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農/林/牧/漁

憫農教學實錄

憫農教學實錄

憫農讓我們知道勞動是什麼樣子的。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憫農教學實錄,歡迎大家來查閱!

教學內容:

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羅隱《蜂》

教材分析:

《蜂》一詩,借對蜜蜂辛勤勞作的描寫及其意義的反思,讚頌那些象蜜蜂一樣貢獻了一生,不求名利,為人類造福的勞動者。

《秋浦歌》的第十四首詩的題材非常特殊,寫的是正在從事緊張勞動的冶煉工人,這類形象不但在李白的詩中是絕無僅有,而且就是在中國整個詩歌藝術寶庫中,也是十分罕見的,工人們這種樂觀向上,團結互助,不畏艱辛的精神面貌,作者由衷地發出讚美和欽佩之情。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瞭解古詩所描寫的勞動情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不畏艱辛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3、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教學重點:

1、瞭解古詩所描寫的勞動情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不畏艱辛的精神。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瞭解古詩所描寫的勞動場景,從中感受勞動者無私奉獻、團結向上,不畏艱辛的精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習第一首古詩

(一)、背誦匯入,理解課題

1、從前面我和同學們的簡短交流中,我捕捉了一條有價資訊,那就是我們班的同學特別愛讀書。現在我要考考同學們,誰能背一首自己喜愛的古詩?

2、有會背李白的嗎?學生背《秋浦歌》:白髮三千丈,緣愁是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知道這首詩的文眼是哪個字?李白為什麼會如此之愁呢?(安史之亂、社會衰敗,受小人陷害,懷才不遇……)

3、激情談話,介紹背景,瞭解李白。

李白在秋浦時,感覺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山窮水盡,看不到出路與光明,但是一副感人至深的勞作場面,讓他震撼。他從此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到人生的真諦,他的靈魂得到新生。於是,他忘卻自身的所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頭來,熱情地謳歌生命,讚美勞動。他筆下的冶煉工人的勞動情景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

4、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古詩《秋浦歌其十四》。(師板書課題)秋浦,在今天安徽貴池一帶,是唐朝銅、鐵的重要產地。李白在天寶年間流寓於此,寫下了秋浦歌共17首。

(二)、獨立思考,初步感知

1、看準字形,讀準字音。要求把詩句讀通讀順。

2、檢查反饋:請學生讀古詩,其他學生聽後評價。

3、我們學習古詩除了讀準字音還要做些什麼?(弄明白詩意)

4、請同學們自己默讀古詩,自己思考古詩的意思。要求先不著急,自己靜靜地讀,靜靜地思考。

5、課件出示“赧郎”的註釋,讓學生再次獨立思考古詩的意思。

6、請同學逐行說說自己對古詩的理解,教師和學生一起討論補充。再連起來完整地理解詩的大意。

(三)、精讀古詩,具象畫面

古詩一、二句,作者從視覺的角度,向人們展現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

(1)讀一、二行,作者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課件出示現代鍊鐵中鋼花四濺的畫面)

學生1:只見爐火熊熊燃燒,映紅了整個天地,在夜幕中遠遠望去,景色非常壯觀;從爐中噴出一股股紫色的濃煙,時而有腥紅的火星從爐煙中歡快地跳出來。

學生2:遠遠望去,爐中的火燒得正旺,紫色的煙霧不斷地向空中升騰。半空中字眼嫋嫋。如流星的火星跳的非常歡快。

……

(2)透過“亂”這個字,你體會到什麼?品味作者的用詞之妙。

學生1:體會到了冶煉工人們非常辛苦,工作艱辛危險。

學生2:我體會到了工作雖然艱苦,但是這些工人工作熱情很高。

學生3:我體會到了火星飛舞,像夏夜的螢火蟲。

……

(3)作者的心情如何?

感受詩人在親臨這種火熱的勞動場面後,所引起的興奮、欣喜而又夾雜著新奇、讚歎的多重感情體驗,然後透過品讀來回味。

古詩三、四句,作者從視覺、聽覺的角度,透過正面描寫,體現了工人們那種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麼意思?郝的本意是因為羞愧而臉紅。冶煉工人為什麼臉紅?

學生1:因為熊熊燃燒的爐火烤紅了他們的臉。

學生2:因為繁重的體力勞動,需要不停地出力,工人們各個使足氣力,臉掙的發紅。

學生3:可能是在寒夜裡凍得發紅,火光又映照更顯通紅。

學生4:因為勞動的緊張,在月色的籠罩下和爐火的輝映中,一個個顯得精神煥發,紅光滿面。

……

(2)在這樣的勞動狀況下,工人們的心情如何?怎麼體會到的?

學生1:繁重的體力勞動,並沒有壓垮他們,相反,他們在這種艱苦的創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豪邁與振奮。

學生2:他們才能夠一邊揮汗如雨地工作,一邊情緒昂揚地放歌,那高亢的勞動號子,此起彼伏,響徹夜空,編織成一曲粗獷的勞動創造一切的讚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為之激情盪漾起來!

(3)想象一下,工人們是怎樣勞動的?

(4)詩中“動”你認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他們的勞動號子應該是怎樣的調子,該怎麼讀三四行詩。

學生1:我認為“動”的意思是驚動,因為詩中詩中說是“寒月夜”,夜晚非常安靜,工人們的勞作驚動了寂靜的夜。我認為他們勞動號子是響亮的。(讀)

學生2:我認為“動”的意思是“震動”,因為照亮天地的爐火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合作努力。他們一起發出的號子必定是震動河川的。號子是激昂鏗鏘的(讀)

學生3:我認為“動”的意思是“感動”,工人們勞動中的錚錚號子深深震撼了李白那顆失落的心,使他為之一振。號子是雄渾有力的。

學生4:我認為“動”的意思是“震撼”,寒冷的黑夜,工人們還這樣揮汗如雨,那麼他們的白天也一樣辛苦,勞動人民的艱辛震撼著李白的心。號子是振聾發聵的。

……

(5)還有什麼震撼著此時的李白?“寒川”難道就是冰冷的河面嗎?

學生:工人們這種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無比艱辛;積極奉獻……

學生:“寒川”是李白那顆冰冷的心。

(6)教師小結:如果說詩歌的前三句是透過主要是透過畫面來表達詩人內心所受到的視覺衝擊的話,在詩歌的結尾,則是透過音響效果來重現詩人當時所感受的聽覺震憾。他在這一瞬間,已經全然忘記了自己滿頭的白髮,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貴,體驗到勞動的崇高,於是他的內心再也無法消沉,他的靈感又一次煥然噴發。

(7)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配樂讀,齊讀、試背。)

(8)齊背古詩,邊背邊想象情景。

(9)聽《秋浦歌》歌曲,練唱,注意詩句中每個字的寫法。

(10)默寫古詩,同坐互批。

(四)回顧學習經過,總結提煉學習古詩方法步驟。(課件出示)

(1)讀通古詩

(2)理解詩意

(3)體會詩的情境和思想感情

(4)誦讀古詩

(五)根據方法,自學古詩《蜂》詩

(六)拓展延伸

《秋浦歌》共十七首,我們只學了其中的兩首。同學們課下蒐集其他的十五首,我們來個《秋浦歌》品頌會。

專家意見:

有幸聆聽到特級教師潘文彬校長和楊新富校長的.熱心指導,他們在仔細聽完之後,給出了非常中肯的改進意見。這是我本次上課的一大收穫。

其一,他們指出,像這類同為勞動體裁的古詩兩首的教學,要對這兩首詩做一個整體的認讀感知。因為從編者的角度可以看出,他們之所以從紛繁複雜的古詩將他們選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是一個共同中心主題,那就是讚美勞動的。所以我們在授課中不能機械地一課時學習一首古詩,人為地將古詩內在的聯絡割裂開。

其二、這首寫於唐天寶年間(公元954)的秋浦歌系列古詩,它主要反映的是安史之亂後,唐王朝的逐步衰敗的歷史,李白在目睹冶煉工人的樂觀向上、團結互助的同時,他更感受到了他們無比的艱辛,從詩句中的“亂”、“明月夜”、“寒”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國家經歷戰亂,黎民百姓的勞役之苦。寒冬的夜晚他們都要揮汗如雨,那可以想象他們白天呢?因此他們指出對古詩的理解和深度挖掘一定要緊密聯絡歷史,把古詩教學放到那段歷史中去,這樣把握的方可更準、更深。課堂教學基調定的更為接近詩人創作初衷。

其三、高年級古詩教學要積極借用學生的學習經驗和學習積累。比如對古詩的初步理解的教學環節中,我們可以直接進入“學生仔細讀詩思考之後,還有什麼不理解的。”然後由學生提出,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這樣的教學環節是非常簡約而富於實效。這樣在這堂課中,就有更多時間去個性化地誦讀古詩,具象古詩中的畫面。在具象個工人勞作畫面的教學中,還不夠細緻到位。學生的想象,教師的課件提示,如果時間充裕,學生會有更多精彩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