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梅花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梅花魂》教學反思

《梅花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梅花魂》教學反思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梅花魂》教學反思1

  《梅花魂》是一篇精讀課文,我課前做了超多的工作,本篇課文資料距離學生生活太遠,學生對外祖父關於梅花品格的闡述的理解有必須困難。為此,我除了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認真讀書外,還佈置學生透過上網查詢、到圖書室閱覽、向他人瞭解、回顧以往學過的相關資料的課文等各種渠道,蒐集關於梅花以及歷史上有氣節人物的資料,使學生在對梅花圖的欣賞、梅花詩的感悟、有氣節的人物故事的瞭解中走進文字、走近外祖父,初步感受外祖父愛梅、眷戀祖國的情感,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確定目標,分別從三個維度進行分層設標,力求使目標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充分體現差異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根據學習資料和學生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透過出示自學提示,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默讀課文。分析交流時,我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產生的理解(和認識),在交流過程中,堅持以學定教,根據學生需要適當拓展教學資料,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搜集的資料和自身資源,採用背梅花詩、看梅花圖、讀梅花句等形式,深入體會外祖父喜愛梅花的緣由。並運用換字比較體會“她”的含義,從而引入對中華民族有氣節的人都具有梅花精神的理解。透過學生講述有氣節的人物故事,進一步理解梅花的精神象徵中華民族的精神,作為一箇中國人,都要具有梅花的秉性。

  成功之處:我做到了以下兩點:

  1、在課後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說話和寫話練習,根據學生不一樣狀況和需要,帶給學習資源。既能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潛力,又能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外祖父對祖國無限眷戀的深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2、在作業方面,我採用分層作業:設計的學生作業分三層,既有必做題也有選做資料,目的是把“真正實現針對不一樣學生進行有差異的教學”落到實處。

  不足之處:

  課後我經過反思明白,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力求做到為全體學生帶給平等參與的機會,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外祖父的愛國情懷,聽說讀寫相結合,進一步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情感,實現有差異的教學,但是由於孩子們的感悟潛力不一樣,聽說讀寫也存在差異,因此讓不一樣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提高,並沒有到達預想的效果,今後我會更加註意的。

  《梅花魂》教學反思2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透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在語文課堂裡,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裡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文字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後學完課文,我問道:“對於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展現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後,我讓學生欣賞《鄉愁》,引領學生閱讀現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思鄉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瞭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透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後,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徵的含義,透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對中華民族的讚美層層引出。並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託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第四段,字裡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讚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絡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註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教學反思3

  《梅花魂》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實驗課本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我透過回憶,敘述漂泊他鄉,葬身異國的外祖父的幾件事:教我讀唐詩宋詞,珍愛一幅墨梅圖,送給我墨梅圖和墨梅手絹。表達了這位華僑老人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熟讀課文,自主探究老華僑的愛國情懷,找出疑問,交流問答。

  透過反覆讀文,我發現課文中幾次寫到祖父的眼淚,而且每次流淚的含義都是更進一層,試想一下,一個年邁的老人讀著唐詩宋詞竟然會流淚,一個年邁的老人竟然會因為不能回國而嗚嗚哭泣,這多麼不合情理呀,祖父那麼珍愛墨梅圖,在我回國之際,居然又送墨梅圖,又送梅花手絹,這不是前後矛盾嗎?透過這些不合情理的前後矛盾之處,去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很到位。看著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和我交流他們的發現和體會,我感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道理。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由此可見,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關鍵在於教師有沒有給學生創設一種探究的氛圍、一種探究的情境。而激發學生好奇心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多種方法。

  新課標指出:應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課後,學生還沉浸在求知的氛圍中,主動向我提出了許多問題,學生課後的那份高漲的學習熱情,那份敢於表達自己思想的勇氣讓我感到這堂課很成功。學生主動學習,師生共進,教學相長。你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梅花魂》教學反思4

  今天是家長開放日,為了自己不在家長面前丟面子,給他們留個好印象。週末哪裡也沒有去,在家好好備了今天的課《梅花魂》。

  由於備課下了一定的功夫,所以自己感覺講的還可以。下課家長也說講的不錯,說我激情滿懷的,還說一大堆恭維的話。其實我知道家長只是看看熱鬧而已。

  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在5件事中,找出最能體現外祖父愛梅的語句,然後,自己探究外祖父喜歡梅花的原因,學生彙報有理有據,分析透徹。最後,學生從老人的梅花情結中,體會到了,老人愛梅,是對祖國愛的表達。對於老人的思鄉之情,我是讓孩子透過找外祖父的3次落淚的語句,分析原因後,體會出感情這樣的思路講的。這節課,學生髮言很積極,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有些學生,課上沒有交流夠,課後,許多學生圍在我身邊,似乎比剛才課堂上的那股熱情更高了。一個學生問到:“老師,為什麼外祖父年紀大了就不能回國。”另一個:學生說:“我們中國有氣節的人物還有很多,我還知道……”還有學生說:“我覺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也看出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其他的學生也你一句,我一句,討論的氛圍越來越濃。一點也不亞於課堂上的彙報。

  雖然學生擠在我身邊,佔有了我休息的時間,但我卻從來沒有這麼開心、激動過!因為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討學習的結果不是冷場,學習的熱情不僅僅只有40分鐘,更多的是學生課後的那份高漲的學習熱情,那份敢於表達自己思想的喜悅感!突然,我有一種想法,作為教師在埋頭苦幹的同時,不妨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坐下來和學生平等交流、談心,向我們的教育物件──學生學習,以求師生共進,教學相長。你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今天我“放手”了,雖然課談不上精彩,但是很真實!“放手”的課堂,真實的學生;真實的老師,真實的課!

  《梅花魂》教學反思5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裡湧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下面我從以下談談自己的收穫與不足:

  在教學伊始,我讓學生在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後,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寫梅花的詩詞,在課快要結束時,適當地引入一首余光中的《鄉愁》,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之情的理解,昇華了學生的情感,同時也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讓學生漫步在文化的長廊裡,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意蘊裡,課內外融合,使本節課不僅有了廣度,還有了一定的深度。在教材中以小見大,融進大語文教學觀,有這樣日積月累的教學,小小少年的心便不會拘於孤陋寡聞,視野也一定會達到星垂平野闊的境界。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缺憾,比如由於時間有限,朗讀的指導不夠到位,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時間不夠等。

  《梅花魂》教學反思6

  《梅花魂》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講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他對祖國的深深的眷戀,表露一位華僑老人的中國心。教學重點除了落實單元訓練重點“前後照應,首尾連貫”之外,還要理解外祖父在愛梅花、送梅花中寄託的愛國之情。而後者則必須透過體會外祖父講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話才能實現,可見,這段話揭示了“梅花魂”的內涵是理解課文的支點所在。但對學生來講,體會“梅花魂”的內涵又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如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從而理解課文中心呢?

  針對閱讀課文的課型特點,我試著讓學生結合課後思考練習自學疑,在初讀中發現問題,在細讀中分析問題,在品讀中解決問題。沒想到,學生的問題如雨後春筍:“為什麼外祖父讀唐詩宋詞會落淚?”、“一支梅花,有什麼稀罕呢?”、“為什麼外祖父不能回國竟像小孩子一樣哭泣?”、“為什麼外祖父把珍藏的墨梅圖送給我?”、“為什麼送別時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許多?”聽著孩子們的提問,我一邊欣喜他們的樂學善問,一邊思忖著怎樣梳理這麼多的問題。當又有兩個學生站起來說到“為什麼要以‘梅花魂’為課題?”和“外祖父講述梅花的一段話中為什麼指代梅花用‘她’而不用‘他’?”時,直覺告訴我一定要抓住這難得的教學契機,肯定了他們會動腦筋後我告訴大家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其它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集中在這一點上,從他們的議論和表情不難看出,孩子們急於解決這個新奇的問題卻不知從何入手。我首先讓學生明確“她”是一個充滿感情色彩的人稱代詞,然後將學生的問題轉化了一下,外祖父用“她”指代梅花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呢?問題的坡度減緩了,學生很快從外祖父的話中找到了答案:因為“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開得愈精神、愈秀氣”,所以外祖父用“她”來指代梅花表達自己對梅花的喜愛;因為“梅花最有品格、有靈魂、有骨氣的”,所以外祖父又用“她”來指代梅花表達自己對梅花的讚美。外祖父僅僅是對梅花的喜愛和讚美嗎?我又引導學生再讀讀外祖父的話,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因為“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外的花”,是祖國的象徵,所以外祖父用“她”來指代梅花,還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因為“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有氣節的人物,他們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關折節。他們就像這梅花一樣。”所以外祖父用“她”來指代梅花還表達了對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國人的歌頌。最後我總結學生的發言指出這就是“梅花魂”的內涵,學生還補充道“‘梅花魂’不僅是有品格、有氣節的象徵,還是華僑老人的眷戀祖國的心。”看來,學生在跨越這個理解課文中心的障礙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了課文的中心,剛開始的提出的問題也自然得到了解決。

  看著孩子們解決問題後成功的喜悅,我也深切的體會到抓住孩子們質疑中閃現的教學契機將會把課堂教學引入一種和詣活躍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