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通用5篇)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海上日出》教學反思(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1

  終於講完了經典名篇《海上日出》。感覺不是很順利,課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倒不難,學生輕車熟路。但是指導朗讀,花了太多太多時間。

  早讀用了近一週的時間,兩節語文課基本上都在讀。範讀,一句一句地領讀,一句一句地讓學生讀……雖說讀書要強調理解地讀,這樣才能做到有感情,但我覺得有時候形式也是必要的。有幾個學生整篇課文就一個調子,沒有根本輕重快慢的變化,特別是該讀輕聲的地方,不但不輕,反而讀得特別重;該讀的慢的地方,卻速度奇快……

  我不想責怪他們,學生百分之九十九的錯誤應由教師承擔(不記得哪位教育家說的了),我只是越加覺得肩上的分量。重朗讀重吟誦,是漢語教學的特點決定的。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所謂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了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能與作者心靈相感通了。”“先由教師泛讀,後由學生跟著讀,再由學生練習著讀,有時還須背誦”。不錯,三分文章七分讀,特別是像《海上日出》這樣文質兼美的課文。

  除了讓學生好好地讀,我都想不出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不讀簡直就不算學,不讀就不能領悟文章的要義。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並茂的情感,起到一種先聲奪人的效果,在深情的“美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了海上日出的美景和作者思想感情。

  “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這句話好在哪裡?除了說這是個反問句,說這句話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講出點什麼?僅僅這兩點不足以說這句話“好”啊?!誰能告訴我?怎麼跟學生講?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2

  《海上日出》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寫景抒情的優美散文。課文按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後的順序重點描繪了晴朗天氣和有云時海上日出壯麗景色,將日出這一“偉大奇觀”展示在我們眼前。結合時代背景,不難讀出文章字裡行間,作者對的大自然熱愛,以及年少的他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一、選擇上這節課的原因

  在第一次看這本教材選課的時候,我就選擇了《海上日出》,因為就我而言,我非常喜歡寫景的文章,講這樣的文章,自己也會陶醉其中,有一種美的感受。我選擇了第一課時的教學,是因為以前我一直教低年,這是第一次教高年,所以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上有時會存在一些疑惑,比如第一課時高年的生詞怎樣講解,課文講到什麼程度等。這回上《海上日出》第一課時就是想和有經驗的老師一起探討,看看我這回安排的第一課時的教學怎麼樣。

  二、感受

  我的這節課安排主要以讀為主,因為現在學文,主要是以讀促思,學生連課文都沒讀通,沒讀懂,我認為就沒有再繼續教學的必要,再教也只是硬灌而已。所以這節課基本上沒有什麼太多的內容,都是以各種形式的讀來貫穿全課的,為下節課詳講做鋪墊。但我也瞭解四年教科書上的文章有很多篇幅很長,在課上像我今天這麼練讀可練不完,練不好,我認為像《海上日出》這種篇幅較小而且比較重要的文章可以像我這樣拿出第一課時的時間來練讀。

  這回上課的形式有點特殊,是把老師當成學生來上課,我也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原先很擔心,但反過來想,我還年輕,這也是我積累經驗的一個機會,所以硬著頭皮上的。我很瞭解我自己,認識我的人也知道,我有時就缺少那麼一些自信和勇氣,但是今天,我能站在講桌前處事不驚,我對自己是非常滿意的。對於課來講,當然還有很多欠缺。比如課堂氣氛的調動還應加強。我想如果是真實的學生在場,效果會好點。但是在這裡我要非常非常感謝在場的老師,是你們的配合給了我勇氣,和一定要把課上好的信心。謝謝大家!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3

  《海上的日出》最後一句話說“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我在反覆琢磨怎樣才能把學生帶到情境中去,真正感受到這奇異壯觀的景象呢?

  “這麼美的文章一定要讀,要用各種方式的讀代替講解,讓學生在讀中領悟。”這是我們集體備課時達成的共識。思路是正確的,那麼到底要怎樣讀呢,僅僅讀就夠了嗎?

  讀的設計要有層次,第一遍讀要讀正確,讀後驗收過程中要有指導。本課教學時我把要認的字“霞和範”拿出來,由字形、字音到字義,認識這兩個字,會讀、會寫,然後結合句意進一步理解真正明白“紅霞、雲霞”的意思,並藉助這個生字的識記,指導讀熟文章的二三自然段,也就是晴天日出的情景。第二遍讀是指名按自然段讀,這次讀就是要讀流利。第三遍讀是默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邊讀邊思考文章從哪兒自然段到哪兒自然段寫海上日出過程的。這次讀目的就是要孩子們逐漸學會理清文章層次。如果說前三讀是基礎的話,那麼以後的讀就應該是深化和昇華了。

  精讀的設計我重在抓住文章內容教學生去體會感悟。晴天日出部分學生自由讀,默讀,我又進行了範讀,這樣讀過之後,我請孩子們自己談談日出的過程給自己留下怎樣的印象,孩子們抓住“太陽像負著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地,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到了最後終於衝破了雲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顏色真紅的可愛。”這兩句話來理解。孫豪基說從“使勁兒向上升”體會到太陽在不斷的努力。王冰玉說從“終於”看出太陽昇起的艱難過程,不付出努力是不會有成功的。

  高夢潔說:“太陽昇起好像在催我們進步”。孩子們各抒己見,這時候我及時補充巴金寫這篇文章的背景,告訴孩子們,巴金老先生不僅僅在寫太陽昇起,一切景語皆情語,它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呢?讀過有云時日出的部分,你會有更多的感悟。於是孩子們立刻進入讀書狀態,陶醉在有云時海上日出的奇異景象之中。薛雅琪說:“連我自己也成光亮的了”,是被日出的美景陶醉了。寧亞茹說:“太陽慢慢透出重圍那一刻,是在告訴我們烏雲遮不住太陽,沙子掩不住金子,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說:“孩子們你們體會的真好,你們真會讀書。是的,海上日出這偉大的奇觀,確實是催人奮進,它似乎在告誡我們每一個人,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怕艱難困苦,不懈努力。此時我出示兩個成語“旭日東昇、如日中天”孩子們這兩個帶日字的成語一個是說太陽剛剛升起,就是形容我們孩子們個個如初升的太陽,充滿了希望;一個是形容成年人的事業正在蒸蒸日上。孩子們讓我們在走進美景領略奇觀齊讀晴天日出過程的部分。

  這節課結束了,我無意中發現王超磊的語文書上竟然把我講課的要點都仔細地記了下來。我很意外。他最後這樣寫的“讓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總有一天你會放射出自己的光芒。”

  看到孩子們的生成後,我又在告誡自己,讀是語文課的血肉,而思考才是語文課的靈魂。讀重要,想更重要,一定要觸動孩子們的心靈,讓我們和文字更要和孩子們的心靈產生共鳴!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4

  《海上日出》是一篇經典課文。從課文內容來看,介紹了在天氣晴朗時,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時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在課的設計上我重點抓了“讀”這一環節,力求做到以讀代講。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範讀兩種方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朗讀文章的方法。

  課堂上,我先指名請學生試著讀一讀課文中的某些段落,接著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安排學習小組成員之間合作朗讀相互點評,並推薦其中讀得好的'同學範讀,整堂課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課上我還設計了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將課文所表達的內容以作畫的形式表達出來,想以此來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透過小組合作,在討論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畫出天氣晴朗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壯麗奇特和在有云的情況下海上日出的瑰偉壯麗的景象,並圖上顏色,將各個小組推薦的繪畫作品在同學中展示出來,並寫上一句給你感受最深的話,可以摘抄,可以創作,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一種語言的積累,再創作,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差的很遠,比如由於經驗不足課前準備的一些圖片沒有展示給學生欣賞,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在這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我準備了一段自己在海邊看日出的影片,很遺憾,由於對學生基礎的估計不足,這段影片沒能完整播放。但是我覺得這只是一個起點,起碼從現在開始,我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和準備。那麼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更多的生活與課堂完美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多彩!

  《海上日出》教學反思5

  《海上日出》選自當代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雜記》,是作者1927年1月從上海乘船赴法留學,途徑紅海觀賞海上日出奇景後寫下的觀感。這是一篇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短小凝鍊、精湛優美的抒情散文。教學時,要抓住課文的特點,透過探“實”、“現”、“形”、“寄”、“情”、“賞”、“奇”,再觀作者的藝術形象,從而淨化字裡的感情,陶冶字裡的情操,美化字裡的心靈。對這篇課文教學的思考是:

  一、著眼於“讀”

  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課堂上我安排了自讀和範讀等,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先是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指名讀一讀課文……整堂課自讀有學生自由的讀,有學生嘗試的讀,有學生合作的讀,有老師有層次指導的讀,有在音樂配合下的有語氣的讀。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堂上沒有繁瑣的分析,有的只是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透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最後教師或學生邊誦邊背全文邊配放樂曲,使全體學生輕聲跟讀,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海上日出是偉大的奇觀”的烙印。

  二、入手”尾句“

  在引導學生對課題和首段的分析之後,可採用“潛底反浮”的散法,直插尾句“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這牽一髮而動全文的句子,引導學生理解“這”和“奇觀”各指什麼。接著指出:海上日出究竟有什麼“奇觀”呢?用這個懸念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在“奇觀”上帶回到課文中。

  三、再現於“形象”

  圍繞“奇觀”引導學生品詞嚼句,再現“奇觀”之形,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中要抓住的一個特點。教學時應把握好幾點:

  1.引導學生在“動詞”上著墨,想象太陽上升時形狀及過程。

  2.引導學生在“紅”字上著筆,感悟顏色的可愛。

  3.引導學生在“亮”字上落筆,體會光亮的變化。

  四、昇華於情感

  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絡課文,從這幅日出圖得出:太陽都使勁上升”、“衝破”雲彩,突破“黑雲”把光亮送向大地,進而引導學生體會在文章的字裡行間都熔鑄著作者對光明嚮往的濃重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