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優秀小學語文 教學設計

優秀小學語文 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怎麼寫呢?參考一下別人的教學設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教學設計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優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一

一 教學目標

1.有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理解5個新詞語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復”造句。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4.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

二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背誦課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的捕魚的樂趣。

難點: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和漁民捕魚的樂趣。

三 教學時間:3課時

四 教學準備:課件

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3.讀通句子。4.瞭解課文大意。5.重點教學第一自然段。6.感受水鄉的優美景色。

(2)教學過程

1、揭題,

2、簡介鸕鷀。

1)課件呈現課題。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非常優美的課文 21鸕鷀。誰能把題目讀準?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師要求同學們上網去查詢鸕鷀的資料。誰能向同學們介紹有關鸕鷀的情況?

4)課件呈現多幅鸕鷀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這就是鸕鷀的喉囊。介紹鸕鷀喉囊的作用,教學“喉囊”,範寫並要求學生在空白處寫2遍。

5)看課題猜想課文內容——激趣。

同學們,課文以“鸕鷀”為題,請你猜猜可能寫些什麼內容?是否和《翠鳥》一文寫法相似?

3、範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的優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4、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課文寫了什麼內容?

5、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2)記住字形:窄 抹 柔 喉 揀 拋 痕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是否讀正確、通順?讀後請同學們評價。

4)課文寫了什麼?

6、教師小結。

7、教學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你感受到什麼?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總的感受是很靜很美;

從下列詞句中感受到很靜:

A、夕陽照在小湖上,沒有什麼風,綠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鏡子。(“平得像一面鏡子”是比喻,說明湖面沒有風、很靜。)

B、岸邊有幾棵垂柳,垂柳外邊是一望無垠的稻田,幾隻有窄有長的小漁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無垠的稻田、浮”說明很靜。)

C、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樣子,說明漁人的心裡很靜很美。)

D、灰黑色的鸕鷀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計程車兵在等待命令。(把鸕鷀比作列隊計程車兵,說明鸕鷀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說明鸕鷀還沒有行動,還很靜。 )

3)小結: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寫出了小湖的平靜和美麗?(湖面、漁人、鸕鷀)

4)朗讀指導。

怎樣讀出靜、讀出美, 自由練讀。 指名讀, 評價。 齊讀。

5)指導背誦:這麼美的文字我們怎麼把它記住呢?根據你的經驗給同學們出出好主意?

8、作業: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1、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7自然段,(2、抓住重點詞語“一抹”、“恢復”,(3、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5、感受漁民捕魚的樂趣。

2、教學過程

(1)複習:指名背誦第一自然段,

(2)說說聽了以後總的感覺是什麼?

(3)匯入新課,

(4)學習課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鸕鷀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隊計程車兵在等待命令。”鸕鷀在等待什麼命令?請同學們讀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鸕鷀在等待什麼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麼意思呢?

3)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可用哪些詞語來把“一抹”代替?

3、為什麼用“一抹”而不用這些詞語?這是第一個研究問題。請四人小組討論:為什麼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裡?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師隨機點撥,得出好在“一抹”寫出了漁人對鸕鷀的關愛、漁人動作優美、鸕鷀訓練有素、漁人發現魚兒多多……

5、練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指名讀——齊讀)

6、剛才我們透過研究為什麼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漁人對鸕鷀的關愛、漁人動作優美、鸕鷀訓練有素、漁人發現魚兒多多。接著請同學們研究第二個問題:漁人這輕輕“一抹”抹出了什麼?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讀2—5自然段,然後分四人小組討論討論。

7、交流:抹出了鸕鷀下水、粼粼波紋、魚兒多多、漁人忙碌、心情愉悅、獎賞鸕鷀。

8、指導練讀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認為讀得最好或最喜愛讀的語句讀給大家聽——齊讀。

10、漁人利用鸕鷀捕魚結束了,漁人載著滿滿一倉魚,蕩起槳,划著小船回去了。這時候湖面又怎麼了?請同學們讀讀課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與前文既有聯絡又有區別?邊讀邊劃出有關的語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復”)

3)漁人

4)鸕鷀

12、練讀6、7自然段,體會文章的照應美。

13、小結:漁人在這樣景色優美的小湖上捕魚,捕魚前悠然自得,捕魚時既忙又樂,捕魚後滿載而歸,這些都寫出了漁家捕魚的樂趣——漁家樂。這就是文章的寫作目的。

14、課堂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背誦第一自然段。

2、熟讀全文。

3、完成書面作業。

教學過程

1、齊讀全文。

2、總結全文。

3、背誦第一自然段。

4、默寫第一自然段。

5、指導用“恢復”造句。

6、完成其他作業。

優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二

一、“縱橫聯絡”說教材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學期第二組的第一篇講讀課文。本組安排了《灰雀》、《小攝影師》、《奇怪的大石頭》、《我不能失信》四篇課文,講的都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透過具體的事例展示了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

《灰雀》講的是蘇聯偉大革命領袖列寧與男孩、灰雀之間一個富有童趣的故事。故事從兩條線索展開。明線是寫列寧喜愛灰雀,尋找灰雀,又見灰雀,文中對灰雀的語言描寫形象、生動。暗線是列寧尋找灰雀遇男孩,巧妙教育男孩知錯就改。暗線才是文章的主旨,主要透過對話展開和推進。一個是尋鳥的偉人,一個是藏鳥的孩子,聽了男孩吞吞吐吐的回答,列寧已經推知孩子在撒謊。面對天真的'孩子,列寧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沒有說教,有的只是耐心、得體而又巧妙的感染、啟發,使男孩內心受到震動,認識並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列寧的做法既到達了教育男孩的目的,又不傷害男孩的自尊心,體現了偉人對兒童的尊重和呵護。

《灰雀》放在名人故事一組的第一篇,教學以“感受名人”為主線。在教學資源上,可連結回顧二年級下學期課文中的名人,認識單元導語插圖中的名人,引發閱讀期待;學文後延伸閱讀列寧和其他名人的故事,為後幾篇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有機整合”說目標

三年級上學期是第二學段的起始學期,前兩組課文的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學段銜接過渡。教學本組教材,要引導學生透過默讀和朗讀理解詞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名人身上的優秀品質,並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與此同時,要培養學生學會邊讀書邊思考,積累語言的習慣。

綜合學段特點、單元目標和教材文字的分析,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用自主識字、隨文識字等方法,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胸、脯”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呵護。

3.聯絡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詞句;透過人物的對話、神態,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瞭解引用人物的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聯絡本組教材,可看出編排本課的意圖是:透過對人物語言和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從而體會列寧對男孩的呵護。所以,“透過人物的神態、語言,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本課的難點。

三、“以學定教”說教法

1. 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楊再隋先生說:“要充分有效的讀書,讓學生把書讀出意、讀出形、讀出味、讀出神”。本課的教學設計讀貫穿始終,“初讀”“默讀”“品讀”“研讀”“拓讀”,讀的層次勢如剝筍。讀的形式靈活多樣,範讀、分角色讀、創設情境讀……。

2. 引導發現,質疑啟思。“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本課教學充分預設學生讀文字後的問題,引導質疑,尋疑導教,使得教學的重難點得以突破。

四、“板塊推進”說流程

基於以上的種種分析,《灰雀》的課堂教學設計成若干板塊,體現“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的基本理念。

第一板塊:名人為引子,匯入

一是回顧列寧。從《蜜蜂引路》入手,出示列寧頭像,簡單介紹列寧。初步瞭解列寧的偉人成就,為下面的學習故事做鋪墊。

二是板書課題。教師邊說邊寫,“雀”,上面是一個變形的小,下面是一個“隹”,“隹”就是短尾巴的鳥,滲透中國漢字的文化,提示雀的寫法。

三是認識灰雀。(課件演示三隻灰雀),簡介灰雀。請同學們跟它們親切地打招呼,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

第二板塊:感知為基礎,初讀

有了對故事兩個角色的初步認識,學生的閱讀期待進一步調動起來,教師用課件出示自讀要求,“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二、標上自然段的序號。三、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學生按要求讀故事。

有要求便有檢查,按照自讀要求,先出示藏著課文的所有生字的三個句子,藉助拼音,檢查讀句情況。進而由句到詞,讀準生詞,並引導學生透過圖解、字理、辨析等方法,初步理解生詞。詞語教學為主,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現了學段的過渡。

第三個要求,初步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對於剛跨進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這部分設計成“方法引路,扶放結合”的步驟。第一步,引導學生“這篇課文有好幾個自然段的開頭,都是表示時間的詞語,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圈一圈&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