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筆記> 《認知突圍》的讀書筆記

《認知突圍》的讀書筆記

《認知突圍》的讀書筆記

  在讀書時,寫讀書筆記是訓練閱讀的好方法。記憶,對於積累知識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賴記憶。下面是小編我為您準備的《認知突圍》的讀書筆記,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認知突圍》的讀書筆記一

  讀完這本書其實已經快有一個周了,在這其中,還將這本書做了一些思維導圖。因為最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讀完一本書,都要進行一次讀後感的寫作。還不可以稱之為書評,因為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認識水平有限,只能是對自己而言,這本書有什麼樣的體會,有什麼樣新的認識。

  本來按照計劃,昨天就應該寫這篇讀後感,可是昨天沒有寫,而是用閱讀李笑來的《與時間做朋友》來代替了。自己想了一下,為什麼沒有寫呢,因為發現寫作還是比較難的。你要自己有內容,還要進行相應的組織,才能進行輸出。而閱讀就不一樣了,就是輸入了。感覺好像沒有什麼壓力。其實這是人們一種普便的心理。總是想要逃避痛苦。而選擇安逸。

  在《認知突圍》的第一章《如何認識自己》中,其實讀者就有談到這個問題,他說,有時候,我們有大腦會欺騙我們自己,而且有時候記憶也是那麼不靠譜。我們常常用切片思維來觀察這個世界,而且以為我們看到就是全世界。但量我們常常會創造一個“虛假但是我們更有願意看到的所謂現實”就比如昨天的我,用閱讀來代替寫作,心理上會告知自己,我也學習了,我也看書了,我自己沒有虛度時間。可是如果進一步追問,你就會看到問題背後的小心思。我這麼做,只是找了一個藉口。即使我閱讀了上百本書,如果不去寫作,我的寫作能力怎麼可能會有提高呢。所以,其實有時候,我們都在自欺欺人。只是現實是如此殘酷,我們不願意承認吧了。

  在第二章《重新認識知識》中,作者提到,經常有人說,造原子彈的比不上賣雞蛋的。知識無用論。而且說來也奇怪,最近在微信朋友圈內流行這麼一個故事,似乎也證明了這個論點。這是一張圖,來源於網路。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也是認為知識無論呢。在這一章中,作者講到,知識必需要具用客觀的、能被驗證的、相對正確的這三個特點。所以有時候你是有一些見解,可是那不一定是知識。同時知識也是分層次的。分為資訊知識、加工知識、體系知識及智慧。而我們許多人學習到的可能只能是一些資訊知識。說明白,你可能知道但是不會用。只用你將知識進一步加工,變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可能這些知識才是你的。在學習的過程中,無法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常見的現象,針對這個問題,作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分別是學習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讓學習的收益可見。有時候學習不是一個線性曲線,你可能在達到某一個目標之前,感覺不到自己的進步。是的,在從新手到大師的過程中,絕大總部分人都死在了沉默期。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就要人為地將目標分解,並且給自己一定的好處。最後,還要學習正確的估值。如果你認為你現在的學習是有價值的,你當然就會堅持下去的動力。

  如果你明白了上述幾點,那麼你的學習將更有針對性,更有堅持下來的勇氣。那麼你就可能找到知識變現的點,來實現你的價值。

  第三章《重新認識金錢》主要講的是我們與金錢的關係,在與金錢的關係中,我們其實有許多錯誤的認識,比如認為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才有錢,還有錢是可惡的,總之,這些論點在現在的生活中其實並不少見。可是從本質上講,錢就是一般等價物。所以,錢不同人的手中,就會有不同的用處。因此,錢本向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是使用錢的人就用道德高下之別。其實有很大部分的我們都希望我們可以過上有錢人的生活。可是要怎麼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有錢人的生活。書中說到,你對金錢的渴望程度可能會決定你掙錢的多少,你有多渴望,你可能就用多大機會擁有這些。書中提到一個故事,用來說明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差別。

  巴拉昂,在成為富翁之前是一位非常貧窮的年輕人,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開始推銷裝飾肖像畫,在不到十年的時間中迅速發家致富,居於法國五十大富翁之首,同時他也是一位非常年輕的媒體大亨。他在遺書中寫道:我曾經是一位窮人。現在將以一個富人的身份離開人世,我並不想把自己成為富翁的秘訣帝入天堂,在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已經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放進了銀行我個人的保險箱裡,並留下一百萬法郎作為揭開這一謎底的獎金,若誰能夠猜出我成為富翁的謎底,他就有權利拿走我保險櫃中的一百萬法邵,雖然我無法面對面地給他鼓勵和稱讚,但在天堂的我依然會為此給予他稱讚與掌聲。巴拉昂的遺書被刊登在報紙上之後,有四萬多人投寄了自己的答案,有一些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如果窮人擁有足夠的金錢,他們也會變成富人;也有一些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如果他們有了致富的機會就可以變成富人;另外還有一些人認為窮人缺少的是技能,他們之所以貧窮是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學習技術,如果他們擁有一技之長,同樣可以成為富人,所有的答案應有盡有,各不相同。在巴拉昂逝世週年紀念日時,他的律師和代理人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銀行內的那個保險箱。並向眾人公開了他致富的秘訣。在所有的來信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九歲女孩,猜出了正確的答案,她的答案是:“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這個故事還是很有啟發性的。這說明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其實只取決於我們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重點是你自己。其實沒有人可以決定你。你才是你自己人生的唯一建構師。

  那麼要如何才能掙到錢。書中給出的答案是先讓自己變得值錢,也就是難以代替。同時要學習那些可以迭代的技能。也就是說這些技能具有相互轉換性。可以快速地遷移到別的領域。同時也要讓別人掙到錢,也就是要有雙贏的思想。而且你讓別人掙的越多。說明你的價值越大。本質上,我們都是為別人提供服務而來換取價值。

  第四章《重新認識時間》中提到時間管理的一些相關概念。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時間是相當重要的。可是我們也有許多人一直都在浪費時間而不自知。書中提到時間其實是一個變數,而不是常量。有時候時間是可以賺的。我們對於時間的感知有時候可能並不正確。如果我們一生只從事一件工作,只在一個地方,每天重複昨天的生活。即使你活了100歲。可能也不可以認定你就是活了100歲。因為可能在你的感覺中就是一天吧了。所以,我們常說要拓展生命的長度,也要拓展生命的寬度。就是讓自己儘可能多的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有關時間管理的書有很多。我認為這本書也只是講了一些相關的建議。如有效利用時間。你的時間使用的地方決定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第五章《重新認識關係》中,作者幫助我們重新梳理了一下我們目前常見的關網。比如親子關係,兩性關係、親戚關係、朋友關係等。在這些關係中,我們總是有一些常見的認識誤區。比如,父母一定是為子女好。行善總是對的。對於這些問題,作者都有提到,你在這些關係中,如果關心與行善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你覺得或者是你認為這樣是我對你好,可能我們就陷入了道德綁架。所以我們本質上並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在這一章中,自己感覺幫助自己最大的,還是在人際關係中,最應該遵守的是邊界問題。我們應該是守住自己的界限,同時也不侵犯別人的邊界。可是這樣做,往往是最難的。因為我們有時候,太過於關心別人,特別是在親子關係中,我們總是常常會越界。那麼什麼是正確的社交方式呢,作者提出一個方案,叫極少量的長期社交加在大量的短期社交。社交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等價交換。所以如果用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使用你的人脈。同時為了讓你的人脈資源更有效,作者提出了知恩就有馬上報。是的,社交也有時效性,當別人幫助我們的後,我們要即時做出反饋。因為我們常常高估了我們的計劃。我們總是說下次請你吃飯,可能就沒有下次了。

  第六章《重新認識人生》中作者談到了活著的意義。其實我們最後都會發現。其實人生本來沒有什麼意義。而是你將人生賦予了意義。不同的人,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意義。有關人生最重要的那些道理有那些呢?人生沒有起跑線,也沒有假想的跑道,是一個自由度最高的遊戲。人生的最大的意義在於體驗。說不努力的人,不是不是想要努力的結果,而是懼怕努力要付出的成本。格局是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下層沒法看清上層的世界。當我自己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其實還是有體會的。是的,我們有怎麼樣的人生,主要是取決於我們對於世界有怎麼樣的認識。而且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就是我們總是認為世界對你不公,可是你卻不想付出什麼去改變它。這其實是不對的。

  合上這本書,感覺是自己看過了,卻又感覺沒有留下特別深的觀點。因為這些觀點,也許並不新穎。可是真理往往是簡單的。也是樸素的。我們要做的是去實踐這些理念。可是我們總是會給自己找許多借口,是的,道理不難,但是行動是困難的。行動的困難讓我們的改變也變得的困難了。

  《認知突圍》的讀書筆記二

  《認知突圍》大概有6章,章章都能讓人大開眼界,告訴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知識、金錢、時間、關係和人生。這句話聽起來很像雞湯,包括這本書的名字,也頗有成功學的味道,也許你已經打算走了,但我要趕緊叫住你,沒看過這本書的話,一定要看!

  一、何所謂幸福?

  都說幸福是不比較,享受平平淡淡的每一天。但是人不可能不做比較,幸福源於比較,但是跟自己比,還是跟他人比,這是大腦能決定的。你現在覺得無法掌控,是因為你的認知格局問題。

  幸福感在於不同狀態的切換,當你的現有狀態變得更好,擺脫了狀態惰性時,就會產生幸福感。

  二、努力就能成功?

  人生擁有技巧,努力有著許多“坑”,並非一味刻苦就能到達目的地。

  努力,是一件講效率的事。將有效努力統統用在刀口上,這是比有效時長更重要的事。

  學習和職場一樣,對於絕大多數人,長期來看,都是專注自身最划算。

  三、婚姻一定是墳墓?

  婚姻不是敵退我進的零和遊戲,而是一次將團隊和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團隊作戰。即便你想在婚姻裡面處於主導地位,也應該把這兩種利益機智地有機統一,在首要保障團體利益的同時,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一味地提高自我,即便你處於家裡最高的地位又怎樣?如果你的整個小家在外面沒有較高的成就,那你照樣過不了太好。

  戀愛和婚姻要保鮮,只有不斷提升自己在社會屬性上的吸引力。讓彼此都有一定的危機感,是一個很好的事情。即便表面上看起來不太“安全”,但由於雙方都在提升自己,卻能收穫實際的“安全感”。

  兩個人在一起,時間久了,原始吸引力和心裡吸引力會遞減,這是科學規律,只有社會吸引力可能增長。遞減的=增長的,才算達到“戀愛保鮮”,至於保持浪漫之類的,只是餐後甜點而已,因為吸引力本身才是前提。一個讓你失去了好感的人對你做浪漫,只會讓你更反感。

  四、賺時間就是賺壽命。

  操別人的閒心是對自己生命的不負責。

  近似估算時間價值是選擇的關鍵。

  珍惜別人的時間,能透過自己的體力、腦力、錢解決的問題,別輕易打擾別人。

  五、說改變不了那是還不是真的想要改變。

  認知格局的差異很可怕,懶惰、放縱、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於認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帶來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產生足夠的動力。

  六、你真的想掙錢,錢才會真的來。

  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才是最大的價值,而金錢是這種價值的外在表現。

  開源和節流衝突的時候,堅定地選擇開源。

  很多人說不想掙錢,其實是不想付出為了掙錢必須付出的勞動成本。比如,沒有知識的窮人,因為覺得“學習比干活更苦”,而不願意去學習,導致一輩子只能掃大街,做流水線的工人。這一點恰恰是窮人和富人最本質的區別。

  《認知突圍》的讀書筆記三

  今天讀《認知突圍》第一章:狠狠抽自己耳光:重新認識自己。

  讀同一本書,獲取同樣的資訊以後,不同的人大腦收穫到的資訊會不一樣?網際網路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在加速變革。無論是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還是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有的人只能從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裡面看到焦慮,沒有安全感。有的人,能看到挑戰和機遇,無比興奮。我們獲取的資訊都一樣,這說明我們缺的。不是資訊,而是認知,我們需要透過改變認知,來改變我們大腦這個加工器。認知不同,大腦對獲取的資訊加工出來的成品就不一樣,這才是造成人和人之間最大差異的主要原因。還有一個有趣的說法:美麗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認知突圍第一步要認清自己,我們的大腦是會欺騙自己的,因為我們是人,人自身是帶有很多弱點的,我們愛慕虛榮,希望得到別人的讚美,在意別人的評價,所以種種原因造成了我們很多時候都在裝,大腦也在幫助我們裝,最後讓我們無法認清自己。舉個例子,很多時候我們去選擇一份工作並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興趣所在,而是因為那些工作,職業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很高大上,收入可觀。但最後我們所遇見的在各自領域裡面成功的大多數是屬於真正熱愛那個行業的人,小時候一直聽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但我們最終選擇欺騙自己,選擇不喜歡的行業得過且過。而真正自己感興趣的卻不敢去不顧一切擁抱它,缺少一份勇氣和持續不斷的行動。首先,你只有成為你自己,認清你自己,才更有可能成功。

  道理我都懂,只是懶?“懂”了那麼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懂得道理,學到方法之後不去踐行的原因有兩個。第一,你並沒有真正懂,你在裝懂。你只是掩耳盜鈴,獲取到的知識方法,你不去踐行,那你獲取到的方法和新華字典裡面的認識的漢字沒有差別。第二,明白道理以後,改變行動需要長期時間,萬丈高樓平地起,但是你沒得耐心和毅力,你只想要蓋高樓的結果,卻不願意一磚一瓦的去蓋。如果今天學了知識,明天就能讓你看到收益,你絕對會持續下去。

  一起閱讀《認知突圍》,做複雜時代的明白人!

  我是雁過留影,覺得內容有幫助,手動點個喜歡吧!也歡迎寫下你的思考評論,寫評論也是一種主動思考,也有助於加深你的印象哦!歡迎愛讀書分享的你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