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論文:探討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論文:探討故事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情況

摘 要: 傳統思品課堂中教師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新課改要求轉變傳統教學方式,注重主體性和生長性。作者根據初中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思維模式,積極探索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故事教學法,具體從初中思品故事教學法的背景、內涵和形式三方面入手。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 故事教學法 運用形式

一、緣起,初中思品“故事教學法”的背景

傳統思品課中教師只單純地灌輸說教,重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機械掌握,學生被當做是承載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認知輕情感;同時,這種教學過程還把教書與育人相分離,教師只以教書為己任,只以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為教學目標,輕視學生道德和人格的培養,重教書輕育人。這樣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厭煩,進而削弱思品學科獨特的德育優勢。

初中生的思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形象思維,他們對現象的思辨和分析能力不足;他們求知慾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需要教師運用適合初中生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突出強調“以人為本”,注重主體性和生長性,培養“全面發展的”、“完整的”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探究更易被學生接受的、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方法。

據此,筆者積極探索將認知和情感活動相結合,益於建構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昇華情感、內化道德,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實效,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故事教學法。

二、初探,故事教學法的內涵

故事教學法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個體差異、身心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將豐富的故事材料整合為適合學生的教育資源,並運用於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環境、學生個體差異等因素呈現輕鬆愉悅的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互動合作,實現教學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熱情,使學生在和諧的教學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發展科學性和創造性思維的教學方法。

故事教學法以學科知識為依託,並非全故事和低水平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故事的應用是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編排和設計融於學科單元中。故事情境的創設旨在將學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生活實踐呈現到教學中,而課堂中巧設有效問題能激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夠指導學生生活,注重學生實踐性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學實效性。

三、整合,故事教學法的形式

結合課程的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種教學法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故事列舉法

“故事列舉法主要指教師透過講述故事的方法以說明某個學生難於理解的理論知識或重難點問題,旨在透過深入淺出地揭示問題實質,幫助學生理解問題。作為舉例的故事可以是真人真事,也可以是依據教學內容而創作的故事,故事在此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為說明問題,因而不必過於繁瑣,只要能點明問題即可”[1]。

如滬教版六年級思品第七課第三框《磨礪意志做自己的主人》,為達到“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的目標,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及樂於助人的精神,自覺從小事、從今天做起,今日事今日畢,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選取了陳蕃和薛勤“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故事,即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髒亂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乾淨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提問學生得出的啟示。

2.故事講評法

該法側重於評價故事,但這之後更要深入揭示隱藏故事背後的意義。可見重點是教師如何以故事為支撐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只是講故事。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評價問題時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給予有效指導。

3.故事討論法

該法的運用通常是在教師講述完某個問題後,為進一步讓學生加深記憶,加強理解,鞏固學習效果而組織討論的、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故事教學法。

如滬教版六年級思品第二課第一框《個人成長離不開集體》,為實現“集體的成就來自每個成員的努力”的知識目標,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確立集體和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對六(2)班班集體的熱愛之情,爭取在運動會中取得好成績,培養學生角色扮演、小組合作、分析解決問題、總結歸納和語言表達能力。筆者請三個學生表演自己創編的小品故事《運動會前》,即:

生1:要參加。平時跑步是挺快,但不能小看對手。要利用課餘時間找體育老師幫忙多訓練,爭取為班級得獎。

生2:是老師和體育委員的事,我沒有體育特長,與我無關。好多人都沒參加,我也不參加。

生3:上次參加了,跑得很辛苦也沒得獎,參加了也不會得獎,這次就不參加了。

為引導學生歸納“集體的榮譽來自集體中每個成員的努力,要多為班集體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筆者設定了小組討論:就小品中某位同學的表現發表看法,並由小組代表發言。

由於課堂需要討論,為防討論時課堂秩序混亂,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因此,這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所選擇的`故事要有一定難度。課堂上,學生暢所欲言,可以自由討論,也可以分組討論,最後對學生的討論結果給予相應評價。

4.故事實踐法

故事實踐法是指在講述完故事後,教師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以檢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這種方法有助於培養學生從理論聯絡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和組織能力。

而依據故事在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又可以分為將教師的教學活動劃分為:

把故事當做工具的教學活動。在這裡,故事教學法只是輔助其他教學方法的工具性存在。

把故事當做教學內容的探究合作的教學活動。這裡的故事被當做是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素材。在活動中,將故事和教學目標相結合,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拓展活動。

把教學過程故事化的教學活動。這裡是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故事,學生在體驗相關活動後,轉換生活角色,進行思考。這是一種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從上述概念的定義中,可以看出故事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輕鬆體驗生活,提升素質,特別適合以直觀具體形象的思維為主要思維形式的低年級學生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卞金祥.用特色吸引學生―名師最受歡迎的特色教學藝術[M].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