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重陽節>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400字錦集七篇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400字錦集七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400字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篇1

  秋高氣爽,菊花爭芳,今天是重陽佳節。詩人王維已經好久沒和家人在一起了。中秋之夜,他的家人在家高高興興地吃月餅,而他只能在他鄉思念親人。

  詩人已經有一個節日是在他鄉度過的,今天又是一個佳節,他就更加思念親人了。這時,他的兄弟們都在向離家不遠的一座高山上進發。他的哥哥已經採了足夠的茱萸,正準備給大家戴上。他忽然發現王維不在,而王維的那份也採好了。他忘了王維還遠在他鄉,心裡想:“王維他今天會不會生病啊,現在天氣變涼了,他能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啊……”而王維此時卻佩戴茱萸去登高了。但他看見別人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登高,又想起了故鄉的兄弟們。兄弟們一定會看到別人一家人全部都來了,自家缺少了一個兄弟,兄弟們一定會思念他。王維又回到客棧,想起自己以前在家時和兄弟們登高的情景,他詩興大發,作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他作完之後,心裡便覺得好受了些。後來,這首詩也成了人們思念親人的傳世佳句。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篇2

  今天是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於是我打算幫外婆洗一次腳。

  晚上,我把正在看電視的外婆叫起來,對她說:"外婆,今天我幫你洗腳好嗎?"外婆笑著對我說:"外婆不需要你來照顧,好好去看書吧!"我用懇求的語氣說:"外婆,你給我一次機會嘛!"外婆同意了。

  我嫻熟地倒好洗腳水,扶外婆去凳子上坐下,為她脫好襪子。只見外婆的腳佈滿了青筋,腳烏黑烏黑的,腳上的一層皮又老又厚。

  我小心翼翼地將外婆的腳放入水中,並溫柔地問:"水溫怎麼樣?"外婆眉開眼笑,說:"水溼剛剛好!"一邊笑還一邊用溫暖的大手撫摸著我的頭。我認真地搓洗著外婆的腳,對外婆說:"外婆,謝謝你十年以來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是你,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你為我洗了無數次腳,而我只為你洗了這一次,真是慚愧!"外婆愣了一下,對我說:"孩子,你懂事了,長大了!"我看洗得差不多了,便把毛巾擰乾,為外婆把腳擦乾。外婆頻頻點頭說:"嗯,真舒服!"

  這次為外婆洗腳,雖然只是一樁小事,但卻包含著我對外婆的愛。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篇3

  今年的重陽節,我們在院長媽媽的帶領下,在武警叔叔阿姨的保護下,我們安全的來到了康樂敬老院,入眼的便是老人們坐在大廳裡,有說有笑的,正聊得歡呢。一看到有稚嫩面孔的孩子們進來,老人們就安奈不住自己激動的情緒,抱著可愛的孩子們,問我們從哪來的'。在自報身份後,她們更是熱情的拉我們坐下,就這樣,我們漸漸的融入到她們的談話中去了。

  等一切就緒後,我們的節目很快拉開了帷幕,孩子們一首《把愛傳出去》,深刻的表達了我們對老人的敬愛之情,臺下的爺爺奶奶們感動的一直在為我們鼓掌,節目精彩的進行著,老人們早就被孩子們精彩的節目喜迎住了,孩子們即可愛又精彩的模特走秀節目,樂的老人們合不攏嘴巴,更讓老人沒想到的是園長媽媽為爺爺奶奶們準備了長壽糕,真心祝老人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孩子們為爺爺奶奶們親手製作了精緻的禮物,看著這麼豐富的禮物懷裡抱著一個個可愛的孩子,老人們眼裡的淚水終於不停使喚的往下流……

  回來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奉獻了一輩子,現在儘管子女都不在身邊,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堅強、樂觀的心態,在生活中老有所為,希望他們能繼續笑口長開,開心快樂的過好每一天。其實,她們就是我們的明天,而我們也應該多多關心幫助她們,真期待著與這些可愛的老人們的下一次見面!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篇4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據《晉書》中《孟嘉傳》載,九月重陽這天,晉朝大司馬桓溫及參軍大將孟嘉等人登上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觀賞山景,連帽被風吹走也不知道。桓溫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辯,一時傳為佳話。

  南朝時,梁人吳均在《續齊諧記》中記載一個神異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遊學,費長房要他在重陽這天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係臂,並登高,飲菊花酒,才可免禍。桓景照辦了,才逃脫災禍。這個故事,生動地反映出重陽時人們的避邪除災心理。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遊賞,以暢秋志。酒必採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篇5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藥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記述了這一情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見,唐時重陽節登高茱萸插頭習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誌,因此登高會也稱“茱萸會”,重陽節被稱為“茱萸節”。庸人張說《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詩云:“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臺。”從節俗的原始意義看,茱萸與登高的結合應該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後,插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終蓋過廠“辟邪翁”(茱萸)。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篇6

  今天是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老人節。我準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到大都是奶奶給我洗腳的。我記得每一次都是奶奶將腳盆拿到我面前,輕輕地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

  晚飯剛吃過,我早就將洗腳盆和毛巾準備好了,準備給奶奶一個驚喜。這時奶奶走進來了,我立即將洗腳盆和毛巾端到奶奶面前說:“奶奶,我想為你洗腳。”奶奶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說:“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孫女!”

  我先讓奶奶坐在凳子上,放上滿滿一盆熱水,用手試試,水溫差不多了。然後蹲下來輕輕地將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奶奶將腳放進來吧!我會好好伺候你的。”我開心地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不禁心裡一顫,原來奶奶的腳是那麼粗糙。是啊,奶奶辛辛苦苦勞累了一輩子,到現在還要天天給我洗腳,我心裡真是慚愧啊!我慢慢地將奶奶的腳洗了一遍,然後輕輕地按摩了一遍。我很認真地對奶奶說:“奶奶,我以後天天給您洗腳。”奶奶開心地笑了。

重陽節的作文400字 篇7

  重陽節那天,看到奶奶正準備包餃子,我靈機一動:做一次奶奶的小幫手。

  說幹就幹,我馬上去幫奶奶擇菜了。我蹲在地板上,拿起一根又細又長的韭菜,把最外層的枯黃的韭菜葉除掉,然後輕輕地把那一層髒薄膜搓掉,再把每片葉子枯黃了的尾部都去掉。幹了半個多小時才完工,我感覺腰痠背痛,手指痠麻。看來,平時奶奶做飯是很辛苦的。

  開始包餃子啦!我經常看奶奶在包餃子,以為那是小菜一碟。我拿了一張又薄又精緻的餃子皮,用勺子舀了一些餡放在餃子皮上,三下五除二就把餃子包好了。可一看,唉,露餡的露餡,破皮的破皮,呲牙咧嘴的,一點都不像餃子,倒像個妖怪,真搞笑!我只好請教奶奶怎樣才能把餃子包好,奶奶說:“澤榮,做事情不能貪快,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啊!”

  我靜下心來,先把餃子皮輕輕地放在手掌裡,然後用勺子把適量的餡放在餃子皮裡,最後把餃子皮合攏,整整齊齊地捏緊,一個精緻的餃子就出爐了!於是我就趁熱打鐵,又包了好多個,不一會兒,我感覺手都麻了,脖子也酸了,開始坐不住了。但我一想到今天任務特殊,不能半途而廢,便繼續堅持著,終於把餃子包好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大喊勝利!

  雖然我包的餃子不是很漂亮,但奶奶還是一直誇我包得很好,整天都樂得合不攏嘴。其實,給長輩端一杯水,一聲問候,捶一捶背,他們都會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