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桃花源記》說課稿範文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所寄託的社會理想。
2.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初步感知文章文意,瞭解“世外桃源”的故事,並能加以複述。
3.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體會文中語言簡潔而含蓄豐富的特點,並積累常用文言詞語。
4.發揮想象,改寫文章,培養自己的想象力。
學習重點:
1.反覆誦讀,達到熟讀成誦,並理解文章大意。
2.理解文中所寄託的社會理想。
學習難點
理解文所寄託的社會理想。
學習方法
朗讀、背誦;自主、合作、探究。
學習時間
兩課時。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翻譯課文,初步感知文章文意。
2.反覆閱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揣摩文中寄託的社會理想。
3.查詢資料,蒐集有關陶淵明生平與事蹟的資料。
4.在閱讀和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二、作者簡介
學生根據自查的'資料講述,老師作補充。
三、學生與教材對話
聽錄音,注意朗讀的節奏,圈點勾畫出重音,並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四、學生與學生對話
1.小組自由練習朗讀,並在預習的基礎上合作疏通文章。
2.全班齊讀,要讀出感情,注意語氣節奏和重音。
五、學生與老師對話
把你們小組在疏通文意的過程中所不能解決的語句、詞語提出來。師生合作共同解決。
六、師生與教材對話
本文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板書:逢源→訪源→辭源、復尋
七、課文內容再現
假如有一個人問你“世外桃源”的故事,你應該怎樣向他講述?
八、背誦比賽
1.老師指導背誦方法。
2.學生自由背誦。
3.比賽擂臺。
4.全班齊背。
九、課堂反饋檢測(印發資料)
十、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2.全班齊背課文。
3.匯入語:在大家的背誦聲中,美麗的桃花源又呈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頭腦中,《桃花源記》自問世以來,桃花源就成了美好社會的代名詞,人們嚮往它、追求它,他究竟美在什麼地方?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展開討論。
二、研讀與欣賞,精讀與精講
1.桃花源美在哪裡?[自然環境美、生活環境美、風俗人情美]
①用自己的語言再現桃花源自然環境的美、生活環境的美。(師可先做示範)
②用表演的形式再現桃花源人接待漁人的場面,展示風俗人情美。
2.桃花源那麼美好,桃花源人為什麼對漁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3.漁人來過一次,回去時又“處處志之”,按理說,應該找得到,怎麼就找不到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要點提示:文章最後寫找不到桃花源其實是一種隱喻,隱喻桃花源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不存在的,桃花源只不過是作者虛構的理想社會,也含蓄的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理想的嚮往。板書:理想社會與現實社會相矛盾。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桃花源記》這篇膾炙人口的散文,跟隨作者陶淵明領略了桃花源的獨特美景,也進一步瞭解了陶淵明。雖然他嚮往的理想社會在當時帶有很大的侷限性,但是,他對理想的追求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作業設計
第一課時作業
1.用現代漢語改寫這篇文章,描繪出文章描寫的景物與情景。
(提示:改寫並非翻譯,改寫是根據文章提供的情景進行再創造。)
2.文中並沒有對漁人與桃源人的語言進行描寫,發揮你的想象,根據課文的內容,把桃源人接待漁人的對話情景寫出來。
第二課時作業
1.課外拓展閱讀:閱讀《桃花源詩》,進一步瞭解作者理想的實質。
2.查詢古詩詞中描寫桃花源的詩句,並摘抄下來,加以積累。
以上就是《桃花源記》說課稿的全部內容,更多語文方面資料請到語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