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班教育工作計劃3篇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工作計劃。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育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育工作計劃 篇1
小班安全教育計劃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根據上個學期的安全教育情況,本學期,我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從多方面制定安全活動,如幼兒剛剛來園時的那段時間我們教育幼兒在幼兒園中的一些安全,讓他們知道在幼兒園裡需要注意的地方。接著我們可以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知道火的危險性和走失了怎麼辦,以及如何保護自己等方面知識。慢慢地在幼兒安全意識逐漸增強之後,我們再開展關於交通方面的安全以及生活方面的安全知識。相信透過本學期的一系列安全活動,幼兒的安全意識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提高。
以下是我們根據本學期開展的四個主題而制定的具體安全教育內容:
在第一個主題中,引導幼兒能夠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讓幼兒儘快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學習;教育幼兒進食的時候要細嚼慢嚥,安安靜靜地吃東西,養成安全、衛生的進食習慣;培養良好的午睡習慣,知道正確的睡姿,能做到不矇頭睡、不趴著睡,懂得睡覺中的安全小常識;讓幼兒懂得不能從高處往下跳,瞭解從高處往下跳的危險性,增強幼兒在生活中的基本安全知識;透過討論等活動,讓幼兒知道來園路上的安全,懂得不在馬路上隨便亂跑,懂得簡單的行路安全常識,能夠遵守道路安全常規。
在第二個主題中,教育幼兒懂得火的危險性,不能隨便玩火,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教育幼兒不玩危險的遊戲,懂得不可以蹬踏陽臺上的凳子、花盆、紙箱等不穩固的物體,知道這樣做非常危險,容易摔傷自己;讓幼兒記住自己的家庭地址、父母親的姓名,能說出父母或家裡的某一個電話號碼,懂得如果走失後該做些什麼;知道坐車時的安全常識,如不把頭、手伸出窗外,不坐前排,不在車內走動等。
在第三個主題中,教育幼兒要從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必要行路交通安全知識,會看簡單的訊號燈——紅綠燈,知道過馬路走斑馬線等;知道最基本的110、119、120等急救電話號碼,知道什麼時候打哪個號碼;瞭解一些消防知識,學習一些簡單的自救方式,如著火後如何逃生等;知道一些保護五官最基本的常識,如不塞異物、不看刺眼的物體(例太陽)、不聽刺耳的聲音(例鞭炮)等。
在第四個主題中,讓幼兒知道水真有用,沒有水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就無法生存,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並在用水時注意一些安全,如不直接飲用自來水等;引導幼兒瞭解在河邊玩耍的危險性,懂得不到河邊玩;讓幼兒知道家用電器是人們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電器裝置,瞭解使用家用電器的基本安全常識;教育幼兒如何防雷電,透過遊戲讓幼兒更好的掌握所學的防雷電安全知識。
小班教育工作計劃 篇2
總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自然,有初步好奇心和環境責任感,並有初步的環境保護意識。
2、明確要動手動腦去探究身邊的環保問題。
3、能在教師帶領下,積極參加環保活動,體驗環保活動的樂趣。
3月
在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氣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人口日、戒菸日等重大環保紀念日,開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環保教育活動。
4月
1、對幼兒進行“愛護綠化,不吸菸、節約水電、團結同伴“的教育活動。
2、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舉辦“地球--我們的家園“系列教育活動,開展繪畫、拼圖等競賽,讓幼兒用多種方式讚美地球、讚美家園,表現美好的祝福和心願。
5月
結合季節的特徵豐富自然角內容,幼兒透過參與自然角的管理,感受大自然的美,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6月
1、利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全園師生開展清理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等活動,透過親身感受提高對環境的關心和愛護。
2、在戒菸日組織全園幼兒向身邊、周圍的人發出倡議--“戒菸“,勸叔叔、爸爸、爺爺戒菸。
3、結合幼兒園的環保計劃內容,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環保習慣為主,知道基本的有關環境、噪音、動物保護的常識。
7月
從小事做起,珍惜資源,不浪費糧食、紙張等。
小班教育工作計劃 篇3
俗話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將使她受益終生。就這一養成教育,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 制定切實可行的養成教育目標
教育目標是教育活動的靈魂,是對教育結果的期望,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為了使目標更科學、更具操作性。我園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結合本園幼兒實際,將養成教育目標劃分為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安全意識、活動常規、來園離園等五個方面制定出各年齡段具體的養成教育目標。
二、將養成教育滲透於日常活動之中
幼兒養成教育要落到實處,必須重視幼兒的日常活動,以日常活動為載體確保養成教育的養成,達到教學目的。我們的做法是:
1、與幼兒一道制定合理的行為準則
幼兒剛入園,對於幼兒園的一切都很陌生,特別是對集體需要遵守的行為規範更是難以接受和適應,我們就結合具體事物向幼兒說明幼兒園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規,並說明應怎麼做,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洗手的時候告訴幼兒:先卷好袖口,再開啟水龍頭,把手打溼,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後沖洗乾淨,擰好水龍頭,把手擦乾。每次洗手時,老師都這樣提醒幼兒,慢慢地,他們就養成了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平時,我們注重根據幼兒的行為和幼兒一道討論制定行為準則。比如:有一次幼兒正在玩玩具,聽到“該吃飯”的訊號時,大家就隨手把玩具堆在桌上不管了,老師看見後並沒有強制讓他們收拾,因為孩子們都知道玩完玩具要收拾,但從無拘無束的家庭來到幼兒園,一下從“知道”到“做到”是有一段距離的。這時,小朋友聞到香噴噴的飯菜,都急著想吃,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小朋友說:哎呀,桌子上這麼多玩具,怎麼放得下碗筷呢?該怎麼辦,我們才能很快地吃上飯菜?小朋友說:把玩具收拾在玩具櫃裡。說完,大家紛紛動手很快就把玩具收拾好了。這時,老師趁勢對幼兒講:這樣多好呀!於是與幼兒一道又一次制定了一條規則:玩完玩具要及時收拾在玩具櫃裡。再比如:在看圖書前,教師提醒幼兒應怎樣取、怎樣收,在看書過程中,發現了新的問題,老師就與幼兒討論,制定圖書區制度。在角色區活動時,我們往往與幼兒一起商量討論,將自己的考慮透過誘導變成孩子的想法,使得一些規則要求變成是孩子們制定的。這樣,在師生關係特別融洽的氣氛中,孩子感到了教師是可敬可親的,更加明白了行為規範,願意主動地自覺地遵守規則,逐漸從“知道”到“做到”。
2、設計活動,使幼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對於3―6歲的幼兒來講,他們的自控力差,知道該怎樣去做,但往往搞不清為什麼要這樣做,常常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或好的習慣得不到鞏固的現象。如果一味單純的說教是無濟於事的。老師常常要根據班上實際情況,有目的的設計一些活動,強化幼兒的`行為,如:一位老師發現幼兒在進餐活動中出現了不文明的行為:兩腿分開,嘴就著碗吃,滿口塞等。針對這種情況,該老師有意識有目的地設計了活動:《學當小客人》。教師當經理,請值日生扮演服務員。在“經理”指導下,首先要求“服務員”認真擦桌子,擺餐具。然後請“客人”入座就餐,“經理”提出要求:這裡是文明室,客人要文明進餐,餐後評選文明客人。在進餐過程中,“服務員”巡迴檢查,最後評選文明客人,並講出理由。“經理”為文明客人發小紅花。透過此項活動,孩子明確了什麼是文明進餐,並在練習過程中獲得獎勵,感受到文明進餐的快樂,便有利於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的。
3、樹立榜樣,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幼兒模仿力強,思維具體形象,情感佔優勢,為了使幼兒良好的行為得到鞏固,形成習慣,一是透過具體形象的有感染力的優良思想和優秀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與行為去影響幼兒,如《做個守信用的孩子》教育幼兒要誠實守信。二是抓住幼兒日常良好行為做榜樣。例如:有的小朋友非常懂禮貌,特別表現在來園時能熱情主動地向教師和小朋友問好。老師便特意與家長配合,請他星期一來園時稍晚一點,以便幼兒大部分來園了,好為大家做榜樣。事後請小朋友進行討論,使孩子真正認識到早晨來園教師和孩子的態度,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情感。三是用老師良好的言行去感染幼兒。在幼兒心目中老師的一言一行他們都樂於模仿,都是學習的榜樣。老師的言語、態度、思維、習慣都容易轉化為幼兒的行動,所以要求幼兒做到的,老師首先要做好,老師的思想素質、道德行為、敬業精神等都是幼兒學習的榜樣。
4、創設情景,為幼兒提供有意重複和練習的機會。
幼兒期可塑性大,學習的波動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養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更不是一、二次活動就可以鞏固的。因此,行為行慣教育需要長期堅持,不斷為幼兒創設重複與練習的機會,方能生效。為此,我們要求各班為幼兒創設“小小理髮店”、“寶寶商店”、“兒童醫院”、“建築小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區角,讓幼兒隨時都有機會在活動區角參加活動,使他們在與同伴的相互交往中逐漸鞏固禮貌用語,學會熱情地接待客人;行為行慣主動有條理地收拾玩具、愛惜遊戲材料等良好的養成教育;形成關心幫助他人,主動為他人服務等一些優良的品德行為。這樣,幼兒的良好行為經過多次重複,自然而然的、習以為常的養成教育。
三、家園配合,形成家園教育一致性
幼兒園教育固然重要,但是離開家長的配合是不行的。因為現在幼兒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是“小公主”、“小皇帝”,很多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只注重孩子的智力發展,而輕視其良好的養成教育培養,為了使孩子的養成教育不流於形式,克服幼兒在幼兒園習慣好,回家又是老樣子的問題,我園首先透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其次,各班建立了家園聯絡欄、家長園地,每週佈置養成教育的要求,並向家長宣傳“養成教育”教育的教育方法。再次,各班定期舉行家長開放日,邀請家長來園觀看孩子的活動,瞭解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養成教育,以便及時地配合教育。
總之,我們採取了口頭交流、書面交流、參與活動等形式,掌握家教特點,發揮家教優勢,取得家長信任。幼兒養成教育既要高度重視,又要採取一定的措施,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使幼兒受益終身。
附各段幼兒日常行為規範內容:
小班小朋友行為規範
(一)課間:
1、在老師提示下,進門不擁擠,聽到訊號能進教室。
2、會上廁所,需要時會主動請成人幫忙。
3、不把手指和不乾淨的東西放在嘴裡。
4、在成人的提示下,會用手帕擦鼻涕。
5、在成人的提示下,知道保護嗓子,不大聲叫喊。
6、知道愛護公物,用兩手輕搬輕放椅子。
7、樂意到戶外進行活動和遊戲。
8、在成人的提示下,會正確洗手,會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二)遊戲:
1、喜歡參加遊戲活動,能遵守遊戲規則。
2、不獨佔玩具,玩玩具時,能做到輕拿輕放。
3、在老師的幫助下,能把玩具、圖書等放回原處。
(三)餐點:
1、洗手時不玩水,在成人的提示下,不擁擠,有秩序地洗。
2、手洗乾淨後,不亂摸其他物品,兩手合攏。
3、吃點心時,能一手拿點心,一手拿杯子,在成人的提示下,能同時吃完點心和水,能將杯子放好,用毛巾擦嘴。
(四)午間:
1、在成人的提示下能安靜地活動和遊戲。
2、不影響別人、招惹別人,不大聲叫喊和奔跑。
(五)午睡:
1、在成人的提示下,睡前上廁所,入室安靜。
2、在成人的幫助下,能按次序脫衣服、鞋子、睡姿正確。
3、能安靜入睡,不惹人,不玩東西,醒後不影響人。
中班小朋友行為規範
(一)課間:
1、進出門不擁擠,聽到訊號能進教室。
2、會自理大小便,會自己喝水,會正確洗手。
3、自由結合同伴,自選易拿易放的玩具,玩後放回原處。
4、不玩活動量過大的遊戲,在戶外玩運動器具時,注意安全。
5、知道保護嗓子,不大聲叫喊。
(二)遊戲:
1、角色遊戲時,會商量角色,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2、遵守遊戲規則,互相謙讓,愛護公物,不拖拉桌椅,用兩手輕拿椅子,不擾亂別人,注意安全。
3、遊戲結束時,在老師的協助下能有條理地歸收玩具,排好椅子。
(三)餐點:
1、餐前用肥皂洗手,不浪費水,相互謙讓,有秩序地洗。
2、手洗乾淨後,不亂摸其他物品,兩手合攏,準備用餐點。
3、吃點心時,能一手拿點心,一手拿杯子,能同時吃完點心和水,能將杯子放好,用毛巾擦嘴。
4、學會用筷子吃飯,能保持桌面和地面的乾淨。
5、吃飯時,不大聲說笑,學會一口飯一口菜地吃飯,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並收拾好殘渣,按規定放好碗筷,會裝半杯水漱口,用小毛巾擦乾淨嘴和手。
(四)午間:
1、自由結合做安靜的遊戲及散步。
2、不惹人,不大聲叫喊和奔跑。
(五)午睡:
1、睡前自覺上廁所,入室安靜。
2、衣帽等物品放在規定的地方,有次序地穿脫衣服、鞋子、會繫鞋帶。
3、能迅速入睡,醒後不影響他人,保持安靜。
4、起床後,在老師的指導幫助下,能整理床鋪,學折被子,並放在指定地方。
大班小朋友行為規範
(一)課間:
1、進出門不擁擠,聽到訊號後迅速進教室,準備上課。
2、會正確迅速地洗手,不亂扔紙屑,不隨地吐痰。
3、自由結合同伴,自選易拿易放的玩具,玩後能整齊地放回原處。
4、不玩遊戲量過大的遊戲,在戶外玩運動器具時,注意安全。
(二)遊戲:
1、角色遊戲時,自己想象主題,商量、分配角色,會自行解決遊戲中的問題。
2、遵守遊戲規則,互相謙讓,愛護公物,不拖拉桌椅,用兩手拿、轉椅子,不打擾他人,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