。

綜上所述,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多媒體資訊刺激學生大腦皮層相應機能區,比單一媒體資訊刺激引起的反應要強得多,更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多媒體技術再好,也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是一種手段,一種形式,對教學起決定作用的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我們只能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不能亂用和依賴多媒體技術。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更多地關注教材,關注學生,關注教法和學法,這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