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一個人的中秋隨筆散文

一個人的中秋隨筆散文

一個人的中秋隨筆散文

  秋夜降臨,窗外的天色,陰沉鬱悶,孤身,獨坐鬥在室裡。此刻的心境,很像是受天氣的引誘,更加鬱悶,憂心忡忡……

  屋角的蘋果、葡萄、蜜猴桃,還有包裝精美的中秋月餅,傳遞著中秩節日的資訊,同時也釋放著誘人的香氣。然而,此刻的我卻無慾、無味……望著窗外陰鬱的天色,再看昏暗的路燈下,稀疏的路人,想必都在和親人們團聚著吧?再回讀自己若大的一個華屋,只有自身弄出的響動,並無節日的歡悅。

  一個人的中秋,孤寂和悽然像兩種鑽入腦海的毛毛蟲,在橫行四擄、折騰著我。倘若在紛繁浮躁的平常日子裡,每個人,都有渴望獨處、清靜的'欲求,這只是在平素,煩躁不安的時候。可在這月圓親聚的時節,全世界的華夏子孫,都在假日裡奔走投親、團聚賞月。唯有我鬱悶、煩躁,孤獨噬心。此刻,成器的兒子,在地球的另一端,還生活在異國的八月十四日。妻子也在,兒媳工作的京城,侍奉著嗷嗷待哺的嬌孫。獨剩我固守陳倉家中。漿洗灑掃、煮飯刷鍋皆須親歷親手。

  父母二十年前已去適遙遠的天國相聚,可是,今夜的陰沉,就連中秋的月亮,也躲藏在烏雲的背後。唐朝的詩聖李白,舉杯有月影做伴,而今的我,只好和電視裡的影子為伍了……

  過往的經年,國人的傳統是,父母在哪裡,家和根就在那裡。每每逢節遇事,任憑奔途曲折都會亡命般地歸家,就為一聲溫馨的問候和會心的笑臉。鄉愁在一封封書信中傳遞,溫暖在一方方包裹中表達……濃濃的中國國人之情意,升手可觸,放眼可視。

  二十一世紀,時代的飛速變遷,地球的兩個端點,一日可及。海陸空的交通工具,把人類載入了時速隧道。國人,幾千年傳承的,家的觀念,遭遇到前無借鑑的衝擊。發達的通訊和影片系通,在有網際網路加,讓古老的鴻雁傳情、驛馬送音下崗了。帶給世人的方便,是塵世更為紛繁、人情卻愈加疏遠。讓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村子。可是,電話和影片傳輸的只是遙不可及的音訊,缺憾了當面的人味和耳濡目染的溫暖。便潔的交通工具,雖然縮短了地域之間的距離,同時,卻在無形之中,拉長了人與人之間,心靈勾通的距離。

  人,本來,就是有情有欲,有個性行為的動物。千百年來,無論是親情、友情和人愛之情,都是靠相識相敬、相棲相行,相互感觸來傳情達意的。久別和遠居,自然就成了情變的禍首和根源。正因為如此,五千年華夏大地的豪傑、先聖,途經遙遠悠長歲月的洗歷,留於後世的,四事八節、年頭關尾,當均以團結親情、維繫仁愛、穩定人心為終極目的才設立的吧。

  當今中國,暢導的復興之夢,絕不能等同於復辟舊夢。不忘初心,是對中華文化初衷的全釋。記不清“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是哪個偉人的名言……

  時夜,已到子時。古陳倉的蒼穹,今夜,無中秋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