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木蘭詩> 對偶修辭手法木蘭詩

對偶修辭手法木蘭詩

對偶修辭手法木蘭詩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小編為大家提供了對偶修辭手法木蘭詩,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的複習所學的知識。

  對偶修辭手法木蘭詩

  對偶就是用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對稱或相近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其主要方式有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 a.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 b.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係的.對偶形式。

  例如: c.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例如: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根據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對偶分為嚴式對偶和寬式對偶,嚴式對偶要求上下兩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同、平厭相對、不重複用字。如例句曲。寬式對偶對嚴式對偶五條要求只要有一部分達到就可以,不很嚴格,如例句c。

  對偶和對仗是兩種極為相象的語言形式。所謂“相象”,是說它們相同之處較多而不同之點較少,所以區別起來就較為困難,甚至連一些工具書對這兩個概念都解釋得含糊其辭,不甚了了。如《辭海》“對仗”條下注釋曰:“指詩文詞句的對偶。”陝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學辭典》則解釋“對偶”為“修辭方法一種,……詩歌中叫‘對仗’。”如此以“對偶”注“對仗”,用“對仗”釋“對偶”的輾轉解說,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結果是使人誤以為“對偶”與“對仗”是一回事,是一個概念的兩種稱謂。那麼,究竟什麼是“對偶”?什麼是“對仗”?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1、對仗的基本特點是“對立”,對偶的基本特點是“對稱”。

  2、對偶主要是從結構開工上說的,它要求結構相稱,字數相等;對比是從意義上說的,它要求意義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

  3、對偶裡的“反對”(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意義說是對比,就形式說是對偶,這是修辭手法的兼類現象。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字數相等,意義相關聯的兩個短語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叫。例如: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這兩個句子,結構相同(都是主謂句),字數相等,上下兩句詞性相對,意義上相互補充,是個非常工整的。

  構成的兩個句子可以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個事理,在內容上互相補充,這就是正對。比如:

  唐朝的張說,遠望這座橋就像“初月出雲,長虹飲澗”。

  “初月出雲,長虹飲澗”,這兩個比喻,從不同的角度說明了石拱橋的特點,非常形象,是正對。

  構成的兩個句子可以從正反對立的兩個方面說明同一事理,在內容上相反或相對,這就是反對。例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兩句用一個工整的反對,表現了魯迅先生對待敵人和對待人民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我國古代詩文裡很早就運用了這種修辭格。例如:

  (1)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4)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這些非常嚴格,不僅字數相等,結構相對,而且同一句中詞與詞之間平仄變化相應,上下句之間相對的詞語詞性相同。現代文章對的要求就比較寬了。例如:

  (1)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質都時時刻刻在運動著:這裡在死亡,那裡在生長;這裡在建設,那裡在破壞。

  (2)剛才還是白雲朵朵,陽光燦爛;一霎間卻又是烏雲密佈,大雨傾盆。

  第一句中上下分句有重複的字詞,第二句中上下分句詞性也不是完全相同,但這兩句都是,只是要求得沒那麼嚴格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