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七夕古詩精選

七夕古詩

七夕古詩精選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古詩的型別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夕古詩精選,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夕古詩 篇1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體裁:【七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年代:【宋】 作者:【楊樸】 體裁:【七絕】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織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年代:【清】 作者:【吳綃】 體裁:【七律】

  星光歷歷漢悠悠,悵望雙星獨倚樓。

  莫謂人間多別恨,便疑天上有離愁。

  梁清謫去誰相伴,子晉歸來合公遊。

  惟有月娥應最妒,一輪風露不勝秋。

  怨王孫 七夕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體裁:【】

  一水填卻雙星如約。

  乞巧誰憑。

  訴愁君莫,知道呆女痴牛,肯憐不。

  悠悠歲月辭家者,孤眠且。

  此夕何夕也。

  碧梧小院風細,露檻同憑,昔年曾。

  紅娘子

  年代:【清】 作者:【朱彝尊】 體裁:【】

  袖薄吹香過,發重縈鬟嚲。

  壓眾風流,傾城色笑,趁時梳裹。

  慣新詩詠罷少人知,一篇篇教和。

  別淚看頻墮,密約何曾果。

  七夕星河,中秋院落,上元燈火。

  悔當時花月可憐宵,鎮相逢閒坐。

  乞巧

  年代:【唐】 作者:【林傑】 體裁:【七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

  年代:【宋】 作者:【仇遠】 體裁:【】

  河鼓天孫各老成,無愁可解任秋聲。

  痴兒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針鬥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豈識別離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臥西風夢亦清。

  鵲橋仙 七夕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體裁:【詞】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李賀】 體裁:【五律】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牽牛織女

  年代:【唐】 作者:【杜甫】 體裁:【五古】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

  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膳夫翊堂殿,鳴玉悽房櫳。

  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嗟汝未嫁女,秉心鬱忡忡。

  防身動如律,竭力機杼中。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

  明明君臣契,咫尺或未容。義無棄禮法,恩始夫婦恭。

  小大有佳期,戒之在至公。方圓苟齟齬,丈夫多英雄。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審言】 體裁:【五律】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古詩 篇2

  古詩十九首之一

  (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五代·後唐)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詞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秋夕

  (唐)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七夕

  【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雲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

  【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宴懸圃二首

  【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時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鬥牛。

  七夕

  【唐】崔塗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週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

  【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彷彿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餘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雲埋老樹空山裡,彷彿千聲一度飛。

  七夕

  【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唐】杜牧

  雲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

  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

  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七夕賦詠成篇

  【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雲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古詩 篇3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東 (明)湯顯祖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

  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韓莊閘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古詩 篇4

  1、《七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

  臥看牽牛織女星。

  2、《浪淘沙》(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3、《綺疏遺恨》(明)唐寅

  乞巧樓前乞巧時,

  金針玉指弄春絲。

  牛郎織女年年會,

  可惜容顏永別離。

  4、《古意》(唐)孟郊

  河邊織女星,

  河畔牽牛郎。

  未得渡清淺,

  相對遙相望。

  5、《乞巧》(唐)林傑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盡紅絲幾萬條。

  6、《鵲橋仙·七夕》(宋)蘇軾

  緱山仙子,高畫質雲渺,不學痴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慾去。

  客槎曾犯,銀河波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7、《七夕》(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8、《迢迢牽牛星》(兩漢)佚名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摸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9、《七夕》(五代)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10、《七夕》(唐)權德輿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11、《七夕》(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12、《鵲橋仙》(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古詩 篇5

  《鵲橋仙》

  宋·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雲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燕歌行》

  三國·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迢迢牽牛星

  (南北朝)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穿針

  (南北朝)柳惲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

  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

  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

  流陰稍已多,餘光亦難取。

  七夕夜女歌

  (晉)無名氏

  婉孌不終夕,

  桑蠶不作繭,

  他鄉七夕

  唐代:孟浩然

  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

  不見穿針婦,空懷故國樓。

  緒風初減熱,新月始臨秋。

  誰忍窺河漢,迢迢問鬥牛。

  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七夕賦詠成篇》

  許敬宗

  一年抱怨嗟長別,七夕含態始言歸。

  飄飄羅襪光天步,灼灼新妝鑑月輝。

  情催巧笑開星靨,不惜呈露解雲衣。

  所嘆卻隨更漏盡,掩泣還弄昨宵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