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報告> 報社的實習報告合集6篇

報社的實習報告

報社的實習報告合集6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麼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報社的實習報告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從七月中開始,連續兩個星期的時間。我和另一位同學都在《**日報》實習。雖然只有短短的15天,也見識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這些人和事,既讓我體會到了社會的現實,也讓我發現了一群人,他們善良,有理想有激情,是我以後想要成為的一類人。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我可以更好的從一個涉世未深的學生向一個社會人過渡。轉變的過程或許是痛苦的,但這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所以我很感謝**日報給我這個到社會中磨練的機會。

  第一天去報社的時候,懷著興奮的心情,以為一進去就可以跟著去跑新聞。而事實上,負責帶我的記者只是讓我坐著看報紙,不停的看報紙,一個上午過去後依舊沒有事情可做,也沒什麼人理我,說實話有點無聊。下午我就開始觀察報社的運作情況了,每天看到的報紙,他們的幕後生活是怎樣的呢,那些新聞背後的故事又是如何呢,記者們會不會因為一篇新聞稿件一件不一致而去討論爭辯呢,帶著好奇的心情開始了下午。大概三點左右,一個首席記者拿著小本子挨個的問記者"今天有什麼稿子?",記者邊說他邊記,然後首席記者把已經做好的選題告訴總編輯,總編輯斟酌,看看可不可行。總結一下第一天,就是在報社看看他們匆匆離開匆匆回來的忙碌著。

  第二天到報社,心情平靜很多,不再那麼熱血地想去跑新聞,心裡一個大二的學生肯定是不會讓你去做事情的,既來之則安之,能把報社執行情況搞清楚已經很不錯了,要有耐心。所以第二天我還是在看報紙,下午和一個記者聊天,覺得收穫頗多。他說有時候也不能寫太敏感的東西,不能出叉子,不然宣傳部很容易把你掐死。所以要儘量的把稿子寫的軟一點,好玩一點。跑新聞的時候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對於跑現場,一定要注意細節。他說他有次和同城好幾家媒體去一個現場,一個男的劫持一個女的,男的正拿著刀駕在女的脖子上,形卻當初勢比較危機。很多同城媒體看見裡面有點動靜,一窩蜂往狹小的案犯地點衝去。但是他就一直站那裡不動,遠遠望著,因為如果離案發現場很近肯定看不到什麼,再加上幾個攝影記者一堵那效果更差。他不動是為了看到更多其他媒體看不見的景象,比如他看見幾個警察進了一輛黃色 的計程車,他知道馬上肯定要有行動了,果不其然黃色計程車慢慢靠近罪犯,乘其不備把罪犯制服。他說,如果觀察的夠細緻,報道警方營救前的一系列準備,以及一系列的變化,那讀者就會覺得新鮮而有看頭。你報道罪犯挾持人質,然後警方成功解救,那畫面感不強,也沒有什麼亮點。聽他繪聲繪色的說,真的很有意思。

  就這樣過了幾天後,我終於被告知有事做了--接熱線。部門幾位工作人員交代了一些工作細節,我們就開始工作了,接熱線電話看似簡單,但其實也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並且這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對正式採訪都非常有幫助。首先要把報料人所說的事情記下來,包括時間、地點、人物、原因和結果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有些報料人自己對事情的經過不是很瞭解敘述也不祥細,所以就要多問,透過報料者能瞭解多少就多少。有些時候報料者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對我們來說有很大作用,倒如發生了車禍,傷者被送到醫院,而報料者就是醫院裡的醫生,那麼說明這個料可靠性很高,因為平時也會接到一些假的料。接到的每一條報料都要打進電腦進行統計,因為無法做到邊聽邊記錄到電腦上,剛開始都是先把關鍵的地方記在紙上,然後再輸進電腦。據說採訪記錄也是相似的,都是把事情的關鍵部分(關鍵詞)記下來,回去後再根據這些筆記寫成文章。 在接電話的空餘時間還是看報紙,包括其它幾家報刊。旁邊的工作者說,看報紙除了解每天發生的事情外,還要注意報紙上文章的結構和寫法,特別是要注意是如何寫文章的,因為我們在這裡實習,寫文章就要符合本報的風格。

  兩個星期過的很快,雖然在報社沒有固定的老師,也學到了不少。在這段日子裡,我不僅鍛鍊了採集資訊的能力,提高了對新聞的敏感度,還學會了在工作中如歌跟別人打交道,以後出到社會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這些經歷對我來說,都是非常保貴的財富。除此之外,我還認識了一群亦師亦友的人。他(她)們教會了我很多東西,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時刻影響著我,令我變得更加成熟。我非常有幸認識這樣一群善良,有理想,有激情的人。

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總結為五個章回:適應、體味、歷練、感悟,中間插敘我採訪“賣命少年”的經歷。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離感

  6月24日清晨6點,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東莞市火車東站,廣場上很多乞討的兒童,我緊跟在一個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後,以求安全。因為聽多了東莞的亂,我必須嚴加防範。

  戒備森嚴地走進這座城。

  24號下午我去報社見了站長王海軍,他是我們學院的畢業研究生,李貞芳老師幫我聯絡到這個珍貴的實習機會。王站長和顏悅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輕帥氣,我們聊一些學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腦子有點記憶短路,明明昨日才從那個地方走來。我首先要找個地方住下,報社兩個職員租了三室一廳,現空了一間房,求合租,我就住進去了。由此認識了三個“靚仔”:劉定國和劉沛,還有一條叫巴薩的大狗。劉定國告訴我:“都是男的,連狗都是個男的。”巴薩是薩摩耶品種,“看起來很強大,實際上很弱小。”這是後來對它的評價,我初見它時我確實很害怕。對狗都很戒備。

  我說要做社會新聞,站長給我找了個指導老師:黃超。一個這麼胖居然還挺帥的男記者,很愛笑,像一道陽光似的,我從心底打消了對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帶到辦公室,把我介紹給辦公室的老師們,一一問好後,他說:“這裡的電話每一臺你都可以隨便用。”此後,和黃老師的交往雖然我還是恭恭敬敬,但不會以我慣常的作風:對老師敬而遠之,我會跟他講我的思路、我的困惑,與工作相關的或是無關的,都會直接跟他說,很輕鬆隨意的關係。他也真誠地跟我分享他的經驗、體會、採訪和寫作的技巧。黃老師要我別稱呼他為“老師”,他說我們是“互相學習”,我知道這是謙虛,不叫“老師”那我應該叫什麼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師。

  第一採訪居然是一個獨立完成,因為黃老師有別的任務,只能和我分頭行動,我答應了,有點忐忑也有點期待,我不知道這個稿子該怎麼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這是一個勞資糾紛案子,16個工人因加班費和無故解除勞動關係等原因向公司索賠百萬。據說在東莞,這樣的糾紛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權益,工廠有工廠的苦衷。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才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著看半天報紙,然後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裡很著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絡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採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徨。

  這段時間我是報社唯一的暑期實習生,下班後我就直接回家,有時候做點飯,叫劉沛一起吃,他我能做這麼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後聊天,但是吃了飯後他進他的房間,我開始打掃衛生,完了就一個人在客廳看電視,有時候會看書,很早就睡覺。半個月,每天就這樣過。除了採訪的計程車上,我沒有想過要看看東莞的風景。

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於健東,讀報參考小組組長。

  報告內容:

  尊敬的院領導,尊敬的報業集團領導,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全班同學以及我們小組感謝報業集團的領導為我們提供的這個寶貴的實習機會,同時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對我們的熱情招待和巨大的幫助。謝謝!

  在剛剛結束的大三專業認識實習中,我們組十分幸運,連續三個星期參加了國內著名刊物——《讀報參考》的實習活動,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我們在《讀報參考》的短短几周實習,編輯部老師們認真、嚴謹的從業風格,冷靜、執著的思維方式,親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諧友愛的工作氛圍等,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時,編輯部老師們不僅為我們的實習提供了單獨的辦公室,而且在日常實習過程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無私的幫助,使我們的實習得到十分圓滿順利地完成。在這裡再次由衷地感謝《讀報參考》編輯部的編輯老師們。謝謝!

  以下是關於我們組的實習報告:

  一、《讀報參考》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未來:

  一) . 歷史:

  成立時間:

  《讀報參考》創辦於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來叫做《吹風與資訊》,是原青島日報社的一份內部刊物。

  其編輯部前身為青島日報社資料室,負責管理報社的刊物資料等及報紙文摘版的編輯工作。

  《讀報參考》試發行時,為每份單頁四版,每期一百份,在報社內部免費發行。後來逐漸增至 16 頁,又增加到 32 頁,最後到目前的 48 頁。

  當時主要刊登社會資訊、政策規定、新聞線索、外報動向及部分有參考價值的文章資料,發行範圍只限於報社的編採人員,後來又逐步擴大到報社特約記者、特約通訊員及全市新聞幹部。

  1991 年,擴充了刊物的部分內容,更名為《讀報參考》 ;

  1991 年 3 月 18 日 ,《讀報參考》經批准正式在省內發行;

  1991 年 7 月 15 日 ,《讀報參考》半月刊正式創刊。

  經過兩年成功運轉,到 1993 年 7 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讀報參考》開始向全國發行。

  99 年到 XX 年,發行量成倍增長,期發行量達 45 萬份。

  XX 年改為旬刊,每月三期。

  二) . 現狀:

  目前編輯部共有 21 人,主要負責《讀報參考》的編輯出版工作,此外,還負責管理報業集團資料室,和集團內部資訊的錄入處理。

  《讀報參考》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目前,《讀報參考》每月三期,印刷點除青島外還有柳州、蘭州、南昌三個分印點,刊物發行到全國 200 多個大中小城市。

  目前,在穩定現有《讀報參考》的宗旨、讀者群及發行量的同時,編輯部正在積極組織年輕編輯創辦一份新風格、新讀者定位的試行刊。以進一步開拓讀者市場,細分讀者群。

  二 . 實習的具體內容:

  一 ). 市場調查:

  在正式進行編輯實習之前,在編輯部指導老師的鼓勵下,我們組進行了有組織的市場調查。在棧橋、百盛、火車站附近幾個比較繁華的地段,對不同報刊攤位和不同年齡段、身份特徵的人群進行的隨機調查,我們獲得了很多關於《讀報參考》的市場定位的準確程度、讀者評價、改彩版前後的銷售狀況及其他相關問題的第一手資訊,並對目前青島刊物市場的大體情況有了初步認識。

  調查結果使我們認識到:

  ① 《讀報參考》的讀者市場定位是十分準確的,讀者評價很高,銷售量比較穩定;

  ②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銷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較明顯的下降;

  ③ 對於現有的宗旨和風格、以及讀者市場都已經成熟、穩定了的《讀報參考》而言,重新進行市場定位,並獲得讀者市場的成功機率不大 ;

  ④ 其他讀者市場尚有開發的潛力,如:二十至三十歲之間,有一定學歷、初入社會的人群。

  二) . 實習階段的主要內容:

  1 、在對讀者市場進行了初步定位之後,我們小組以模擬出版一期《讀報參考》為目標,仿照原刊的形式開始進行選稿,之後,我們的指導老師———責任編輯戚欣為我們進行了指導和修改,然後我們根據老師的指導重新篩選、修改了稿件。最後將最終的選稿上交給了編輯部,編輯部的部分老師為我們進一步審閱和指導,併為每個組員一一講解。

  過程中,暴露了我們選編稿件時在讀者定位不準等一些方面的問題和不足,加深了我們對稿件選編的認識。

  2 、在實習期間編輯部出版了 兩期 《讀報參考》,我們參與了兩期大樣的校對。在校對過程中,我們發現了諸如忽略標點修改、不注重轉載稿件時人稱等詞語的修改等問題,並得到及時的改正。

  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標點等又沒有錯誤,其次,通讀文章,對文章內容、人稱、邏輯等問題進行改正。

  3 、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嘗試了對近期的三個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了不同於《讀報參考》原刊風格的多角度的綜合報道。這個過程是一個真正鍛鍊編輯,和體現編輯能力的過程。首先,要蒐集大量、全面的資料,然後根據主題對材料進行刪改、綜合。這個過程,我們著重地注意了從多角度報道事件,反映來自不同社會層面的人們的聲音,稿件中去除了來自記者和編輯的評論性話語和觀點,給讀者留下充足的餘地去自己評論。同時,進行稿件綜合報道還要注意事件發生的邏輯性等問題。

  4 、其間,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照排、校對等部門,熟悉了稿件的網上操作修改。我們還參觀了報業集團的四方區印刷廠,觀看了大型印刷車間的運作。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刊物出版過程的認識。

  ( ** 按原定計劃,我們本來是應該能夠出版一期由我們編輯的雜誌,並透過整個出刊的過程更加實際地瞭解整個雜誌的運轉流程。但由於編輯部十分繁忙,原定計劃未能實現,這不失為小小的遺憾。但對於整個實習過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穫而言,這個遺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總之,整個實習過程使我們對一部文摘性雜誌產生的整個流程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使我們對未來專業課的學習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三、《讀報參考》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 《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

  一)、《讀報參考》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與要求:

  在與編輯部老師們的一次座談中,我們瞭解到,在編輯部年輕成員裡,一人是新聞系畢業,一人是歷史學專業、一人是中文專業畢業,一人是中文系畢業,沒有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其他文科專業。我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是由《讀報參考》自身特點決定的。

  《讀報參考》本身的特點:

一,文摘性的雜誌。

  二、面向的讀者群是側重於關心政治、社會和歷史的實事新聞的中老年男性讀者群。這種特點要求編輯的能力方面應偏重於稿件的選擇和編輯,並擁有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廣泛的社會、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

  同時,《讀報參考》目前還在對刊物的未來發展前景等問題,進行探索。

  綜合以上現狀,我們認為《讀報參考》作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

  1 、高層次的決策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相當的有關媒體的專業知識,擁有管理一個傳媒實體的能力,能夠對所在媒體的未來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能夠制定出符合讀者市場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長遠的發展規劃。這種人才也應該是複合型的,要對媒體所在整個行業領域的運作機制和發展前景有相當的認識,知識面應該涵蓋新聞和經濟兩個領域,其能力的重點應是在實際操作中使新聞事業發展與經濟學科知識的相互結合。

  2 、知識面廣的人才:這種人才應具備寬廣的知識面,尤其是對社會科學各領域,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等諸方面的學識都達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對某一社會現象、問題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著刊物內容報道的廣度,以及影響的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全面性。

  3 、專業知識領域強的人才:這部分人才仍應側重於社會科學學科,這類人才應在所學專業上有比較深的造詣,能夠對某一社會領域的現象、問題作出深度的認知和分析。這決定著刊物內容報道的深度,影響著讀者對客觀事物認知的深刻性。

  二)、《讀報參考》對稿件的要求:

  刊物的讀者定位是“關心實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讀者”,辦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紹時事新聞資料”。

  受讀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選擇就有一定的特點和固定性,其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大塊 :①政策性強的內容;②近期重大問題事件;③海外事件;④歷史回憶性內容。

  其中主要是有關近期的社會熱點問題的深度報道。由於這部分讀者群大多數都經歷過新中國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強的歷史性事件,因此在稿件中還有一部分有關此方面的歷史記錄性的稿件。總之,稿件的選擇的過程就是“本著辦刊宗旨,找準讀者定位”的過程,只要適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

  最後,稿件還應注意其政治性和社會影響,對於違揹我國國家重大政策方針,以及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政治後果和負面社會影響等的內容或稿件,應予以適當和必要的編輯修改或者刪去不用,保證刊物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積極的、正面的。

  四、實習體會:

  一)、經過幾周的實習,我對《讀報參考》這樣一份文摘性的雜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讀報參考》的成功,簡單地說,首先在於找準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這也找準了自己的生存空間;其次在於為所選定的讀者市場提供能夠滿足他們需求的新聞資訊。

  具體來說:在實際編輯出版過程中,編輯部

  ① 注重刊物欄目的設定,如“八面風”、“觀察與思考”、“熱點透視”、“社會廣角”等,為配合國家反腐敗鬥爭,還特設了“反腐倡廉”、“每期一案”、“警示錄”三個欄目,以此警示社會。

  ② 在稿件的選編上突出“廣選、精編”的原則。在千餘種報刊中精選最有價值的文章,對每一篇稿件都經過精心地編輯,並配有編者按。

  ③ 注重形式和內容的統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內容,封面採用黑白新聞圖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點,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總之,作為一份在國內有影響的期刊,《讀報參考》是成功的。

  二)、此外,透過實習,我還認識到了以下問題:

  1 、任何一份成功的雜誌都需要一個準確的讀者定位。我覺得,給雜誌選擇讀者群就好像給種子選擇生長的土壤,只有根據種子自身的生長特點,準確地選擇最適合其生長的土壤,種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長起來。

  2 、編輯的素質和能力對於刊物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我認為 , 編輯自身除了要有專業的學識和廣泛的知識外,最關鍵的還是應具備人文主義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編輯進行稿件選編不僅要緊扣刊物的市場定位,同時要注意輿論導向和對讀者高尚情操的引導、培養。

  3 、透過實習,我還感覺到,最理想化的報道應該是中性的、人性化的報道。編輯記者不要參與其中,進行中性的報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現事實和背景給讀者;要人性化地報道,避免主觀偏見和偏激的修辭,留下足夠的空間給讀者自己去進行思考和

  評判,從而形成真正的源自於民眾的輿論呼聲,以此來反作用於社會。

  我認為,這種輿論引導過程是最理想的。當然,這種觀念也是建立在對受眾的獨立認知能力的信任基礎之上的。

  4 、在實習中,我還認識到,刊物要多記錄“發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發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這也是人性化的報道的另一個方面。

  以上是我關於專業認識實習的報告。其中有部分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請老師、同學們多多指教。 謝謝!

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4

  從第一次走進報社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是屬於這裡的。

  大學的第一個暑假,作為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我很有幸的來到了黃山日報社《黃山晨刊》,在這裡開始了我難以忘記的暑期記憶,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簡單的開心,更重要的是使我體會到了一名記者的真正生存狀態。記者無限光榮的外表下,他們所為此做出的努力,以及往往所感覺到的無奈和遺憾。

  其實《黃山晨刊》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學校的閱覽室裡總是會準時的擺放每一天晨刊的報紙。當初在看這一份黃山本地的報紙時,總還會有一種不屑的感覺,覺得他們的新聞做的很平庸。只是很簡單的例行報道,新聞沒有深度,讓人讀起來索然無謂。當時就自大的認為假如自己可以去做這份報紙,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當時的我沒有想到,幾個月後我真的來到了這裡。

  初次來到報社,就給我有一種怪怪的感覺,諾大的一間辦公室裡已近10點了,竟只還有寥寥數人。我們的到來似乎並沒有引起他們太大的興致,辦公室裡的電話此起彼伏。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才知道,雖然報社的工作時間寫的是早晨幾時至幾時,下午幾時至幾時,但除了個別值班的和打字交稿的記者會在辦公室裡,多數時間他們都是不會在報社裡的,有的記者我甚至一個星期都不能見他們一面。這使我深刻體會到了老師上課時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了,“新聞不是可以做在辦公室裡憑空捏造出來的,必須出去跑,只有到處跑,才能發現新聞”。我經常會在中午12點左右的時間和晚上已經7、8點的時間裡看到仍然還有很多記者在工作,他們甚至會把飯菜拿到報社裡來吃。這些都深深的觸痛了我,後來隨著記者師傅前去很遠的地方去採訪,我在車裡受不住路程的顛簸吐了,身為女子的師傅也是很難受,但採訪還是要必須進行,此時我真的體會到了記者的敬業和辛苦。

  除了辛苦之外,記者給我的另一個極其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的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記者向來被稱之為無冕之王,但在這個稱謂的背後他們擔負的是更多的責任。在我的實習過程中做過很多次的採訪,每一次的經歷我都是很珍惜,但對王先生鄰里糾紛一事的採訪印象極為深刻。王先生因回家的通道被鄰居堵死一事,從協調到告上法庭三年未果。期間他4次藉助媒體,可起到的只是簡單的推動而不是根本解決的作用,但他還是依然相信媒體並且找到了我們,看到王先生信任與期待的眼神,我真正理解到了作為一名記者的光榮。期間我們為此事跑了很多地方,有一次還受到了一點挫折,但想到王先生對我們的信任還是堅持了下來。最後事情終於解決了,王先生開心,我們也為此喜悅。此時是真的感覺到了作為一名記者存在的意義。在其他的採訪過程中,還有幾個類似的經歷,其中歙縣XX村民修路一事也給我很深的印象。我現在還可以清晰的記得當我第一次來到XX,近十位村民圍在我身旁的情景,最後因為路程的原因我不能回去,村民們特意準備了一間最涼爽的房間給我,那時我是真的感動。我知道他們如此對待我是因為我是一名記者(實習生),是記者的身份讓我得到如此待遇;我也還知道我必須在今後的採訪中對得起記者這個身份也才可以對得起XX的村民。

  此次暑期實習除了帶給我很多的心靈震撼之外,一些學校裡很難體會到的採訪技巧也使我受益非淺。首先就是要善於從別的媒體,無論平面、電視或者網路裡獲取新聞線索,必須時刻關注並且要從自身的新聞需求中去發現。就好比最近整個國家都十分關注的“欣弗注射液事件”,雖然黃山並沒有受到很明顯的干擾,但是報社的記者迅速來到我市各衛生相關部門進行採訪,雖然結果仍然是未受到影響,但此次的採訪也安撫了民心。在我的採訪過程中,也有過幾次類似的採訪活動,如“格美”颱風對於黃山的影響以及在“反百日盜版行動”在我市的開展情況。其次就是要重視從人民身上去獲取新聞線索,《黃山晨刊》有一個“強哥熱線”,而且報紙有一正版都是做熱線新聞的。據我在報社實習過程的觀察中發現,晨刊所刊登的新聞線索有差不多50%是來源於人民或者是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記者一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因此線人以及群眾熱線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裡我還想多提一下網路BBS以及其他網路資訊中市民所提交的新聞線索,個人認為對此應當同樣重視。但前提是必須要把網路事實放在現實中重現,在現實中搞清網路事實。我也曾經透過網路線索做過一個採訪,但我只是僅僅是依存於網路現實。我還又在網路上留言並聯繫了這個當事人,在現實中接觸到他,並且在現實中讓他再一次的把事實陳述。網路上的東西大多很隨意,真實感較差,但卻也不能因此放棄,所以透過網路來到現實是我學到的很好的採訪技巧。再次,在獲得新聞線索的過程中,應該特別留意“提示性(預見性)報道”也是我很有感觸的一點,此次“七月半(鬼節)”我在做採訪的時候,稿子寫出來投到編輯那,但最後還是沒有發出來。一個已經做了很多年的記者告訴我:“像這種報道單單是簡單的敘述事實多半意義是不大的,而如果你提前一天做關於提醒市民在鬼節的`時候祭祀所需注意的相關事項,那意義就有了。同樣像一些災難性報道等對市民有很大影響的事情就需要新聞有預見性,這樣市民才能愛看。”因此現在我理解到了新聞不僅僅是新近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了,對沒有發生而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也是需要高度關注的。最後再講一點感觸也是很深的東西,這也是我在採訪過程中所遇到的。在採訪的過程中,很多的場合特別是在對於一個集體行為的採訪都免不得要應酬,如實習的過程中我有過對XX鄉、歙縣公路局的採訪和對於黃山市桃源大酒店的採訪。雖然覺得很彆扭,但還是跟著我的記者師傅吃了兩頓飯。後者是一個很平常的例行採訪,雖然吃了別人的飯感覺怪怪的,但也不多說些什麼。可前者的採訪卻是因為他們與XX村民的矛盾,雖然最後飯吃了沒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但後來一位報社的資深記者對我說:“政府和村民發生矛盾時,無論孰對孰錯,決不可因為應酬推脫不過而吃,看似只是政府很平常的對於記者採訪的一次接待,但是如果讓村民看到他們就會以為是什麼‘勾結’,採訪不好進行下去,但村民的飯還是可以吃的,當然最好也不吃”。對於他的話,我的理解是,雖然現在很多的應酬不好推辭,但涉及到被採訪雙方發生矛盾時,一定還是要堅持原則的。

  除了很多的採訪技巧外,我還學到了一些新聞寫作上的技巧。首先,必須要樹立這樣一個概念,新聞價值永遠是最重要的,不必太過於擔心稿子寫出來的質量,當然這也還是很重要的。其實如果你的稿件有新聞價值,就算你只是很簡單的白描一下,這也就足夠了。當然,新聞寫作的質量也還是需要注意的。我曾仔細的把我所寫的所有初稿和被編輯修改過的新聞稿做過對比,發現自己稿件很大的一點不足之處便是不夠簡潔,很多“的”“了”等等口語化的用語太多,還有就是太羅嗦。另外,對於新聞事實的選擇不能做到“敢於放棄”,即雖然採訪的過程中你會得到很多的資料,也許都是能用的上,但是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必須取其新聞價值最大的一點,敢於拋棄那些“累贅”。最後,也要注意寫作上的模糊用語和精確表達的選擇。比如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夏日幼兒患病人數增多的報道,但是沒有登出來,可是在後來有一位記者又一次的寫到了這個題材,不但登出來了,還是作為頭版頭條登出來的。我比較了我們稿件的差別,發現我們所提供的新聞事實以及所採訪到的醫生、建議都是雷同的。但不同的是,雖然我們都表達了患病人數增多這個事實,我用的是醫生說,他用的卻是具體的資料,今年的與往年的比較;雖然我們都展現了病人多這樣一個場面,但我也就只是展現,他不僅說多了,而且把病人的具體數字給了出來,又詳盡舉出了一個例子。我想她的稿件之所以比我的優秀,正是因為她的準確性,從而使新聞更具說服力。

  所有的採訪過程中,一次關於盜版問題的採訪使我感觸最深。因為那一次的採訪我受到了表揚,也因為那一次的採訪使我感到深深的內疚。受到表揚的原因是因為我的“細心”,點抓的好;內疚的原因是因為我太鹵莽,事實判斷可能出現錯誤的前提下就貿然發稿。事實證明表揚我是錯的,我是太鹵莽的。關鍵在於那一個條形碼的問題,因為我堅持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條形碼,否則的話便是盜版。因為“自以為已經查過了很多的資料”,可事實證明可能出現錯誤。其實我在做這個報道之前是有這個責任把事情弄的更清楚,讓權威部門出來說話的,而不單單只是自己查了資料,這是完全由自己的粗心造成的。現在把它寫出來,引以為戒!

  一個月的實習生活很快便要過去,現在的我拿起一份《黃山晨刊》,似乎能感覺到每一篇的報道中記者們為此所留下的汗水,突然發現晨刊上的新聞是那樣的可貴。也許晨刊還不成熟,但它畢竟還不到兩歲。晨刊有一個傳統,每個星期都有兩次的集中學習交流的時間,晨刊的一個編輯曾說道:“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我想,這應該作為這次暑期實習的終結語。

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5

  大學時期的最後一個暑假,本著學以致用的目的,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我決定了在報社實習,也為將要踏上社會的一點資本,積累一些經驗。這是作為一名學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卻是從學生過渡到社會工作者的起點。

  實習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報報業集團爭取到了一個實習生的資格,在《**星期三》編輯部開始了自己的實習生涯。剛開始接觸真正的新聞報道,充滿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剛開始的幾天,總編卻一直讓我們坐在辦公室裡看報紙,這讓我覺得有點鬱悶,原本想著記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嗎?怎麼一直坐在辦公室裡呢?

  終於在幾天的讀報生涯後,總編說帶我們去荻港(一個江南古鎮)採訪。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終於可以實戰了。到了荻港,採訪開始,作為實習生的我們,當然只能站在旁邊聽聽記記,聽著總編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問,鎮書記的回答卻讓我一頭霧水。因為鎮書記講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卻並不是**人,所以對他講的都不能聽懂,資訊當然是流失了一大半,這讓自己很有挫敗感。在回到報社後,看著自己的筆記,回想著書記講的一些話,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很久,卻始終沒有敲出一個字。

  這是第一次的採訪,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因為這是我實習生涯的第一次採訪,也是一次失敗的採訪。聽不懂方言,寫不出稿子。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學校裡學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實踐才是最困難的。正如老師告訴我們“想要成為一名記者,在學校裡學的,遠遠不夠。”

  第二次正式的採訪,沒有了老師的帶領,編輯部的蘇老師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給了我們四名實習生。從聯絡採訪人,採訪問題的準備到最後稿子的寫作,都讓我們自己搞定。這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次採訪的主題是關於湖城的寄託生,我們採訪了多名老師、同學、心理專家,採訪方式也有面對面採訪,電話採訪,qq採訪。歷史一個多星期稿子才出爐。在採訪期間,也碰到了許多問題,比如現在是暑假,老師和學生都比較難聯絡,在採訪時有些學生受到老師特別叮囑沒有把實際的想法告訴我們等等。我們也想過要放棄這次的主題,但是最後我們還是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學校聯絡不到老師,我們就透過電話採訪,或在電話聯絡後與老師約定去登門拜訪等等。

  當我們的稿子變成鉛字在《**星期三》週報上登出來的時候,真的很激動,這畢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實。在那個時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難、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麼了。透過這次的採訪也讓我們明白了,記者除了會問會寫,更重要的是會發現問題。

  實習過程中主持活動的感受

  在《**星期三》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跟著記者們一起去採訪,去拍照,我們還組織了兩次活動,都是針對週報在校園的那些小記者的一個採風活動。第一次是去**陳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筆博物館,這兩次的活動也是由我們實習生來負責的。從活動的策劃,到活動的安排都是我們經過仔細的商討後決定的,在活動中,我們安排了知識競賽和遊戲等的版塊,一方面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我還擔任了活動的主持人,三個多小時的活動,雖然很累,但看著學生們高興的表情和家長們滿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滿足感。

  報社的蘇老師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想要成為一名好的記者,寫作只是一個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動,寫一些策劃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兩次的活動雖然很累,特別是活動前的準備。以前都覺得搞一次活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經過這次的鍛鍊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動搞的有聲有色,寫的策劃不止一個,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必須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

  在發生突發情況時的應變能力,這些都是關係到活動成功與否的因素。人員的安排,時間的分配,場地的佈置等等,都是我們經過幾次三番的思考後得出來的。我們的策劃也是經過了一改再改。

  在活動結束後,都受到了老師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這兩篇稿子也由週報刊登了出來。

  實習總結

  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兩個月中收穫很大,明白了要成為一名真正的記者,自己還欠缺許多東西,像採訪時候問題的準備,對待不同的採訪者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還有與人之間的交際關係,採訪結束後資料的整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課堂裡無法學到的。明白了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在學校裡學到的知識也是遠遠不夠的。對各方面的知識都需要了解一點,對時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會失去許多的機會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採訪者。

  作為一個實習生,你的姿態也必須是謙虛、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時,有時候毛遂自薦需要的一股勇氣,它可以幫你爭取到一些鍛鍊的機會,遇到不懂的事情時,一定要向那些資深的記者請教,而且在辦公室的時候也要表現的活潑點,多與那些記者聊聊天,向他們諮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的話題。

  實習期間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但實習生之間的較量也別有風趣,大家會各自表現自己,希望可以爭取到去採訪的機會,可以多學一些東西。這樣的比賽、較量也讓我明白了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之大,在實習生之間的較量就已經如此這般,若是真正的面對崗位的競爭時,我們的壓力將會是現在的幾倍。而我們的素質、學歷等等就是我們進入社會時的資本。我們真的必須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

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6

  上學期期末考完試,6月30號我就到家了。感覺到自己快大四了,不能在這麼碌碌無為下去了,就想找份暑假實習工作。為了儘快落實我的實習工作,我回家以後就開啟電腦上網,瀏覽的幾個比較大的招聘網站,例如智聯、前程無憂等,終於確定了我的職業意向—網路編輯。

  接下來的日子似乎不是那麼容易。盛夏來臨,好多畢業生找工作,招聘人才是供過於求。而且,好多公司還不要實習生,我似乎陷入了很尷尬的境地。大公司不要實習生、小公司招實習生不想去,最後,我終於放低自己的眼光,選擇了一個民營公司,它就是我的第一家實習公司—石家莊易網互聯科技有限公司。

  點亮希望,祭奠生命生活一直在繼續,我也如期的步入了職場生涯。由於本身是實習生,而且無任何工作經驗,我的薪水很少,實習期就1000元,但是我想總好過沒有工作吧。我就接受了。7月4號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我們做網路編輯的有一個小組,組長看起來很和藹,是個很年輕的女孩,看起來不過就26歲吧。她跟我說,第一天工作,你可以先熟悉下工作的整體流程,工作很輕鬆的。第一天就在我萬分期待,又萬分緊張的狀態中過去了。

  7月5號,工作的第二天。今天組長給我分配了的任務,然後給幾個網站寫幾篇軟文。我很用心的工作,先是從各大站如搜狐、新浪、網易採集、瞭解相關的資訊,然後用自己的文筆再整理、編輯出屬於我的原創文章。原創軟文其實真的不是很好寫。文章不僅必須是原創的,還得是具有可讀性,能吸引讀者閱讀。經過本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寫出來了,分別是《如何在百度演算法不斷更新的情況下保持網站排名》《怎樣辦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