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000字> 故鄉的老宅作文1000字

故鄉的老宅作文1000字

故鄉的老宅作文1000字

  清風徐徐吹過山頭上的那枝梨花,花瓣盈盈飄灑,便落到了故鄉的老宅子裡。

  故鄉在一個不大不小的縣城裡,縣城頗有古韻,自西漢建昆澤縣以來,至元時改稱宜良到今已是千載。

  城雖不大卻也出了不少人物,不少故事,歲月的滄桑也映照著這座小城的每一個角落。那時的小城大多住的都是鄰里鄉親,每家人都有這麼一個或大或小的宅子。父輩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童們學堂上課,明德知性,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遺留的傳統,自然寧靜的和諧統一。

  我家的老宅坐落在城北的小丘之上,東靠法明禪空靜,西望孔林儒聲鳴,南觀門山柏蒼翠,北接城郭集貨行。

  餘本是小戶人家,自然沒有那些高牆長梯,深宅大院,然而就是這一份精緻小巧的風味,卻是讓人久久最難將息。宅子是南方典型的小院,一扇樸實無華的實木大門,兩則掛著長長的聯子,這副聯子在我記事起便是由我的外公每逢過年之夜親手書寫,端正蒼勁的大字就像他們那個時代的人一樣,正直剛毅,儒雅含蓄,心雖懷著天下家國,卻也唯願家道昌平。

  大門是從內用木削鎖起來的,門上有一對雙環,是老銅做的,輕輕一扣卻異常清響。大門內便是一個小院子,院子不大,卻很乾淨,每日外婆都會早早起來打掃院落,燒水煮飯。她是一個傳統的女人,相夫教子,整頓家常。宅子正前方便是客堂,兩側是臥廂,客堂的二樓是祠堂,堂中掛著“天地君親師”的幡布和列祖列宗的牌位。我問過外公,為什麼家裡要放那麼多牌位,讓人覺得寒瘮。外公說這些都是祖先,是生養我們的家人,我們以孝為先,追遠念祖不僅是對親人的思寄,更是文化傳統的傳承,千百年來我們之所以能綿綿不絕,就是因為有傳承,併為之堅守。我雖不懂外公說的,但是心中記住了兩個字:祖先。

  老宅的屋子不高,都是兩層,客堂稍高於二側的耳樓,左邊的耳樓又稍長於右邊,大門與客堂正門卻也非直對,移開於右側。我幼時不明白這房屋設定為何如此,問過母親,她也不知,只道歷來建房舍都是如此。後來長大看過一些書籍,才明白其中道理,這是傳統的風水佈局,所謂左青龍右白虎,青龍抬頭,白虎翹尾,而大門衝煞於廳堂,大戶人家便是用石屏來遮擋,像這樣的小院子只能右移虎口守四方。

  房屋是典型的磚木結構,牆是青磚鑄的,屋頂是石瓦,大梁高柱都是筆直的木料所造,最精緻的是那外梁下的木雕,盤花錯格,走兔飛雀,匠心獨運,栩栩如生。房屋的窗子是木欄格條向外開的,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早已不再糊紙,都裝上了晶瑩透亮的玻璃。碧瓦上長滿了長長短短的青苔和多肉植物,我總喜歡爬上屋頂,騎在瓦當上,看著遠處的荷風暮靄,山嵐疊嶂。

  青磚碧瓦,精緻小院,一方古井落於院角,古井旁置了一張石桌和幾個石凳子。外公常喜歡在這石桌上看書寫文,而年幼的我卻常趴在他身後的一泓小池旁,看那池裡小魚嬉戲遊玩。小院裡栽滿了花木,尤蘭花最盛,外公常說品花猶如做人,花性即人性,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自如這庭中蘭花,空谷清幽,絲縷沉瀾,不為權貴而芬芳,不以無人而不香。

  故鄉生在南方,地氣溼潤,經常細雨綿綿,陰鬱痴纏。只要天色一暗,那一串串雨滴便悠悠落於青石瓦上,嗒嗒蛩音似瑤琴彈奏,聲聲入耳洗滌凡心。兒時的我最喜歡在這下雨的時刻,趴在窗前,聽著雨韻空鳴,嗅著泥土清新,望著屋簷滴水,那時的心境也如同這自然一般空靈、舒暢。

  外出多年,也走過了不少地方,看過北京的'高府大院,見過江南的水石秀園,心中仍然覺得最有韻味的還是老宅子的秀雅清淡。快過年關,心中越發激盪,夢絮中經常回到故鄉,回到老宅,看那碧野青草,聞那古韻宅香。坐在宿舍裡望著窗外的天際,突然就想回去看看。

  心中牽腸掛念的我,學業未成卻已決然回到故鄉。這座古韻的小城,在短短時光裡卻也和那些省府城市一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小巧單薄的城鎮長大了不知幾倍,寬闊的街道,巍峨的高樓,閃耀的霓燈,呼嘯的車輛,記憶中的青石板小路,護城河上的石橋,吆喝買賣的集市,都早已不復存在。

  急忙回到家中,外公已然去世,外婆孤身支撐著老宅,小院還是一樣的乾淨,花壇的蘭花依舊清香,我踏進門的那一瞬間,彷彿回到了那個充滿著一家人歡笑愉悅的童年時光。老宅依舊在,人卻都出外發展了,外婆見我回家,很是高興,張羅著要去買菜做飯,我叫她不要忙碌,我這次回來會多住幾日,可以常陪身伴。

  外婆告訴我,因為城市的發展規劃,這裡已被列入了拆遷範圍,不久之後我們就都得搬到安置房去居住。我的心一顫,像是突然間失去了什麼,在往後的日子裡,我幫著外婆搬走家裡的物件,轉頭望向花壇上的蘭花,外婆嘆息說:“多好的花兒,可惜搬不走了。”這是外公親手植下的,那一棵棵如他一般儒雅的蘭花,驀然鼻子溜酸,眼睛竟模糊了。

  挖掘機的轟鳴巨響,彷彿要撕裂這個世界,我靜靜的站在挖掘機旁,看著這不知住過幾代人的老宅,在那無情的鐵鏟下,終究化為灰燼,每一鏟的使下,我的心就是沉沉一痛,這些宅子所融入的不止是一個居住之所,更是一份對先祖的崇敬和追念。

  回望這一切卻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在那記憶中的老宅裡,有嚴慈儒雅的外公,有勤勞賢惠的外婆,有舅舅舅母,有父親母親,還有和藹熱腸的鄰里,有熱鬧喧譁的集市,有清水泥滑的小路,有格雅沉韻老屋。然而時至今日,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闊張,這些延續千年的傳承卻終沒有一個可以容下它的歸宿,最後隨那秋起的落葉,埋葬在歷史的浩瀚洪流中。

  時代需要進步是沒錯的,但為什麼不可以另闢蹊徑來保留下這些傳統文明帶給子孫的最後遺產呢。我每次出國,去往歐洲,日本,看到那些現代與傳統並存的城市,那些千百年沉積的風韻和血脈相連的傳承時,心中不免有些懺愧。回望家鄉,四個字眼閃爍於腦海中:不肖子孫!

  來年的春天,山頭的那枝梨花還會隨著清風盈盈飄灑,只是那雪白的花瓣沒有了棲息的土壤,不知道會飄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