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休閒> 輸液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輸液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輸液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在幾種給藥方式中,打點滴是最危險的。打點滴穿透皮膚屏障,直接把藥液輸入血液中,需要嚴格的無菌處理。下面瑞文網給大家分享的是輸液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輸液對寶寶的危害:

  1、降低寶寶抵抗力。

  長時間的輸液,寶寶身體對藥物產生了依賴,以至於再發生感冒發燒時,寶寶即使只是普通的鼻流清涕,也會慢慢出現發燒病症,主要就是因為寶寶的抵抗力越來越低了。

  2、普通藥劑對寶寶失效。

  當寶寶流鼻涕、打噴嚏時,一般吃些感冒藥就會好轉,但是對於長期輸水的寶寶,吃藥都不管用了,主要是藥片的藥效慢,不如輸液來的快,很多家長都想寶寶快些好,所以還是去輸水,如此會造成了惡性迴圈。

  3、增加了過敏的危險。

  輸液的藥物有些寶寶會過敏,比如頭孢等藥,雖然在當時察覺不出來,時間長了容易出現副作用。而。

  感冒打點滴的危害:

  1、危害一

  短時間內輸入大量液體,加大了血液迴圈的流量,增加了心臟的負擔,也增高了血壓。這對年輕人來說或許問題不大,但是,對有心肺疾病、高血壓的老人來說,尤其是在滴速過快的情況下,有引起心力衰竭、腦溢血的可能。

  2、危害二

  大多數情況下,感冒輸液是在急診留觀室或臨時病房內進行。這類場所為便於觀察病情,大多是許多病人共用的“大統間”。病人為了輸液,每天在“大統間”裡度過十來個小時,或是住上幾天,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許多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獲得性肺炎”的機會,徒然使病情加重。

  3、危害三

  即使真的需要使用抗菌素,將抗菌素溶液透過靜脈滴入,效果其實並不好。一天24小時,藥物的濃度不均衡。這樣,抗菌效果甚至還不如口服、注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針。

  4、危害四

  輸液會損傷到我們的血管,一感冒就輸液甚至還會造成抗生素的耐藥。

  為什麼輸液會讓人感覺病好得快:

  對此,專家說到:不可否認,靜脈輸液的方法減少了由於胃酸對藥物的破壞,效果比較直接,特別是對那些伴有胃腸道症狀和伴隨高燒的患者尤其見效。另外,輸入靜脈中的'成分絕大部分為生理鹽水,透過輸液達到了大量補充水分的作用,所以,每次輸液以後人會感到“舒服”,但是對於普通人,動不動就要求輸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另一方面,輸液是直接給藥在血管中,所以對無菌要求非常高,一旦操作不當,病菌直接進入血液就可能導致敗血病,這將有致命的危險。另外,靜脈輸液對藥物的純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藥物中有雜質,其後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從安全用藥的角度講,治療感冒必須堅持的原則是“能不吃藥就不吃,能吃藥不打針,尤其不要輕易輸抗生素和激素”。

  為何要禁止門診輸液:

  “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這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然而因為受到一些錯誤觀念的影響,很多人不論大病小病,都要求輸液治療。

  門診輸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濫用,還增加耐藥細菌的產生,最後無藥可用。還有就是許多中老年人青睞的“萬金油”——中藥注射劑,也是近年來濫用的藥物之一。

  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進入血液迴圈,極易出現肺肉芽腫、肺水腫、靜脈炎症和過敏反應等。因此,靜脈輸液是公認的最危險的給藥方式。

  拓展閱讀:寶寶初入幼兒園生病屬正常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好好的,一上幼兒園就變得體弱多病了呢?據中山市人民醫院兒科李醫生介紹,由於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生活環境比較單一,接觸病菌的機會比較少,因此缺少特定的抗體,進入幼兒園後,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但是寶寶的身體對各種接觸到的病原體也會產生抗體,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會逐漸增強,因此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3歲後機體抗病能力增強

  李醫生說,寶寶從母體得到的抗體在出生6個月後基本消耗完,此時他的抵抗力最弱,最容易患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逐漸發育成熟,抗體的產生能力也逐漸增加。通常孩子在3歲以後,機體抗病能力較之前會有明顯提高。孩子入園容易生病,一是孩子平時受到“很好”的照顧,身體的抗寒能力較差;二是孩子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平時較少受到病原體的侵襲,身體的抗病原體能力較差。孩子在受寒時,身體的抗病能力下降,這時,如果再遇到病原體侵襲,就很容易生病了。

  透過生病增加抗病能力

  抗體是有高度特異性的,只有當孩子的機體受到某一種病原體的侵襲後,才會產生針對該病原體的抗體。也就是說,對於各種各樣的病原體,孩子只有接觸了它們,自己的機體才會產生針對這些病原體的抗體。所以,即使寶寶身體發育正常,也並不意味著他的機體對各種病原體都有抗病力。當寶寶從一個被精心照顧的小環境進入到集體的大環境後,他的飲食起居習慣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生理上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同時,寶寶接觸的小朋友多了,環境複雜了,接觸各種病原體的機會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數就會相應增多。

  李醫生提醒廣大家長,對孩子們來說,在集體的大環境中接觸各種病原體是不可避免的,當他有了患病的跡象時,爸爸媽媽一要積極給孩子治療,二要讓孩子在患病時得到很好的休息,避免疾病加重。平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多鍛鍊,多活動,以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提高免疫力。如果孩子患病太頻繁,建議父母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免疫功能,適當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這樣可以加快孩子免疫功能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