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水調歌頭> 關於水調歌頭教案彙總六篇

水調歌頭教案

關於水調歌頭教案彙總六篇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水調歌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一、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二、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導語: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裡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2、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主要是讓學生看,教師點拔一下重點即可。

  (二)預習檢查。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宮闕(què)玉宇(yǔ)

  朱閣(gé)綺戶(qǐ)

  無眠(mián)嬋娟(chán juān)

  2、範讀。

  3、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下面讓我們進入“朗讀訓練”部分,透過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美之處。

  1、播放“配樂朗讀”一遍。

  2、學生齊讀。

  (四)詩詞賞析。

  1、根據註解,疏通文句。

  請大家看螢幕,並對照課本的註解,弄清這首詞的字面意思。

  (1)歸去:回到天上去。

  (2)瓊樓玉宇:美玉做成的樓宇,這是想象的仙宮。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4)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兒轉過硃紅色的閣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麼怨恨吧,為什麼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麼。

  (6)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兩句是對子由說的。嬋娟,即嫦娥,這裡指月光。

  2、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麼?兩者的聯絡何在?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後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1)上闋主要寫什麼?寫了什麼景?

  明確:上片望月,既懷逸興。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起得奇逸。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人間,幻想、現實,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懷曠達,一片光明。

  板書:上闋————望月(寫景)

  (2)下闋呢?抒發了什麼感情?

  明確: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已有六年不見了。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親人之間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板書:下闋————懷人(抒情)

  (3)上、下兩者的聯絡何在?

  明確:這首詞上片寫景,執著人生,下片抒情,善處人生,上下片內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板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4、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象?

  板書: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明確:聯想和想象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下面,讓我們透過訓練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五)能力訓練。

  1、在這首詞裡面,作者大膽地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討論之前,先了解何為聯想和想象。

  (1)講解“聯想”的定義。

  (2)放映“明星”和“街燈”圖。

  提問:我們在初一時學習過《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詩人郭沫若從“街燈”聯想到“明星”,他們兩者有何相似點?

  明確:明亮。

  (3)講解“想象”的定義。

  (4)放映"天河現水牛”和”牛郎織女”圖。

  提問:人們由“天河現水牛”圖藝術地創造出“牛郎織女”圖以及由此聯絡到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中間是透過什麼來實現的?它有什麼樣的特點?

  明確:透過想象來實現。它的特點是:由此及彼。

  2、現在,老師已經把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化成了兩道思考題,同學們互相討論,等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回答。

  放映思考題。

  (1)看了圖一,你聯想到什麼?(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珍珠、瑪瑙、魚目、地球、圓月、各種球類等等...

  (2)看圖二,發揮你的想象力。(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猴子撈月亮、孫悟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天空——我們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遨遊太空、宇宙——神秘的外星人等等。

  (3)總結:想象力是人類創造發明的源泉,近幾年來,高考作文都呈現出這樣一個趨向:要求學生髮揮想象力,寫自己之所想。如: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20xx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無不要求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同樣地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

  聯想力和想象力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便是背誦這首詞,讓我們透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1、播放鄧麗君的MTV“但願人長久”。

  2、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輕聲跟唱。(提醒:歌詞的“何事長向別時圓“有別於課本的“何事偏向別時圓”是因為採用了不同版本的緣故。)

  (七)歸納小結。(板書)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八)作業佈置。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揮聯想和想象,續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匯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

  有關常識:

  詞,詩歌的一種,起源於南北朝,成於唐,盛於宋。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餘”、“曲子詞”、“曲詞”、“樂章”、“歌詞”等。詞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字至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三大類。按詞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詞只有一段的叫“單詞”,二段的叫“雙調”,三段的叫“三疊”,四段的叫“四疊”。詞的段落叫“闋”或“片”,從上片到下片講究銜接貫穿,意思前後相承,叫“過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換頭”或“過變”。依照已有的詞調寫的叫“填詞”或“依聲填詞”,自己譜曲自己寫詞的叫“自度曲”,《揚州慢》屬後一類。詞常見有“令”、“引”、“近”、“慢”的分別,“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稱“近拍”,相當於“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稱,指節拍較慢,聲調延長。慢詞的字數較令、引、近的詞字數要多些。宋代詞風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豔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朗讀全詞,疏通文字。

  1、念奴嬌:詞牌名。後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2、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孫策, “小 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曹操築銅雀臺,打算滅吳後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3、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杆,櫓是搖船的工具。這裡是以區域性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和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後的慘敗。

  討論分析課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與父蘇洵、弟蘇轍進京,並與蘇轍同科進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號稱“三蘇”。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構成文字獄“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後,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後死於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於男女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裡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託自己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遊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聽讀課文的錄音。

  講讀上片。

  1、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六、七、八句。

  2、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麼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

字詞



特點



角度



修辭



基調





險怪





誇張



豪邁奔放



穿



高峭





洶湧





比擬





水石相擊





狂瀾奔騰





比喻





水色純白





  3、赤壁之景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姿態、聲音、色彩,無不逼真,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並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傑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4、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裡?

  詞一開篇就境界開闊,氣象恢宏,大江東去,淘空一切,“浪”怎能沖洗千古風流人物呢?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傑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裡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5、四、五句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並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詩人只是藉此抒發感情,並不想做考據家。

  6、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傑之土。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物件?

  7、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講讀下片。

  1、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刻畫了周瑜什麼樣的形象?基調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喬初嫁”美人襯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史書記載,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突出地表現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的形象。“羽扇綸巾”,描寫周瑜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閒雅,一派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

  “故國神遊”,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嚮往。這種嚮往在兩鬢斑白功業無成的現實面前變得可笑。“多情應笑我”是倒裝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

專案



周瑜



蘇軾



年齡



24歲



47歲



婚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髮



職位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未就



基調



感奮



感傷



  2、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詞表現了蘇軾複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等經世濟時的人物,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對人生的虛無態度。

  本首詞是詞人經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但是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奮”壓倒了“傷”。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3、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於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遊戲一場夢”。那麼,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雲,稍縱即逝,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4、朗讀下片,總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比較閱讀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歸結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徵,即豪放詞的特徵。

角度



特點



思想



積極、樂觀



意境



高遠、壯闊



風格



奔放、灑脫



  附錄:歷代評論家對本首詞的評價和相關資料:

  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些魅力來。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現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構建者。 《蘇東坡突圍》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傑作前奏已經奏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誕生。 《蘇東坡突圍》

  一個人是要在憂患艱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葉嘉瑩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烏夜啼》(只有悲哀沒有反省和超脫)

  舉杯邀明月,對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飛揚)

  水調歌頭蘇軾

  匯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後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業話集》裡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此詞是蘇軾41歲時所作,當時蘇軾與其弟蘇轍已經六七年不見了,他們之間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

  詞前小序,述作詞緣由(懷念子由)。

  2、 上下兩闋主要寫什麼?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後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上闋----望月(寫景)

  下闋----懷人(抒情)

  3、 上闋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風、清影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4、描寫虛景運用了什麼方法?想象中的月宮生活是怎樣的?

  想象。月宮生活幸福美滿,不知“今夕是何年”,沒有煩惱,想要“乘風歸去”,美妙聖潔,“瓊樓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悶,是超塵出世的消極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對人間生活的留戀和熱愛,是超然達觀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闋是作者“遁世”與“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戰勝了遁世思想。

  (1)、 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懷子由” 體現在詞中哪句?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出了什麼?

  月“轉”“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2、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3、在想象與拓展中,獲得樂觀、豁達的人生思考。

  教學重點:在多次誦讀中,理解詞作者表達的意思。

  教學難點:在品讀重要詞句中,感受詞作的意境。

  教學板塊設計:

  一、朗讀詞文,整體感知;

  二、借月抒情,走進詞境;

  三、名句重讀,讀懂詞情;

  四、拓展體悟,讀透詞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匯入

  師:說起月亮,幾乎沒有人不喜歡。中國古代文人更是喜歡。有人說,中國人隨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詩集,抖一抖,叮叮噹噹地會掉下好多“月”字來。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真的,中國詩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於是千里嬋娟是月,雲破弄影是月,蘆花深處是月,小樓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好詩多在明月中,詩人都拿月亮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與月亮有著不解之緣的蘇軾的《水調歌頭》,看看它將圍繞月亮身我們訴說什麼。

  二、誦讀品味

  1、字正腔圓地讀。注意“闕”“不勝”“綺”等字音的準確。

  2、有板有眼地讀。體會聲音形式的有板有眼,提醒注意朗讀中的停頓與節奏。

  3、有情有味地讀。這一環節中,學生先聽錄音朗讀感受,然後自由讀,要求讀出味道與感覺來。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是在理解詞境理解詞意之後。

  教師預設穿插問題:

  ①解讀從小序入手,問詞中借月亮來抒懷作者怎樣的情懷。讀懂懷子由的思念之情,賞析並誦讀上闕中的前幾句。(補充作者與子由兄弟情深的資料與詞作)

  ②重點理解“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的含義。

  以“不關我月,是君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應“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句的對話練習,來充分理解懷子由的離愁別緒。

  ③“兼”字告訴我們作者舉杯對月,還另有一番感慨在其中。小序中沒有介紹,下面老師也給大家讀一次《水調歌頭》,你從詞中去發現。(配樂朗誦)

  ④賞析上闕,抓住“不知”“歸去”讀懂詞人借月懷的內心祈願,從“欲”“恐”的矛盾中,理解作者的抱負及遭遇,從而體會“寒”字背後的愁苦與幽憤。

  ⑤作者是否一直陷入這樣的幽憤與傷感中?從哪些詞句中可讀出來?(古難全;但願)

  重點讀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深刻意蘊和曠達情懷。

  (理解:人生的聚散離合如明月的陰晴圓缺一樣,並非人力所能左右,這是人生無法擺脫的遺憾,既然如此就不必傷悲,在這裡作者用形象化的語言表達出一種普遍而深刻的道理,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同時表達了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樂觀精神,以及美好的祝願——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

  三、體悟拓展

  1、出示李白的《把酒問月》和《月下獨酌》給大家。

  比較詩句:

  1、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3、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問:比較中發現了什麼?

  (有相似或相近的地方。原來《水調歌頭》的問月、舞月、願月是從“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李白詩中繼承而來,借月亮來抒懷的詞作中它確是屬於頂峰之作了。)

  2、同學們,這讓我想起評論家周嘯天的一句話:“向上看一首詩的繼承,可知推陳出新之妙;向下看一首詩的影響,則可見其衣被百代之力。”衣被百代中的被是動詞,該讀披,披及的意思,換一個成語就是——流芳百世的魅力。想過它為什麼會有流芳百世的魅力嗎?

  (從苦悶的悲觀中走出來,到了豁達樂觀的人生境界,一位從失意矛盾中走向胸懷坦蕩的達觀的文人留給後人的溫暖與美好,慰藉著千年來普天下不得意與離恨的人,超脫的靈魂裝著美好的東西就會永世活著。)

  3、詞讀到現在,你肯定相信一種評價了——清代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千古絕唱的中秋月詞作,用你共鳴感悟到的情感有情有味地再來讀讀這首東坡詞——《水調歌頭》,能背誦就更好了。(配樂朗誦)

  五、結束語:

  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人值得我們一生用心去讀。東坡的這首詞,從千年前的宋代向我們飄來,它的芳香,還將向遙遠的未來飄去……以後無論在何時何地,只要能再一次與它相遇,讓我們都能從心底生髮出一個真誠的聲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下課,同學們再見!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

  懷子由離愁別恨

  嘆人生失意矛盾

  悟真諦超然高格

水調歌頭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這首詞有著極其豐富深廣的意蘊,它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孤高曠達的境界氛圍,在月的陰明圓缺當中闡明人生哲理,貫穿著對於自然、宇宙、人生的深刻而獨到的思索,具有令人回味無窮的永恆魅力。

  教學目的:

  1,瞭解蘇軾的生平和文學成就;

  2,指導學生了解本詞的創作背景和主旨,掌握本詞的名句和哲理句;

  3,背誦本詞,嘗試默寫有關月光與友情的古詩。

  教學課型:

  新授課。教學形式:講授、提問、練習、誦讀等

  教學重點:

  把握理解本詞所表達的哲理和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

  作者現實人生態度的矛盾與所展示的曠達情懷之間的關係。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安排:

  第一課時

  一、 新課匯入:

  各位同學,我們大家有誰聽說過享譽文壇有名的“三蘇”名?----對,他們就是北宋的著名文學家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他們併成為我國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中成就最大的是蘇軾,今天我們學的《水調歌頭》就是蘇軾的一首著名的寫中秋的詞。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所以他的作品集叫什麼?---《東坡樂府》,他的詩詞文、書法繪畫樣樣精通,才比天高卻命運坎坷,常被貶謫異鄉。這首詞寫的是他41歲被貶謫到任山東諸城知州時在中秋之夜懷念弟弟蘇轍(字子由),詞中表達的美好情感的詞句既表現了他的曠達情懷也表達了人類共同的祝願,因此流傳千古。

  二、 新課簡析講評:

  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注意重點字的讀音及詞義。

  宮闕que:宮殿不勝shēng禁受不住綺qǐ戶:雕花的門窗嬋chán娟:指月亮

  2邊講邊評新課

  A,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定了一首詞的每句字數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資訊?-----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麼農曆中秋大家吃什麼有什麼寓意呀?----團圓。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

  B,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麼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蘇軾屢受打擊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抉擇上的徘徊困惑心態;於是想到乘風飛往月宮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願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

  分析提問詞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C,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麼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1,什麼語氣----反詰埋怨;2,懷念誰?---弟弟子由。接著有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不可能完美無缺的。——什麼語氣、態度?------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最後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願: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樣的名句體現作者怎樣的思想?----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最後兩句是名句

  下片大意: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D,本詞的特點:以月為中心貫穿,色彩絢麗,想象奔放,闡發哲理含蓄自然。

  三,朗讀背誦課文,思考提問:

  1,本詞哪一句最能體現對弟弟的思念?

  2,哪一句最富有哲理?

  3,哪一句是名句?

  4,你還知道哪一些描寫月亮或者友情的古代詩句?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詩》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倫送我情—《贈汪倫》李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四,作業

  1,基礎題;

  2,寫出描寫月亮或友情的三句詩,默寫本詞;

  本文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詞牌名

  蘇軾北宋文學家

  上片: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下片:抒發對弟弟的懷念之情。

水調歌頭教案 篇5

  第一課時時間:

  一、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識記詞中的字詞。

  能力目標:1、能當堂背誦全詞;積累詠月名句。。

  2、瞭解閱讀對話的三條基本途徑。

  德育目標: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的生活態度。

  2、教學重點、難點:

  (1)詞人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

  (2)閱讀對話的基本途徑及方法。

  3、課型:新授

  4、教法:組織閱讀對話,引導誦讀感悟、合作探究。

  5、教具:多媒體

  二、教學過程

  (一)匯入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蘇東坡的詞,境界開闊,想像奇特,在宋詞中有著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學習的這首《水調歌頭》,更是不同尋常。請看清代評論家胡仔對它的評價:“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二)誦讀欣賞

  1、放錄音泛讀,學生在聽的同時畫出停頓,揣摩語氣、語調。

  2、學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讀全詞,進一步瞭解全詞的內容。

  3、找同學泛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並畫出詞中的生字詞。

  4、全班齊讀,記憶好的同學可以背誦。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們的學習採取一種新的方式,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

  開展閱讀對話。有一句話說得好: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就是在和文學大師進行意味深長的對話。閱讀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過程。如何開展閱讀對話呢?我們可以嘗試從這三條途徑入手: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環境對話。

  1、與文字對話

  (1)學生對照課下注釋解釋全詞,理解全詞大意(小組討論)。

  重點幾句話的理解: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其他同學還有疑難句子請提出來,大家討論。

  (2)解決了文句的疑難,讓我們整體把握一下詞的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

  上闋:望月-思歸(寫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責月-懷人。(抒情)

  (3)詩詞總是以最精煉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因此對其中精美的詞句要會賞析品味。你最欣賞詞中的哪一句,請說說你的理由。

  讓我們再來朗讀這首詞,整體感知詞的內容,仔細品味精美的語言。

  2、與作者對話

  語言,是情感的外殼。欣賞古代詩詞,應該經過語言這條通道,走進作者的內心,領會詞人的情感,這就是與作者對話。這裡,老師提供兩個參考話題,同學們可以據此展開想像:假如你透過時間旅行站在東坡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出示話題:讀你的詞,其實是在讀你。對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對你的人格,我最欣賞的是……)

水調歌頭教案 篇6

  設計思路

  本文是短篇精品,內容豐富字詞句方面,根據學生已經學過的基礎文言和課文註解,大致能理解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學輔導設計進行教學,使學生認識精品,喜歡精品,在理解的基礎上,融會貫通,並聯系實際,有所啟發

  1、教學時按照“讀——品——背”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感,初步學會鑑賞詩歌

  2.多層次誦讀法以讀為主要手段,讀前做好指導與要求

  3.採用圈點批註、朗讀、討論、質疑、課堂練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淺層意義,挖掘其深層內涵

  教學方法

  “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話……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據此,我指導學生走近作者、走進文字,採用誦讀法、討論法、比較法、質疑法等來啟用學生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由於本文內涵的豐富性和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我採用多媒體引入了大量有關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供感性領悟的氛圍,為學生順利解讀文字作了有力的保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有關文學常識及本文寫作背景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透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美好的祝願將古詩詞拓展到現實生活,深刻領悟詞中的感情能初步鑑賞品評名句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積極、健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實詞,並能準確翻譯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透過反覆朗讀體會情感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準備

  flsh配樂朗讀,王菲的歌曲《但願人長久》,ppt簡報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創設情境

  1、欣賞美侖美奐的月亮圖“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配《明月幾時有》的輕柔笛音樂曲(為營造典雅的氣氛作準備,使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學習氛圍中)

  2、古往今來,明月牽動了多少文人雅客的情思,我們信口就可以拈來幾句下面請大家背誦幾句吧,讓我們共同欣賞文人騷客鍾愛的“月亮”這些詩句,詩人常透過月亮表達一種什麼樣的感情呢?(思念、苦悶、孤獨、惆悵等)

  (教師的一句話就可以激起學生詩情的波浪結合舊知匯入,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聯絡舊知識,起到了對比理解、融合貫通的效果)

  二、傾聽作品,整體感知

  1、欣賞課文的音畫朗讀,說說聽完朗讀後的總體感受

  (“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見,情感與知識的雙向交流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出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感與情緒文章的flash朗讀兼具美麗的畫面和聲情並茂的朗讀,對於學生讀準字音進入情境非常有效)

  2.、ppt作者簡介,生平經歷,代表作品及其風格

  3、關於宋詞的基本常識,學生簡析這首詞的結構

  三、反覆誦讀,走進詩詞

  1、聽配樂範讀,學生小聲跟讀,讀準字音

  2、全體同學模仿配樂範讀有感情大聲跟讀,要求讀出節奏與韻律來

  3自由朗讀體驗,並請個別學生展示朗讀,集體評議

  (選配古箏曲目《春江花月夜》,以及投影這首詞的內容)

  4、老師讀小序,男生配樂朗讀上闕,女生配樂朗讀下闕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先跟讀,後自由誦讀再請幾名學生朗讀,在此過程中組織學生聽讀、評議,然後集體朗讀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配樂朗讀《明月幾時有》這首樂曲節奏舒緩而有力,正好適宜這首詩的基調,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詩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詩奠定良好的基礎)

  5、這首著名的中秋詞中,蘇軾借吟詠月亮抒發了什麼情感?”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在課堂上丟擲一個主問題來帶動學生對全篇進行質疑、分析、探討,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層浪;而不是象從前一樣用一個個瑣碎的問題來牽著學生鼻子走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在探討文意之初就丟擲主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思考,同時又統領全文的教學活動)

  (1)學生探討交流:小序交代了寫作時間是中秋,目的是“兼懷子由”蘇軾借月表達了對弟弟的思念

  (2)蘇軾為何在這時會懷念他的弟弟呢?

  學生討論並展示顯示蒐集到的背景資料:

  蘇軾和他弟弟七年沒有見過面了而且他們兩兄弟感情特別好他們從小志同道合,在文學上珠聯璧合,生活上更是手足情深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官到黃州,蘇轍馬上上書皇帝,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官位為他哥哥贖罪這足以證明他們兄弟情深他們的書信往來也是非常頻繁的蘇軾寫給蘇轍的詩歌多達104首,而蘇轍給蘇軾的詩歌更多,有130首

  (3)品讀詞句,你能不能從詞中找到表現蘇軾懷念子由,渴望和他團聚的句子呢?

  學生自由朗讀,並勾畫表達思念的語句,自由回答,發表觀點教師點拔追問)

  語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何事長向別時圓”、“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

  (4)、小結:透過對詞的解讀,發現蘇軾在這首詞中緊緊圍繞月亮,藉助月亮抒發了對弟弟的懷念雖然,蘇軾不能和弟弟團聚,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悲觀,最後還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們發出美好的祝願蘇軾這種樂觀豁達的胸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6、蘇軾寫這一首詞難道只是為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嗎?

  (這一問題的設計緊緊承接上一問題,層層推進,探尋作品的深層涵義)

  (1)學生探詞索句發現:從小序“兼懷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蘇軾寫這首詞還有其他目的

  (2)蘇軾還有什麼目的呢?月亮在詞中還代表什麼呢?讓我們先來了解蘇軾的生平經歷

  (多媒體顯示背景資料)

  從背景材料中我們可以得知,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後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所以說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3)朗讀上片,找出描寫月亮的句子聯絡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麼?可以先結合註釋翻譯上片再思考

  學生交流明確:“明月幾時有”、“天上宮闕”、“瓊樓玉宇”、“高處”等都是在寫月亮月亮在這裡還有另外一個更深的含義,代指朝廷

  (4)讓學生把“朝廷”代進上片,重新說說這段的意思

  學生自由表述:不知道朝廷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時候?我想乘風回到朝廷,又害怕朝廷太高太寒冷

  (5)蘇軾想回到朝廷嗎?朝廷又如何呢?寒冷應如何理解呢?回到朝廷做官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學生討論明確:蘇軾藉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懷念和失意

  (6)“何似在人間?”這句中“人間”作何理解?這句詞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政治理想?

  學生:雖然政治失意,但對生活的熱愛依舊遠離了爾虞我詐的官位要職,在自己貶官的卑微職位上,盡心盡責,造福一方百姓

  四、品味詩歌,體會情感

  1、《水調歌頭》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其豪放詞風在本詞中是如何體現的?(讓學生自主誦讀體會之後再討論回答)

  (現代的詩詞教學中,背誦理解是基礎,賞析詩句是學習的難點,也是學生知識到能力的轉變要相信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1:乘著酒興,他舉杯質問青天——“明月見時有”“今夕是何年”“何事長向別時圓”將青天擬人化,人與天對話,想像大膽奇特

  學生2:“把酒”“歸去”“弄清影”幾個詞語同樣有一種揮灑自如的氣派想象著作者端著酒杯在月下舞蹈,無拘無束,感情奔放豪邁

  2、找出詞中蘊涵人生哲理與表達美好祝願的句子,並作分析

  3、小結:這首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在前面感知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歸納)

  4、學生再次朗讀全詞,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以及語氣和語調

  五、情境說話,能力遷移

  (創設生活情境,既能學以致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檢測對詩句理解程度)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親人,這時引用這首詞中哪一句祝福?

  2、你媽媽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學的哥哥,請你引用《水調歌頭》中一句詩來勸勸她你會怎麼說?

  3、詩中哪一句與李白的“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六、對話詩人,情感昇華

  (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髮揮想象,激發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老師與學生融洽交流體驗,很好起到了“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加深體驗)

  1、用心聆聽王菲歌曲《但願人長久》,你想到了什麼?你似乎看到怎樣的畫面?(再次回到詩詞的意境之中,情感再現)

  2、讀完這首詞,你有何啟示?(學生結合自身體會,談出一種感受即可)

  3、如果你透過時間旅行,回到宋朝,站在大師面前和他談起這首詞,你將對他說些什麼?

  4(《望月》的曲聲漸起,“望著月亮的時候,就想起你、、、“婉轉而感染人的樂曲,將對作品的理解感知,上升到了對作者人生境界的理解)

  老師誦讀:(投影)你,從遙遠的北宋走來,衣袂飄飄,把酒問月你留給我們的何止是這幾個名句呢?你像我們一樣刻苦讀書——“閉門書史叢,少有凌雲志”,但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飢”你也買了房子——“隻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卻又“驚魂未定,夢遊縲紲(léi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剛至而立之年,又是“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你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你說:“此心安處是吾家”你被無數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醜態,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有人這樣總結你的一生:“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學生集體誦讀:

  啊,蘇東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卻能以你廣闊、博大的胸懷一一化解,為後世留下一個光輝的形象

  七、內容遷移和寫作實踐

  1、將《水調歌頭》改成現代詩歌

  2、課後隨筆《我眼中的蘇軾》

  3、閱讀蘇軾的《念奴嬌?赤璧懷古》《赤璧賦》

  (尊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徵,讓其自主選擇,關注語文與生活的聯絡,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培養生語文素養服務)

  教學反思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如何才能超越工具理性,讓閱讀成為自由的夢?新課改探索了多年,這些問題,依舊困擾著每一個語文老師,本篇教案,試圖突破傳統的以知識本位為主的教學模式,構建以“語文素養”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把文字僅僅作為語文實踐活動的一個載本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注重學生的理解,體驗和感悟拓展學習空間,打通課內與課外的聯絡等方面努力作出嘗試

  回顧備課過程,我想我應該教給學生什麼?以自己研讀教材的體驗作為設計教學的立足點、出發點,而非一味地依賴教參、教案在查閱、鑽研教學參考資料上不能替代自己對文字的獨立鑽研,有了對文字獨立鑽研,才會知道教材最動人的是什麼,理解上最困難的是什麼,能夠開發進行的能力訓練是什麼教師鑽研教材的過程,往往就是教學方案形成的過程所以我在解讀文字時首先要求自己擷取該詞的精華,深刻透徹地領會作品的思想實質及其表達形式,力求創新,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啟發學生,自己的收穫能有效地幫助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