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四篇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四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科里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五冊第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講述的是科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告訴了我們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要隨著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啟發”來講的。科里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樣思考的,科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麼啟發是教材的重點。科里亞冥思苦想後對小夥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的難點,要透過幫助學生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二、說課時安排

  本課課文篇幅較長,根據本班學生的認知水平及針對本課敘述順序清楚的特點將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分為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字詞,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敘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埋木匣”的內容。第二課時理解 “挖木匣”及從中“得到啟發”的課文內容。

  三、說目標

  下面僅就理解理解 “挖木匣”及從中“得到啟示”這一課時進行說課。根據本課的重點、難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1、朗讀課文,瞭解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學生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習慣。2、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四、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變被動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倡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透過教師的點撥,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獨立思考,學會讀書。

  五、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採用“說、讀、畫、議”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口、動手,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六、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使學生能很快進入學習的氛圍,很願意和老師一起學習。讓學生明白今天學得文章與變化有關係, 自然引入新課的學習。且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

  (意圖:透過複習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引入新課學習,體現課文整體思路。)

  二、學習第二段

  1、在挖木匣時,媽媽和科利亞各是怎麼做的?結果怎樣? (意圖:採用對比的方法,開啟學生的思路)

  2、重點分析、理解、朗讀科利亞第一次挖木匣的句子。此環節教學透過重點理解詞句、指導朗讀。

  (意圖: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同時透過對重點詞句的朗讀指導與訓練,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3、採用分角色的方法學習9、10自然段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第11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是科利亞冥思苦想後分析出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本課的難點。邊讀邊找出科里亞想出的挖不到木匣原因的句子,讀後指名說出句子,然後透過幻燈片幫助學生理解文字。

  (意圖:在學生讀的基礎上,透過課件演示的方法使學生明白科里亞第一次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這樣比較直觀,學生容易理解。)

  5、學習12自然段,讓學生理解“果然”的意思。

  6、體會科利亞是什麼樣的孩子?

  三、透過最後一個自然段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科利亞從這件事中明白的一個道理。

  四、、拓展延伸:讓學生說一說我們周圍有什麼在起變化?

  (意圖:將語文學習還原於生活,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去體會、去思考,體現“生活第一”的思想理念。)

  五、作業

  學習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玩耍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甚至睡覺的時候,我們在長大。生活中,往往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突然發現自己長大了,現在請你以《變》為題目把這件事寫寫吧。

  (意圖:培養學生寫作的能力,達到積累語言,提高表達能力的目的,同時使學生明白自己起變化了。)

  六、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 步子小

  挖 步子大

  受到啟發 一切都在變化

  (意圖:這樣設計板書簡明扼要,條理分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擺在學生眼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的街頭,一位失明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人們對此都無動於衷。而當詩人在牌子上添加了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富有詩意的句子,讓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紛紛解囊相助。這篇文章語言精煉,情感豐富,說明了恰當地運用語言文字,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深深的打動人心。

  二、說教學目標;

  針對課文特點,結合本組課文在教學時“要重視對詞語和重點句子的理解,體會文章包含的深刻道理,讓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的訓練重點,我設定了以下目標:

  1、能通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字打動人心的原因,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會產生非凡的感染力。

  3、受到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情感教育。

  其中指導學生體會詩人添上那幾個字產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語言的魅力,體驗情感,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我注重“以生為本”,透過採用引導法,引導學生尋找文中最有魅力的語言,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其魅力,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並立足於“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以讀代講、讀中領悟、結合情境創設,讓學生合理展開想象,學會在閱讀實踐中逐步掌握閱讀方法,獲得情感體驗,提高學習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我設計了:①質疑課題,匯入新課②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③品讀感悟,深入體會④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四個環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品讀感悟課文內容中體會語言的魅力。

  具體流程如下:

  (一)質疑課題,匯入新課

  “學貴有疑。”開課之初,我由問題入手,透過提煉有價值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板書課題後,先讓學生讀題解題,聯絡生活談談自己所理解的 “魅力”,再以此為線索,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學生可能會提出:語言到底有什麼的“魅力”?“語言的魅力”具體體現在哪兒?……這些疑問會讓他們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步入課文。

  (二)抓住重點句,確定切入點

  學生透過初讀課文並交流自己的初讀感知後,教師就趁機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最有魅力的語句——“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並以這個句子為切入點,探究這句富有詩意的語言之所以產生巨大魅力的原因,透過抓住重點問題使課文內容化繁為簡,讓學生迅速進入閱讀與理解文字的情境。

  (三)品讀感悟,深入體會

  1、尋找語言魅力的體現

  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新知,交流感悟。我讓學生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去探討本課中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

  學生透過分角色朗讀1——5自然段,找出了盲老人的牌子上原來寫的句子“我什麼也看不見!”詩人添上幾個字之後的句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透過比較句子談體會,得出語言魅力的具體表現是詩人添字前後使人們的行為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由當初淡淡一笑、無動於衷轉變為紛紛慷慨解囊。

  在這一環節,透過讀、議、交流,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提高其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2、品味語言,探尋語言魅力的原因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體驗,課文第六自然段文字優美,點明瞭語言文字能夠產生非凡魅力的原因。教學這一部分,我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放手讓學生去讀,透過讀中思考、讀中想象、讀中感悟,促使學生由表及裡、由淺入深地理解文字,展開與文字之間的對話。

  ①圖片欣賞,直觀感知春天的美。

  ②說話練習,加深體驗。

  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想象,用“春天到了,我看見了__________,聽到了____________,這怎能不讓我陶醉呢?”進行說話練習,描繪自己眼中的春天,進一步體驗春天的美好。

  ③反覆讀,感悟春天的美。

  透過學生自讀、師生互讀、把課文改為小詩的形式配樂美讀等多種方式讀出描寫春天美好的句

  子,讓學生在不僅在讀中品味春天的美還品味到了語言文字的美。

  ④前後對照,體會老人的不幸

  透過情感朗讀第六自然段最後一句話:“但這良辰美景,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請學生想象:失明的老人在這明媚的春光裡又是什麼樣的情景?如果你在街頭看見了這個老人,你會怎麼做?這樣透過鮮明的對比,層層深入的體驗,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真正走進了文字併產生強烈的共鳴:對老人的不幸遭寄予了深深的同情。

  最後,讓學生換位思考:詩人為什麼能寫出這打動人心的句子?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不僅是能讓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形成對比、激發同情心,而是充滿了對他人、對社會的關愛,要用愛去關心幫助他人,學生也受到愛的薰陶和感染,此時,感悟語言的非凡魅力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拓展遷移,練寫警示語

  語文教學要把聽、說、讀、寫落到實處,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所以,最後我安排了讓學生運用有魅力的語言寫警示語的練習,將課堂內外有機地聯絡起來,體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學生滿懷激情,都希望自己能像詩人一樣,用富有魅力的語言去感染周圍的人,寫出了許多精彩警示語,比如:

  “足下留情,我也會疼!”——草地上

  “請別讓我一直流淚到天明!”——水龍頭邊

  “請別在我雪白的衣服上留下你黑黑的鞋印!”——牆壁上

  ……

  在這一環節,學生透過寫、議、評,由課堂學習語言轉變為在生活中運用語言,切身感受到語言所產生的巨大魅力。

  五、說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語言的魅力——打動人心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麼也看不見!

  無動於衷——紛紛相助

  板書的呈現方式為隨學習的內容逐步出示,整個板書設計,集中體現了教學的重、難點,體現教材的特色與特性,一目瞭然,形象直觀。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3

  大家好,今天我執教的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遊》,這是古文中和精品,更是小品文中的極品,其文質兼美、感情微妙、寫法多變、短短86字之中將賞月欣喜之情,漫步悠閒之狀,人生感慨之態,貶謫悲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86字之中融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情由景生,情將景現,情景交融,其寫法之高妙,實為我們驚歎,加之本單元主題為:與古人對話,感受古人情懷。基於上述對於文字的解讀,我確立了本文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品味作者蘊含在“閒”字裡和豐富感情,感悟作者的人格力量。過程方法目標:透過誦讀,體會融情於景的寫法,學習作者面對逆境達觀處事的從容心態。初二學生文言文雖有一定的積澱,但甚淺薄,方意疏通、文言積累仍是學習的必要前提。本文的重點是:品月色之美,體會意境之美。難點是:領悟“閒人”之意,體會作者情感。

  一節好課,最難的就是確定目標及重難點,心中對教什麼有數了,環節設計自然水到渠成,結合我校“自精合練”有效課堂教學,我在自學部分主要落實了積累與應用目標,主要設計了三步,1、初讀,正音、斷句。2、再讀,疏通文意,積累詞彙。3、檢測。精講提升與合作探究部分緊扣一個“閒”字,透過“閒遊”“閒情”“閒置”三個環節探尋作者心態,感悟人格力量,體會融情於景寫法之妙,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予以滲透,得到落實,鞏固達標環節透過與古人對話,來感受古人情懷,回扣單元主題,內化和提升學生對文體的理解。這樣的環節設計,扣緊了文字,落實了目標。效果較好。

  在難點的突破上,我緊抓了一個“閒”字,具體來說設定了“閒遊”“閒情”“閒置”三個環節,“閒遊”部分中透過析要素來明情節,抓關鍵詞來體會作者賞月的欣喜,對記敘要素的分析是品詞體會欣喜之情有基礎的依託。“閒情”部分中透過對寫景絕句的賞讀,來體會二人賞月時的閒情逸致。而在“閒置”部分裡結合文字對背景的穿插,體會人生的感慨,貶謫的悲涼。這樣一個“閒”字“牽一髮而起千層波”使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人生的感慨、貶謫的悲涼等諸多情感串接,將敘事、描寫、議論三種表達方式交融。難點得以突破。

  在重點的突破上,我突出了一個“換”字,一是“換詞,品修辭”,二是“換象,品人格”透過換,使原本抽象難懂的句子一下子就變得具體可感了,重點凸顯明顯。

  在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選擇上,我體現了真語文教學的三個字“讀”“品”“悟”。文言文教學應特別注重對學生讀的訓練,本節課中,以讀為始,以讀為終,具體來說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層面,以讀正音,讀準每一個字音。第二層面,以讀斷句,在誦讀中來切分意群。第三層面,以讀達意,透過朗讀來理解內含。第四層面,以讀傳情,用讀來領悟作者寄寓在本文中的情感。在注重“讀”的同時,不能忽視一個“品”字,本節課,我在三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了品:一是品寫景名句,透過換詞、換象引導學生品味寫景之妙,意境之美。二是品文眼,引導學生品味“閒”字來體會作者所寄寓的多種情感。三是品中心句,引導學生品味“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兩人者耳。”來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另外本節課我也特別注重學生的“悟”,透過悟事悟景來悟情,悟人生感慨,體會蘇軾的豁達與從容。

  綜觀這節課,我覺得不足之處反思有四點:一是教學節奏較快,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跟不上學習的節奏。二是教學中強加於學生的多些,自然生成的還少些。三是教學中不能兼顧到每一位學生。四是自感專業素養和應變能力不足。這些不足,我相信自己將在以後的教學中得以很好的改進。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本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並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會認會寫的生字,能結合語境猜測、驗證“巴望、焦急、疲勞”等詞語的意思。隨文識字,理解詞語意思是重點。

  2、讀懂故事內容,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這也是教學難點。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在讀、說、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在語言訓練中紮實基礎知識;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在想象中豐富文字內容……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談話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後揭題。目的在於理解寓言的特點:簡短,深刻。並讓學生就課題而質疑,如,“看見題目你讀懂了什麼?”“從題目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這環節讓學生帶著課題中的疑問,反覆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先從課題中的“苗、助、長”的理解入手,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麼好辦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1、透過對文字的閱讀,明確農夫操之過急的心態,為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這一主線,帶動“巴望”“焦急”等詞語的教學。利用這些詞語帶動上下文閱讀,結合語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將識字與理解課文相互滲透,真正實現隨文識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過急

  主要過程如下:

  (1)農夫種了禾苗後是怎樣的心情?請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2)你好像聽到了農夫對禾苗說什麼?想象,進一步體會“巴望”的心態。

  (3)讀出焦急的語氣。

  (四)文字延伸,明理,表演創編故事,訓練語言。

  1、情境再現: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會怎麼開導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

  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2、故事新編: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會怎樣吸取教訓。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