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圖形影象/多媒體

運用多媒體最佳化音樂課堂教學

運用多媒體最佳化音樂課堂教學

運用多媒體最佳化音樂課堂教學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美的展現,而音樂課堂教學就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經,對於提高全民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幫助學生體驗美、感受美、表現美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不僅需要科學的教學方法與合理的課堂結構安排,更需要不斷更新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和提高教學水平。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這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領域發展的新技術,以其利用計算機的互動科學性、介面友好性、反饋及時性的特點,在教學中集圖文聲像多形態資訊為一體,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使複雜知識簡單化、使零亂知識條理化、彌補了課堂教學不足,給音樂教學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一 、引情激趣,營造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習產生的影響,遠遠超過教師的督促和簡單的說教。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體課件能將文字、影象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二、直觀形象,突破難點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遠大於靜態刺激,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學中,以靜態方式存在的教學材料,透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採用cai動態影象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小烏鴉愛媽媽》是一首兩聲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學生很少接觸過分聲部歌曲,為了讓學生在演唱時做到聲部和諧、音高、節奏準確,可以將高低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螢幕上,並且用“音訊解霸”分別錄製兩個聲部的伴奏。學唱時,輪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並且將歌曲中的漸強、漸弱等速度記號設定成“移動播放”從而提醒和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學唱歌曲。最後,在合唱時,還可以配上動畫mtv,指導學生看著畫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從中感受小烏鴉對媽媽的愛心。再如,教學《敲手鼓的小巴郎》時,由於此歌曲中的音樂記號較多,學生不易掌握,有v(換氣記號)#(升調記號)等,在歌單顯示時,把它們用不同的顏色顯示,並不停閃現,提醒學生在演唱時注意這些記號的變換。如《大鹿》中的後十六節奏,以及表現小兔求救心切的樂句。

樂理課對於學生來說是枯燥無味的,但又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可利用計算機整合化功能製作軟體,展示知識形成過程,為學生思維的條理化打下基礎。如在教授“八分音符”時,就可透過“小兔分瓜”的畫面,在螢幕上演示一個大西瓜平均分成八份的過程,並在每份上標上相應的節奏符號,讓學生形象理解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含義,這樣一來,學生彷彿在欣賞一則童話美術片,使之眼到、耳到、心到,聽得認真,看得仔細,這樣建立起來的音符時值概念,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三、最佳化教學,擴充容量

教學活動是一種複雜的資訊交流活動,透過多媒體輔助,可以最佳化提高教學效果,摒棄落後的教學方法,突破創新,擴大補充知識容量。例如在欣賞教學中,以前總是對錄音磁帶進行剪輯,不僅費時,而且效果不理想,但電腦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剪輯,使以前繁瑣的工作變得簡單,效果更佳。

《鴨子拌嘴》的樂曲發展順序是出發——到池塘——拌嘴——回家,在錄音時,可分四次將四個樂段分別命名錄制,播放時點選那個樂段,就會播放那個樂段,還可以將“拌嘴”這一樂段設定成迴圈播放,反覆聆聽,便於在欣賞時加深印象,對作品更深入的理解。

在欣賞《豐收鑼鼓》第一樂段主題時,第一遍播放時,採用原速,學生聽完後說表現的是人們敲鑼打鼓,喜慶豐收的歡騰場面,第二遍,我放慢了速度,學生聽後發現,歡快,喜慶的情緒沒有了,樂曲變得面目全非。透過這樣,讓學生認識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