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農村信用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及對策論文

農村信用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及對策論文

農村信用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及對策論文

  【摘要】全面風險管理是現代銀行業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及其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式,農村信用社隨著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新的管理體制和業務執行機制重新建立,新的業務品種不斷推出,金融電子化步伐加快,防控各類風險已成為農村信用社提高競爭力和公信力的一項緊迫任務。透過論述農村信用社全面加強風險管理的必要性,剖析當前風險管理現狀,進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金融監管

  一、全面風險管理理論綜述

  (一)全面風險管理的定義與基本流程全面風險管理(ERM)指企業圍繞總體經營目標,透過在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營過程中執行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理財措施、風險管理的組織職能體系、風險管理資訊系統和內部控制系統,從而為實現風險管理的總體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和方法(中央國資委,2006年)。

  全面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一是建立風險管理初始資訊收集渠道網路。構建初始資訊收集網路在於及時發現農村信用社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是全面風險管理的首要環節,為農村信用社風險評估提供依據。二是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需要進行動態管理,在辨別風險的同時要考慮正常、異常和緊急三種狀態,按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影響度,對識別的風險進行分析和排序,深入剖析成因,掌握風險點的分佈情況和影響程度,確定關注重點和優先防控的物件,進行風險級別確認。三是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對所識別出的各類風險,按照所確定的風險等級,圍繞農村信用社發展目標與戰略,對經過識別和計量的風險採取分散、對沖、轉移、規避和補償等措施,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四是提出和實施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根據風險級別評估的情況和風險管理委員會提出風險管理解決辦法,實施風險解決方案。五是風險管理的監督與改進。由風險管理委員會負責監督實施風險管理持續改進落實情況,對執行結果進行檢查、考核,對所存在的問題或缺陷加以改進。

  (二)全面實施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農村信用社的改革與發展速度從某種角度說比其他商業銀行更快,農村信用社已越來越多地涉足更多的風險中間業務、非結算收入業務,已基本從原來的各自為政發展成為現階段的縣(區)級法人和省級法人體制,有部分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經過改制組建成立了農村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其經營能力和行業管理能力都發生了質的飛躍,這對於規範農村信用社管理和提高其抗風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風險管理因此成為了農村信用社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

  1.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建立一流現代商業銀行的需要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村信用社基本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正在加速向資本充足、管理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具有強大競爭力的一流現代商業銀行邁進,農村信用社要實現既定的改革目標,就必須改革傳統落後的風險管理模式,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和建立有農村信用社特色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按照《新巴塞爾協議》要求,儘快融入國際金融體系,實現與國際金融的接軌。

  2.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需要隨著我國銀監會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市場準入的門檻,農村信用社在農村“一枝獨秀”的格局被徹底打破,郵政儲蓄銀行的掛牌開業,農業銀行重新進入農村市場,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相繼催生,使得農村金融市場已進入激烈競爭的時代。農村信用社只有不斷引入現代金融管理理念,建立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才能對經營發展中面臨的各類風險進行有效識別、計量、監測和控制,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3.全面風險管理是農村信用社適應現代金融監管的需要隨著農村金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銀行業監管部門對農村信用社監管的標準不斷提高,促使農村信用社不斷提高風險管理水平,農村信用社只有透過實施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提高自身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才能達到現代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當前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現狀

  (一)尚未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企業文化由於歷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工制度等因素的制約,農村信用社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相對較低,缺乏專業的風險管理人才,業務操作技能和知識“老化”,法律法規意識淡薄,管理層風險意識不強,部分管理人員存在嚴重的重經營、輕管理、重速度、輕質量的思想,甚至有以犧牲內控為代價發展業務的傾向,風險管理文化落後,風險管理問題頻現,最終經營和贏利能力大打折扣。

  (二)風險管理手段落後,操作性不強,效果不明顯。農村信用社科技投入不足問題較突出,綜合業務系統、事後監督系統等開發建設缺乏必要的資金和人員支援,很多風險點不能從技術上適時、有效地進行監測控制,風險管理存在盲區和盲點;風險管理工具運用單一、落後,導致農村信用社所面臨的各種風險不能得到全面、及時的.解決;當前農村信用社人員綜合素質低、人員配備不足,許多員工不能堅持遵守風險管理的規定,抱著應付和敷衍態度,風險管理流於形式,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規章制度不健全,內控機制不完善農村信用社由於歷史原因,規章制度不健全,在新業務開發推廣或新的管理模式推行時,缺乏相應配套的規章制度,現有的規章制度也難以落實到位,有些規章制度已不適應新時期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需要,急需修訂完善,由於稽查、保衛人員等內部各職能部門業務知識不全面,對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檢查、監督不力,計算機、國際業務、中間業務等方面往往疏於有效監控;監察稽查常常以事後監督為主,缺少事前、事中的監督,無法達到內部制衡的目的。

  (四)考核激勵機制不合理,誘發操作風險目前各基層信用社業務考核以存款指標、收息指標、貸款營銷指標為主,並將指標完成情況作為評定個人業績的主要依據,考核激勵機制不合理,使違規攬存、違規發放貸款行為愈演愈烈,過分注重規模,注重賬面利潤的絕對量,容易產生操作風險,使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產增加。

  三、農村信用社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對策

  (一)培育“風險文化”,灌輸風險管理意識提高和培育全面風險管理文化,強化全員風險管理意識是農村信用社治理不良資產、防範金融風險的前提和基礎,實施風險文化建設,使風險文化深入人心,從而可以避免未來可能發生的因不合規合法而造成的經營損失和管理失誤,農村信用社應該提高對風險管理的認識,更新風險管理理念,認識到實施全面風險管理也是提升業績的一種表現形式,強化風險管理的核心地位,要努力建設業務發展及管理提升的良好的法制與合規基礎,增強農村信用社發展後勁。鑑於以往農村信用社因風險管理不力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和歷史教訓,農村信用社應該樹立風險管理創造價值的理念,把風險防控觀念貫徹到全部工作的各個環節,在風險管理文化建設中,透過組織風險管理專業培訓、召開風險管理工作座談會等形式,將風險管理理念傳遞給每一個員工,把風險文化意識貫穿到所有員工行為之中,構建全員的風險管理模式,將其內化為員工的職業態度和工作習慣,成為員工自覺和必然的行為準則。

  (二)加大科技投入,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必須信賴於先進的科技支撐,紛繁複雜的分析必須透過計算機系統及其專業的程式來實現,這就決定了農村信用社必須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同時根據全面風險管理的綜合性和專業性要求,對從事風險管理的人員進行嚴格的專業訓練,進一步把好進人用人關,制定激勵措施,給有能力想幹事的信用社員工創造良好環境,構築農村信用社風險管理的長效用人機制。

  (三)強化內審監督力度,建立風險預警機制農村信用社要不斷完善規章制度,整合業務操作流程,規範業務行為,堅持合規操作,各農村信用聯社要加大稽核監督工作力度,紮實搞好常規稽核檢查,加大稽核頻率,增強稽核深度和廣度,促進各項工作依法依規開展。不斷創新內審方式,積極運用計算機等先進審計工具開展審計監察工作。加強稽核監察、安全保衛隊伍建設,明確其職責許可權,提高稽核、監督檢查工作效率和質量,加強對案件高發風險點和易發部位及可疑人員經辦的業務的專項、重點稽核檢查,規範業務經營行為,對重點人員、重要崗位和敏感環節的人員八小時內外行為都要實行嚴密監控,建立相應的監察制度,同時借鑑國外銀行的審計經驗,積極引進外部審計作為內部稽核的有益補充。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收集、整理、歸納容易導致農村信用社風險的因素,形成系統化的預警訊號,進行風險預報,以控制化解風險。信用風險預警一般包括財務風險預警和非財務因素預警兩個方面。財務因素預警透過對借款人財務會計資料的關注,計算其財務指標值,並與標準值對比分析,揭示指標值變化的規律。非財務因素預警應透過對借款人行業風險、經營風險、管理風險分析,總結歸納出影響貸款歸還的早期預警訊號,並建立預警模型,形成風險預警提示報告制度。

  (四)改革考核考評制度,促進可持續發展一般來說,風險調整的資本收益率指標相對比較科學,既能鼓勵創造利潤,又能注意到經濟資本的約束,並考慮到承擔風險的因素。農村信用社應該改革績效考評方法,讓農村信用社員工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業績觀,建立以自我約束為核心的考評體系。績效考核應充分體現農村信用社倡導規範和懲處違規違紀的價值觀念,協調業務拓展與規範管理的關係,正確引導基層網點在規範經營的基礎上提高經營效益,加強規範管理,嚴防違規違紀現象發生。

  (五)強化員工教育管理,提高員工職業道德素質員工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是農村信用社持續穩健發展的基石,也是農村信用社提高風險管控能力的重要基礎,加強員工業務培訓與學習,加強關鍵崗位關鍵人員的管控,大力弘揚企業精神,強化員工法律法規意識,抓好警示教育、案件防控教育,使“合規經營、合規操作、合規管理”成為農村信用社每個幹部職工的日常良好習慣和自覺行為,嚴厲懲處各種違法違規違紀行為,促使幹部員工始終保持高水平的執業道德水準,不斷增強隊伍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參考文獻】

  [1]肖四如.歷史的空間———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探索[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2]劉錫良.中國轉型期農村金融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