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水娃娃搬家教學與反思

水娃娃搬家教學與反思

水娃娃搬家教學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很喜歡玩水,在洗手時,他們經常故意拖延時間想和水來個“長久接觸”,他們也喜歡問一些有關水的問題,如“水從哪裡來?”“水要流到哪裡去?”等等。為了激發他們對水的興趣,初步探索水的奧秘,設計本活動。

  活動目標

  1、有玩水的興趣,運用倒、吸等方法進行操作活動。

  2、感知水是會流動的,瞭解一些材料的吸水性。

  3、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觀察結果,完成記錄表。

  4、樂於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一些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用簡單的符號記錄觀察結果。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對水有初步瞭解;用符號記錄;

  材料準備:師用:水杯兩個(外觀一樣,用裝飾紙矇住外面,一個水杯底部塞乾毛巾),用布矇住前面的魔術桌。

  幼兒用:每桌一瓶水和一隻空盆子;海綿、筷子、湯勺、塑膠花片、泡沫、吸管、石頭、記號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出示實物水

  提問:你在哪裡看到過水?是什麼水?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生活中見到的水。(自來水、海水、雨、飲料、露水等。)

  2、教師出示一瓶水,說“水娃娃住在這個瓶子裡,它們覺得太擠了,它們想搬到一個寬敞的房間裡,(出示一個大盆子)怎麼辦呢?”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3、相互說說水娃娃是怎樣搬走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其它現象。

  二、操作活動:水娃娃搬家

  1、魔術

  師用水杯把水“變走”,讓幼兒猜猜是怎麼回事。

  2、揭曉答案:兩個水杯不一樣,一個下面有毛巾,另一個沒有。

  小結:水是被毛巾吸走了。

  3、發現有些材料也能讓水搬家

  (1) 出示準備的材料,讓幼兒猜猜,它們能不能幫水娃娃搬家。

  (2) 實驗操作:幼兒隨意將材料放在水裡,看看能不能吸走水,並完成記錄表。

  在會吸水的材料圖片上畫出水的標記,如果還知道其他哪些東西會吸水,就畫在圓圈裡。

  注:操作活動前,教師提醒幼兒愛惜水,還要記得完成記錄表。

  三、交流操作結果

  幼兒將實驗的結果記錄講述給同伴聽。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哪些材料具有吸水

  性?哪些材料的吸水性強?運水速度較快?

  四、討論:幫水娃娃搬家的好辦法。

  1、你是怎樣幫助水娃娃搬家的?你發現了什麼?

  2、你認為哪種“搬家”的方法比較好?為什麼?

  教學反思

  《綱要》中指出,科學領域的目標是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根據綱要的精神,我在設計活動過程中,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設計了表演“小魔術”的環節。這個小魔術是與水緊密有關的活動:把杯子裡的水變走。幼兒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住了,他們展開想象:明明看到水倒進杯子裡的',怎麼就倒不出來,沒有了呢?水杯裡的水究竟跑哪裡去了?

  在操作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去,用老師提供的材料去試能不能吸水。有的幼兒玩得很開心,忘了記錄。這也是幼兒的特點。在交流探索結果時,有的幼兒興奮,不能安靜傾聽別人的發現。有幼兒發現湯勺和吸管能讓水娃娃搬家,但它們是不一樣的。由於幼兒語言表述不清,我讓幼兒用動作來解釋,老師用簡單的語言加以引導,這下幼兒就表達順暢了。在最後活動環節中,幼兒討論得很激烈,他們各執已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聽課的老師表示可以繼續延伸下去。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不是一個活動完了,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