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林清玄> 林清玄作品《清淨之蓮》讀後感

林清玄作品《清淨之蓮》讀後感

林清玄作品《清淨之蓮》讀後感

  林清玄簡介:

  林清玄,1953年出生 ,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臺灣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1953年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清淨之蓮》讀後感:

  這是一篇富於哲理的散文詩.無論是思想深度的表述,還是寫作技巧的運用都是非常出色的.假如我們都“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複雜的世界”,那麼“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汙濁之中都找到智慧.”這是《清淨之蓮》帶給我的最初啟示.讀著《清淨之蓮》,似乎我的心也“平靜如無波之湖”.

  當我開始讀《清淨之蓮》的時候,作者的“偶爾”連續出場讓我感到一個“偶爾”就是一朵智慧之蓮.且看作者偶爾看到“一輪夕陽正掛在街的盡頭”,會想到“如此美麗的夕陽實在是預示了一天即將落幕”;……且看作者回到家裡,看到噴湧而出的清水,會想到“水龍頭流出來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時間、心情,或者一種思緒”;……作者看到在山中小池塘裡的一朵紅色睡蓮,從泥沼的淺地中昂然抽出美麗的音符,“彷彿無視於外圍的汙濁”的`時候,竟然會想起“究竟要怎樣的歷練,我們才能像這一朵清淨之蓮呢?”呀!呀!一連串的偶爾,一連串的智慧之蓮徹底征服了我.讀著這篇散文詩,我有了深深的動.我在想,作者需要擁有一顆怎樣的心靈,才可以如此敏感地感受世界,包容世界,才能“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汙濁之中都找到智慧”.是的,“我們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煩惱都會帶來覺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們感知它的意義與價值.”

  可是,我們都是有智慧的人嗎?尋求智慧難嗎?讀到這裡,《清淨之蓮》給讀者帶來了疑問,這是作者的高明.他在這首散文詩裡,流瀉下一連串“偶爾”的智慧,乃至無窮無盡,造就了文章的氣勢.而正當我們喘不過氣之時,作者告訴我們“在人間尋求智慧也不是那樣難的”.這一揭示恰到好處,一下子就把讀者的興趣領進了智慧的殿堂.

  自然而然,作者開始講述自己智慧的秘訣.除了要有澄明之心外,我們還需要有柔軟的心,甚至柔軟到“看到一朵花中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們動容抖”.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敏感、包容、精緻、超拔自我,甚至在受傷的時候也能包容我們的傷口.於是,我們獲知了柔軟心的重要性.

  可作者還不止於此.他繼續寫道:“柔軟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軟心也是菩提心的種子,柔軟心是我們在俗世中生活,還能時時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在這裡,智慧之光有了佛家的色彩,大悲心與菩提心似乎也正是人世中所缺少的.散文詩《清淨之蓮》寫到這裡,我們終於明白智慧的根源是來自於我們的內心最深處.只要我們擁有作者所言的“柔軟心”,我們同樣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在文章開篇時,帶給我們無限驚訝的“偶爾”的智慧之光.

  是的,我們“究竟要怎樣的歷練”,“才能像這一朵清淨之蓮呢?”作者已經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的心足夠柔軟.我們心的柔軟,甚至“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雲還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恆常的.且讓我們在卑溼汙泥的人間,開出柔軟清淨的智慧之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