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反思> 【精品】反思的作文8篇

反思的作文

【精品】反思的作文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反思的作文 篇1

  啊,1月13日,這一天終於盼到了,我們終於可以知道期末考試的成績了,開始發語文卷時,我心裡既有緊張又有期盼,拿到卷子時,我很遺憾,因為我語文只考了95。5分!

  雖然這次語文考試成績是我這學期以來最好的一次,但是,我還是覺得挺遺憾的,因為我錯題錯得好冤,分扣得好可惜,尤其是作文。

  這次考試,我粗心地把"彤"字左邊的"丹"下面加了一點,足以證明我在考試時太大意,總覺得比較像就行了,沒有去注意細節,過於隨變,而且沒有反覆檢查。我以後一定得細心,並且要掌握好字的正確寫法,不要讓錯誤的寫法刻在心裡,反覆出錯,這次分扣得最多的是在作文,考試前,餘老師三番五次地提醒我們:"寫作文時一定要注意認真審題,仔細分析。",而我卻忽略了,結果,我的作文被狠狠地扣了4分。這次作文題本來比較簡單,就是寫一個自己覺得最好玩,最喜歡玩的遊戲,我把遊戲的規則和玩法都介紹得清清楚楚,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自己玩遊戲的過程,沒有嚴格按照作文的要求去寫,所以分扣得比較重!

  這次考試,反映出了我粗心,不認真審題的毛病,日後寫作,我一定要認真審題,仔細分析題目所包涵的每一個字義,不能投機取巧。我一定要好好的改正這些不好的缺點,爭取更上一層樓!

反思的作文 篇2

  期末考試結束了,在焦急與不安中,終於等到了發通知書的今天。成績也隨之出來,語文:93。5分、數學:98分、英語:92分。這樣的成績固然不錯,而且我還是班級前十名,但是我的心情卻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喜悅,沒有特別的興奮、沒有特別的沮喪。有的只是自責、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反思一下。

  先說說我的語文吧!

  我對語文一向很有信心。以往的成績也都是95分以上。可是這次我卻只考了93·5分,所以當我拿到試卷時,就迫不及待的去找出出錯的地方。“閱讀題扣2分、課外知識扣1分、作文扣2分、課外積累扣1、5分。”哎,這時才覺得自己的課外知識部分有點欠缺,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i。讀讀一些歷史書籍,再多做一些閱讀理解的題目。相信透過一個暑假的突擊,我一定會有進步的!

  再說說我的數學吧!

  說起數學,這是爸爸媽媽最擔心的一項。因為我的老毛病——粗心常常來搗亂,讓我在幾次的考試中都丟了不該丟的分數。這次考試,我一遍一遍的檢查,看是否有錯誤的題目?可是,有那麼一個小小的題目卻讓我寫錯了。在“直數軸”這道題中,我少寫了一個,又把3。4錯寫成了4、3。又是粗心惹的禍!為此我的100分變成了98分。以後我一定要徹底改掉這個壞毛病。爭取數學拿滿分。

  最後,來說說我的英語吧!

  英語這次發揮的不太好,第一是在聽力部分,扣掉2分。第二是在判斷題,被扣掉了6分。就這樣,我原本很有信心的英語卻只考了92分。這樣也讓我知道了自己的弱點在那裡?以後要在聽力方面加強訓練。多聽、多看、多讀、多背,更不能讓驕傲在自己心裡紮根。要虛心啊!

  語數外三科的錯誤我都找到了,也讓我知道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成績代表著過去,我會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努力,相信我吧!

反思的作文 篇3

  作文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綜合訓練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是給學生創設的情境、適時引導,讓學生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學生作文基於生活,高質量的作文又服務於生活。然而學生往往對豐富多彩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寫出的文章難免空泛。因此我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作文教學。

  一、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平時注意積累。

  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乾癟。寫日記和寫讀書筆記是豐富學生作文內容的有效辦法。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生活中周圍的事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凡是覺得新鮮的、有趣的、有意義的事物就把它記在日記中;把平時讀得課外書、教科書中的好詞佳句段落寫在讀書筆記中。教師定時檢查或學生在小組內互評互查、合作交流、取長補短豐富積累。教師並用一定的時間形式進行總結表彰。

  二、語文教學始終圍繞學生的“閱讀與作文”

  我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習一篇課文學生首先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要弄清文章主要內容;作者的寫作順序怎樣,他為什麼要這樣寫;走進文字,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佈局謀篇、遣詞造句的方法。走出文字,想一想,我為什麼要讀這篇文章,透過學習我學到了些什麼?然後把自己的學習收穫寫於的書筆記中。

  三、加強“作前指導”的教學

  學生寫作文時教師要從題目入手,在內容上、體裁上多角度的進行指導。如學生在寫《童年趣事》時,我從題目“趣”字入手,讓學生多角度的理解“趣”字,有情趣、樂趣、傻趣……這樣學生就可以抓住童年有事可寫。然後讓學生從例文中總結寫法,從而指導怎樣寫。如文章的開頭有“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引用式”“啟發式”……接著把事情經過具體的寫清楚。在寫結尾時可以“自然結尾”“總結式結尾”“啟發式結尾”……學生弄清寫法後,就鼓勵學生寫片斷,然後在全班評價交流學生寫的片斷,或把幾個片斷連成一篇文章再交流。讓學生在有成就感中再來完成自己的作文。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怎樣把想表達的意思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敘述清楚。又如學習《山中訪友》一文時,作者到山中訪問了那些朋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他的寫法上有哪些不同。再看文章整個寫作順序是怎樣的,與我們寫什麼樣的文章順序差不多。然後讓學生進行“遊——”小練筆。

  事實證明,作文教學平時要加強積累,教師要多訓練。變換角度讓學生在作文時去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這是本學期作文教學閃光點。

反思的作文 篇4

  第三代作文圖書對小學、初中、高中段的作文訓練進行整體的認識與規劃,並注意其間的銜接。新作文雜誌社曾編髮了一篇高中段的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訓練案例,執教老師有意引導學生對親情進行縱向對比思考,豐富親情的內涵,使學生先完成由“事”到“理”的昇華,再完成有理性認知到細節的體驗與觀察、由對親情事例地感受到對親情內蘊的理解、由對親情的感動到對孝道的理解與體悟。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書讀多少是限,路行多遠為度?粗放式的學習方式與今天快節奏、廣資訊、多元立體的生活環境有明顯的脫節。第三代作文圖書的編撰必須建立在對作文形成規律的認識與把握之上;作文訓練應分解到具體的環節,不少家長、學生甚至老師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考試作文上,豈不知,考試作文猶如秋天糧屯中的糧食,在收穫之前有春的播種、夏的蓬勃。作文訓煉不應該將目光只放在中、高考作文這樣佟極目標上,不應該只盯著演員在舞臺上動人的“一分鐘”,而是應該關注過程的展開,關注演員臺下艱難困苦的“十年功”。

  作文訓練總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老師、家長、學生、文化氛圍、讀書、思考、心境,等等,這些因素構成一種特定的個性化作文空間和作文氛圍。作文訓練要注意協調各種因素的關係,形成訓練的合力。這樣的訓練才是高效的、經濟的。

  其實,作文訓練最根本的是思路問題,“沒得寫”是不知道寫什麼,“寫不來”是不知道朝什麼方向寫。如果寫作者文思泉湧,寫作就不成為問題了。這最終要看寫作動力能否被啟用——發動機發動起來了,走不走不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嗎?

  此外,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的習得與發展,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社會上所謂“快速作文”、“一點通作文”之類的只是商家吸引讀者眼球的手段,其實與作文能力形成的規棒完全相悖。

  不難看出,寫作學習與訓練對學習者的情商、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提出了嚴峻挑戰。如果不對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予以呵護與關懷,寫作訓練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這是兩條腿中的一條,少了它,路將走得艱難、痛苦。非智力因素訓練是一種隱性訓練,是一種附著式的訓練,是一種長期積累、漸顯成效的訓練。第三代作文圖書重視這一因素,以滲透的策略和漸進的方式對學習者施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讀與寫的關係是語文教學中的老話題,也是大家爭議了很長時間的話題,結論是“讀是寫的基礎,以讀為主”、“讀為寫服務,寫來引領讀”、“讀是吸收,寫是輸出”,等等。中國古代以科舉取士,一文定終身,寫一統天下的狀況延續了好幾個朝代。後來,這種格局被一場空前的文化運動給顛覆了,於是來了一個180度的大轉折,寫從此成了讀的附庸。當國人的寫作水平江河日下,當人們從這場無意與無知造成的噩夢中醒來時,讀與寫誰是“老大”的爭論仍然讓語文界熱鬧不已。其實,在筆者看來,這個爭論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許多人沒有弄清楚閱讀與寫作各自的內涵與作用,而是把兩個互為你我的問題當作一對矛盾來討論。

  第三代作文圖書本著讀寫和諧合一的認識,對閱讀與寫作進行平行處理,引導讀者從閱讀中汲取寫作的營養,在寫作中體悟文章閱讀的意義與途徑。比如,對的閱讀將為寫作輸送新鮮血液,使寫作充滿時代氣息,而在寫作過程中對時事資訊的深層解讀又將深化對資訊的理性認識。這是一個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誰主誰從的問題。

反思的作文 篇5

  前不久學校組織了一場期中考試,但是我覺得自己期中考試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所以我進行了期中考試反思,我的期中考試反思如下:這次的語文成績與上次比較起來差了好多分,其中丟分最嚴重的就是閱讀與探究部分了,這丟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己沒有認真的閱讀文章的內容,做題目的時候沒有深入的分析,所以導致丟了很多分。

  期中考試反思 粗心大意沒看清要求

  丟分嚴重的地方還有積累與運用這一塊,怪就怪在自己太粗心大意了,在做試卷的時候,沒有看清拼音,另外還曲解了字、詞、句的意思,甚至連作者的簡介都看錯了。還有自己的'作文,就是因為沒有看清楚作文的要求,從而導致自己作文寫偏題了,作文方面不僅跑題自己的字數要求也沒有達標,這次的語文成績丟分實在是嚴重了。

  期中考試反思 知識點運用不到位

  語文丟分已經讓我很心痛了,但是平時擅長的數學竟然也沒有考好,因為自己知識運用的時候,將數字看錯了,多以導致應用題扣了很多分,另外自己做完題目沒有檢查試卷。英語一直是我的弱項,所以自己很討厭背單詞以至於自己在做題的時候,很多單詞都不會拼寫。透過這次考試,我發現自己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譬如不該粗心大意,不該偏科,更不該不檢查試卷,所以在日後的學習當中,我應該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養成細心的號習慣,更要正視自己所犯下的錯誤,相信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會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ak娛樂小編精選)

反思的作文 篇6

  今天的心情不錯,學生的考試成績出來了,總體很好,考試後的反思。記得開學接班的時候,三個班是全年級的5、6、7名,那個時候真的是很頭疼,三個班中最好的成績與年級中的最高分相差11分之多。面對學生這樣的成績,心裡既擔心又著急,上課看看學生的學習勁頭,心裡涼涼的,開學的那段時間,每天上課都要鼓勵學生認真聽課,慢慢的學生有了一點起色,但學生不能堅持,時好時壞。兩個月的時間過去了,看看學生的成績,相比之下好了很多,反超了最高分,這是在生日之際學生送給我的最好的生日禮物了。

  雖然成績不錯,但學生的卷面上也反映出了不少的問題。看看這份試卷,題很簡單,而且是日常教學中經常舉的例項,甚至有的是講過的原題,但也有很多學生一個字都不寫,這充分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上課的聽課效率,看著卷子上講了兩遍的實驗探究題學生空著不填,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是學生的問題還是老師的問題,我們在授課的過程中有沒有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我們的課堂學生還有沒有興趣?這是我們不得不深思的問題。

  我們現在實行“學案導學”,但學生卻沒有真正投入到這樣的學習方式中來,學案彷彿是學生的負擔,他們不會用學案,第一天的預習任務完不成,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拉了一節,留時間讓學生預習,一節課的內容至少要兩節課;另外,小組合作給我的感覺也是一種形式,學生不習慣傾聽別人說話,別人說的時候自己卻在看下一題,目的是早點知道答案得分,這就違背了小組合作的目的,這都是我們在現在的教學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出去看了人家的學案導學課堂,真的是比較適合我們學生的一種課堂模式,這樣的課堂學生多少能有一些收穫,而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可能學生一節課什麼也學不會。

反思的作文 篇7

  “爸、媽,我回來了!”我推開門,喜氣洋洋地跟他們打著招呼,“這次學月考試中,我的名次提升了幾名。”我一邊誇耀著自己的“功績”,一邊看爸媽的表情。“是嗎?”爸爸點了一下頭便和媽媽進屋做飯去了。“好了,今天晚飯該有好菜哦。”此時,我眼前似乎已經擺滿了豐盛的菜餚,耳畔似乎迴盪著誇獎聲……

  “吃飯嘍!”我幾步跑到桌前,奇怪,面前擺著的只是平日的家常便飯。“可能把好菜藏起來了,好讓我大吃一驚吧!”爸爸媽媽像往日一樣坐在桌前吃了起來,我卻還在伸長脖子向廚房張望。“你怎麼還不吃飯?”媽媽捅了我一下。“啊,他們怎麼沒有……”頓時,我心裡涼了半截,我用筷子扒拉著碗中的飯,往嘴裡送著。吃飯時,爸媽隻字未提我考試名次提升的事。更甭說什麼表揚了。我的心全涼了。

  晚飯後,我獨自呆在屋裡生悶氣:“難道我的名次就換來這些?怎麼也該誇我幾句呀!”我的眼淚順著臉頰滴到了眼前的獎狀上,把試卷都浸透了。“好了,別想了,反正事情已經過去了。”我拉開抽屜,漫不經心地翻著書。突然,我被最底層的一個紙卷吸引住了。我拿出一看,是一張爸爸得的“先進技術人員”的獎狀。可是,爸爸他每次回家都默默無聲,從不說自己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麼成就,得到了什麼榮譽。爸爸還經常鼓勵我去做默默無聞的蜜蜂,不做大吵大鬧的知了。

  想到這些,我明白了,爸爸和媽媽認為我長大了,不能再像小孩子那樣去哄了。他們是用一種特有的方式教育我要謙遜,不要浮誇和自滿。多麼純真的愛呀,我的眼睛又一次被淚水溼潤了,我趕忙把自己的試卷和爸爸的獎狀一同放在了抽屜的最底層……

反思的作文 篇8

  上週那次作文課,我練的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寫景練習,兩堂課的時間,我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大概有三分之二連草稿都沒完成,完成了草稿的,質量較高的也是寥寥無幾。自那以來,我對這種訓練方式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第一,寫作指導不應該只是作文課才講,應該是滲透到平時的每一節語文課中的。像上週這一次大作文訓練,我們是練習寫景,其實我們的第一組課文全部是寫景的。每篇課文其實也都有寫景的順序和抓景物的獨特之處來寫的教學目標。但是我卻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注重利用課本這個教學資源來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也沒有順道在學完一課之後就透過寫作練習來加深對這種寫作方式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以至於到了按本單元作文訓練要求來寫作的時候,學生似乎還才聽說什麼寫景順序、抓景物的獨特之處等說法,這樣自然寫作起來就像“擠牙膏”了。而作文課應該把重點放在講評學生平時日記的好與壞,得與失,以及透過全班同學一起來討論研究修改作文這種方式來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作文的上本應該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突兀地來這麼一次看似跟本組課文有關,實則卻脫節的一次作文訓練。

  第二,我突然要求學生兩節課當堂完成一篇大作文,並且還要帶上老師作文指導的時間,是因為曾聽一位老老師講過她以前的訓練方式,就是要求學生當堂完成,草稿一般都只讓他們花第一節課的一半時間來打,到第二節課,就都要求開始謄正作文了。但是我卻沒想到,我這是沒有結合學情的機械的照搬照抄式的借鑑。因為我們的學生現在才剛入四年級,他們正式進行作文訓練的時間就是一年(一、二年級都是寫話訓練),而之前提到的那位老師所講的做法是大概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的,是為了讓他們在畢業考試的時候不至於因為作文時間把握不好而導致考試失誤。我現在四年級剛一開始就要求他們這樣做,實在有點揠苗助長之嫌。所以,這種方式暫時是肯定不可取的,就算要當堂完成,肯定也還是得讓他們事先打個底稿。

  第三,寫日記這種方式不可棄,還是得重拾起來,或者至少應該保留寫週記的方式。每週結合課文的學習,寫那麼一、兩篇回家作文是完全有必要的。怕抄襲,也得另想辦法。而且也還有課上當堂練筆這種方式,以及以前同事的限寫本班級範圍內的題材等方式來杜絕抄襲。總之,想透過每週兩節的作文課來達到提高寫作水平的效果,那簡直有點不可思議。因為一個是時間不充分。老師指導不充分,學生思考不充分。二個是表揚、鼓勵不足。學生寫作重在激起他們寫作的興趣,尤其是小學生,如果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來強制他們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無異於殺雞取卵,所造成的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而我們的當堂作文教學,事先沒有寫底稿,當然就發現不了好文章,而下次作文練習又沒有時間來講評作文,所以導致學生好的習作都淹沒了,學生儘管寫出好的文章卻得不到讚賞,而寫得不好的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因為沒得比較啊,老師也沒有指導他們去分析好與不好的區別在哪裡啊,所以學生就越來越無所適從,久而久之,這種當堂訓練不但不能激起寫作的興趣,反而會扼殺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導致再也不愛寫作。

  所以,今後的寫作,我認為我還得多想一些辦法來調動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可以先從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入手,閱讀與口語交際結合起來,讀了好的文章和好的書就要給機會給他們去表達,讓他們一起來分享每個人的讀書的收穫。交流讀書的心得和感悟。然後,要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要建立一個比較健全的表揚和鼓勵機制,讓每一位學生的優點得到最大的讚賞,讓每一位學生都把表達(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當做是一種自身的需要,這樣才是真正達到了習作訓練的目的。

  第四,無論是上閱讀課還是寫作教學課,我都應該儘量讓自己感情豐富一點,沒有感情的課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