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走向生活

關於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走向生活

一、課題的現實背景和意義

人的一生,音樂為伴。兒提時,我們伴著母親的《搖籃曲》酣酣入睡;稍大些,我們唱著“隊歌”、“團歌”光榮的在國旗下宣誓;口袋裡的MP3,車載CD,手機鈴聲,街頭音樂噴泉,大自然的聲響…… 在生活中人們已經離不開音樂了,音樂源於生活、表現生活。

一位哲人說過,“音樂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音樂藝術幾乎無時不有、無時不在”。音樂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音樂。當前,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他們有許多的音樂碟片、MP3,隨口就能哼唱幾首流行歌曲,可在我們音樂課上發現,尚有為數不少的學生歌唱不準、音樂知識模糊,甚至不喜歡上音樂課,我們的音樂教育離生活太遠了。

音樂新課程呼喚:讓學生的生活中多一些音樂。新教材注重讓學生的生活中處處有音樂,讓音樂伴隨學生身邊,使學生渴望音樂、嚮往音樂,讓音樂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新課標的出臺,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音樂教育者提出了警告:更新觀念,不斷學習,豐厚自身的知識面和文化底蘊,不斷探索和研究教學中的新課題新方法,如何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更好的進行音樂實踐性活動,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這是我們面對時代的籌碼,更是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音樂教師最大的挑戰。

二、課題的界定

音樂課堂教學生活化即在音樂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進行教學,透過師生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逐步獲得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多方面的藝術能力和素養,實現讓音樂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以至提高音樂素質,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預期目標

(一)研究內容:

1、音樂課教學內容生活化

(1)將學生喜歡的歌曲提前教學。

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那些歌詞貼近生活,曲調朗朗上口類歌曲,學生興趣較濃。開學初,將整冊的音樂教材粗粗瀏覽一遍,將受學生歡迎的歌曲搬到前面來上,能起到一個良好的開端作用。

(2)合理教唱校園歌曲

校園歌曲是學校音樂教育和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特徵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的社會歌曲。它情感的抒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著一定的個性化,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透過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一代新人的美好心靈與天真爛漫的氣質。校園歌曲與學生的生活比較密切,它那短小精練、活潑向上的鮮亮風格,很容易被學生接受,並給廣大孩子們帶來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遐想。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充分反映當代兒童的思想感情,並充分考慮到少年兒童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徵,選擇他們樂於聽,喜歡唱的生動有趣的歌曲。的確,題材熟悉易懂,旋律優美動聽的歌曲,使他們感到親切、真實且有吸引力。

一首首校園歌曲,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生活,唱出了他們的心聲。“讓孩子們唱自己的歌”,透過校園歌曲的演唱可以豐富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特別是那些思想內容健康向上、貼近學生生活及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校園歌曲,以真善美的藝術形象感染著學生,使音樂教育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指導學生體驗生活,增強了音樂學習的實踐意識,切實提高了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鑑賞音樂的能力,培養了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

(3)在生活中學唱歌曲。

教材中的每一首音樂作品都來自於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我們單純的把學生侷限在課本上、課堂裡,那麼,無論是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欣賞音樂能力的培養,還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都難以達到教育目的。我們應關注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需求和興趣,關注學生現有的經驗和能力,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絡實際。新大綱強調:音樂教學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與學生生活、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對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諸如新教材中已經出現的《紅蜻蜓》、《外婆的澎湖灣》、《讓世界充滿愛》、《同一首歌》、《天堂》、《大中國》等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的與現代生活關係密切的流行音樂、通俗音樂,以及如影視動畫歌曲——《孤獨的牧羊人》、《小機靈的歌》、《寶蓮燈》優秀歌曲,可以利用課前、課末五分鐘進行欣賞或演唱,同時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跟電視學、跟CD學,跟其他人學,提高學生的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才藝表演,演唱、演奏生活中的歌(樂)曲,嘗試用自己喜愛的音樂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獲得情感體驗。

2、音樂課教學方法生活化

(1)聯絡生活進行創編

在教學中,啟發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給熟悉的歌曲創編新的歌詞或改編部分歌詞,既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演唱新歌的興趣,同時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唱著自己改編的歌曲,創造力頓時被激發出來。

教材中有些歌曲易於用動作表現的話,應儘量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發揮想像,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學生對自己創編的動作特別有感情,因此練習起來也會很認真、很投入。

(2)深入生活尋找音樂

我們應該想法設法,拓寬學生學習音樂的渠道,改變狹隘、封閉的課堂式學習為開闊、開放式的音樂學習,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會,讓他們深入到生活中去找尋、感受音樂。比如去劇場看戲,去看爺爺奶奶的秧歌、腰鼓隊表演,去欣賞多彩的音樂會等;學校沒有象樣的樂器,可以鼓勵學生自制“土樂器”,如生活中的廢舊報紙、空易拉罐,幾隻空瓶或者空塑膠袋,甚至學生的文具,都能用來演奏打擊樂;還可把學生身邊的遊戲融入到學習中。

這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自身經驗出發,能很快的領悟其中的內涵,從而更好的感受和表現音樂。教師要善於利用這類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真正做到音樂課堂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生活,讓學生明確音樂來自生活。讓音樂充滿每個學生的心田,讓音樂成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夥伴。

3、音樂課評價方式生活化

曹理教授提出:“音樂學習成績評價,應採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綜合性評價方法。應根據平時觀察積累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寫出有針對性的總結性評語,使學生明確前進的目標。” 新《課標》也指出:要改變以往教師過分偏重知識、強調選拔的教學評價傾向,建立既關注結果更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因此,教師在對學生的音樂評價更應重視學生的生活學習過程,比如歌曲學唱方面,課堂上可以借鑑生活中倍受大眾喜歡的“音樂超級秀”、“星光大道”等形式,相信一定能獲得不錯的效果,還可讓學生把學好的歌曲課後到家中唱給父母聽,請他們做出評價;音樂欣賞教學中,對在學習中能做到認真聆聽的學生及時給予肯定,做出相應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獲。利用這種生活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態度及能力進行評價。

(二)預期目標:

1、透過音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生活是音樂的源泉,音樂來自生活,音樂表現生活。明確“音樂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音樂”,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2、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在創造中理解音樂,更多的去接觸音樂,瞭解音樂,讓音樂走進生活,從生活中捕捉音樂的美;讓生活融入音樂,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

四、課題研究的步驟

第一階段(20××、2—20××、6)

1、成立課題組,提出課題構想,請教專家,充分研討。

2、明確實驗目的,蒐集相關資料。

3、制定研究方案,組織研討。

4、透過認真學習、觀看《音樂課程標準》等相關的理論書籍,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鑑,進一步提高理論認識。

第二階段(20××、7—20××、10)

1、圍繞目標體系在任教班級中進行實驗操作。

2、進行課題教學展示活動。開展研討課,並將自己如何設計、如何教學、有何收穫等撰寫成較為詳盡的教學敘事。

3、撰寫有關教學論文,提出一些典型的教學案例。

第三階段(20××、11——2010、2)

1、圍繞教材開展一系列與課題相關的開放式音樂教學活動。

2、課題組做好總結,總結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調整實施方案。

3、組織成果彙報活動。收集整理課題資料,對課題研究進行全面總結,撰寫課題報告,請上級領導專家對課題研究進行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