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陶淵明> 關於陶淵明《桃花源記》課文分析

陶淵明《桃花源記》課文分析

關於陶淵明《桃花源記》課文分析

  《桃花源記》的作者陶淵明,生活於晉宋交替的時代,也曾做過小官,但由於對統治階級不滿,辭官歸隱。為了表示自己對平等、和平社會的嚮往,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虛構了一個“和平、寧靜、人人平等、自食其力、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現象的理想社會──桃花源。”根據單元的教學重點,如何綜合運用記敘和描寫的表達方式,理清線索也是這課書的學習重點。

  本文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為線索,敘述了漁人發現桃源,進入桃源的所見所聞,離開桃源又尋找桃源的經歷。行文中懸念不斷,“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初極狹,才通人”、“不足為外人道也”、“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使故事情節曲折迴環,引人入勝。其中,對桃源中景、人、情的描寫,是記敘的.一個補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閱讀本文,在體會作者對理想社會追求的同時,也應當瞭解作者消極遁世的思想,這是閱讀的難點,要注意把握。

  這篇課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要全篇背誦。對於一些重點的文言實詞,也要掌握,如:“具”、“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