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校徽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位於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上海,教育部直屬,具有理工特色,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等9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國首批七所“211工程”、首批九所“985工程重點建設”院校之一,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21世紀學術聯盟的重要成員。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七寶、浦東等校區,總佔地面積4893畝。

  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96年(光緒22年)由清政府創立、盛宣懷督辦的南洋公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數個發端之一。1921年改組為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而後復遭波折,歷交通部南洋大學、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1928年,時任交通部部長的王伯群先生讓三所學校再次合併,定名“國立交通大學”, 至1949年剔去“國立”二字,徑稱“交通大學”。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交通大學上海部分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1999年,原上海農學院併入。 2005年7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是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在工學、商學、醫學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影響力。

  2016年5月成為國務院首批雙創“高校和科研院所示範基地”。

  歷史沿革

  發端

  南洋公學

  1896年,刑部左侍郎李端棻上奏《推廣學校》一折,建議自京師以及各省府州縣皆設學堂。

  1896年3月,由清代著名翻譯、近代小學教學方法改良的先行者鍾天緯開辦的三等公學開學。盛宣懷將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捐出的高昌廟經正書院舊屋暫借給鍾用作該校校舍。鍾天緯於當日釋出啟示,先開蒙館三塾,將來待經費許可,再開設六塾,將學有成效者,送南北洋大學堂。9月得到盛宣懷批准,由電報總局撥助常年經費洋1000元辦學。盛宣懷在上海乘船去江寧府向兩江總督劉坤一稟明,擬在上海捐購基地籌款開辦新式學堂——南洋公學及銀行、鐵路、紡織等事宜。

  10月,盛宣懷向清朝政府正式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附奏《請設學堂片》,稟明兩江總督劉坤一,擬在上海捐地開辦南洋公學,經費由輪電兩局捐輸,聘請何嗣焜出任總理。12月得到光緒準允。至此,標誌南洋公學正式創立。因學堂地處南洋(當時稱江、浙、閩、廣等地為南洋),參考西方學堂經費“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為公學”,故定名為南洋公學。

  1897年3月6日,借上海徐家彙民房一所作校址,“南洋公學”正式開學;4月,委任何嗣焜為南洋公學總理(即校長)。

  初建時以培養高階法政人才為辦學目標,先設師範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院,繼設鐵路班、特班、政治班、譯書院、東文學堂等,體制完備,規劃宏遠,創開了我國近代教育的新風氣。

  1905年,學校改隸商部,改校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始以培養高階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為目標。1906年秋,學校工科之始——鐵路工程班成立。

  1907年改隸郵傳部,易校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0月,學校設立的第一個工程專科,即學制3年的鐵路專科正式成立。1908年夏,增設電機專科,為中國高等學校最早設立之電機系科。

  1909年,航海專科成立,且於1911年改為商船學校。

  1910年,建立電機實驗室。同年秋,定“勤、儉、敬、信”四字為校訓。

  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聲中,唐文治宣佈學校改名為南洋大學堂,監督改稱校長。此時期學校經費困難,唐文治提出自己減薪一半,師生同心,以維持教學。唐文治還著《人格》一書作為國文教材。此時期孫中山蒞校演講,全校師生共同致力於興建中國實業。

  茁壯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1912年秋,學校歸交通部直轄,改校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學校雖幾度更名,但堅持培養交通實業專才的宗旨不變。

  1918年3月,學校又增設鐵路管理科。

  1919年7月,侯紹裘成立南洋義務學校。

  交通大學

  1920年12月14日,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要政極需專材”為由,提交國務會議議決,將北京郵電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及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合併,改稱“交通大學”。[10]

  1922年4月8日,葉恭綽校長電示“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

  1922年由於政局變動,葉恭綽出走;7月21日,交通大學正式分為兩校,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學和交通部唐山大學。此後校長多次變換,直到1924年底凌鴻勳再次任校長,學校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此時期仍設定電機、機械和鐵路管理三科,而土木科已調歸唐山學校。學校在此期間又新建成體育館和調養室,並創辦了中國高校最早的工業研究所。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1927年,北伐勝利,北洋政府垮臺,南京政府成立。國民政府交通部接管南洋大學。學校改組為第一交通大學,設立校務委員會。並第一次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附中、附小脫離學校,另組私立南洋模範中小學。

  1928年2月,國民政府任命蔡元培為1927年9月7日改名為“第一交通大學”的校長。

  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

  1928年10月,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增設鐵道部。學校移歸鐵道部管轄,將設在上海、唐山、北平三處的交通大學各學院合併,統稱鐵道部交通大學,分上海本部、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和唐山土木工程學院。1928年,時任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部長王伯群讓三校再一次合併,定名“國立交通大學”。校長由鐵道部部長孫科兼任,副校長由黎照寰兼任。不久,黎又被任命為專職校長。這樣就把“部(鐵道部)、路(鐵路)、校(交大)聯成一貫”,形成“部校合作”體系和“建教合作精神”,“校中師生均得安心教讀,勤求學業,蔚成良善校風”。

  這一時期學校經費充裕,校舍建設和系科建設都得到較快發展,校園面積也擴大到近500畝。期間,先後成立了科學學院、管理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機工程學院和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由此形成了以工為重點,理為基礎,兼重管理的教學體系。這一時期學校發展迅速,特色明顯,成績顯著,影響深遠,廣大校友稱之為新中國成立前學校發展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1937年8月1日,學校劃歸教育部。八·一三事變爆發後學校遷至上海法租界繼續辦學。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部

  日軍侵佔上海租界後,交通大學總部從上海轉移到重慶九龍坡。此時期,交大開展院系建設。重慶商船專科學校併入交大組建造船等新專業,創辦電訊研究所。學校規模擴大,教學設施、條例逐步完善。

  國立交通大學

  1945年10月,抗戰勝利後,重慶交大總校師生分批覆員上海。

  1946年,國民黨挑起內戰,滬校與渝校會合,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14] 廣大師生投入到反對內戰的鬥爭之中。在通貨膨脹、經濟困難與白色恐怖之中,學校仍堅持改進教學,並增設電信管理、電信技術兩專修科。

  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並於同年6月15日接管交通大學。交通大學部分校友遷至臺灣後“覆校”,這就是後來位於新竹的“國立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

  上海解放後,交大師生員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設事業之中。學校在華東教育部領導下,明確交大是理、工、管理類大學,其任務是為新中國培養建設人才。1952年全國進行大規模院系調整,交大由10個系、1個專修科調整為機械、電機、造船3大類、7個系;開辦工農速中和工農調幹生班、開展學習蘇聯經驗的教學改革,走按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的道路。

  1953年恢復招收研究生。

  1955年,交通大學遷往西安。

  1956年7月1日,上海造船學院在交大現址成立。

  1957年6月,國務院、高教部批准交大分設西安、上海兩部分。

  新程

  上海交通大學

  1959年7月31日,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西安部分分別獨立為兩所學校。 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上海部分正式定名為上海交通大學。

  1961年2月6日,中央決定上海交大劃歸國防科委直接領導,同時受教育部及上海市委領導。

  1970年2月15日,學校劃歸第六機械部領導。

  1982年9月17日,教育部、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下達通知:國務院已正式批准,將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所屬上海交通大學移交給教育部領導,實行教育部與上海市雙重領導以教育部領導為主。

  1984年,鄧小平同志親切接見了上海交通大學學校領導和師生代表。

  1984年6月10日,上海交大列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等院校。

  1996年,學校被列入211工程重點建設。

  1999年7月,進入985工程;同年9月1日,學校隆重舉行慶祝上海農學院併入上海交通大學暨上海交通大學農學院成立大會。[18]

  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併入上海交通大學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19-20]

  校慶

  2016年4月8日在紀念上海交通大學建校120週年之際,1947屆校友、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核心江澤民同志專程為母校發來賀信。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模板

2.西南交通大學校徽圖片

3.北京交通大學校徽圖片

4.交通大學新版校徽

5.北京交通大學校徽

6.

7.西南交通大學校徽

8.蘭州交通大學校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