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說課稿

有關說課稿範文錦集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

  說教材

  《山雨》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

  課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後的次序寫山雨的。先寫山雨寂靜而至,刻畫了由遠而近的歌謠般動人的雨聲,接著突出描寫雨中山林那令人難以忘卻的綠色,末了寫山雨寂靜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餘韻。在表達上,文章首尾呼應,重點寫了山雨的聲音和顏色,主次明白;摹聲狀物過細入微,遣詞造句形象生動,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點;寄情於景、景象融會,字字句句婉轉動人,極富薰染力。

  說教學目的

  憑據本質教育的新頭腦和語文課標的新理念,充實思量了學生現實,綜合知識與本領、歷程與要領、情緒態度代價觀這三個維度要求,確定了以下教學目的:

  1、有情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好的部分。準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騰、響亮、凝結、奧妙無比”等詞語。

  2、感覺山雨的韻味,領會作者對山雨的喜好之情。

  3、意會作者是怎樣過細視察、埋頭諦聽山雨的,繼承學習透過遐想和想象來表達奇特感覺的要領。

  說教學重、難點

  《山雨》教學的重點是明白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描寫的景象;教學的難點是從閱讀中感覺大天然的秀美,領會作者對山雨的那份情緒。

  學情闡發

  《山雨》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工具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肯定的語文學習要領,並且透過這幾年的訓練,也有了肯定的題目意識和題目本領。為此,我建立了情境化的教學氣氛,充實掘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推測中發明題目、討論題目、闡發題目、從而辦理題目。

  教學要領:本課接納的教學要領是:以學生的自學自悟為主,老師構造教學,點撥賞讀部分,引導朗讀,引導得當拓展。從而使學生在自主、互助、探究的學習中掌握雙基,生長本領。

  下面,我詳細談談我對本課教學歷程的設計:

  一、建立情境,激趣匯入

  美國聞名生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納以為:教學的目的應當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明,老師的作用是建立情境,要讓學生自動地到場教學歷程,舉行探究性學習,才氣引提倡學生的內部動機,對培養和生長學生的智力和學習本領將孕育發生深遠的影響。以是,我起首使用課件出示了本課所刻畫的山林雨景圖的影片,資助學生體驗其時的特別情境。此時,老師相機引出課題。這樣,不光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也變更了學習積極性和自動性。

  二、初讀課文,梳理內容

  透過初讀,使學生明確:課文是按雨來、雨中、雨後的順序來描寫山雨的。在梳理內容的同時,引導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再讀課文,品味賞析

  1、自讀感悟。帶著“閱讀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這一問題,再讀課文,畫一畫有關句子,並體會作者蘊涵的情感及語言表達的特色。

  2、組織交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描寫山雨的音韻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透過反覆朗讀,領悟作者透過觀察、傾聽,引發了奇特想象和聯想,並運用了比喻等多種手法表達了自己對山雨的感受,優美抒情的語言背後所表現的是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個性化地感悟上,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分析和講解。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讀書感悟的過程,將問題的解決和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結合起來,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讀指導上,勿作過多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只要能讀出自己對課文內容和作者感情的體驗即可,不要強調學生朗讀時的急緩輕重、抑揚頓挫的步調一致,否則反倒削弱課文的美感,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因此,要保證學生朗讀的時間,朗讀的形式要多樣化,促使朗讀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讀,多想,多感受。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閱讀感受的交流在本課教學中尤為重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個人的感受、體驗,從不同角度進行閱讀交流和作品欣賞。如,就描寫雨聲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從理解內容的角度體會到山雨的聲音動聽,雨聲越來越近,越來越響,越來越清晰連貫;有的可從領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為作者愛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聲在他聽來才會像“無字的歌謠、優雅的小曲”;有的可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發現: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描寫雨聲的,並在多處用了比喻手法,如,“飄飄灑灑的雨絲……都帶著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寫出了雨聲的音樂美,表達了作者喜歡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讓學生運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話談閱讀感受,也可以用聲情並茂的朗讀展示自己的閱讀體驗。

  四、背誦積聚,拓展延伸

  1、本課的語言如詩般柔美,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誦下來或謄錄下來,積聚柔美的句、段。

  2、交換學生、老師網路的其他“寫雨”的詞語、語段或詩文。從中感覺到:要是我們熱愛大天然,埋頭去看每一處風景都市似人間瑤池,埋頭去凝聽每一個聲音都市是天籟之音。

  3、寫話:那麼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你可以用幾句話寫下來。

  題目標辦理不但僅是一個學習內容的完成,而是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又形成一個新的題目。這個關鍵讓學生在說、寫當中進一步感覺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時,也到達了課程尺度提出的讀寫接洽、學用聯合的要求,也是語文課程東西性與人文性同一的一個表現。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兩隻小獅子》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新穎,生動有趣,故事性強,具有普遍的現實教育意義。課文一共有七個自然段,主要講了兩隻小獅子不同的生活態度,一隻勤奮練功,另一隻卻十分懶惰,什麼也不幹。課文透過一勤一懶兩隻小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應該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靠父母的本領和要位生活。從而來告訴我們的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獨立生活的能力,不能一直什麼事都靠父母這一道理。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設計理念,再結合教材重點及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可制定以下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不能依賴父母,應該從小學習生活本領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兩隻小獅子的不同表現,明白應該從小學會生活本領的道理。

  二、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易感染、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發現意見的特點。教師透過動畫、動作表演和感性的文學語言描述,再現講課所需要的各種情境,就會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較快地把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展區。所以本課時採用情境法,能喚起孩子們的形象思維,讓他們在學習中既觀察、感受又思維、表達。

  2、聯絡生活實際法

  在教學中,有些問題只依賴書本回答,學生沒有切身體會或不能換位思考,不好回答,也不能達到深化明理的效果。這時如果教師設計一些相關的聯絡生活實際的問題,來進行引導。學生透過平時的所做,有了切身感受,很容易回答出所感所想,進行達到教師所需要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現在,緊跟時代,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製作精美的課件,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既能誘發學生的情感,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

  2.合作學習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了以上兩種學法的指導。透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地聽、說、讀、問、評、議等去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堅持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四、說教學設計

  1.形象揭題

  大家去過動物園嗎?見過獅子嗎?獅子是怎樣的?大家都稱它什麼?教師透過巧妙的問題設計,使學生很快進入一個情境,樹立獅子威武、兇猛、森林之王的形象。再透過你們想知道獅子為什麼能成為森林之王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去認識兩隻小獅子。這樣的過渡語言,就激起了學生閱讀文字的興趣。

  2.初讀感知

  無論是過去的《教學大綱》,還是現在的《新課標》,都十分強調引導學生閱讀時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實實在在的去接觸課文,朗讀課文,這也是增強學生語感能力的必要前提。為此,這一環節教學圍繞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做到不添字、不丟字、不讀錯字”的目標,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讀:

  1 學生聽課件朗讀;

  2 學生自由朗讀;

  3 鼓勵小朋友“展示性的”輪讀課文。教師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3.深讀感悟

  設計這一環節的教學,我的基本理念是:

  1、透過課件,教師富有童趣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老師和學生都能投入課堂之中,教師情緒飽滿,學生學習興趣高,自然很輕鬆地理解了課文。

  2、尊重學生的閱讀體會與感受,貫徹落實《課標》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譬如: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探究證實自己的閱讀感受;允許學生選擇朗讀角色;合作表演中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

  3、突出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的指導思想。

  4、抓住關鍵字、詞的理解,聯絡生活實際的理解,來解決較難的問題。

  5、設計巧妙的問題,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如:懶獅子不練功,你想對他說些什麼呢?這個問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思維力、語言表達能力。

  4.續編故事

  聽了媽媽的話後,懶獅子會怎麼想,怎麼做呢?(先自己想,再四人小組討論。)

  [這個設計,給學生留下了一個再創文字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5.小結全文

  6.師總結。

  想一想,我們應該學會哪些本領呢?可以說說學習上的,也可以說生活上的。(學生自由發言)

  [這一問題的設計,既深化了課文蘊含的道理,又聯絡了學生的生活實際,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五、拓展

  回家讀熟課文,下節課表演課本劇。

  [這個練習設計,留給學生一個才藝展示的機會,又複習鞏固了課文,一舉兩得。]

說課稿 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美與醜”第三課——《做一個最好的你》。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課的理解與設計,它們分別是:

  一、教學理念

  六年級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充套件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必將對學生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透過對《做一個最好的你》一文的學習,明確自信心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並透過合作學習、交流彙報、教師的及時點評等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引導學生正確為自己定位,做一個最好的自己。

  二、教材分析

  ㈠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

  ⑵把握文章中語言特點及修辭手法的運用。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情感目標:

  讓學生明白自信對於成長的重要性,教育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樹立自信,不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㈡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課文內容,明確自信心的重要性,掌握提升自信心的方法 。

  教學難點:教育學生結合自己實際,樹立自信,不斷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三、教法與學法分析

  教法:以讀為主,以問為輔,讀、思、議、辯結合。

  學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過程

  ㈠激趣匯入,切入主題

  ㈡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㈢精讀課文,探究學習

  1.探究學習第一部分,明白自信很重要。

  2.進行自我心理測試,產生困惑:我們怎樣才能變得自信呢?

  3.探究課文第三部分,找到使自己變得自信的途徑。

  4.以讀代講學習第四部分。

  ㈣當堂訓練,拓展提高

  ㈤歸納總結,昇華主題

  五、教學反思

說課稿 篇4

  《青花瓷》說課稿

  一、說教材: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本活動是自選教材,課題《青花瓷》是學生比較陌生的一個知識點,透過實物和圖片的呈現,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可以在紙上隨意畫出任何圖案,從而使學生有創新精神和圖形表現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1) 美育目標:讓學生體驗創作的快樂和樂趣,並且能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2) 知識目標:學生能瞭解青花瓷花紋的主要特徵,感受其典雅高貴的美,知道青花瓷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

  (3) 能力目標:透過本課的學習,嘗試用各種圖形裝飾花瓶

  三、說重難點

  根據活動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1)瞭解青花瓷花紋的主要特徵。

  (2)獨立用各種圖形裝飾圓盤。

  四、說教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展示給孩子看,讓他們有直接的感受。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觀看青花瓷圖片和實物,讓幼兒在現代化教學手段下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2、互動法:讓每個幼兒都動起手來,有師幼兒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3、觀察指導法:美術活動幼兒操作環節中,經常說到“教師巡迴指導”,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標不明確,需要的巡視來加以指導,也能增加幼兒操作的安全感,同時也便於掌握幼兒在操作中的隨機資訊,然後老師再把這些資訊拋給幼兒,讓幼兒說自己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會用什麼方法解決,讓幼兒的實踐操作來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更加突顯老師再活動中引導者的角色。

  五、說學法 :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探索活動,選擇方法很重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在認知能力、動手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透過對青花瓷實物和圖片的觀察,提高了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想象思維的發展。

  2、操作法:讓幼兒透過繪畫了解青花瓷圖形的特點。

  3、展示法:讓幼兒在展示自己的作品過程中真正體驗藝術給人帶來的快樂。使幼兒在表現、交流中分享探索繪畫的過程和結果。

  六、說教學流程

  (一)、欣賞青花瓷花瓶照片,發現青花瓷花瓶的裝飾紋樣特點

  1播放歌曲《青花瓷》,幼兒隨著音樂一起進入活動室。

  2. 出示青花瓷實物,讓幼兒欣賞,引起興趣。

  3.欣賞一些青花瓷的圖片,觀察每張圖片上都畫了什麼。教師小結:古代的人們很聰明,把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花草、動物、人物等各種美好的東西都畫在了花瓶上。所以,這些瓷花瓶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二)、觀察青花瓷花瓶繪製步驟圖,瞭解"青花花瓶"的繪製順序與裝飾要點

  1.觀察圖示,熟悉"青花瓷花瓶"繪製的順序。

  2分析佈局圖示,瞭解青花瓷花瓶繪製的裝飾要點。

  師(小結):花瓶的花紋可以畫花朵、太陽、人物、動物等很多美好的東西。但是要注意將花紋或圖案畫在花瓶子上,畫得飽滿和圓潤一點。邊上的花紋要排好隊,不能亂畫。

  (三)、幼兒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可以根據幼兒能力差異,分別進行語言提示或示範指導。

  (四)、展示幼兒繪製的青花瓷花瓶,相互欣賞與交流

  1、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個別幼兒上前介紹自己的作品。

  2、採用幼幼互評、教師點評等形式進行講評,重點圍繞主題花紋設計、花瓶邊花紋排列、整體佈局、藝術審美等展開。

說課稿 篇5

各位專家: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平面向量的概念》,這是江蘇省職業學校文化課教材《基礎模組·下冊》第七章平面向量中的第一節的內容,我將嘗試運用新課改的理念、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本節課的教學,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要本著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以學生活動為主線,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體系。下面我將以此為基礎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五個環節,向各位專家談談我對本節課教材的理解和教學設計。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量是高中階段學習的一個新的向量,向量概念是《平面向量》的最基本內容,它的學習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向量的進一步研究和學習,如向量間關係、向量的加法、減法以及數乘等運算,還有向量的座標運算等,因此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結合本節課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2、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識記平面向量的定義,會用有向線段和字母表示向量,能辨別數量與向量;

  2)識記向量模的定義,會用字母和線段表示向量的模.

  3)知道零向量、單位向量的概念.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透過對向量的學習,能體會出向量來自於客觀現實 ,提高觀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等方面的能力,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向量的定義,向量的幾何表示和符號表示,以及零向量和單位向量

  教學難點:向量的幾何表示的理解,對零向量和單位向量的理解

  二、學情分析

  (1)能力分析:對於我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薄弱,雖然他們的智力發展已到了形成運演階段,但並不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及數形結合的思想.

  (2)認知分析:之前,學生有了物理中的向量概念,這為學習向量作了最好的鋪墊。

  (3)情感分析:部分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強烈的探究慾望,能主動參與研究.

  三、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教學法,引探教學法,問題驅動法,並藉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

  學法:在學法上,採用的是探究,發現,歸納,練習。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概括、歸納、類比等發現和探索過程.

  四、教學過程

  課前:

  為了打造高效課堂,以生為本我選擇生本式的教學方式,以穿針引線的方式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其中包括一些向量的基本概念,並提出:

  1、你學過的其他學科中有沒有可以稱為向量的?

  2、向量的特點是什麼?有幾種描述向量的表示方法?

  3、零向量的特點是什麼?

  【設計意圖】目的是透過課前的預習明確自己需要在本節課中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聽課,我會在上課前就學生的完成情況明確主要的教學側重點,真正打造高效課堂。

  課上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

  數學的學習應該是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由生活的例項引入,在對比於物理學中的速度、位移等學生已有的知識給出本章研究的問題平面向量

  【設計意圖】形成對概念的初步認識,為進一步抽象概括做準備。

  2、 形成概念

  結合物理學中對向量的定義,給出向量的描述性概念。對於一個新學的量定義概念後,通常要用符號表示它。怎樣把我們所舉例子中的向量表示出來呢?

  採取讓學生先嚐試向量的表示方法,自覺接受用帶有箭頭的線段(有向線段)來表示向量。明確為什麼可以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引導學生總結出向量的表示方法,強調印刷體與手寫體的區別。結合板書的有向線段給出向量的模。

  單位向量、零向量的概念

  【即時訓練】

  為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從而達到鞏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設計了一組即時訓練題,透過學生的觀察嘗試,討論研究,教師引導來鞏固新知

  3、 知識應用

  本階段的教學,我採用的是教材上的兩個例題,旨在鞏固學生對平面向量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掌握求模的基本方法,提升識圖能力.

  4、 學以致用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本環節我採用小組競爭的方式開展教學,小組討論並選派代表回答,各組之間取長補短,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再次加強學生對向量概念的理解。

  5、課堂小結

  為了瞭解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效果,並且將所學做個很好的總結。設定問題: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可以從各種角度入手)

  【設計意圖】透過總結使學生明確本節的學習內容,強化重點,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堅定的基礎

  6、 佈置作業

  出選做題的目的是注意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並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透過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層層遞進,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以問題為驅動,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而最後的實際應用又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進入對本節課更深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從而達到知識在課堂以外的延伸。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和說明,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6

  一、本課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是“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為指導,採用情景教學法和學生自主練習法,使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速度素質及奔跑能力,提高心肺功能。透過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

  二、學情分析

  本課為新授課,根據學生特點,如好學、好動、愛模仿、喜歡遊戲、崇拜體育明星;但是他們認識粗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太穩定、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樂情來的快去的也快,難以持久等。根據以上特點由教師指導,使學生始終保持在最佳的狀態下學習、鍛鍊和娛樂,並使學生對體育的間接興趣逐漸轉化為自覺鍛鍊的習慣。

  三、教材分析

  蹲距式起跑是競技短跑專案中採用的出發姿勢,但是技術過程難度大,學生上肢支撐力量差,因此它不是學生跑的快的決定性因素,所以本次課主要讓學生初步瞭解掌握蹲距式起跑的動作方法,重點在於訓練學生反應速度和起跑與起跑後快速跑結合起來。

  蹲踞式起跑教學的重、難點:

  1、重點: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正確掌握“各就位”和“預備”的技術動作;

  2、難點:快速反應,“預備”動作與“跑”動作的緊密銜接。

  四、教學內容

  1、蹲踞式起跑練習 2、快速反應遊戲

  五、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初步瞭解蹲踞式起跑動作方法。

  2、技能目標:透過練習,使大部分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速度素質及奔跑能力,提高心肺功能。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學、自練、自控及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

  能1、運動參與目標: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2、技健康目標:讓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術動作,發展學生快速跑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3、社會適應目標:透過遊戲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六、教法

  六年級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一定的科學鍛鍊身體的常識和方法,學會了一些運動技能。因此在教法上不能“一刀切”,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練習的主動積極性,所以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設疑法:透過教師設疑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才能有興趣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

  2、講解示範法:透過講解示範蹲踞式起跑的技術動作,激發學生模仿興趣並練習、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技術動作。講解示範法是體育教學中最主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能否更好的掌握技術動作起重要作用;

  3、指導法:指導學生蹲踞式起跑的練習,鼓勵學生善於思考勤加練習;

  4、糾錯法:針對蹲踞式起跑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動作的技術,在學生練習時給予適時適當糾正,達到教學目標。

  七、學法

  根據六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已經掌握一定的方法及運動技能,因此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

  1、自主學習法:因為自主學習法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慾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因此首先採用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全身心感受學習的樂趣;

  2、遊戲法:玩是天性,倡導學生“玩中學”,“玩中練”使體育課充滿樂趣,有吸引力;

  3、合作學習法:合作是人在社會中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只有會合作的人才能更適應社會發展。因此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合作學習法主要用在分組練習和分組遊戲中;

  4、體驗法:學生只有不斷地身體練習體驗才能嚐到體育帶來的樂趣;

  5、展示競爭法:學習技術動作後讓學生展示並透過比賽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八、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8分鐘。

  ① 體育課常規:體育委員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安排見習學生;宣佈課的內容、任務、要求;

  ② 準備活動

  1、柔韌性練習

  ①兩手抓 ②弓步壓腿

  ③側壓腿 ④體前屈

  2、輔助練習

  ①原地擺臂

  ②原地小步跑

  ③原地高抬腿

  二、基本部分:27分鐘。

  ① 激趣動員。

  ② 蹲踞式起跑:

  教學法:設疑法。教師問學生蹲踞式起跑姿勢是怎樣的;學生自主體驗,讓學生自由練習; 教學法:講解示範法。教師講解示範蹲踞式起跑的方法,學生聽記;在教師發訊號下學生分組進行5—6次練習;

  ③ 學生交流體驗。兩人一組,一人發令,一人練習,然後交流心得體會3—4次; ④ 學生展示1—2次,師生共評;

  ⑤ 學生再次練習5—6次蹲踞式起跑接快速跑6—10米。

  ⑥ 遊戲:各種口令多種方式起跑反應練習。

  教學法:教師講解遊戲方法要求及安全事項,遊戲後學生交流心得體會。

  三、結束部分:5分鐘。

  ① 配合音樂放鬆,讓學生身體得到恢復;

  ② 對課進行總結;

  ③ 整理場地器材。

  九、場地、器材

  田徑場地、音樂播放機1臺

  十、教學效果預計

  1、85%的學生初步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方法;

  2、練習密度在35%——40% 、平均心率130次/分;

  3、預計本課對學生思想品質、心理素質、團隊精神、競爭意識都可以得到提高。 十一、教學反思:

  本節課學生了解了蹲踞式起跑動作方法,透過練習,較好掌握了蹲踞式起跑的技術動作;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的拼搏精神。學生學習氛圍還可以改進。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細胞核》是選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2章第4節的內容。本節教材承前面的細胞膜和各種細胞器結構和功能等內容,使學生對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功能的認識更加完整,也為以後的學習作鋪墊,如染色質和染色體的關係是學習細胞有絲分裂時染色體變化的基礎,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以後學習遺傳的基礎,也使學生對“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念有進一步認識。另外,其中的資料分析也讓學生體驗了生物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和過程。

  二、說學情

  經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細胞的整體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有了初步認識,但學生的生物學知識還很薄弱,對於基因是如何透過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進而控制生物的遺傳和代謝,以及細胞分裂的知識還不瞭解。因此在進行“細胞核結構”的教學時不能進行過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認識障礙。另外,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實施問題探究教學是可行的,以問題引發興趣,讓新知識與舊知識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同時鞏固舊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1、闡明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關係,描述染色質的組成及與染色體的關係。

  2、透過資料分析,提高設計試驗、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的能力。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理念。

  3、透過各實驗的資料分析,增強學生探索新知識的慾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樹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對知識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的重心應放在對細胞核功能和結構的學習上。理解細胞核是細胞生命系統的控制中心,這一知識點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因此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說教法學法

  我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問答、討論、讀書指導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多媒體展示克隆羊多莉的誕生過程,並詢問大家關鍵就在於她所提供的細胞核,那細胞核究竟是何方神聖呢?這一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一探究竟!引出探究細胞核的課題。

  2、新課展開

  以細胞核有什麼功能?為什麼具有這樣的功能?誰在承擔這個功能?為主線展開教學。

  科學家是如何來探究細胞核的功能的呢?

  透過學生小組討論及師生共同分析2個實驗:變形蟲試驗和傘藻嫁接實驗,總結出細胞核的功能,即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控制細胞代謝和遺傳的功能。

  在此基礎上,向學生講授克隆羊多莉的例項,加強理解。

  設問:那麼細胞核為什麼能成為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從細胞核的結構中尋找答案,從而引出細胞的結構。在這部分,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細胞核能控制細胞的遺傳,說明其應該有什麼物質?

  (2)含有DNA的結構如線粒體、葉綠體,它們的外面都有什麼相同的結構?

  (3)細胞核能控制細胞,肯定能與外界聯絡,如何能辦到?

  (4)學習RNA的分佈時,RNA主要分佈在細胞質,少量還分佈在哪裡呢?

  對於這部分比較抽象的概念,如DNA、染色體、染色質等概念,提出問題:染色質是否等同於DNA呢?染色質與染色體異同點及關係?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同時用表格總結歸納其中的關係。

  這部分結合使用一些圖片和動畫來加強直觀教學,以突破本節課重難點。

  最後,為了加強理解,安排學生在課後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並在下節課安排時間交流、互評作品,從而更進一步地理解這部分的內容。

  對於第三部分比較動植物細胞結構異同點我則放手交給學生,以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採取小組形式歸納總結,學習活動結束時及時組織學生充當小老師上臺講解區別,其他小組補充的形式。

  以上是新授課程的全部過程。

  3、小結作業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作業部分我留了開放式的作業:嘗試製作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下節課評選最佳作品。注意:科學性、準確性應放第一位,還應考慮藝術性、成本低廉等。

  七、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材料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第一冊的拼音12課 ɑn en ,學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和普通話的重要保證,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語言實踐中來,又回到語言實踐中去的過程。是一個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物件建立起的新的聯絡過程,漢語拼音字母標識的語音,其實是在兒童語音中經常出現,因此教學中只要善於藉助兒童已有的口語經驗和相關的生活經驗,使之與所學的字母接通,匹配,化難為易,這樣大大提高漢語拼音的學習效率。下面我把它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材料。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第12課有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三個前鼻韻母ɑn en in 和三個整體認讀音節yin,配有圖畫。第二部分是拼音學習。包括兩項內容,(1)聲母與ɑn en in 的拼讀,鞏固新學的韻母,(2)看圖讀音節詞語。培養學生認識事物,準確拼音的能力。第三部分是看圖藉助漢語拼音認字讀韻文。

  1、知識目標:學會前鼻韻母ɑn en in 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學習聲母與前鼻韻母組成的音節能正確拼讀。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拼讀音節的能力。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學好漢語拼音,激發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前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前鼻韻母組成音節的拼讀。

  三、教學難點

  an en in的發音

  四、教學設計:

  本課按照常規應是第一課時認識an en in以及它的寫法,讀法。第二課時教學和聲母的拼讀,拼音詞,拼音句。考慮到兩課時的不均衡和第一課時的單調,我大膽的把它改為第一課時學習an en的讀寫以及她與聲母的拼讀,拼音詞。第二課時學習in的讀寫,整體人讀音節yin以及in和聲母的拼讀,拼音詞,拼音句。

  五、教學思路

  (一)創新情境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漢語拼音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所以在這一部分,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以到小朋友小安家為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看電視引出an en 兩個讀音天安門的安,摁電視的摁。並編兒歌讓學生在生活語言中熟悉這兩個音。

  (二)聯絡語境,教學發音,指導書寫。

  在學習兩個前韻母時,我先和學生一起回憶複韻母的發音方法再示範發音,讓學生模仿、交流。從而使學生產生對學習拼音的興趣。在指導它們的四個聲調時,我不是直接寫出,讓學生去讀,而是讓學生幫助我給他們帶帽子,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複習了加調的方法。然後做開火車的遊戲逐個檢查糾正。

  (三)練習拼讀

  在這個環節,因為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拼讀方法,所以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拼讀。我特意設計了組詞遊戲和參觀小安家。

  這一拓展性地練讀,讓學生由我想讀,到我樂意讀。意在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鞏固學生的拼讀音節的能力。而且透過組詞遊大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真正實現在課堂上開闢學生展示自己的天地。

  六、 小結

  上述三個環節,循序漸進,層層展開。透過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極大地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了“空洞說教”和“概念灌輸”的局面,漢語拼音課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 、得失

  這節課讓我最興奮的是學生在組詞遊戲中出色表現,我只是想讓學生在生活語言中找到這些音,沒有想到他們竟有那麼多詞彙,那麼多超越他們年齡,超越他們理解能力的詞彙,使我真正體會到學生是不可輕估的。這節可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還是有不足的,因為一年級學生入學時間短,許多規矩,習慣還有待進一步養成,所以我在教學中不敢輕易使用小組合作的方法,放手讓學生去合作學習,使課堂有些單調。這需要在以後的課堂中去培養,鍛鍊。

說課稿 篇9

  說作者

  本文作者是美國著名暢銷書作家巴德·舒爾伯格。1914年他出生於紐約,是本傑明·舒爾伯格的兒子。達特茅斯學院畢業,在派拉蒙當編劇。他的主要作品有《在賓水區》《碼頭風雲》《什麼使薩米逃跑》《醒著的夢》《聰明的糊塗和糊塗的聰明》《我喜歡這個不討人喜歡的人》等。

  第二,說課題

  課題《“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精彩極了”概括了母親的評價語言,“糟糕透了”概括了父親的評價語言。文題將這兩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語言用“和”連在一起,記敘了巴迪在母親的鼓勵下和父親的批評中健康成長的故事。這兩句話又是課文的中心語句,主題所在。

  第三,說教學目標

  1.認識“靦,腆”等7個生字;會寫“迪,描”等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靦腆,謄寫,出版”等詞語;多讀並抄寫含義深刻的句子,並體會其含義。

  2. 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瞭解父母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有不同的評價。

  3 指導學生透過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第四,說教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時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寫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習作的不同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的愛。

  課文是按時間先後順序記敘的,可分為三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還在為那首詩爭吵著”)講作者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是“糟糕透了”。

  課文詳細地寫出了事情發生的經過和父母截然不同的態度。母親對兒子是一味讚揚,寵愛,人物的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對“我”極度喜愛的心情。父親呢,和母親的態度截然不同。父親的舉動,語言,說明父親對兒子的要求是嚴格的,態度是嚴厲的。這部分對“我”的心理活動和情緒的變化也作了具體的描寫,從高興到悲傷,從渴望到失望。

  第二部分(從“幾年後”到“不滿十二歲”)講幾年後,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我”終於理解了父親對那首詩“糟糕透了”的評價。

  第三部分(從“現在”到結尾)講作者成年後取得了成就,他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親,又有非常嚴厲的父親非常幸運。由於有母親一再鼓勵,父親的嚴格要求,“我”終於成長為一個作家,寫了很多作品。“我”從中深刻體會到,來自母親的鼓勵,讚揚,和來自父親的嚴厲批評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

  這篇課文在表達方式上,對話很多,這些對話簡潔明快,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第一部分理的心理活動描寫也很生動。第一,二部分是記敘,第三部分主要是議論。

  課文裡編排了一幅插圖,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課後設計了4道思考練習題和1道帶星號的選做題,這些練習的設計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

  引導學生透過閱讀了解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為什麼有不同的評價,是教學的重點;指導學生透過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是教學的難點。

  第五,說課時

  教學這篇課文,我計劃用兩個課時。

  第六,說教學過程

  一 對比體會,引入課題

  1 教師:同學們,老師這兒有兩組詞語,課件出示:精彩和糟糕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2 誰願意來讀一讀,你有什麼不同的感覺?

  3 教師:加上“極了”和“透了”感覺就不一樣了。字典上“極”和“透”的解釋有很多種,請你們來選一選。

  課件出示:選擇義項。

  4 引讀:精彩到了極點了,你會怎麼讀?糟糕的達到飽滿的程度了,太糟糕了,你怎麼讀?請連起來讀讀。

  5 揭題,質疑: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題目(板書課題),大家一起讀。讀這題目,你有什麼疑問嗎?

  (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個課題時,我馬上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因為“精彩”,“糟糕”這兩個詞不管從什麼角度說,它們都是相對的,所以我在上課開始時,首先就從這兩個詞入手。)

  二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這一環節,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讀和互助互學的形式。一是練讀,二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增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對於生字詞的教學,我不會懈怠,尤其是對農村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我更不會。)

  1 初讀課文

  教師用課件展示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詞語,提醒大家在讀的時候要注意。

  邊讀邊思考,文題中的“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與課文有什麼關係。

  先自讀,在指名讀,最後小老師帶讀。

  2 學習生字詞

  小組合作學習,互相帶讀。

  老師聽寫。

  小組合作檢查,互相幫助學習,教師在一旁提醒應注意的地方。

  小組藉助工具書合作學習,理解字義,詞義。

  三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給課文分段。

  教師首先提問,然後指名回答,再由小組互相討論,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主要內容。給課文分段,同樣採取這樣的方式

  四 品讀童年部分,體會父母的不同評價

  1 默讀1——14自然段,找一找巴迪寫了一首詩,母親和父親有什麼不同的評價?

  2 品讀句子。(課件出示)

  母親一念完那首詩,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她摟住了我,讚揚聲雨點般落到我身上。

  指名讀。

  教師:同學們,大家自己讀讀這句話,你覺得母親此時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

  老師發現這兒有一個比喻句用得特別好,點選“雨點般”。

  巴迪此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等待父親回來的?

  3 出示句子:

  七點.七點一刻。七點半。父親還沒有回來。我實在等不及了。

  範讀,你發現這句子的標點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用了五個句號,你讀懂了什麼?(焦急)

  4 可是父親回來了,他的評價是——課件出示句子“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如果你是巴迪的父親,你會怎麼來說這句話?

  做動作,感受扔。

  為什麼用扔?

  扔掉了什麼?

  此時,你覺得父親的批評像什麼?

  5 巴迪氣走了,可父母還在爭吵著······

  五 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 默讀15——17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和大家討論。

  2 質疑,討論。

  成年後,作者為什麼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麼幸運?(在交流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抓住“越來越”一詞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對父母的評價由不理解到理解的過程。)

  3 作者為什麼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4 把自己喜歡的詞句再讀幾遍,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六 回讀課文總結收穫。

  1教師:課文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進行描寫來襯托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請同學們到文章裡去找找並畫出這樣的句子。

  2再次朗讀,細細地體會作者細膩的表達手法。

  七 總結全文

  八 佈置作業

  第七 說板書

  板書對於一堂優質的課非常重要,它必須用最簡單的符號和最簡潔的文字表達出文中最主要的內容,讓學生一目瞭然。這篇課文我想用一個三角形和一顆心來表達文中內容,希望能達到很好效果。

  知識是永無止境的,我以後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