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人物作文> 介紹人物的作文

介紹人物的作文

介紹人物的作文

  古往今來,包括我們的身邊都存在著很多的人物值得我們去欣賞。以下是介紹人物的,歡迎閱覽!

  介紹人物的作文1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這是刻在鉛山瓢泉瓜山山後的陽原山辛棄疾墓前郭沫若對他評價的楹聯。在中國文學史上,辛棄疾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中原失陷以來,表現對於民族恥辱的悲憤,抒發報國熱情,已經成為文學的中心主題,辛棄疾的詞在其中仍然有一種卓爾不群的光彩。這不僅因為辛棄疾生長於被異族蹂躪的北方,恢復故土的願望比一般士大夫更為強烈,而且因為他在主動承擔民族使命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尋求個人生命的輝煌,在他的詞中表現出不可抑制的英雄主義精神。

  辛棄疾,是開一代詞風的偉大詞人,也是一位勇冠三軍、能征善戰、熟稔軍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詞作“大聲鏜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所未見”,已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而他作為南宋朝廷大臣而寫的一篇文章《議練民兵守淮疏》,則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一位豪邁曠達的詞人,根據不同的文體的需要,能夠寫出如此嚴謹、樸實的應用文,可見一位大手筆,在寫作中是不能囿於一個狹窄天地中的,應該熟練地掌握幾套筆墨,既有自己喜愛的體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寫出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別類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術家,雖擅長一種兵刃,但對其他武器也能舞動一樣。辛棄疾就是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體,從不同方面來表達了他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反映出憂國憂民“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壯志豪情和以身報國的高尚理想。平生以氣節自負,以功業自許,一生力主抗戰,所上《美芹十論》與《九議》,

  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又與南宋志士陳亮及理學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誼,與之砥勵氣節,切磋學問。抗金復國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以生動細膩的筆觸描繪江南農村四時的田園風光、世情民俗。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其詩文亦有足稱道者,特別是其文“筆勢浩蕩,智略輻湊,有權書衡論之風”。

  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詞中,他不斷重複對北方的懷念。另外,在《賀新郎》《摸魚兒》等詞中,他用“剩水殘山”、“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等詞句諷刺苟安殘喘的南宋小朝廷,表達他對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滿。胸懷壯志無處可用,表現在詞裡就是難以掩飾的不平之情。他擅長的懷古之作中《水龍吟》,面對如畫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壯志被激發的同時,他也大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與現實的激烈衝突,為他的詞構成悲壯的基調。辛詞在蘇軾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題材範圍,他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他將豪放詞推幟至一個頂峰。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並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游喜歡寫作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於表達激盪多變的情緒的體裁。辛詞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辛詞的一大特色。

  介紹人物的作文2

  清代詩人納蘭性德,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改名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於北京,自幼好學,諳熟漢族文化,尤好填詞。年少聰穎過人,文武全才。康熙十五進士,官至一品侍衛,隨扈出巡南北。康熙二十四年患疾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初三大詞人。

  納蘭性德短促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一位養尊處優,生於豪門的青年公子,寫出的`作品卻悽惻哀苦,身為一個在蒸蒸日上的統治集團中的一員,自己的成長道路也一帆風順,而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卻如此消極,一位滿族皇室外戚能和自己年長近一倍的漢族遺民後代們結成忘年之交。在許多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卻如此和諧的交融在他的生命裡。

  納蘭性德憑敏銳的觀察、新鮮的感觸和高度的語言概括力,獨造新境,表現出非凡的藝術創造才能。他善於用自己的心眼,直視眼前之景,直抒心中之情,把人人得見又人人所難言的情景真切準確地傳達出來,創出未經人道的嶄新意境。納蘭性德是清代文壇的一個奇蹟,納蘭詞的魅力至今不衰。三百多年後的今天,年輕人對納蘭詞的熱情依舊不減,以至有“納蘭一族”之說。

  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後,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是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後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悽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飲水詞》標題明確為悼亡的有七首,而詞中實為追憶亡婦的共為三十首。至真至愛,催人淚下,數量之大,古今罕有。

  納蘭性德自盧氏亡後,無論是妻子的生日,還是忌日,庭前花開花落,天上雲捲雲舒,都滿懷對妻子的深切懷念。他悼亡詞哀婉傷懷,纏綿悱惻,清代著名詩人顧貞觀曰“容若詞,一種悽婉處,令人不忍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從悽切哀苦,到走向絕望寂滅,最後復歸於平淡自然,這便是納蘭性德全部悼亡詞作所含思想感情的發展歷程。他的一生,失意多於得意,眼淚多於歡笑。他始終以悲眼觀物,生活在以所處環境產生的尖銳矛盾的夾縫中,他把這種對人生的遺憾,失望,哀傷和悲痛重重融合在詞作中。納蘭性德的悼亡詞就是這一悲劇的產物。納蘭詞總是繚繞瀰漫著一片凝重的,難以掩飾的,剪不斷理還亂的傷感情緒,包含著許多無法迴避的,無法改變的人生缺憾所觸發起的無可奈何的悲愴蒼涼。再加上妻子早逝,使脆弱的納蘭更加難以承受。對亡婦的追憶,使納蘭性德的悼亡詞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超越前人,是他作品中拔起的高峰。也是這種無往不復的深情讓納蘭性德的悼亡詞在文學史上獨具風格和魅力。

  對於這位生命短暫而又燦爛似曇花一現,出生貴胄之家、文武雙全;有著美好正直的品格,懷著熾熱的報國熱情,卻無法施展,鬱鬱而終的傳奇人物。這樣一個迷樣的人物和他極富戲劇色彩的人生經歷,歷經三百年,他的聲音至今還為人所傾聽;他的清輝,至今仍照映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