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常識

烏藥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烏藥的副作用及配伍應用

烏藥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烏藥的副作用及配伍應用

導語:烏藥除配方外,尚能配製成多種成藥,如烏金散、開胸順氣丸、烏藥散、香附散、木香順氣丸、十香止痛丸等。以下是品才網pincai.com小編整理的烏藥的食用方法及做法 烏藥的副作用及配伍應用,歡迎閱讀參考!

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的乾燥塊根。全年均可採挖,除去細根,洗淨,趁鮮切片,曬乾,或直接曬乾。

烏藥入藥首載於《開寶本草》。它性溫味辛,入肝、脾、腎經。具有順氣、開鬱、散寒、止痛等功效,能治氣逆,胸腹脹痛,宿食不消,反胃吐食,寒疝腳氣,小便頻數等證。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烏藥內含生物鹼及揮發油,有增加腸蠕動、興奮大腦皮質、促進呼吸、興奮心肌、加速血液迴圈、升高血壓等作用。

烏藥除配方外,尚能配製成多種成藥,如烏金散、開胸順氣丸、烏藥散、香附散、木香順氣丸、十香止痛丸等。

【別名】 天台烏、臺烏、矮樟、香桂樟、銅錢柴、班皮柴

烏藥配伍應用

配肉桂:行氣散寒,溫經止痛。肉桂性大熱,長於散寒溫經。烏藥得肉桂,則增強其散寒溫裡作用,肉桂得烏藥則溫紿行氣,二藥相合,用於脾胃虛寒之腹痛、痛經。

配益智仁:滋補脾腎,散寒縮尿。益智仁散寒納氣,暖脾攝津;烏藥溫散下焦虛寒,助膀胱氣化。二藥相配,除下元虛冷,固澀縮尿,用於小便頻數或遺尿。

配香附:行氣止痛。香附芳香直竄,善疏解鬱結之肝氣,烏藥長於理脾肺之氣,二藥合用,可治一切氣病。

配川楝子、小茴香:川楝子疏肝行氣,小茴香芳香行氣、除寒散結。二藥配合,可增強理氣疏肝、散寒止痛之力,用於治寒凝氣滯、寒疝腹痛。

配當歸:行氣活血止痛。當歸補血活血,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當歸得烏藥,則行氣溫通作用增強,常用於治療經行腹痛。

烏藥的食用方法

烏藥米飯

原料:

烏藥10克,白糖100克,糯米250克。

做法:

先將烏藥加水適量泡發,再放入鍋中煎煮半小時,撈去烏藥,湯備用。糯米淘淨,放入大碗內加適量水,隔水蒸。米飯蒸熟後扣在盤子裡。將藥湯中加白糖煎成濃汁,澆在米飯盤裡即食。

藥膳功能:

本品健脾溫胃,特別適用於脾胃虛弱者食用。

烏藥蜜飲

原料:

烏藥15克,元胡15克,半枝蓮20克,蜂蜜30克。

做法:

先將烏藥、元胡、半枝蓮洗淨,曬乾。烏藥、元胡切片,半枝蓮切段,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煮20分鐘。再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濾汁放入容器,調入蜂蜜即成。

藥膳功效:

本品行氣活血、散寒止痛,特別適用於大腸癌寒凝氣滯引起的腹部疼痛。

烏藥羊肉湯

材料:

羊肉(瘦)100克,烏藥10克,高良薑10克,白芍藥25克,香附8克,姜4克,大蔥4克,黃酒3克,花椒1克,白砂糖5克,鹽1克。

做法:

將烏藥、高良薑、白芍、香附、花椒研末,裝入紗布袋中,放入沙鍋內。羊肉洗淨,切小塊,入沙鍋,加水適量,先以大火煮沸,再改文火慢燉至羊肉爛熟,加入生薑(切大片)、蔥(切段)、黃酒、白糖,煮一二沸,取出沙布袋,加入鹽即可。

用法:

食肉飲湯。每日1劑。

養生功效:

溫脾散寒,益氣補虛。

八珍母雞湯

材料:

母雞1500克,當歸15克,黨參15克,川芎10克,白朮10克,赤芍藥10克,香附10克,烏藥10克,甘草5克,鹽8克,料酒15克,味精2克,大蔥10克,姜10克。

做法:

(1)母雞宰殺,去毛、去內臟、去血洗淨。

(2)母雞放入沸水鍋內燙3分鐘,撈出瀝水,切成大塊。

(3)當歸、西黨參、川芎、炒白朮、赤芍、香附、臺烏藥、炙甘草洗淨,用乾淨紗布袋裝好,扎口備用。

(4)藥袋、雞塊、生薑片、蔥段、料酒、精鹽放入沙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

(5)轉用文火煨至雞肉爛,放入味精,盛入湯碗內即成。

烏藥的副作用

【副作用】

(一)傳統文獻

《本草綱目》:無毒。

(二)臨床觀察

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長期服用也沒有明顯副作用。有實熱和陰虛內火甚者不宜使用。

用藥禁忌

氣虛及內熱證患者禁服。

孕婦及體虛者慎服。

《醫學入門》:“疏散宣通,甚於香附,不可多服。”

《本草經疏》:“病屬氣虛者忌之。”“婦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內熱,口渴、口乾、舌苦,不得眠,一切陰虛內熱之病,皆不宜服。”

《本經逢源》:“不可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