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範文九篇

小學數學教案

【必備】小學數學教案範文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7頁例5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並能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基礎上定位的。結合學生熟悉的划船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最多與至少的含義,運用所學的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的選擇進一法或舍餘法確定問題的結果,進一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感知餘數在生活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重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對餘數進行合理取捨。

  教學準備:

  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設疑自探

  (一)交流:用最多和至少說一句話。

  (二)複習匯入

  1.複習有餘數的除法。

  口算教材第69頁第3題。

  2.彙報交流,以舊引新。(板書課題)

  二、解疑合探

  (一)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5

  22個學生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2.審題交流

  (1)你知道了什麼?

  (2)每條船最多坐4人什麼意思?

  (3)至少要租多少條船什麼意思?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學生嘗試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多種方式感受進一法。

  (1)畫圖表示

  (2)數字表示:4,4,4,4,4,2,要租5+1=6(條)船。

  (3)列式表示:224=5(條)2(人)

  還多出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共要租5+1=6(條)船。

  3.比較辨析,理解進一法。

  (1)討論辨析,明確進一法。

  ①有些同學認為租5條船就夠了,你怎麼想?

  ②餘下來的2人怎麼安排?

  (2)比較最佳化,掌握列式表示法。

  (三)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回顧反思: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

  2.乘法驗證:5條船最多隻能坐20人,所以要坐22人至少要6條船。

  三、質疑再探

  師生總結:這節課你有收穫嗎?

  餘數在生活中真是太調皮了,有時候需要加1,有時候需要舍掉,一不小心就會出錯。在今後的學習中、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有餘數的問題,只要同學們認真審題,靜心思考,根據實際情況對餘數進行合理的取捨,就能成為餘數的好朋友。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四、運用拓展

  (一)基本練習(第67頁做一做的第1題)

  1.審題,理解題意。

  2.思考,獨立解答。

  3.質疑:結果為什麼要加1?

  (二)變式練習( 教材第67頁做一做的第2題 )

  1.小麗有10元錢,買3元一個的麵包,最多能買幾個?

  (1)弄清題意。

  (2)獨立解答。

  (3)討論交流,理解舍餘法.

  思考:餘下的1元,還夠再買一個麵包嗎?

  2.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麵包?說說理由。

  (三)綜合練習(教材第70頁練習十五的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思考解答後,彙報交流,引導學生綜合考慮3種花的情況,以束數最少的花為標準確定。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充分體現數學探究型課型的特點。

  本節課我按照遊戲操作引入——產生問題——猜想——驗證——推廣運用這一主線組織教學的。讓學生在行動中生問題,由問題生猜想,由猜想生價值。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經歷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的自主探索過程,雖然花的時間比較多,一些課後的練習不能在這堂課中解決,但是我認為是很值得的,我們不光是獲得結論,更應該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態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維得到發展。

  二、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創設融洽的學習氛圍。

  本節課我比較注重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問題為中心,吸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形成師生互動,同時還注重用激勵式的語言評價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求。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總複習教案3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33—35頁中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了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其相關簡便運算後學習的。我主要是從下面幾個環節展開教學的。

  1、複習環節,我首先讓學生共同回憶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因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實際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它們的基本原理一樣,只是所處的運算不同。我在教學中,就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還進行了諸如“2×5,25×4,125×8,20×5,……”這樣的口算題訓練,其目的之一是透過這組口算題的練習,明確這些題目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乘法運算,而且積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數,為後面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了基礎,其目的之二是透過這一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

  2、探究新知環節,我主要是透過引導學生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探究解決“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這兩個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相關資訊,並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透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隨後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剛剛學到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鞏固練習主要穿插在各個知識點的教學之後,及時反饋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注重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過程的同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導規律的過程中,導課比較快主觀上是時間緊張,可課後想想,實際上是引導不到位,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結合律。結果,有個別學生對乘法結合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

  2、教學語言還要注意精煉,有時還是喜歡重複學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體運用和板書的有機結合。

  今後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學習優秀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第2~3頁例1、例2、例3。及相應的“做一做”,練習一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產生的背景,初步認識負數,知道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負數都小於0。

  2.使學生初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重點:

  知道正數、負數和0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

  在現實情境中瞭解負數的產生與應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認識負數。

  1.情境引入:秭歸電視臺天氣預報節目片頭。

  出示例1:磨平、茅坪鎮的溫度。

  提問:你能知道些什麼資訊?

  學生可能說出:每個鎮的氣溫或兩個鎮氣溫之間的比較。

  追問:你是怎樣知道每個鎮氣溫的?

  引出攝氏度℃和華氏度?塒的介紹,說明我國是用攝氏度來計量溫度的。

  引導:磨平和茅坪鎮的氣溫一樣嗎?有什麼不同?(正好相反)在數學上怎樣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

  請會的學生介紹寫法、讀法。同時在圖片下方出示:15℃(+15℃)-1℃

  師問:你們怎麼知道的?

  小結並板書:“+15”這個數讀作正十五,書寫這個數時,只要在以前學過的數15的前面加一個正號,“+15”也可以寫成“15”;“-1”這個數讀作負一,書寫時,可以寫成“-1”。

  【設計理念】“零上15攝氏度”和“零下1攝氏度”這兩個生活中常見的相反溫度用怎樣的數可以表達並區分?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侷限性,產生學習新數的需求。同時,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能很快聯想到在“15”這個數前新增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藉此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二、進一步體驗負數,瞭解正、負數與0的關係

  1.課件出示例2直觀圖,銀行取款與存款。

  師::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麼?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表示取款預存款嗎?

  學生嘗試表達,並說含義。

  小結: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兩個量正好相反,正數表示存入,負數表示取出。

  2.歸納正數和負數。

  【設計理念】銀行取款與存款,存入20xx元用+20xx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則為負數。這對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正數、負數與0三者間的關係很有益處。

  師引導:觀察這些數,你能把它們分類嗎?

  請學生移動貼紙獨立分類,彙報。

  師問:你為什麼這樣分?

  小結:像+15、19、+20xx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1、-11、-7、-500這樣的數都是負數。正數都大於0,負數都小於0。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完成板書)

  3.知識應用。

  (1)完成第4頁第2題。

  提問:讀一讀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麼?(都是負數,低於海平面或比0小)(2)完成第8頁“練習一”第1題。

  先讀一讀,指出下列各數中的正數、負數,並把它們填入相應的圈內。

  提問:

  10為什麼不寫?(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②觀察這些正數,你發現了什麼?(正數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我們以前學過的除0以外的數都是正數)

  ③你是怎樣理解負數的?(負數要小於0,可以是整數、小數或分數)

  【設計理念】本節課是學生初次認識負數,為了讓學生對負數的內涵與外延有完整的認識,教師在習題中增加了小數和分數,透過練習讓學生體會過去已學過的數(除0外)都是正數,溝通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

  三、在生活中應用負數,初步體會正負數是相反意義的量。

  1、出示例3體會正負數是相反意義的量。

  提問:在生活中你見過用負數表示的例子嗎?(收入與支出、盈利與虧損、方向相反??)師:下面是張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8050元和支出520元。收入用正數表示、支出用負數表示,怎樣表示?

  3.推想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也可以用正數或負數來表示。

  四、課堂作業。(略)

  【設計理念】世界是由許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組成的。要想認識這個世界,改造這個世界,就要從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數學研究亦是如此。奇與偶,正與負,左與右,直與曲,動與靜等,是一組組對立概念,其中蘊含了對立統一、聯絡發展這些最樸素的哲學思想,要透過我們的數學課堂向學生滲透這些思想。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第五單元分類

  課題:分類(單一標準)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8頁的內容,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第40頁的第1——————3題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觀察商場實物的`擺放情況,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透過操作學會分類的方法。

  2、透過分一分、看一看,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4、讓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學會對物體進行分類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類

  學生認真觀察情景圖:

  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

  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2、明確分類

  (1)觀察商場物品近鏡頭(文具櫃檯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櫃檯裡分類擺放文具)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說出:阿姨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

  師小結:像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2)猜一猜

  繼續觀察猜測阿姨拿的物品會放到哪一層,使學生進一步明確要把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1、擺一擺

  出示商品櫃檯,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相應的物品分類擺放在櫃檯裡。學生彙報物品是如何擺放的,教師指明分類的必要性——————透過分類使每種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許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透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彙報交流

  教師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練習六的第1———————3題

  (1)第1題,啟發學生在書上圈一圈,並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麼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評價時,將學生的用品展示出來。啟發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是不同類。

  4、補充練習

  每組一袋物品明確要求:先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哪能一組分

  得又對又快又準備。然後彙報說明。

  三、全課總結

  課題:分類(不同的標準)

  教學內容:

  教學目的:

  1、透過學習,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標準分類的多樣性。

  2、採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互相學習、合作交流能力。並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見等與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採用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判斷力和審美觀。

  4、讓學生體裁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分類,處處有數學,並養成有條有理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難點:

  能選擇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生每6———7個人一組圍坐在一起,並在中間亂七八糟地堆放著各種雜物,讓學生感受到教室裡的雜亂,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在我們這羊教室裡堆放了好多東西,你們都看見了有哪能些東西?

  (2)這些東西這樣放在教室裡,好不好?為什麼?你有什麼好

  的建議嗎?

  師: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小管家,把這些東西收拾、整理、分類擺放好。

  板書: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麼的嗎?今天我們就來開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賽,看看哪能個小組的同學最能幹,能把東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齊、最美觀。

  二、新授

  1、整理教室(複習單一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先把雜的進行整體劃分。

  (1)我們全班一哄而上來收拾東西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2)我們怎樣才能避免這種不安全的現象呢?

  (學生有序的來撿走本組選中的物品)

  (3)現在和剛才比,你們覺得有什麼不同?你喜歡什麼樣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東西(不同的標準分類)

  (1)一大堆雜物經過大家的努力,已經分類放在了每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這樣就算收拾好了嗎?

  (2)你們能把它們收拾得更整齊、更合理,更便於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它們嗎?

  (學生操作,學習小組彙報)

  (3)你們小組是怎麼收拾的?

  (4)這樣收拾有什麼好處?

  師小結:同學們桌面上的東西經過這樣一整理,既美觀又便於我們找東西了,真好。對剛才同學們的整理,你認為哪能一組整理的最好?可以當選“小管家”的稱號?你們對別人的整理還有什麼

  看法和建議嗎?

  (學生提出建議,師問被提建議的組是否接受這個建議?)

  (5)請大家想一想你們手中的東西,除了像這樣分一外,還能怎麼分?請你們試一試(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每一組學生重新彙報後,學生互評哪一組好,好在哪裡。

  三、活動

  想一想:你們組裡的人可以按什麼樣的標準進行分類?學生活動,教師指導,然後學生彙報情況。

  (1)你們是按什麼樣的標準進行分類?

  (2)還有哪一組也是這樣分的?

  (3)你們在生活中見過這樣分的嗎?

  四、小結

  (1)今天,你們學會了什麼本領?

  (2)平時,在什麼地方看過、接觸過分類?

  五、佈置課外活動

  請小朋友利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書包、書櫃、衣櫃事理好。

  課後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4頁得例題和第55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經歷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猜測、分析和概括的過程中,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的意識,體會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嚴謹和簡潔。

  3、使學生在數學活動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過程:

  一、 鋪墊孕伏

  1口算

  125×53×8 25×44

  指名說出運用什麼方法使計算簡便

  2出示兩組算式

  (6+4)×7 6×7+4×7

  20×(5+2) 20×5+20×2

  (10+25)×4 10×4+25×4

  先口算,再說說每一組算式有什麼關係?(結果相同)

  所以我們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這兩個算式?(等號)

  談話匯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今天我們要學習乘法的另一個定律。

  二、 探究新知

  1、談話:同學們,學校馬上要進行廣播操比賽了,體育老師準備給比賽的同學每人買一套服裝,我們一看。

  出示課件:(課本第54頁例題情景圖)

  2、 提問: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資訊?

  (每件短袖32元 每條褲子45元 每件夾克衫65元)

  3、 提問:

  體育老師買5件夾克衫和5條褲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能自己列綜合等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4、 學生試做

  5、教師巡視,讓用(65+45)×5和65×5+45×5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學生分別口答。

  教師板書:(65+45)×5=110×5=550(元)

  65×5+45×5=325+225=550(元)

  6、指名學生說說自己列的算式和思路

  解法一:先算買一套衣服用多少元

  解法二:先算買夾克衫和買褲子各用多少元

  7提問:

  這道題的兩種演算法不同,比較一下他們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結果相同)

  8談話:結果相同的兩個算式,可以用等號相連線

  板書:(65+45)×5=65×5+45×5

  9照上面的等式,你還能再說出一個嗎?

  課件出示(—+-)×-=-×-+-×-

  10談話:這樣的等式有很多,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樣等式的規律。

  三、 概括定律

  1提問:

  觀察例題這兩個算式,等號左邊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右邊呢?

  學生回答後(65+45)×5是用65與45的和同5相乘;65×5+45×5是把65和45分別同5相乘。

  2提問:誰能用一句話把等號左邊算式的特點概括出來?右邊呢?

  板書:兩個數的和同另一個數相乘

  兩個數分別同一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

  3提問:

  既然等式兩邊計算結果相同,我們可以得到什麼?

  :兩個數的和同另一個數相乘等於這兩個數分別與另一個數相乘再相加

  4同桌把乘法分配律完整地說一遍

  5談話:大家說得很好,你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就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

  6練習

  (1)、(42+35)×2=————

  (2)、27×12+43×12=————

  7、提問:如果現在要用字母來表示這個規律,你們認為應該用幾個字母呢?(3個)

  8、誰會用字母a、b、c表示乘法分配律

  板書:(a+b)×c=a×c+b×c

  四、 鞏固練習

  1根據乘法分配律,填出另一道算式

  15×26+15×14=□○(□○□)

  72×(30+6)=□○□○□○□

  2課本第55頁“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用手勢判斷

  (2)談話:第三題意見不統一,你是怎麼判斷的,不能確定時可以用什麼方法?(計算)

  提問:

  怎麼改算式,讓同學們一看就知道他們相等?

  (74可以寫成74×1)

  (3)提問:

  第4題的兩個算式為什麼不相等?怎樣改寫可以使它們相等?

  3選擇題

  24×(49+51)與下面的————式相等

  (1)24×51+24×49

  (2)(24+49)×(24+51)

  (3)24×49×51

  4拓展題:

  把例題中的問題改成5件夾克衫比5條褲子多多少元,可以怎麼做?學生試做後發現:兩個數的差與一個數相乘,也可以用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它們的積相減,這也是乘法分配律。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初步體驗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在活動中培養數感。培養初步的估計意識。

  教具準備:

  黃豆若干,計數器22個,塑膠盆、小桶、紙盒子若干,實物投影儀。

  重點難點:

  會讀寫100以內的數。

  教學過程 :

  一、活動一 (學生在活動中進行數數,初步體會估數)

  談話:今天我們每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上數學課拿豆子是幹什麼用的呢?(可讓學生說一說)豆子是幫助我們學習數學的。今天我們看誰會思考、會觀察、會從玩豆子中發現數學問題,請大家聽清要求: 玩的時候,同學之間要會合作,互相謙讓。

  玩豆子的時候要注意,別讓豆子掉到地上。

  同桌兩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有多少粒。 兩人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 看誰猜得最接近。

  活動結束時,我就站在這兒,你就馬上停止了。

  (教師要走近學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學生合作中的問題)

  二、活動二 (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讀、寫數) 師生互動活動。

  你們玩得真開心,我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師抓一把豆子)猜一猜我一把抓多少粒豆子?

  (1)學生猜,教師不做評價。

  (2)怎麼知道有多少粒豆子呢?

  (3)交流數的方法。

  我每組都給你們抓一把豆子(教師邊說邊抓),數一數到底有多少粒豆子?

  (1)小組內數豆子。

  (2)小組彙報有多少粒豆子。 在計數器上撥出你們小組數出的數?怎麼寫這個數,請你試著寫一寫。

  (1)每組派代表到黑板前寫數,其他學生在練習紙上寫。

  (2)老師根據學生寫的數,進行適時指導。(例如62:6在十位上,表示6個十;2在個位上,表示2個一)

  (3)同桌交流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多少。現在回過頭來,說一說我(指教師)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 (引導學生找一箇中間值)

  三、活動三 (在估數的活動中,進一步理解讀、寫數的方法)

  (一)同桌兩人玩豆子。 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後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並寫出這個數。你一把大約抓多少粒豆子?

  (1)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指定物體量豆。(體會估計需要有依據)

  一小桶豆子有多少粒呢?讓學生自由地猜,猜的結果反差太大,怎麼辦呢?引導學生想方法估計。 兩人一組,裝滿一小桶豆子,想辦法估計,看誰估計得比較準確。交流你是怎樣估計的。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數一數有多少粒豆子,並寫出這個數。

  四、活動四 透過遊戲,激發學生讀、

  寫數的興趣) (一)撥數遊戲 一個撥數,兩個同時讀並寫出這個數。全班交流。(教師注意抓住對特別的數的處理,例如90,66等數)認識百位。可以介紹一下三位數和兩位數。

  (二)猜數遊戲

  1全班一起做猜數遊戲。 (1)在你的紙上悄悄寫一個兩位數。

  (2)指名猜一名學生寫的數。(其他學生猜,該生做提示) (3)教師試猜一個數。(用區間套的方法)同桌兩人玩,一人在心中想一個兩位數並寫下來,另一個人猜這個數。

  五、活動五

  增加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 談談你對這節課的感受。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透過運用遷移的方法學會新知識,培養類推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使理解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輔墊

  (一)讀題列式,並說一說各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4個13是多少? 18個20是多少?

  小結:整數乘法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二)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複習

  提問:透過剛才的計算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三)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引入

  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指導探索

  (一)出示例1

  花布每米13.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

  (二)討論:

  1、用加法怎樣列式?用乘法怎樣列式?

  2、13.5x5表示的意義是什麼?

  3、你覺得哪個算式比較簡便?

  4、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有什麼聯絡?

  (三)教師提問:小數乘整數該怎樣計算呢?

  教師提示:

  1、能不能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呢?

  2、能不能用前面複習中得到的規律來解決呢?

  (四)演示動畫:小數乘整數—例1

  教師提問:為什麼要把675縮小10倍呢?

  (五)請學生看書學習今天的內容第1頁,覺得重要的地方畫下來。

  三、質疑小結

  (一)今天我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請同學概括一下。

  (二)提問:計算小數乘整數時為什麼可以轉化成整數乘法進行計算?依據是什麼?

  (三)你對今天學習的內容還有什麼問題?

  四、反饋調節

  (一)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

  0.9x463x68.4x15

  (二)列出乘法算式,再算出來。

  14個9.76的和是多少?

  5個2.05的和是多少?

  4.95的7倍是多少?

  (三)根據填結果。

  () ()

  () ()

  ()x()

  五、課後作業

  (一)計算

  0.86x72.14x620.375x12

  1.8x3950.45x1081.056x25

  (二)小明看見遠處打閃以後,經過4秒聽到雷聲。已知雷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0.33千米,打閃的地方離小明有多遠?(從打閃起到看見閃光的時間略去不算)

  七、板書設計

  小數乘整數

  小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例1。花布每米13.5元,買5米要用多少元?

  用加法計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計算:13.5x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例項,透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2、透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透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課件出示複習題。

  (1)列式並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麼?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2)計算:

  + + =   + + =

  2.引出課題。

  + + 這題我們還可以怎麼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乘法。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課題明確學習目標。

  2.課件出示自學題綱,讓學生自學課本。

  (1)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是什麼?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嗎?

  (2)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它是怎樣推匯出來的?

  (3)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

  3、 課件出示例1

  教師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學生根據線段圖列出不同的算式,並解答。

  (1)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人跑一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離即這一整條線段看作單位“1”。把這條線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離。

  (2) 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麼“人跑3步的距離相當於袋鼠跳一下的幾分之幾?”就是求3個 是多少?

  2/11 + 2/11 + 2/11 =

  2/11 × 3 =

  (3).分數乘以整數的法則。

  A.匯出計算方法。

  你會計算嗎?看哪些同學不用老師講解就能依據轉化思想把分數乘以整數這個新知識轉為已經學過的舊知識來進行計算。(可以互相說互相看。)

  B.歸納法則。

  透過以上計算,想一想分數乘以整數怎樣計算呢?

  師:比一比,看哪個組的同學總結的語言準確又簡練。

  小組討論,總結出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C.應用法則計算。

  討論,這兩種方法哪種簡單?為什麼?

  強調:能約分,要先約分;結果是假分數一定要化成整數或帶分數。

  4、 教學例2

  (1)出示 ×6,學生獨立計算。

  (2)根據計算結果,學生觀察討論:乘得的積是不是最簡分數?應該怎麼辦?

  (3)學生透過自己的想法的來約分:A、先約分再計算;B、先計算得出乘積後約分。

  (4)對比,讓學生體會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比較簡便,同時向學生說明先約分的書寫格式。

  三、當堂測評(課件出示)

  1.看圖寫算式

  2.先說算式意義,再填空。

  3.看算式,約分計算。(提醒學生,計算前先觀察分數的分母與整數是否可以約分,養成先約分在計算的習慣)

  四、學生課堂自評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每個學生給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評價。

  板書設計

  分數乘以整數

  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 和的簡便運算。

  法則:分數乘以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2/11 ×3

  = 2×3/11

  = 6/11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物體和圖形》第1課時

  【教學實錄】

  教師:上課!

  學生:起立,老師您好!

  教師:小朋友們好,請坐!

  教師:今天這節課呀,李老師邀請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認識一下嗎?

  學生:想。

  教師:那給點掌聲,咱們歡迎歡迎。(學生鼓掌,教師出示課件)

  (課件動畫中出現一位機器人)

  機器人:小朋友,你們好,我是機器人。今天特意來和小朋友們交朋友的。你們有信心奪第一嗎?

  學生:有。

  教師:看來同學們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現在,機器人就想考驗大家了。首先,請大家把桌面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學生開始擺東西,一會後,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坐端正)

  (音樂停)

  教師: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組的同學動作最快。(教師表揚該三組的學生)

  教師:同學們都分得很好,誰能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呀?

  (學生舉手回答)

  教師:來,你來說一說,你怎麼分的?

  學生:他們都是一樣的。

  教師:他們形狀都是一樣的,對嗎?誰再來說說?你來。

  學生:我這個是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教師:正方體,她課前預習了,真棒啊,她都知道這個是正方體了。誰再來說一說?來,你來說一說。

  學生:我是按圖形分類。

  教師:哦,按照形狀相同的分,這些,圓圓的物體,對嗎?(教師拿著圓柱形的教具),好,請大家再把它輕輕地放進去。

  教師:其實,這些形狀相同的物體,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嗎?

  學生:想。

  教師:大家拿出數學書出來,翻到32頁,看一看,叫什麼名字。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學生一邊回答,教師一邊板書)

  教師:大家表現得真好,來,給自己鼓鼓掌。

  (學生鼓掌)

  教師:大家都能說出它的名字來了。但是我還是想考考你們,我舉起一個物體,請你們告訴我,它屬於哪一類,好嗎?

  學生:好。

  教師:(舉起一個長方體)這是?

  學生:長方體。

  教師:真棒。(舉起圓柱)這個。

  學生:圓柱

  教師:(舉起球)這個?

  學生:球。

  教師:(教師舉起正方體)這個。

  學生:正方體。

  教師:恩,剛剛是我舉起來,現在,我說一個物體,你們舉起來,好嗎?

  學生:好。

  教師:請大家舉一個長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長方體,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再來,請大家舉一個圓柱。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請大家舉正方體

  (學生動起來,找出圓柱,並舉起來)(教師巡堂指導)

  教師:好,放下。1、2、3(教師做出坐端正的動作,示意要學生坐端正)

  學生:坐端正。

  教師:好了,剛才我們已經舉一舉了,待會在小組裡面,請小組長出題目,我們再來舉一舉,好不好啊?

  學生:好。

  教師: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熱鬧地開展起來,學習氣氛濃厚,教師巡堂)

  (教師播放音樂,示意學生安靜並坐端正)

  教師:我剛才看了一下,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了活動,非常棒。同學們,我們現在能說出它們的名字了,老師這裡有它們的大頭貼,誰能對號入座,把它們貼上去呢?(教師舉起手,示意學生舉手回答)

  (學生舉手)

  教師:好,來,這位女同學。

  (學生上黑板貼)

  教師: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同學貼得對不對。(學生貼了正方體的圖片)請回。再請一個,誰來?

  (學生舉手)

  教師:好,你來。(學生貼長方體的圖片)

  教師:還有很多照片呢,誰再來?來,你來。

  (學生貼圓柱的圖片)

  教師:還有一張照片,請那位男同學來。

  (學生貼球的圖片)

  教師:它們都貼對了嗎?

  學生:貼對了。

  教師:貼對了。好,剛剛我們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教師用手指著立體圖形的圖片,由學生說出它們的名字)。你們想跟它們交朋友嗎?

  學生:想。

  教師:好,請你們選擇一個做你們的好朋友,然後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們是張什麼樣,摸上去是什麼感覺。好,開始。

  (學生活動起來,教師巡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