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學習計劃> 論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計劃

論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計劃

論新課程改革與學校發展計劃

  [摘要]新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場深刻改革,涉及到學校各個方面,可謂牽一髮動全身。校長在這一過程中應該關注什麼?應扮演一個什麼角色?如何為新課程實施提供一個支援性的環境,是校長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

  [關鍵詞]新課程學校發展計劃校長支援性環境新課程改革是我國正在進行的涵蓋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教育新的一輪課程改革。學校發展計劃則是一套從國外引進的比較先進的學校管理理念和技術。在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過程中,校長要聯絡正在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實際,正確地履行校長在新課程改革中的角色職責,為新課程改革營造一個適宜的管理環境,去統領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

  一、新課程改革中的軟肋——新課程改革需要尋求一個支援性的管理環境

  較之以往,新課程改革的確是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到學校各個方面,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當新課程改革實施到了一定深度,觸及到學校的文化、制度、管理理念等深層次問題的時候,教師們就會感覺到無奈和無助。教師們迫切需要一個為他們提供開放的、自由的,能夠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的,能在新課程改革中充分施展才華的支援性的管理環境。然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的一個軟肋就是一個從制度層面、從學校整體出發的管理良性環境沒有先期建立起來。儘管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學校也能夠對原有的'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學校管理做區域性的改革,但顯然這樣的做法是被動的和輔助性的。解決這一軟肋的關鍵人物在於學校校長。校長必須為學校進行新課程改革提供一個支援性管理環境,這對校長來說是一個新挑戰。在新課程改革中,校長的關注點在哪裡?何為校長應為之事?這些問題應引起校長足夠的重視、思考和正確定位。校長應成為新課程改革中的主動者,去統領全域性,去尋覓和建立一個能從學校整體上,從制度層面上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一個支援性的學校管理環境。學校發展計劃無疑是一個可供校長選擇的較為理想的選項。

  二、學校發展計劃與新課程改革——學校發展計劃下的學校管理適合並能夠支援新課程改革

  無論是在學校發展計劃下的學校管理,還是新課程改革,都反映了當今時代經濟、文化、社會的相同背景,都體現了現代教育、現代學校管理發展的新趨勢,其底蘊和淵源是一致的。兩者所處的層面不同,但相互之間存在著一種不可分割的關係。顯然,前者對於後者是一種根本性的支援,能為後者提供一個適宜的良性的管理平臺,一種安全背景,一種自由氛圍,一個制度支撐,一種生長的“土壤”。這正是前期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許多學校所缺失的,是許多校長在新課程改革中需要尋覓和建立的一個新的學校管理模式。而這一新的管理模式是可以在學校發展計劃的技術及理念引領下建立起來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脈相承的。

  三、新課程改革應成為學校發展計劃制定與實施的重要關注點——校長要制定一個能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援的學校發展計劃

  總體上說,舊的管理理念及模式與新課程改革是格格不入的。在全國中小學校廣泛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些學校管理層面引入了學校發展計劃。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絡,因此,校長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過程中必然要把新課程改革作為一個熱點來關注,從而制定出一個能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援的學校發展計劃。

  (一)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過程中,校長必須明確和處理好與新課程改革的關係。如果從學校管理學角度來考查這兩者關係的話,學校發展計劃引發的學校管理改革必須承擔起為新課程改革提供支援性管理環境的歷史使命,即在學校發展計劃下學校能形成一個與新課程改革理念相通的全域性性的管理制度、工作平臺、文化背景,去正面服務新課程改革。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主動統領和倡導新課程改革,使校內形成一種新課程改革的驅動力。

  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過程中,校長必須將新課程改革納入視野。一方面校長在制定和實施學校發展計劃的全過程中必須深切關注新課程改革。另一方面,不能將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與新課程改革割裂開來,學校發展計劃不應是充當一個被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角色,而應該做新課程改革的主角,將新課程改革主動納入到學校的發展計劃當中去,從學校整體層面去規劃和推進新課程改革。

  (二)既然學校發展計劃與新課程改革是一脈相承的,學校發展計劃就可以也應該要有意識地將新課程改革的一些具體策略、行動納入到學校發展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的具體過程中,使這兩者同步發揮各自的作用,相互交融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比如在學校發展計劃具體的目標和措施上,應該有目的有步驟地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任務加以體現,並透過學校發展計劃的實施得以落實。還可以有意識地透過學校發展計劃目標體系去構建實施新課程改革的規劃,有步驟、分階段地去推進新課程改革。比如,第一步可以是建立一個與新課程改革目標一致的學校管理制度,第二步是圍繞新課程改革實施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抓好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第三步回到課堂上來,透過課堂教學的改革實施新課程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要在學校發展計劃基礎上建立一個適宜於新課程改革的自主管理機制——校本管理機制。所謂校本管理是指以學校為本位的管理,是學校組織有相當大的辦學自主權,並根據學校本身的特性和需要,充分開發和利用教育資源,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校本管理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學校的管理是否立足於學校的根本,從學校的本色出發,進行自我管理;二是學校是否有能力、有權力、有責任進行自我管理。學校發展計劃自下而上,廣泛參與等機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第一個問題,同時也對第二個問題提出了匹配性的要求。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學校能從學校的本源出發,從當地社會發展的特點出發,從學校的條件、問題和特色出發來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管理。學校的本源是什麼?當地社會發展的需求是什麼?學校的發展條件和問題在哪裡?學校需要如何定位?學校需要配備怎樣的教師?培養怎樣的學生?諸如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學校發展計劃的制定過程很好地加以解決,從而更好地配合新課程改革要求,形成校本課程,開展校本研修,發生真正意義上的校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