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人力資源管理

從《弟子規》中學習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從《弟子規》中學習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弟子規》是依據《論語-學而篇》第六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編撰而成的一篇啟蒙讀物,其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反映出中國儒家思想以倫理道德為根本的教育理念,蘊藏著中國人做人處世的大智慧。《弟子規》在古代被用來教育子弟人生修為,是養成君子人格和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如今被很多公司採納為企業培訓的教科書。

作為現代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參與者,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企業的興衰成敗取決於其中人的素質,唯有擁有了高素質的人,並且每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以有效發揮,人與人之間能夠和諧相處,企業才能健康發展,取得期望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弟子規》作為中國古代家規家訓的集大成者,如果能夠運用於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在企業全體成員中得到普遍的學習和落實,必將有利於提高員工的忠誠度、敬業度和企業凝聚力,同時也有助於提升員工幸福感,使企業成為一個和樂的大家庭,從而增強企業的軟實力和持續發展力。

《弟子規》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對人才選拔與晉升的啟示

中國自古對人的評判標準是“德才兼備”,《弟子規》中涵蓋的“孝、悌、謹、信、愛眾、親仁”,是屬於“德”的方面,而“餘力學文”則屬於“才”的方面。在“德”與“才”之間,應遵循“以德為先”的原則,而德行的根本在於“孝悌”,所謂“忠臣出於孝子”。

企業選拔人才也應注重孝悌之德。《弟子規》中說的“首孝悌”,就是將“孝悌”的德行置於首位,並分“人則孝”和“出則悌”兩篇從日常生活細節出發對孝悌的行為進行了詳細的規範。因此,用《弟子規》作為人才招聘的依據、以孝悌為首要標準,有助於企業選拔到德才兼備的“忠臣”。

企業內部的人員晉升原則,也應該是“以德為先、德才並重”,這是因為:第一,一位管理者晉升到更高職位,須擔負更大的責任,更需要具備仁愛、恭敬、謹慎、誠信等品質,這樣才能具備大局觀和整體意識,以及慎重縝密的思維,從而做出有效決策;第二,職位越高,越需要管理者具有更強的領導力,也即更能服眾,《弟子規》中說,“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意思是唯有德行高尚和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具備感召權和專長權,才能贏得下屬衷心的敬重和追隨。因此,以《弟子規》中的言行規範作為準繩對候選人進行考量,是讓真正賢能之人獲得應有職位的良方。

二、對人才培育的啟示

企業要興盛,歸根結底要依靠人員素質的提高,因此對員工的培養教育十分重要。在《禮記學記》中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就是強調了教育對於治國的重要性,這對於企業也同樣適用。關於員工培育的內容,依據《弟子規》中“首孝悌”和“餘力學文”的要求,同樣應遵循“德本才末”的原則,也就是把“倫理道德” 的教育放在比“知識技能”更重要的地位。

目前大多數的企業都很注重對員工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對下晉升到管理崗位的入,也大都注重其對管理知識的學習,卻忽視倫理道德的教育。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可能會培養出“才勝於德”的小人,比如英國巴林銀行的倒閉,就是因為一個新加坡職員作假帳而致使其兩百多年的基業毀於一旦,這個教訓是慘痛的。

對於倫理道德的教育,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規》,因為它涵蓋了對一個人基本的道德和素質要求,而且從根本的孝悌精神著手。俗雲“百善孝為先”,一旦孝悌之心得以養成,明白“德有傷,貽親羞”的道理,一個人就能自覺地“不作惡”。另外,《弟子規》篇幅很短,只有1080個字,且三字一句、兩句一韻,易於記誦,如果每天早晨工作之前讓員工讀誦,就能透過漸漸熏習而逐步落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這種培訓方法是注重根本、簡單易行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對人員激勵的啟示

激勵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問題,其核心就是如何提高員工積極性,提高企業生產力和企業績效。激勵包括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兩方面。在物質方面,只要企業奉行《弟子規》中“將加入,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和“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的原則,給予員工充分的關愛和公平的待遇,員工就能獲得滿意感。在精神方面,則要透過建設優良的企業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來滿足員工的心理需要,比如透過《弟子規》中的“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勿諂富,勿驕貧”等教誨,均體現著“重義輕利”的價值觀,幫助員工不在物質待遇和享受方面攀比,而注重自身德能的提高。另外,《弟子規》中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企業應著重樹立德行與才能等方面的優秀榜樣,藉助人性向善的趨向和模仿心理,引導員工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努力程度,在心靈提升的同時,也為企業做出更大貢獻。

實際上,最根本的激勵就是自我激勵,即員工自發自願地承擔工作責任、具備較強的執行力。在《弟子規》的“入則孝”篇開頭即教導:“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如果將其中的“父母”換成“領導”,那麼對於企業而言不就是最好的執行力嗎?當一位員工在家裡能夠落實孝道,對父母的召喚與命令抱持著恭敬的、盡心的、及時去執行的態度,那麼在企業中就能夠延續這種態度,積極承擔,想方設法高效地去完成企業所交付的任務,形成很高的執行力。當員工具備了孝悌之心,進而能夠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自然就能夠升起較強的主人翁責任感,將企業的興衰榮辱與自身的成敗得失聯絡在一起,做到“親所好,力為具”,甘願為企業目標的實現付出努力。

可見,培養員工的孝悌之心,是人力資源管理中最有效的激勵方法。

四、對員工情緒管理的啟示

對孝悌之心的培育和加強是最好的員工情緒管理之道。由於態度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當一個人在家中養成了對父母和兄長孝順、恭敬的態度,就很容易將敬愛和事奉自己的父母、兄長的態度轉移到對待企業領導和上司的尊重、恭順,以及對同事的'友愛和禮敬,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這樣必然能夠在企業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滿足其社交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等心理需要,在工作中獲得由衷的滿意感和幸福感。

另外,對《弟子規》的踐行也有助於增強員工面對挫折和逆境的心理能力。當今社會,像富士康公司那樣的員工輕生事件時常見諸報端,雖然企業管理中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但探究其根源,這些員工缺乏孝道觀念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弟子規》雲:“身有傷,貽親憂。”《孝經》中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孝順父母應該從愛護自己的身體做起,一位孝子是不能輕生的。《弟子規》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若將其中的“父母”換成 “領導”,那麼當員工犯錯誤接受領導批評時,就能夠以敬順的態度受教,而不是採取罷工、遊行、甚至輕生等對抗性行為。即使父母(或企業領導)真的有過失,也應該落實“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採用婉言進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五、對團隊建設與組織和諧的啟示

如果把企業看作一個大家庭,總經理就如同這個家庭中的父母、家長,而員工之間、部門之間就如同兄弟姐妹一般。如果能在企業中落實《弟子規》中的“兄道友,弟道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等教誨,那麼德行較高的、年長的、資歷深或職位較高的人員,就會主動關心、幫助和教導年幼的、資歷淺的、職位較低的人員,反過來後者也能對前者做到尊敬、服從他們的領導,遇到問題謙虛地向他們求教,彼此相互禮讓,有助於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形成尊長愛幼的組織秩序。“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有利於形成員工之間互教互學、取長補短、真誠合作的良好風氣,這些都是團隊精神的體現,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士氣,增進組織的和諧。

總之,運用《弟子規》進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有助於從根本上提升企業員工的道德水平、敬業精神和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人際和諧,使企業獲得長久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