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醜小鴨》的評課稿

《醜小鴨》的評課稿

《醜小鴨》的評課稿

  4月27-29日,我們很榮幸地欣賞到各地名師精湛的課堂教學,使我們收穫頗豐,真正領悟到教學策略的運用對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作用。其中,羅老師出示的《醜小鴨》一課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感受,現在想來,依然回味無窮。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1、故事匯入,激發興趣。羅老師聲情並茂地講述,將學生帶入《醜小鴨》的故事中,切身感受到醜小鴨成長曆程中遇到的種種挫折和磨難,有的孩子眼中含淚,有的孩子低下了頭……當聽到醜小鴨經過自已的努力奮鬥,終於變成白天鵝的時候,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樣的匯入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到了課文的學習中,勾起學生的求知慾,吸引他們迫不及待地去閱讀這個故事。

  2、品詞賞句,個性感悟。

  要重視閱讀的理解感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那就必須讓學生靜下心來,潛心會文,與文字對話。教學過程中,羅老師注重讓學生自讀自悟,對重點詞句進行細讀品味,引導學生重點理解“醜小鴨的可憐孤單”。透過“除了”“連……都”“只好”等這些看似很平常的詞語,體會醜小鴨的處境,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3、發揮想象,激發情感。

  這篇文章感情豐富真摯,語言樸實無華。羅教師運用教學智慧,點燃了學生的激情。教師、學生、文字之間展開了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融。在教學醜小鴨經歷的磨難中,羅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激發學生的情感:“如果你是醜小鴨,心裡怎麼想?”孩子們就設身處地地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去想象醜小鴨的心情,去想象醜小鴨當時那種可憐的境遇。當醜小鴨終於變成白天鵝後,羅老師又提出了“如果你是那隻醜小鴨,此時心情會怎樣?”這一問題,同學們有感而發,回答不一而足,精彩紛呈。這樣的教學設計,點燃了孩子們的想象,讓孩子們在想象中品賞課文,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融為一體。

  4、 拓展延伸,昇華理解。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

  學習最後一段,羅老師先讓學生讀書:“書上怎樣寫白天鵝?”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練習:填空:( )的羽毛,( )的脖子,( )的( )。最後連成一句話說:這是一隻( )的天鵝。

  這樣循序漸進的練習,不但昇華了對文字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進一步拓展了思維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去關注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我想,《醜小鴨》一文的學習,必定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真正留下痕跡,甚至成為孩子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這正是羅老師的《醜小鴨》一課的成功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