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課文大全> 如何深入分析課文

如何深入分析課文

如何深入分析課文

  1、本文截取了農村生活中幾個非常平凡的鏡頭,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樸素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教學時可以採用自讀時想象畫面、自悟時體會情味、交流時暢所欲言的教學思路進行。文中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請學生分別畫出有關語句或段落,並試著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在空白處寫上自己的感受,然後在小組內及全班交流,解決疑惑,完善認識,昇華情感。

  2、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第2至5自然段,圍繞“文中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展開交流和討論:

  第2自然段重點描寫了調整搭石的老人,“無論怎樣”“只要”“一定”“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生動地刻畫了老人認真細緻的動作,表現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優秀品質。可以指導學生在想象畫面的同時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穩的搭石,心裡會怎樣想,表情、動作又會怎樣?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表情、動作?透過交流各自想象的畫面,體會老人的心靈美,再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第3自然段對“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實實在在地體現了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作者描寫一行人走搭石時動作的協調有序,“像輕快的音樂”,“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彷彿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要讓學生充滿感情地朗讀,還可以引導學生聯絡第2至4自然段的內容,說說從哪裡能看出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第4自然段雖然文字樸實,但是簡單的事情中閃爍著美好的思想,散發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裡的純樸的人們,相互謙讓,互敬互助,尊老愛老,而且“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那裡的.每一個人都有著這樣美好的心靈,從“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這兩個事例中,我們不但能夠看到一幅幅和諧的畫面,也能夠感受到畫中人物的美好心靈。

  課文的第5自然段是點睛之筆,可以讓學生結合前文暢談對這段話的理解,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頌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

  在交流討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展開爭論,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3、本文敘述平實,語言樸素而秀美,值得咀嚼回味之處很多,應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內容之後,用心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段,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並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然後抄寫下來。

  4、本課要求認識的字可以採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如,每個小組課前準備一套生字詞卡片,在自主識字的基礎上,組內互相檢查,做到人人參與,字字落實。“漲”和“間”是多音字,“漲”在文中讀 zhǎnɡ ,“間隔”的“間”讀 jiàn ,要提醒學生讀準確。另外,“倆”讀 liǎ ,要跟“兩”區別開,不能讀成 liǎnɡ 。

  要求會寫的字,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分析字形,然後臨寫、比較、糾正,教師根據學生寫字時出現的共性問題或存在的困難進行指導,還可以用聽寫詞語等辦法檢查生字是否鞏固。

  5、本文作者善於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表現美,這一點正是學生不容易做到的。教學本課後,應引導學生用心觀察自己的生活及周圍的人、事、物,召開一個“尋找生活中的美”的交流會,使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尋找美、發現美,然後用自己的筆表現出平凡事物中的美,完成小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