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潮> 《觀潮》周密 賞析及閱讀練習題

《觀潮》周密 賞析及閱讀練習題

《觀潮》周密 賞析及閱讀練習題

  引言:南宋文人周密觀錢塘大潮後寫下的著名文章《觀潮》,《觀潮》用十分精練的筆墨,分四段寫了海潮的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弄潮的健兒和觀潮的人群。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潮》的原文、譯文、賞析及訓練題,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觀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 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溼,以此誇能。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譯文: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湧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激盪,吞沒天空,衝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湧銀為郭,江橫玉繫腰”描寫的`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曆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岸上的人和船上的人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燬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地健兒,披散著頭髮,身上畫著文彩,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出沒,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溼,憑藉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首飾與衣裳的觀眾,道路被數量眾多的車馬堵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的價格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觀潮》賞析

  本文只有兩百餘字,卻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即寫風景,又寫民俗,使讀者歎為觀止!

  本文作者以十分精練,簡潔的語言,寫出了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水軍演習的宏大場面、吳中健兒高超的游泳技術和觀潮的盛況,本文作者寫此文時已是南宋滅亡,表達了對故國的思念

  第1段寫海潮之雄。開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先聲奪人。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後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誇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湧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最後用楊萬里詩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了首句。

  第2段寫演軍之威。開頭仍是一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後描寫了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的船隻眾多,演習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技藝嫻熟,演習中戰鬥激烈,聲勢浩大,演習結束後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一場複雜的演習活動,而結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之勇。這時潮水已經來到,眾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時也從側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

  第4段寫觀潮之盛。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麼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本文是一篇在藝術上很有特點的寫景記事佳作。

  首先,本文結構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眾多,觀潮者人數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於作者結構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另一方面也由於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精練的結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誇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十分形象生動。

  寫作特點

  1.結構得當,語言精練。

  寫景與記事相結合,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相結合,使本文的描寫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

  2.描寫生動。

  本文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白描部分,語言也十分簡潔生動。

  3.渲染和烘托手法的運用。

  如:“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效果。烘托又稱“襯托”“相襯”,江干上下“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

  閱讀訓練

  一、熟讀課文,並將第三段譯成現代漢語。

  設題意圖:熟讀課文是為了培養語感,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課文,領略錢塘江潮的雄偉景象和弄潮的民俗。第三段描寫了弄潮兒高超的技巧,寫得簡練又精彩。在翻譯的過程中,不一定要對譯,可以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適當潤色,爭取用現代漢語表現出弄潮兒[1]的風采,譯文也不要強求一致。

  二、解釋下列詞句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5.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髮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

  設題意圖是使學生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見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記住它們的意義。

  1.既望:農曆十六。

  2.方:當……時。

  3.倏而:突然;略:一點點。

  4.逝:去,往。

  5.文:畫著文采。

  6.溯迎:逆流迎著潮水;出沒:健兒在水中忽隱忽現。

  三、把下面這首宋詞改寫成一篇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