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寫作指導> 中考語文優秀作文的寫作指導

中考語文優秀作文的寫作指導

中考語文優秀作文的寫作指導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考語文優秀作文的寫作指導,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七年作文事倍功半

  在國家規定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大多從三年級開始寫作文,到九年級中學畢業,前後貫穿七年時間。以記敘文的寫作為例,小學三、四、五、六共四個學年,八個學期,按每學期寫六篇記敘文計,要寫48篇;中學三個學年,六個學期,按每學期寫四篇記敘文計,要寫24篇。

  七年時間,每個學生至少要寫72篇記敘文,每篇作文用時兩節課,要用144節課時;每篇作文講評兩節,又是144節課時,合計要用288節課時。

  可是,就我們學生的實際作文水平來看,到初中畢業為止,除極少數佼佼者外,多數學生作文水平平平,有不少初中畢業生從來就沒有寫成一篇真正像樣的、有分量的記敘文來。

  寫其他題材的文章也大致如此。投入和產出,我認為很不成正比,得不償失。有時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做人的自信心。

  究其原因,除少數就是不肯學的學生外,從學生的角度講,許多學生到初中畢業時為止,就沒有寫出過一篇真正出色的、有深刻寫作體驗的作文來。有的學生根本就說不清怎麼叫一篇好文章,寫到什麼程度上才叫好。

  從教師角度講,面對一兩個班、五十至一百左右的學生,平時工作量就不小,作文是一篇趕著一篇寫,由於時間、精力的限制,再優秀、再勤奮的教師也不可能對每個學生次次作文、篇篇文章都去精耕細作,能把最大多數的學生照顧到,已經就很不錯了!

  如果我們教師把自己從精耕細作中解放出來,效果又當如何呢?

  修改評講作文是作文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現在,仍然有不少的教師採用老一套批改作文的方法,依然是學生完成寫作後就由老師單獨完成。

  沒有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練習為主線的作用。這樣很難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難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初中作文應精講多練

  如果說小學生的作文只是以認識和嘗試為目的話,那麼,初中生的作文就應當以“成長”和“完善”為目標。

  以記人的文章為例。一般學生是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像“我的爸爸(媽媽)、我尊敬的老師、我的同學(同桌、朋友)、記我最熟悉的一個人”等等文章反覆寫過多少遍,可不少學生始終就未寫出個優質品,甚至也說不清怎麼寫、寫到什麼程度才是好文章。

  有的學生甚至因為一次次的不成功而灰心喪氣,厭寫、煩寫、怕寫、甚至不寫,連基本的自信心都喪失掉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怎麼不受影響呢?

  假如我們打破現有的思維模式、教學模式,換一種方式呢?

  (1)從閉門造車到走近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要想學生不斷提高寫作能力,不斷有創新,就必須讓學生走近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廣泛地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透過耳聞目睹、膚感體驗,才能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假如長期閉門造車,不走近生活,不在生活的實踐中獲取素材,學生“囊”中之“米”就會匱乏,寫作的'源泉就會乾涸。

  (2)從細講精練到精講多練

  仔細分析我們的作文教學,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用了大量的時間作了許多的無用功。具體表現在:一單位時間內效率低下,二訓練的次數太少。

  陳舊的作文教學模式是老師在作文課上唱獨角戲。寫作指導+例文+點評的一言堂,老師講的是口乾舌燥,學生聽的是昏昏欲睡,在這種情況下何談作文能力的提高?我認為我們的作文教學老師在作文課上精講,儘量少佔用課堂時間,把時間留給學生。在這裡老師只是起到引導和指導的作用。

  從量變到質變,這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對於初中生來說,每兩週一次作文的訓練,很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的作文教學可以藉助日記來補充訓練量。

  從學生方面來講,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文章會越寫越好,自信心會越來越強。這樣的話,肯定能寫出好文章,也一定能出精品。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肯定會隨之而有所提高。

  三、精講多練的操作設想

  精講精練應本著學以致用、循序漸進、集思廣益、大膽創新的原則進行。

  1、學以致用

  現教現學,現學現用。比如作文開頭指導,常見的有“開門見山”法;“名言警句”法;“背景交代”法;“導語引導”法等,一次就講一種開頭方法,用成功的範例做樣板,讓學生去學習,去領悟,去嘗試。教師講的十分明確,學生學的非常具體,邊學邊用,學用結合,立竿見影。

  2、循序漸進

  由淺入深,步步推進。作文教學由一種開頭方法到多種開頭方法;由開頭到結尾;由過渡到照應;由記人到記事;由敘述到議由描寫到抒情;由記敘文到議論文、到各類文學體裁;從教師扶著走到學生獨立行走……

  處理好精與泛的關係。精講多練為主,精寫為輔。精講多練並沒有佔去全部作文時間,其他的時間仍然可以精寫。

  今日的泛寫是在為明日的精練打基礎;精講多練又可以帶動精寫水平的提高。長此以往,必定大見成效。

  3、集思廣益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一是本校內各位教師之間的探索和交流,各個學校教師之間的探索和交流。

  二是學生之間的探索和交流。同樣一種開頭方法,同學們會寫出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水平。誰優誰劣,可共同討論,橫向比較。還可以分成小組,集體創作,發揮團體的力量。

  三是整篇文章寫好後的比較。開頭的優劣,最後只能放到文章中去比較,從文章內容的實際的表達效果中去評判。

  四是縱向與名家名篇作比較,權衡利弊得失。取百家之長成一家之文。

  4、大膽創新

  教貴創新、學貴創新。這種探索和創新,決不是為趕教育創新的時髦,而是本著對學生、對社會負責態度的一種探討。

  在現存教學體制基礎上,我們可不可以在某些方面打破現有格式、做些大膽嘗試?比如將中小學作文教學連成一體;比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發表作品的園地或刊物;學生結成文學社團;年級與年級、學校與學校的溝通與交流;組織一定規模的賽詩會、演講比賽、有獎徵文、優秀作品選編、同題作文賽等。

  這樣的話,學生一定會學得十分活躍、十分有興趣。由此而產生的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做事的自信心、創新精神和成功欲等將有力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甚至對學生一輩子為人處世都將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