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音樂

讓學生做音樂課堂中的“自由天使”

讓學生做音樂課堂中的“自由天使”

音樂教學家柯達依認為:音樂教育首先透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家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進而獲得體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因此,音樂教師在上課不能把學生的安分守已放在第一位,學生稍有“活動”教師就嚴加管制,這樣的課學生難以對音樂進行感知,難以在音樂學習中營造一個和諧的內心世界,也不得於學生個性發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應解放學生,讓學生處於一個平等,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感受美,體驗美,在遊戲律動中唱歌,表演中去學習音樂知識,感受音樂魅力,使他們有個自由合作,自由想象,自由表現和自由創造的空間。

一建立新型師生關係,培養學生自由合作能力

首先音樂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過去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俯視學生的做法,而是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一起唱唱跳跳,甚至參加他們的遊戲,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氛圍。合作學習是一種共同的,開放的包容學習,可以透過討論,創作,演,唱,合奏,遊戲等等來體現。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小組作用,鼓勵合作學習,這樣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在學生實踐和課堂討論中,教師掌握著教學的主動權,啟發學生自由發揮。

二課堂上給學生自由想象的空間

音樂最具有創造性特點,最需要想象力的學科,音樂最大的魅力也在於你可以讓自已的想象無拘無束的馳騁於音樂中。音樂也是一種情感交流的過程,需要情感的參與,而情感需要培養,需要透過大量的聽覺感受來培養,這樣音樂才能為自已的心靈產生震撼,教師才能用這種感受引導學生被音樂感動。一次音樂課上,當我放了一首《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要求學生說說聽音樂後都想到什麼時,有的說明月當空的晚上,一群孩子圍坐在谷堆旁聽媽媽講故事,有的說彷彿看到了媽媽在舊社會的痛苦生活,有的學生甚至把聽到的音樂編成了故事,然後我讓學生圍繞“媽媽”這個音樂形象進行討論,使學生在寬鬆的氛圍裡充分展開想象,互為補充,形成更清晰,生動豐富的形象。學生的思想和音樂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最終讓學生領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音樂教學給所有的'孩子多一點想象的空間,你會發現孩子們的思維是多姿多彩的。

三課堂上給學生自由表現的機會

音樂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兒童學習音樂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的表現音樂再現和創造音樂形象,從而提高藝術表現力,發展創造能力,因此,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表現”這一教學環節就顯得必不可少,比如,學過一首歌曲後,讓學生根據自已的感受去富有表情的演唱,也可自編一段簡單的舞蹈隨樂盡情的表演,學生可隨樂曲的律動或用語言去描述自已的內心體驗,或用圖畫去描繪音樂所表達的審美境界。

學生的表演不僅得到了激勵自尊心,表演獲得滿足,更使沒有參加表演的學生看到這麼多同學具有令人羨慕的藝術才能,產生了身處這一環境,在這一集體中必須努力提高自伸的藝術素質的強烈願望,“表現”這一步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藝術潛能,突現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和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音樂能力形成,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四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創新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託蘭斯認為:創新能為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我認為首先應轉變觀念和建立良好的新型的師生關係,音樂課應是自由的,教師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充分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想象力,為了培養學生創造力,應摒棄“注入式”,採用“啟發式”並做到經常變換教學方法,如採用音樂遊戲,歌舞表演等多種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好奇心,有一次作曲遊戲中,我先讓學生把已學過的節奏型都說出來,然後學生按拍子自由組合,敲一敲,看這組節奏表達什麼樣的情緒,再填音樂演奏(用口風琴),學生因為已具備熟悉旋律的理解能力,創作出旋律都大同小異,與學過的歌有許多相似之處,我便進一步啟發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音樂家節奏:如動物叫聲,鐘的嘀噠聲,學生能說出許多節奏,我再給每一條小曲加上名字,如“動物園,時間小馬車”等,讓學生髮揮想象,可以一個人寫,也可以與小夥伴合作,經過自由發揮,學生創作了許多有趣的旋律,透過教師的啟發學生創新思維也在自由創作中得到了發揮。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和引路人,教師有責任為學生營造一個“敢想,敢說,敢做”的氛圍,當學生在探索與創造過程中因碰到困難而退縮時不要埋怨學生,應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鼓勵學生不要懼怕挫折和失敗,有意識去培養他們意志品質,讓學生在“音樂王國中”插上想象翅膀成為“自由天使”。

流行音樂可否進課堂?

A:流行音樂在課堂上、課本上都是沒有的。前幾年,我校的畢業晚會還是按教學的那套來搞。但前年開始讓學生自己搞時,我們發現流行音樂也登上舞臺了,這是一個突破。現在中小學、高師的教材裡都還沒有流行音樂。其實流行音樂也是一種音樂形式,讓學生透過接觸瞭解,才有判斷分析,何必一下子蓋住呢?我們不是希望流行音樂能馬上進課堂,但起碼要對它有個公正的評價。哪些是可以借鑑的,哪些是該批評的,要批判地接收,不能一味排斥。一味封閉排斥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B:其實青少年對流行音樂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問他們為什麼喜歡劉德華、張學友,他們回答大家都喜歡,但談不出自己喜歡的原因。流行音樂明快的節奏感確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徵或是十分膚淺的情愛觀,但他們沒有達到真正的音樂欣賞的層次,說明學校教育缺乏引導。教育部門應對這種普遍現象進行研究,真正地而不是從口頭上加強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使他們懂得怎麼鑑別流行音樂,並能區分它的優劣,從優秀的音樂中吸取營養,陶冶情操。

C:為什麼用"聽後感"的形式來考初二的學生,就是克服應試教育的模式,不用考唱歌,或者書面考試答題的方式,而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準備和收集資料。我在講解時,有些孩子聽著聽著眼裡都閃出淚花。很多同學答卷寫得很好,從題目上就看得出來,比如寫《黃河大合唱》的題目是"一把刺向敵人胸脯的匕首",寫第七樂章《保衛黃河》就用"戰鬥的號角聲",寫第五交響曲的用"扼住命運的咽喉",這些題目我覺得定得非常好,這說明孩子們都有思考,思想也很活躍。應該說他們大多還是接受了這種音樂。

D:音樂要百花齊放、不拘一格,但現在音樂老師教學時往往把古典音樂捧上天,把流行音樂貶得一錢不值。美育不能像德育,老是拿空的、遠的東西壓在學生頭上,學生會很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