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社會

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

關於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

從根本上說,是因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資本主義的建國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國主義與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買辦勢力以及舊官僚、立憲派一起勾結起來,從外部和內部絞殺了這場革命。從主觀方面來說,在於它的領導者資產階級革命派本身存在著許多弱點和錯誤。主要是:

第一,沒有提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第二,不能充分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

第三,不能建立堅強革命政黨,作為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的強有力的核心。

2.辛亥革命的教訓

孫中山並沒有找到中國的真正出路。應當說,護法運動的失敗不僅是孫中山個人的失敗,也標誌著整個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它表明,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已陷入絕境,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再也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前進了。

擴充套件資料:

辛亥革命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劃時代的大事件。辛亥革命的爆發,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獨立自主的權利,推動了歷史前進的步伐。

同時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無論是對外國侵略勢力還是本國的封建勢力,辛亥革命的爆發都對其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不止是政治和思想方面,辛亥革命在經濟上也有所促進,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在以上的例證看來,辛亥革命確實是意義非凡,但是最後辛亥革命失敗了,本是為推翻封建統治,解放人民而爆發的運動,最後的成果卻被袁世凱竊取,復辟帝制,實屬荒唐。

在當時看來,備受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剝削勢力壓迫下的中國,辛亥革命的出現就如人民救世主一般,是符合當時的社會趨勢的,那麼,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才使得眾望所歸的辛亥革命失敗了呢?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的出現是最直觀和最直接的原因。雖然辛亥革命結束了大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在清王朝的統治後期,封建統治軍閥逐漸形成,在清王朝覆滅之後,封建軍閥的勢力越來越大,聲勢愈演愈烈,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軍隊根本無法全面壓制封建軍閥,雖然解除了封建官僚的壓迫,但無法破除封建軍閥勢力的壓迫。

在清帝宣佈退位的第二天,孫中山先生就被迫讓位,雖然以約法三章試圖制約袁世凱,但如同虛設,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革命派不斷妥協,導致全部政權都操縱在了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手中。

而北洋軍閥在本質上還是存在封建思想,他們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是不能容忍的。於是北洋軍閥透過“二次革命”等暗殺反對者,建立流氓政權,將總統選舉制又改回了封建帝制中的家族傳承製,將權力獨攬於一身,此時的中華民國已經被架空,僅剩下一塊招牌,實質上本質已經變為封建帝制。

此時的.中華民國已經變成了北洋政府,成為了袁世凱打壓資產階級的武器。在政治上袁世凱獨佔政權,剝削了資產階級代表的權力,部分資產階級雖有名號,但無實權。在經濟上北洋政府竭力維護帝國主義、地主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利益,同時還利用政治勢力,組成官僚買辦資本集團,操控壟斷財政金融和工業、運輸業,大肆剝削勞動人民,這時已然是資本和官僚主宰的社會,與當初孫中山先生髮動辛亥革命所主張的三民主義背道而馳。

總之,在袁世凱的帶領和鼓勵下,北洋政府從政治、思想、文化和經濟等方面,全面壓制辛亥革命,革命派和資產階級被全面反攻,失敗是必然的,此時的中國又陷入了黑暗之中。

革命派自身的原因

一件事的失敗,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條件的不足。辛亥革命的失敗,我們在前文分析了外部因素即北洋政府的因素,接下來我們分析革命派的內部因素。

毛主席說過一句話:“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你們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趕跑了,這不是勝利了嗎?說它失敗,是說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中國依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根本任務沒有完成,人民和國家依然處於壓迫之下。

從辛亥革命的目標來說,在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是行不通的。儘管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同意這個觀點,但廣大的未接受西方思想的民眾不支援,代表封建勢力的群體不同意,代表侵略勢力的帝國主義更是不同意,不可能給中國獨立富強的機會,侵略瓜分中國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各方反對勢力聯合,共同扼殺了這場革命。

辛亥革命的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這個階級在這個歷史上是一個較年輕的階級,他們沒有龐大的群眾基礎,也沒有政治基礎,在中國舉步維艱。在辛亥革命中,這個階級也沒有認識到群眾基礎的力量,革命的風並沒有吹到平常老百姓的家中,這一場革命僅僅是部分階級的革命。

雖然革命派在辛亥革命的前期在一定程度上發動了群眾的力量,但在清王朝被推翻後,革命派便拋棄了群眾,不但不領導群眾反抗封建軍閥,還對農民運動進行鎮壓,失去了人民群眾的支援。

最後,資產階級革命派也沒有一個徹底的反封建反帝綱領。面對封建體制改革的不徹底,面對帝國主依然存在幻想,這都是導致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作為一個政黨,他們沒有自己的武裝力量,由於實力懸殊,而對反動勢力步步退讓,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弱小與軟弱,使他們無法堅守自己的成果,導致辛亥革命的勝利曇花一現,在勝利的曙光初現之時就被袁世凱剽竊。

小結

儘管辛亥革命失敗了,但是民主共和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並且資產階級革命派大無畏的精神值得後輩永久流傳。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光輝的、不可磨滅的一頁,作為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值得我們的深刻思考。

經過這一場的革命拉鋸,我們愈發認識到正確尋找中國的出路有多麼重要,更是激勵了萬萬人走上革命救國的道路。我們無法否認失敗,但我們也無法否認失敗帶給我們的寶貴教訓。歷史的河灘上印著前輩們的足跡,那是在為我們探尋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