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書信> 啟超家教助成長書信500字

啟超家教助成長書信

啟超家教助成長書信500字

  梁啟超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他是怎樣教育子女的呢。看看下面的書信吧。

  啟超家教助成長書信500字【篇一】

  梁啟超的家教有三大特點,一是盡興,就是將興趣和能力發揮到極致;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約束感性;三是隨緣,就是對得起失敗,順其自然。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國家要想發展、富強,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一個家庭同樣要有家規,形成良好的家風。我家的家風就是“誠實、孝順、謙遜”。

  從小爸爸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守信。記得有一次,我把媽媽喜愛的香水拿出去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香水瓶被我們一不小心打碎了,我回到家立刻向媽媽承認錯誤。媽媽並沒有怪我,而是對我說:“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香水瓶打碎了沒有關係,而誠實是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從此我便把“誠實”二字牢記心中!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從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順,就被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從來不和爺爺奶奶頂嘴,家裡的大小事情,爸爸媽媽都會徵求爺爺奶奶的意見。有時候奶奶發脾氣,爸爸總會笑著向奶奶不停的討好。事後還會教育我說:“奶奶年紀大了,有時候做事會發脾氣,甚至不合情理,但我們一定要讓著奶奶,多順著奶奶。”我暗暗發誓,我也一定要做一個向爸爸媽媽那樣具有孝心的人!

  有人說成功來自於謙遜。因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去年的一次期末,我考了全班第二名。我非常得意,我那狐狸似的尾巴又翹了起來。家庭聚會時,我還在舅舅、舅媽面前賣弄,媽媽用警示的目光看著我,我卻不以為然。回到家中,媽媽先是嚴厲的批評了我,之後又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孩子,取得一點小成績,就在別人面前賣弄是不對的。你還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改正,還有很多的知識要學習,要謙虛才能不斷進步。”我慚愧地低下了頭。

  因為有了這些簡單而質樸的家風家訓的影響,我才收穫如此豐富,我要牢記長輩的話,將我家良好的家風傳承下去,使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充實美好。

  啟超家教助成長書信500字【篇二】

  近來讀《梁啟超家書》,感觸頗深。這本書上接《曾國藩家書》,下啟《傅雷家書》,是傳統家教與現代家教結合的典範。

  之前對於梁啟超的認識和了解僅僅限於近代的變法革新運動“公車上書”,在講授這課時也僅僅浮於表面,沒有深入關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變後,戊戌六君子被殺害,梁啟超之後開始流亡日本,之後的事大略瞭解了一些,對這個人物並不深入瞭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個政治標籤,看了這本書才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憂國憂民,勤奮著書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對下一代的教育,從自己的社會際遇和閱歷出發,以獨特的教育方法將自己的學識和感悟潤澤在兒女上,使九個子女各有所成,堪稱中國家庭教育的開楷模。

  在9個成年的子女個個成才,其中三人當選院士。長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曾任中央文史館館長;長子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次女思莊,著名圖書館學家;四子思達,著名經濟學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國紅十字會對外聯絡部主任;四女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參加革命;五子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

  與成績相比,他更關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啟超教育子女褒多於貶,以鼓勵為主,尤其強調生活的趣味。在《學問之趣味》一文中梁啟超說:“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他寫信告誡在美國留學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學太專門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於單調,太單調的生活容易厭倦,厭倦即為苦惱,乃至墮落之根源。”

  在指點孩子如何做學問上,梁啟超反覆強調學習要“求理解”,不要“強記”,且要勞逸結合,“多遊戲運動”,尤其注重心性的'養成,“總要常常保持著元氣淋漓的氣象,才有前途事業之可言”。事實上,相對學業,梁啟超更關心孩子們的身體。在梁啟超的父愛裡,只有子女,沒有自己。他對孩子的任何幫扶勸導都是以對方的終身幸福為考慮的,正因如此,在他看來,學業成就,遠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

  啟超家教助成長書信500字【篇三】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莊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

  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莊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迴圈互動著用去”。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

  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儘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