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重陽節作文七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重陽節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陽節作文 篇1
今天是重陽節,我和聊城晚報的數百名小記者一起到東昌府區愛心福利院,為那裡的老人們奉獻一份愛心和溫暖,讓他們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遠離孤獨。
來到福利院,只見爺爺奶奶們早就等候在院子裡了,看到一下子來了這麼多孩子,老人們高興極了,臉上全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全體小記者的到來,讓這個平時安靜的院子立刻沸騰起來,到處充滿了歡快的笑聲。
工作人員詳細地給我們介紹了這裡的情況,然後又帶我們參觀了微機室、書房、健身房等。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健身房和書房了:健身房能讓老人經常活動鍛鍊,有益於身體健康;書房能讓老人看書休閒,生活充實。
到表演的時候了,小記者們個個能歌善舞,有的打太極,有的打快板,有的唱校歌……笑聲和掌聲一波一波的,一直都沒間斷。終於輪到我們了,我和好朋友一塊演奏了葫蘆絲,精彩的表演贏來了老人們熱烈的掌聲。看到爺爺奶奶們都那麼高興,我覺得心裡甜絲絲的。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到了分離的時候了,我是那麼不捨得離開,這時我想到了一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再見了,親愛的爺爺奶奶們,祝願你們幸福快樂,以後我一定還會來看望你們的!
重陽節作文 篇2
農曆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叫“重陽”,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重陽這一天,人們賞玩菊花,攜酒登山,暢遊歡飲。九月重陽,天高雲淡,金風送爽,正是登高遠眺的好季節,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陽節的重要習俗。
今天是10月22日,正好學校放假,真“沒想到”可以放下厚厚的書本、沉重的鉛筆,跟媽媽一起輕輕鬆鬆的去姥姥家玩了上一天了。
一進門姥姥就說讓我陪她去登高,正趕上我們的每年一度的菊花花會,姥姥建議去登龍亭,我一聽高興的蹦了起來。剛進入公園在門新鮮空氣迎面撲來,一眼望去,龍亭好高呀,我能爬得上去嗎?花兒彷彿在對我說:“快一點呀,龍亭並不高哦。”可到了半腰已是大汗淋漓、兩腿發酸,再看看姥姥還在我前面呢,於是我咬緊牙關繼續往上登,不一會兒來到了一個平臺,回首望去,後面的人已被踩在腳下,再看遠處的行人像一隻只小螞蟻,汽車像只大蟑螂。瞭望潘楊湖確實像兩顆美麗的明珠鑲嵌在這座歷史古城。
山下的那花兒也好象在對我招手,姥姥看著我也不知疲倦了,只是一個勁的在那對著我笑。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重陽節作文 篇3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很好的描述了人們重陽的思鄉之情。
古人說得好“百善孝為先”,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第一就要做到“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那天,奶奶還是照舊蹬著那輛破三輪車,放學接我回家,日復一日,風雨無阻,我望著奶奶滿頭銀髮,兩隻眼睛陷進了眼窩,眼角佈滿了深深的皺紋,心裡很不是滋味。一到家,我放下書包,準備用行動來表現一下,我拉著奶奶皺巴巴的手,讓她坐在椅子上,親切地說:“奶奶,您別動,讓我給您捶捶背吧,您太累了!”奶奶連聲說不用,有你這份心就夠了。於是,我又急中生智地想到給奶奶泡杯茶喝,當我端著一杯熱騰騰的茶放到奶奶面前時,奶奶臉上露出了一絲欣慰的笑臉。
我們要學會報答父母,關愛老人,把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傳遍世界各地。
重陽節作文 篇4
九九重陽節到來了。今天星期日,老師給我們佈置兩個任務:
一是學做重陽糕;
二是以此為素材,寫一篇作文。
這第一個任務,對於我們全家來說,那可是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怎麼辦呢?全家人經過商量後決定:要不怕困難,勇於探索,敢於學會我們不會的東西。
我到媽媽辦公室裡上網查到了重陽糕的製作方法:將糯米粉1.5千克,粳米粉1千克混合成相粉,加入白砂糖0.5千克,加入0.75千克反覆揉搓,靜放2小時後,用旺火蒸15—20分鐘,撒上色漿、芝麻、紅綠絲即成。
今天一大早,我和外婆到菜市場去買糕料。買糕料的爺爺說:“我有15年的做糕經驗,每年都大量批發重陽糕,我來教你做”。我們一聽,馬上拜爺爺為師。爺爺給我們稱了半斤糯米粉,半斤粳米粉,兩紅綠絲後告訴我們:“把這些相粉放到盆裡,根據口味,加上白糖,在噴霧裡裝160毫升涼水,邊噴邊搓,搓好後馬上就可以放籠裡蒸了。
回到家裡,我們把飲料瓶蓋扎滿孔,當噴霧器,然後在瓶子裡按規定裝上水,邊噴邊搓。搓好後發現相粉很鬆散,這能蒸成糕嗎?我和外婆商量:先蒸一半試試看,如果不行,另一半加水後放置兩小時再蒸。
我們取一個搪瓷盤子,在盤底抹上油,把搓好的糕料放到盤子裡,上面撒上紅綠絲,用旺火蒸了30分鐘。
因為是第一次蒸,所以我們時不時地去觀察重陽糕的變化情況。只看見透明的蒸鍋上炊煙裊裊;蒸鍋裡紅邊盤子裡,雪白的重陽糕上紅綠相間,十分好看,我馬上用相機拍下了這美麗的畫面。
重陽糕蒸好後,我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盤子端出鍋,用筷子一夾,可以,不散。夾一塊嘴裡一嘗,哈哈!黏中帶沙,香中帶甜,口感非常好,比買的重陽糕還好吃呢!
透過今天學做重陽糕的活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我今後還要不怕苦難繼續學會更多的東西。
重陽節作文 篇5
今天是農曆的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陽節,我早早的就起床了,不光是因為今天是重陽節,還因為今天是星期五,在下午上完課後就可以回家過週末了,我能不高興嗎?
下午上完課後,張老師佈置了週末語文作業,其中有一個特殊的作業就是:在重陽節裡孝敬長輩。於是,在回到家之後,我就給遠在遂寧的外婆打了電話,問候了外婆的身體情況。打完電話後,我又想:既然說重陽節既要插上茱萸,又要登高,可這些習俗又是怎樣來的呢?重陽這個大節又是怎樣來的呢?為了解開這些我心中的謎團,我刻不容緩地打開了電腦,查起了重陽節的來歷: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節。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吉利的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重陽節與其它節日一樣,也有一個傳說:在東漢時,有一個住在汝河叫瘟魔的惡魔,只要它一出現,就會死掉很多人。在一場瘟疫中,青年恆景的'父母雙雙喪命,就連他自己也差點死去。後來,他告別了鄉親與家人,出去訪仙學藝,最後終於在一座山上找到一名仙長並稱其為師,學習了降妖劍術。一年後的九月初八,仙長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以及避邪的方法。在九月九日前坐仙鶴回家並殺服瘟魔,為民除害。九月九日清晨,恆景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一座山上,給了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作好了準備。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但它剛到山下同,便戛然而止,臉色大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當我看到重陽節的來歷與傳說時,不由得驚訝,沒想到這重陽節還有這樣的故事,真是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不過,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千古名句原來就是因為重陽節而得名的啊!
就這樣,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過去了,但今年的重陽節與往年大不相同,那就是因這在今年的這個重陽節裡,我瞭解了許多從不知道的事,這些知識一定會讓我受益非淺的。
重陽節作文 篇6
明天就是重陽節了,預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樂,長命百歲!都說家有一老賽過一寶,現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裡的老人讓你想想就感覺溫馨也生出對家的無限依戀,每當夜幕降臨,暢遊車河時,萬家燈火中總有一盞燈是屬於你為你而留,心中頓有暖流緩緩淌過。
這個重陽節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還有爺爺,希望他們在天堂裡快樂安康!經常會想起他們,很少會夢到他們,相信他們在那裡一定是快樂安好的在我還是個毛毛頭時,奶奶把我接回來,和姨婆一起把我帶大,我的童年無慮,她們對我寵愛有加,特別是姨婆對我偏心偏得來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遺憾的是她們一天我的福也沒享到,在我還沒開始工作賺錢她們就都走了,雖然這些年我總是盡我所能為她們做佛事,總彌補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現在還記得姨婆看到我就說阿囡啊。放學後每天偷偷給我買奶油小方還叮囑不能告訴表妹。過年奶奶為了勸說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應我的條件---買連環畫外帶拷扁橄欖,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圓子,青團,鬆糕。在我的記憶中那是空前絕後的美味隨她一起走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抓緊時間,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們多聊聊,哪怕多一個電話,以後都會少一個遺憾。
重陽節作文 篇7
每次重陽節的時候,家裡的長輩都會為我買一個重陽糕當早點,糕上插著一面三角形的小紅旗,但除了吃糕外,我從來都不知道重陽節的意義。今年,在學校裡聽老師說,原來重陽節又叫敬老節。回家我上網一查,原來它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傳統節日。在古時候,每年的這一天,人們都會登高山、佩茱萸、飲菊花酒 ,以求長壽,而在今天,重陽節又叫老人節,是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我決定我也要為長輩們做一件事,起床後,我為奶奶梳了頭,梳頭時不由想到我學的一篇課文《奶奶的白髮》,看到自己奶奶頭上的白髮,我心裡很難受,原來我的奶奶在我們悄悄長大時,也在慢慢的變老。
接著,我還請大家吃了一頓我包的餃子,首先把餃皮放在手掌上,然後放上適當的餃餡,再沾點水在餃皮四周,慢慢的捏,捏時要注意有仄皺,這樣餃子下水後不會散,終於包好了,媽媽誇我:學的快,做事也很有耐心,媽媽最後還說:謝謝我能有一顆“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