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通用10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通用10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

  感動中國2021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為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為中國科學事業默默奉獻五十餘載,他說,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著華人世界裡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瞭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於中國的貢獻已經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學家顏寧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恆”,這是一個什麼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著“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現。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恆”。於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為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恆”的成就對於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說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說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恆”對於楊振寧來說,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恆”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2

  在1971年,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美國“禁止國家”的名單當中劃去了中國。於是,他立馬申請回國,成為了第一位訪華的學者。回國後,國家領導人接近了他,還和他談了很久很久。從那之後,幾乎每年他都要回國,並且成為了中國溝通的橋樑。

  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正處在特殊時期,很多家庭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而楊振寧呢?他拒絕了馬里蘭大學提供的高薪職位,把美國唯一的房產賣掉,捐給了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同時把清華大學給他的工資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後來清華大學給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權,而沒有要所有權。

  除此之外,他從80年代起,就開始在中國旅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籌集資金給各大高校建造頂級的實驗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華高等研究院現在已經是世界頂級的研究機構。

  同時,他還為國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頂級的科研人才,比如:現在清華著名的姚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是由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建立,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頂級計算機人才。

  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募集資金建立一流實驗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發起設立給科學家頒獎的各類組織,他50多年如一日地堅持著,同時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他還幫助清華建立起了凝聚態物理系,在研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科研的第一線,並發表了多項成果。

  而另一件讓他進入公眾視野的事情就是反對對撞機,實際上,他在剛回國時,就被邀請去探討中國是否應該建立對撞機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當時參與會議的科學家中,只有楊振寧一直在反對建造對撞機。

  他認為,當時中國很貧窮,能花錢建造的對撞機都是西方國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術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麼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這些錢去發展計算機、晶片半導體、生物、機械工程方面的領域。

  楊振寧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貢獻,很難用一篇文章全部書寫完。2019年度的“求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2021年9月22日,在清華大學,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年華誕,國家也特意為這位偉大科學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3

  大風泱泱,大朝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中華上下五千年,自古以來便英雄輩出,而今日載人航天、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無不彰顯中國精神中國擔當。

  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哪裡高去哪裡,哪裡環境惡劣他去哪裡”吳天一如是說。長松蔭高原,耄耋之年仍佇立一線!不僅救助了無數人的生命,更填補了國家相關方面的空白。青藏鐵路修建無一人因高原病死亡就是他優秀工作的最好證明。

  當你仰望天空會發現一顆閃爍的明珠正悄然升起,從東方紅一號到北斗全網覆蓋,一次次的成功起飛。幾萬個零件同時運作。北斗人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當之無愧的北斗精神,赤心貫蒼穹那是屬於東方的驕傲。

  夕陽燃燒著明媚,照耀著他身上的無數勳章,槍桿子、竹杆子、筆桿子是他一生的寫照,他不信命,更不信運,一心向黨“彈殼寫字”是他的意志,無手致富是他的慷慨,他是人民的英雄,更是二連的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美國給予的豐厚條件動搖不了楊振寧回國的赤子之心。山河澄正氣,明月共同途,美國設下的困難,他從未退縮,一楊·米爾斯定理更在物理界掀起新的狂潮。“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楊振寧院士對我們所有人的忠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對於從小失去聽力與說話能力的江夢南,面對人生的各種挫折總笑著迎接。“我希望把我的快樂分享給大家”,無聲玉滿堂正是對她最好的詮釋。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不僅是偉大革命家彭湃之子,更是我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幾十年、帶妻攜女拓荒地。“十年磨一劍,三日破樓蘭”是他的工作原則,廢寢忘食、潛心鑽研是他的工作態度,潛龍育神驅不僅是鋼鐵之軀,更是國家棟梁之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他們長蔭中華,哺育大地,他們滿腹經綸,少年登科。他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踐行中國精神。

  皓月當空,雪花紛飛,在這月色與雪色之間,他們定是人間的第三種絕色。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4

  世界很大,無論偉大還是不偉大,平凡還是不平凡,有些人身上總是閃著光的,照亮著中國,也指引著我們前行。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叫楊振寧的小行星,它是以揚振寧的名字命名的,可見揚振寧對中國做出的貢獻之大。楊振寧從小在清華園裡生活,長大後在美國留學。1957年,他響應祖國的召喚決定回國時,卻被美國的新政策攔了下來,不得不在美待了二十餘年,期間,他專一研究物理,在他和同事的不斷共同努力下為中國贏得了諾貝爾獎。待禁令解除後,他毫不猶豫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回國後投入中國物理事業中,併為清華大學的大一新生免費授了一整學期的物理課程。他曾說:“我的身體裡流淌著我父親的血液,中華文化的血液。”

  楊振寧這種不忘初心、一心為國的愛國精神深深感動著我。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5

  英雄來自人民,平凡成就偉大,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大多是最最默默無聞卻絕不平庸的炎黃子孫的代表,他們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榜樣是方向的引領,看完頒獎典禮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這些感動與眼淚的背後,我不僅僅有了文字上的收穫,更多的是內心裡無法言喻的震撼。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的那一點一滴的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也不缺少這感動,只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用心去看過世界的沉浮後,才更會發現細節之處的感動。

  “中國飛人”蘇炳添,可謂是中國短跑比賽的“天花板”,是無數中國人心中的“蘇神”。他以9.83秒的成績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打破了亞洲紀錄,而且這一成績位於奧運史上第六名。蘇炳添用行動來證明中國人也能夠像歐洲人、美洲人一樣在100米比賽中跑出世界一流水平。這傲人成績的背後離不開汗水的揮霍。我想用一句話來形容他:“背後汗水無人知,賽場汗水見成績。”

  有人能在賽場證明自己為國添彩,也有人以英勇無畏激勵著我們。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6

  時代在進步,一代代的人物在激流中湧進,他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偉大的祖國獻上自己的成就。他們當中有人很渺小,但骨子裡卻透著不平凡。在這些人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國家百米運動員——蘇炳添。

  百米飛人亞洲之光

  蘇炳添,國家現役運動員。自小出生在農村的他,一向很熱愛跑步。因為體育事業的發展和自己的不懈努力,蘇炳添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國家隊。在2012年,蘇炳添第一次站在了世界賽場上,這也將預示著他將面臨著實力非常強勁的對手——世界第一飛人博爾特。送那次比賽結束後,他也受到了自己與對手的差距,又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他從10秒區轉進9秒區,每天練習幾百次,只是為了有一點進步。在2015年的世紀賽,他再一次突破了自己,取得了新的成績,但這遠遠是不夠的。但意外總是意想不到,因為之前在2009年受了傷,再加上2019年再次受了腰傷,致使他有過一秒想要放棄。超越的年齡,超越了傷病,超越了極限,終於一切努力都沒有白費。在東京奧運會中,他以9秒83的成績獲得了男子百米賽事的小組冠軍。我清晰地記得他的頒獎詞是:世界屏住了呼吸,9秒83,你超越了年齡,超越了生命,超越了極限,你奔跑的背後有強大的祖國。

  沖天鵬翅闊

  顧誦芬,中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一直致力於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他曾經說過:“航空很重要,沒有航空以後還要受欺負。”

  在一次殲八飛機的研究中,遇到了跨音速飛行的問題,他為了找出問題所忙著家人三次親自登上飛機尋找問題。經過他的努力和團隊的配合,把因素飛行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新的發展。他的頒獎詞是:像靜水深流,靜水湧動報祖國的火,像大象無形,無形中強國夢,心無旁騖,振長策擊長空。

  透過這次《感動中國人物》紀錄片的觀看,我深受喜歡,他們當中有人身殘之間,有人說是從有人為了理想在不斷奮鬥,身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呢?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7

  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上,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記錄,順利晉級決賽,成為首個進入百米決賽的亞洲人、中國人!他不僅超額實現了他個人賽前的願望,更是讓全中國為他沸騰。隨後的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8的成績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

  在世界範圍內,奧運會所有賽事裡面關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徑,田徑運動也被稱為“體育運動之母”;而在田徑賽事裡,關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賽跑,榮譽最高的,當屬百米冠軍。蘇炳添能夠同清一色的黑人運動員站到決賽的跑道上,他已經創造了歷史。他以自己絕對的速度,證明了黃種人體能不輸任何種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僅僅是體育界的希望,更是中華民族挺起的脊樑。他值得我們為他歡呼,更贏得所有人對他的尊重。“中國飛人”蘇炳添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歷史,創造了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後,有著太多心酸與不易。改起跑腳,一切從零開始,艱難的訓練他成功度過,他的.起跑能讓世界飛人博爾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說男子百米賽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決賽跑道上的十秒之內,是賽道下數十年的苦練。我們為他歡呼,更為他心疼。

  誠然今日,強大的祖國已經不需要幾枚金牌去界定成功與否,國人對於體育賽事是否得金有了更為平和的態度。在國乒“盺雯組合”混雙失利、惜敗日本隊的時候,國人能夠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奧運會賽場,你們就已經是我們心目中的冠軍。”這是祖國愈發強大給予國人的信心。

  同時,越發寬鬆的輿論環境對於運動員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運動員們並沒有因為國人的寬鬆,就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為自己,為國家掙得更多的榮譽,是他們矢志不渝的信念。蘇炳添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詮釋中國速度。

  蘇炳添是體育之星,也是我們國人應該追的星。我們要學習他追求極致的精神,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堅持與不放棄。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業做到極致,那麼我們的國家何愁不復興。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8

  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人如其名,顧誦芬院士投入航空事業70年,在我國航天事業仍處於“一張白紙”的背景下,直接組織、領導和參與了低、中、高三代飛機中的多種飛機氣動佈局和全機的設計,為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70載風雨兼程,從青絲到白髮,他將畢生獻給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日日行不怕千萬裡的不懈追求。廣大青年幹部應以榜樣為標杆,學習榜樣事蹟,傳承榜樣精神,立志做“請黨放心”的優秀共產黨員。

  信念堅定,傳承一片丹心為祖國的愛國情懷,做青春追夢者。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幼年時,從小小的航模開始立下了“一定要搞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飛機!”的錚錚誓言,從青蔥年少到意氣風發再到如今年逾九旬,在一項項難題、一次次試驗中,他一直踐行著自己的誓言,無畏前行,如利劍出鞘般執著而無畏,絲毫不顧高速飛行對身體帶來的影響和潛在的墜機風險,毅然親自帶著望遠鏡、照相機,在萬米高空觀察,拍攝飛機的動態,解決了一個個飛機技術難題,在科研一線上奮鬥不止。他的眼裡有星辰大海的遼闊藍圖,腳下更有不畏征途坎坷的勇氣和毅力,踐行心中不變的理念,保持著迎難而上、不怕艱辛的衝鋒姿態,為航天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信念如磐,一脈相承。作為黨員幹部要以“蕩胸生層雲”的曠達,以“謂我不愧君,青鳥明丹心”的赤誠,凝練堅韌的信念支撐,多打打算盤、算大賬,少打小算盤、算小賬,做到既為一域爭光,又為全域性添彩,讓信念照亮前行的路。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9

  在節目中,蘇炳添直言:“一路走來,我最想感謝的是國家。是祖國的幫助,讓我一步一步走到了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運動健兒一次次突破極限,創造佳績。2014年仁川亞運會,中國隊勢如破竹,連續第九次高居金牌榜榜首;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隊奮勇拼搏,連續第五屆奧運會躋身金牌榜前三;2021年東京奧運會,金牌數、獎牌數均位居第二;2022年北京冬奧會,創造“成績”。

  歷史前行的每一步,無不需要精神力量的推動。今天,中國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強,極大增強了志氣、骨氣、底氣,在歷史程序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充分爆發出來,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歷史主動精神、歷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歷史。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0

  探索無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接班人的任務。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承載著民族復興的重大責任,更應該把所學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好好學習是我們偉大的使命,建設祖國是我們永遠的目標,任重道遠。團結是力量,刻苦是精神,科學是基石。

  首先,我們要學習他們那頑強的.意志。航天員在做超重耐力實驗時那浮腫變形的臉,呼吸困難時緊咬的牙關,噪音環境下強制入眠,那超常的心理素質,無一不讓人震撼!這是向人類極限能力發出的挑戰。他們應當是我們心中的英雄!

  其次,我們要學習他們那廣博的知識。作為一名航天員必須經過近乎苛刻的選拔,算得上萬裡挑一。更難的是,要掌握涉及30門學科的理論知識。沒有刻苦的學習是不可能成功的。正是七年磨一劍。他們應當是我們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