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

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2、聯絡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初步體會詩句中對伏句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藉助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間聚散兩依依的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品味詩的內涵。

2、從平淡的描寫中領悟濃厚的情味。感受語言美和情境美。

教學用具: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戀的。我國的古代詩人為了表現彼此之間的友情,留下許多千古名句,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兩首古詩,這兩位詩人用不同的筆法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讓我們一首一首來欣賞。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贈汪倫》

1、初讀古詩。

(1)自讀《贈汪倫》,要求讀準字音。

(2)標出停頓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檢查自讀情況。

a、指名讀古詩,相機正音。

b、指名標出停頓。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學習古詩的學習方法。

師:我們學習古詩一般可以分為四步進行。(1)釋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4)悟詩情。

3、用這四步方法自學《贈汪倫》。

交流。

(1)釋詩題。

贈:贈送。

(2)知詩人。

作者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李白。汪倫是他的朋友,這首詩是汪倫為李白送行時,李白送給汪倫的。

(3)明詩意。

a、交流難解的字詞。

欲:將要。聞:聽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腳步打著拍子唱歌。

b、朗讀詩句。

開火車讀。

齊讀。逐行朗讀,理解。

c、指名說說詩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時候,忽然聽到岸上傳來腳

打節拍唱歌的聲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

(4)悟詩情。

a、李白描寫自己要走了,汪倫來送行的一件事,從詩中的哪些語句你體會到他們二人比潭水還深的情誼?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這感人的情景,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嘆與感激之情。你能來朗誦一下這首詩嗎?

指名朗讀,體會情感。

有感情地試背。

三、總結全詩

李白運用誇張的寫法,向我們表達了他與汪倫之間深厚的情誼。一個“忽”字既表現了詩人吃驚的心情,也緊緊抓住了我們讀者的心。全詩濃烈奔放,是李白的傳世名作,現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句話來表達朋友之間的濃情厚意。

再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齊背《贈汪倫》。

2、《贈汪倫》的作者李白運用誇張的手法,奔放的語言,抒發了自己與汪倫之間濃厚的情誼,而《過故人莊》這首詩的作者孟浩然則用細膩的語言,平淡的詞彙告訴了我們與人交友于平淡中見真情的真諦。

二、初讀古詩《過故人莊》

1、自讀,注意讀準字音。

2、劃出詩中不理解的詞語,準備交流。

3、指名讀詩,正音。

三、再讀古詩《過故人莊》

1、釋詩題。

“過”:訪問,“故人”:老朋友。

訪問村莊裡的老朋友。

2、知詩人。

簡介作者孟浩然。

3、明詩意。

(1)自讀,畫出難理解的詞語。

(2)交流。

具:準備。黍:煮飯的小米。郭:外城。

軒:窗子。話桑麻:閒談農家生活。就:親近。

(3)朗誦。

“開火車”朗讀。

齊讀。

逐行朗讀,逐行理解。

(4)指名試說詩意。

老朋友備辦了豐盛的飯菜,“我”接受邀請來到農家探望;只見綠樹將村舍環繞;青山在城牆外蜿蜒起伏;開啟窗戶對著屋旁的園地,舉著酒杯閒談農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陽節這一天,我會乘菊花開時再來探望。

4、悟詩情。

(1)這首詩非常平淡,你是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與友人之間的感情的?

(2)你喜歡讀讀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四、總結全詩

這首詩用詞清雅,彷彿拿出了一幅水墨畫放在了我們面前,畫中最濃的是友人間彼此惜別,不忍離去的畫面,讓我們再好好品味一下這優美的詩句。

訓練學生讀好古詩。

齊讀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1.板書詩題:春雨

2.解題: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教師範讀一遍,領讀兩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原詩有八句,這裡

(1)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

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指名讀詩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撇”。第二筆是撇。這裡“乃”是“就”的意思。

隨: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幹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分句講讀。

①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②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到,它就下起來了)想一想:為什麼詩人說它是“好雨”呢?(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③齊讀這兩句詩。

④指名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⑤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潛入”?(“潛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入夜”該怎麼解釋?(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進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

(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你說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⑥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師範讀。

(4)學生自練。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第一筆“橫折折折鉤”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口”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於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l”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佈置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雨”、“時節”各兩遍。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析:

古詩《雪》節選了4句,作者尤袤抓住子夜雪的兩個特點,將夜雪景色描寫得生動逼真,表達出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

《江雪》是一首五言絕句,這首古詩塑造了一個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釣的老漁翁的形象,表現了詩人清高、孤傲、凜然不可侵犯的心志,流露出自己不願與當權者同流合汙的感情。

設計理念:

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圖避免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誦讀詩歌,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是第1學段古詩教學的重點。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再現古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3、認識7個生字和兩個多音字;會寫11個生字,學會雨字頭、穴字頭。

教學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書寫11個生字。

3、透過誦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每當冬季來臨,我們就會經常看到雪花那輕盈的身影,夜裡漫天飛舞的雪花,有月光的映照下,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南宋詩人尤袤是怎樣讚頌這雪景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實處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朗讀,感知詩意。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詩,可以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2、同桌互相讀,聽一聽,他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3、指名讀。

4、這首詩,怎樣讀才能把它讀得更美呢?想不想聽老師讀一讀啊?(師範讀,指導學生讀出節奏和重音。)

5、請你像老師這樣讀,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體會!(自由練讀,讀中體會。)

6、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三、合作交流,理解詩意。

1、這麼美的詩句,你知道每句詩的意思嗎?下面就請同學們小組合作,互相說說對詩句的理解。

2、指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整體感知全詩內容。對學生理解困難的詞語重點指導。

3、由文入畫,提升理解。

學生觀察插圖,理解全詩,圖文結合,同桌合作交流,理解全詩內容。

四、感悟詩境。

1、作者尤袤就是用這樣樸實的語言,自然真實地將一幅夜雪圖展現在我們眼前。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讚美和喜愛之情。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2、配樂反覆吟誦,體會詩境。

五、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雪、窗、照”3個字。

3、學生練習書寫。

第二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上節課,我們欣賞了南宋詩人尤袤筆下的夜中雪景,然而,你們看見過在漫天大雪裡釣魚的情景嗎?唐代詩人柳宗元主看到了這樣的景象。這節課我們學習古詩第2首《江雪》。

二、初讀感知,想象畫面。

1、聽老師配樂朗讀,結合插圖在腦海中想象出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輕聲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想象畫面。

3、指名朗讀。

4、說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有些什麼,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三、進入情境,自主學習。

1、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2、學生交流。

(1)說。

①配樂,指名用自己的話說詩句描繪的景象: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著,接著下起了鵝毛大雪,一連幾天也不停,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見一隻鳥在飛,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見行人的足跡。但在冰天雪地裡,一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翁,卻孤零零地坐在一條小船上,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②誰還有什麼補充的?(指導對“蓑笠翁”的理解。他身上穿著的是——蓑;頭上戴著的是——笠;整個詞的意思就是——頭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

③與第1首《雪》對比,此時兩位作者的心情感受相同嗎?說說你的理解。

④帶著你的體會再讀一讀(自由練習、指名、齊讀)。

(2)畫。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簡筆畫。

②用詩句來描繪自己的畫。

③引導討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是如何在畫面上表現出來的?

(3)讀。

①指名讀。

②集體評議。

師指導朗讀停頓、節奏、韻腳。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③練讀。

想同學所描述的情景,邊想邊讀。

聽音樂感受詩的意境,邊聽邊讀。

④背誦。

四、識字與寫字。

1、課件出示生字,檢查字詞讀音是否準確。

2、合作交流識記方法,重點指導“驚、獨、釣”3個字,特點:左窄右寬。

3、學生按照田字格練習書寫漢字。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誦詩匯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2、看圖匯入: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那麼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

二、對話平臺

1、初讀:

⑴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⑵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⑶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讀:

⑴教師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⑵看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⑶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⑷彙報交流詩意。

⑸多種方式朗讀。

3、誦讀:

⑴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⑵學生自由練讀。

⑶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4、寫字:

⑴出示要寫的字:

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⑵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⑶教師示範,學生評價。

⑷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於寫字。)

5、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麼?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複習:

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複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2、自學:

⑴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麼方法來學習。

⑵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⑶彙報:

說說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⑷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3、細讀:

⑴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⑵指名讀,讀後評價。

⑶教師有感情地範讀,學生評點。

⑷學生找學習夥伴一起練讀。

4、誦讀:

⑴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⑵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⑶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5、寫字:

⑴出示生字:

楓、於,學生認讀,

⑵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⑶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如:

“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⑷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6、練習與拓展:

⑴出示課後“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⑵誦詩會,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5

一、識字寫字

1、在語境中整體識字:

⑴通讀古詩,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圈畫出不認識或認為容易讀錯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嶺”是後鼻音,要讀準。

⑵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自主識字。如,在課文下面的生字背景圖中找生字的讀音;可以請教老師或周圍的夥伴。

2、調動生活經驗識記生字:

出示生字,隨著提示語“我會認”,學生自願認讀自己會認的生字,並說說自己在生活中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曾見過這個字,是用什麼辦法記住這個字的。在交流中老師要注意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如:

“廬”:我遊過廬山,認識這個字。

“爐”:火爐,冬天我們家要生火爐。透過和“廬”比較,記住字音、字形及字義。

“吳”:我媽媽姓吳,口天吳。

3、個人情感體驗識字:

讓學生在會認、會寫的字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字,聯絡自己的情感體驗,說說為什麼喜歡。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熟悉的字組詞說話,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如:

“嶺”:我喜歡“嶺”字,因為山嶺是我們的綠色屏障。

“疑”:我喜歡“疑”字,因為我喜歡質疑,老師經常誇獎我,說我是個不懂就問的好孩子。

4、寫字指導:

⑴ “我的發現”:

“口”在左邊高又小(鳴),“口”在上下小而扁(吳、含)。“山”作偏旁豎折斜(嶺),“火”在字左捺變點(爐、煙)。

“含”字上邊“今”,“嶺”字右邊“令”,有點和無點,細心分辨清。

⑵示範講解:

“銀”字有兩個“豎提”,“艮”的豎提應略向下,長於金字旁的豎提。“窗”字字形複雜,學生容易忽視“囪”字上的小撇,建議邊示範邊領著學生一筆一筆地書空。

二、朗讀感悟

1、創設情境初讀:

⑴介紹詩人,激發讀大詩人詩作的熱情:

李白、杜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一個稱“詩仙”,一個稱“詩聖”。他們倆漫遊祖國的山山水水,寫了許多著名的詩篇。你們讀過他們的詩嗎?還想讀他們的作品嗎?自由朗讀本課的古詩。

⑵欣賞課文插圖,幫助學生感悟詩意:

出示掛圖或投影片,讓學生觀察本課兩幅插圖,感受大自然的美。

2、小組交流:

教師引導:李白看了廬山的瀑布,寫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絕句》描寫的是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周圍美麗的景色。你們看了插圖,讀了古詩有什麼感受,快說出來給同學聽聽。如:

讀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感悟到廬山瀑布的壯觀。透過看插圖體會到雲霧繚繞,瀑布像從天上流下來的一條河。讀杜甫的《絕句》,感悟到春天的色彩明麗,景色迷人。“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組成的春景圖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注意不要要求太高,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自讀自悟。

3、合作學習,熟讀古詩:

在小組提出不懂的問題,討論解決。在小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自己認為特別有意思的問題,提出來在全班討論和交流。小組集體讀古詩,為背誦做準備。

4、指名、全班齊讀兩首古詩。

5、進行朗讀、背誦比賽:

⑴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朗讀古詩的比賽,評出優勝者,大家議一議,他們為什麼獲勝。

⑵自薦參加背誦比賽,並評出幾名優秀者。

三、積累運用

1、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2、完成課後練習我會填。

四、實踐活動

課外選一首古詩,自己讀讀背背。在班裡開一次“古詩朗誦會”,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外學到的古詩。

五、資料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時期,同時也經歷了唐朝由極盛到衰落的轉折時期。李白一生懷著遠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在政治上也未能施展抱負。一生中寫下了上千首詩歌,其詩風格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暢,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詩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內容豐富多彩。前人編注的李白詩文集中,以清王琦所注《李太白詩集》較為詳備。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詩人。天寶三載(744)在洛陽與李白相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安史之亂前,居住長安近十年,抱負不能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的黑暗政治有較深的認識。杜甫的詩歌廣闊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過程中的社會面貌,真實地反映了各階級階層的動態、思想及矛盾,多方面表達了當時人民的願望,是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以古體、格律詩見長,風格多樣,意境廣闊,情感深沉。有《杜工部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12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所、牧“等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地朗讀古詩。

【教學難點】

背育古詩。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老師範字。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誰願意將課外學飛的古詩背育給大家聽?

2、這節課我們學習一首新詩。

3、請大家注意觀察圖畫:

(老師貼出圖)

誰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

(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正在看什麼)

他到底看見了什麼?讓我們一起藉助拼音讀,讀古詩《所見》。

二、初讀古詩,記憶生字

1、自己讀完古詩後,讀給大家一聽,互查讀音。

2、將本詩要掌握的生字圈出來讀一讀,同桌交流記憶。

3、老師反饋:

⑴出示生字卡片:

所、牧、蟬、閉、材、童、黃、詩、指名讀準字音。

邊讀老師邊按詩的順序擺放生字卡片。

⑵分析記憶:

這麼多生字怎樣快速的記住呢?

①熟字帶生字:

推──捕蜻──蟬共──黃認──詩

聽──所意──童親──立放──牧

②編兒歌記憶:

一戶一斤米──所人才進大門──閉

騎牛寫文章──牧由到共裡共加隊──黃。

③開火車抽讀生字卡片。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1、將這些生字帶入詩中,誰願意給大家讀讀。

(指多名學生讀詩)

2、自由讀詩:

結合圖想想,詩人都看到什麼啦?再與同桌交流。

3、請學生簡述詩意,老師相繼補充:

學生:詩人看到一個放牛娃騎著一頭老黃牛唱著歌,他的歌聲非常響亮,振盪著樹林。可他聽到了蟬的叫聲,想要去捉蟬,於是馬上閉上嘴停止了唱歌。

老師:同學們想像一下,閉上嘴的小牧童會怎樣做呢?

學生甲:騎在牛背上盯住蟬。

學生乙:不,牧童從牛背上下來,準備去捉蟬。

學生丙:牧童從牛背上下來站在地上,先看好目標,然後去捉蟬。

老師:看到這樣的情景,在大家說產應該怎樣朗讀這首詩呢?

四、在意境中誦讀古詩

1、自由讀練。

2、扮演詩人到圖畫前誦讀古詩。

3、背育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自己描紅找關鍵筆畫。

2、教師出示範字:

請學生說說關關鍵筆畫。

3、學生獨立臨寫。

4、同桌交換課文互相寫。

5、展示評價。

六、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匯入新課

1、古詩《所見》,說說詩人的名字。

2、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讀詞語:

所以所有放牧特草關閉閉路電視黃牛特童古詩

3、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3課古詩兩首中的另一首詩。大家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麼?

小池。

二、初讀古詩,識記生字

1、這首詩是誰寫的?

(楊萬里)老師簡介:

楊萬里是南宋著名詩人,他的詩人大多數也是描寫自然景特的。

2、藉助拼音讀古詩:

要求讀準字音,圈出生字。

3、集體認讀生字:

池、惜、陰、晴、柔、露。

學生邊讀老師邊將生字卡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

4、交流記憶方法。

5、集體反饋:

⑴熟字帶生字:

地──池明──陰錯──惜情──晴霧──露。

⑵編兒歌記憶:

把矛放在木頭──柔。

6、再讀古詩:

看誰字音讀得準。

三、精讀古詩,體會意境

1、聽老師範讀:

說說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時候的景色?從哪兒看出的?

學生甲:夏天的景色,因為夏天荷花開。

學生乙:夏天的景色,夏天的時候有蜻蜓。

2、除了同學們說到的這些景物,你還從詩中看出有什麼景特呢?

學生甲:有泉水。

學生乙:還有樹。

3、那還有沒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泉眼、晴柔)

老師簡單講解:

泉眼就是泉水流出的口。晴柔就是晴天的美好。

4、根據你對古詩的理解,找到小夥伴再讀讀古詩。

5、推薦讀。

6、練習背誦。

四、課後延伸

1、齊背13課的兩首古詩。

2、請每個學生收集描寫夏天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五、板書設計

13、古詩兩首

小池惜晴柔

六、課堂作業設計

照樣子填一填:

放:放牧放羊

牧:________

晴:________

惜:________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明確學法

1.揭題。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我國古詩寶庫中,尤以唐代的古詩最著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唐詩。

2.回顧。過去,大家都學了不少古詩了,怎樣來讀古詩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小結。(可以根據註釋、查工具書、查資料、請教等)

【設計意圖】

開課伊始,透過“怎樣來讀古詩”一問,引發學生思考;再透過師生間的相互啟發,明確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有助於順學而導。

二、合作學習,弄清詩意

1.自由閱讀兩首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個別抽讀,齊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音)

3.自學古詩。(用小結的方法弄清詩句的意思,先個人自學,再小組內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學生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

⑴《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說說題目的意思,哪個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說說整首詩的意思。③齊讀。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②齊讀。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圍繞一個“讀”字進行:一是讀準,二是讀通,三是讀懂。在讀的過程中,採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為了讓合作學習更為有效,注意了以下三點:第一,先自學再合作,使合作學習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學習有任務,有分工;第三,合作學習的效果有檢測,這樣的學習能落到實處。

三、想象畫面,深入玩味

1.創設情境。伴隨著古典樂曲,教師描述每一首詩的具體背景,聲情並茂地範讀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閉目想象畫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這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閱讀深入點“送”,因為“送”是兩首詩共同的理解點。可在學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思考:同樣寫“送別”,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指導學生抓住詩篇中的關鍵字詞去品味。

不同點:送別的地點不同;送別時天氣、情景不同;送別時心情不同……

相同點:同是寫送朋友;同是寫朋友離別時的依依難捨之情……

(結合學生體會,啟發、指導學生對比著入情入境地朗讀,在理解中反覆詠歎這兩首詩)

【設計意圖】

樂曲聲由開始第一首時的明快、激越,轉為第二首時的舒緩、低沉和悲涼,再加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這樣便可很快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此同時,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朗讀,在相互對比、相互映襯中形成了一種閱讀磁場,有利於學生去品味、去研讀。雖然兩首詩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讓學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啟發學生比較、研討,在比較中發表真切感悟,反覆咀嚼,品嚐詩“味”,並透過學生的想象、朗讀以及對字詞的品味,來豐富學生內心的詩意世界,層層深入,讀出情味!

四、切己體察,餘音繞樑

1.背誦。播放古典樂曲,學生自由背誦。

2.寫話。李白和王維的這兩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依依不捨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濃濃的友情。聯絡個人經歷,說說自己對友情的感觸,或親身經歷的難忘友情,再寫下來。

3.引入。這兩首古詩僅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兩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情真意切的古詩名句,請看: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請大家課外去找找,去讀讀,再背一背。

【設計意圖】

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讀文字,而是讀自己。因此,讀書要切己體察,讓學生聯絡個人經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課文結束前,補充課外資源,讓學生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熱情,可謂回“味”無窮。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

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五、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⑴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⑵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六、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七、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一、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⑵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⑶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⑵交流學習收穫。

⑶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⑴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⑵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四、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9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2個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在學習中養成讀書、識字、寫字的良好習慣。

3.喜歡學習古詩。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課前準備】

識字卡片、掛圖、小黑板。

一、引入

1.交流有關詩人李白、杜甫及他們的詩歌的資訊。

2.從《絕句》引出“五絕”“七絕”,適當介紹該類古詩。

二、學生字

1.檢查預習情況:試讀課文。

2.自主識字:自己拼讀生字,邊讀邊想怎樣記住字音、字形。

3.認讀9個生字,介紹識記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學生用卡片清讀生字。

5.認字遊戲。

三、學習《望廬山瀑布》

1.讀題,瞭解題目意思。

2.自讀課文、練習讀通順。

3.合作學習:讀詩句,看圖說話,感知詩意。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意會詩的意境。

5.自主選擇方式背誦古詩。

四、寫字

1.認讀第一首詩4個要寫的字。

2.共同研究並寫好“流” 字。

五、遷移方法,學習《絕句》

1.談談自己想怎樣學習《絕句》。

2.小結方法。

3.獨立或合作嘗試。

4.學習彙報。

六、總結

本課設計著力從如下方面體現立足基礎,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

一、紮紮實實,為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語文素養是靠點點滴滴的語文基礎和長期持之以恆的語文實踐積澱、整合而成。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和能力,是語文素養摩天大廈的基石。根基的紮實、牢固程度至關重要。本課教學在識字、寫字、讀書、說話等基礎教學方面目的明確,嚴格要求,一絲不苟,像“流” 字的書寫,從觀察,到揣摩字的結構,筆畫的改變、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佈局,再到一筆一畫認真臨寫,既抓住了寫字的能力培養,又注重陶冶情操,讓學生感受漢字書寫所體現的規範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讀訓練,從認清字詞的通讀,藉助插圖意會詩意的熟讀,到直抒胸臆,昇華情感的美讀,循序漸進,重在精品的積累,形成語感,獲得美的享受,激發學習興趣和期待。

二、改革方式方法,激勵自主實踐並實現超越

方式方法的選擇、確定,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實效為原則的。本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以教材為憑藉,創設了各種各式、寬鬆和諧、富於情感、能讓學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聰明才智的活動。例如開課時的資訊交流,能引起對課外積累的重視,擴充套件資訊量,讓知識面廣的同學露一手;介紹生字的學習方法,能點燃思維的火花,共享資源,運用方法解決問題,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自擇方式的朗讀展示,看圖寫話,讓他們口吟、眼看、耳聽、手寫、腦記,各種感官參與,有利於個性發展、差異發展;舉一反三學《絕句》,更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自由的時空,發展的平臺。整節課,獨立,合作學習適時安排,學生在這種情境中,不是等待別人的授予,而是在師生、生生間的互動中自主建構生成知識、形成能力,經歷實踐,情感、價值觀同時獲得轉變,在自奮其力中實現超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透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所見

一、複習匯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幹什麼?知了又叫什麼?

(蟬)

3、出示圖:

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

師範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

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

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這首詩我透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邊看邊說。學生較快理解,並能背誦。

第二課時

小池

一、背了《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1、個體自學:

⑴ 學生自主讀古詩。

⑵ 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⑶ 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⑵ 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⑶ 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⑷ 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饋:

⑴ 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⑵ 誇一誇,幫一幫:

① 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② 展示:

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麼?

③ 幫一幫:

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④ 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這首詩前兩句學生較難理解,透過反覆的朗讀中理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1

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聯絡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領悟兩首詩描繪的情景。

4、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春天田園風光的美好和鄉村兒童生活的情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美好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透過朗讀、背誦,感受詩篇的語言美和情境美,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構建閱讀話題。

1、引導學生談談春天的美景。

2、學生交流描寫春天的古詩。

3、引出詩題,介紹作者。

二、初讀全詩,讀準讀通。

1、學生自讀。

2、教師檢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記住字形。

4、指導書寫。

你認為其中的哪個字最難寫?應注意什麼?

教師範寫,學生描紅、臨寫。

5、反覆朗讀,正確連貫認讀。

三、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分小組討論。

2、彙報,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重點理解:草長鶯飛、拂、堤、醉春煙、紙鳶

3、同桌互說詩句的意思。

4、集體交流。

5、再讀全詩,讀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詩句,再現畫面,練說。

2、讀了這首詩,你想到了什麼?

3、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當時你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4、背誦全詩。

五、拓展練習。

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小故事,新增到自己的成長檔案袋裡。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背誦《村居》。

2、說說詩意。

二、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揭示課題,介紹作者。

2、同桌討論題目意思。

3、自學全詩,解詞釋句。

(1)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2)邊讀邊想,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4、集體交流。

(1)指名讀,正音。

(2)理解詞語:籬落、疏疏、徑、樹頭、未成陰、急走

(3)點名逐句理解詩意。

(4)看圖連說詩意。

(5)再讀詩歌,讀出感情。

5、深化理解,領悟詩情。

(1)自讀,體會詩歌描繪的景色。

(2)理解“飛入菜花無處尋”。

(3)聯絡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感悟。

三、課後拓展練習。

根據《宿新市徐公店》的詩意,畫一幅春景圖,向班級牆報投稿。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2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同學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還記得哪些?請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出塞》,板書課題。

2、這首詩飽含對出征將士的憐惜之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

1、自由讀全詩,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弄懂字詞。

2、交流學習的情況。

三、理解詩句

1、讀你喜歡的詩句,再說說喜歡的原因。

2、交流學習,教師點撥。

注意體會但使、飛將、不教等詞的意思。

引導學生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意思。

3、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說,然後全班交流。

4、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全詩,透過互評交流方法,提升朗讀水平。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瞭解時代背景,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的意思。

3、帶著憐惜邊關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讀古詩。

五、背誦古詩

示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內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第一首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初讀本課兩首古詩,大致瞭解異同。

3.引導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瞭解有關“送”的內容。

4.師生互動,瞭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瞭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評:在師生交流中,透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註釋瞭解詩的大意,並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下揚州”“孤帆”“盡”“唯”的意思。

(2)提出疑問,並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為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點評: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為學生理解後兩句詩埋下伏筆,可謂講在“關鍵處”,有畫龍點睛之妙。)

2.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點評: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為一體。)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3.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後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後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後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評: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因此多樣化的反覆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歸納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2.略讀第二首詩。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遙”“應”“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詩句,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標:根據詩句想象兩個小孩的可愛形象,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唐代有一位詩人胡令能,年輕時當過修理鐵木器的工匠。他愛寫詩,寫詩出名後,遠近的人還叫他“胡釘鉸”。有一天,他來到鄉村迷了路,四下張望,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孩。他想向小孩打聽路怎麼走,可是小孩在幹什麼呢?

出示圖片。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詩——《小兒垂釣》。

2、板書課題,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

分別講講“小兒”和“垂釣”各是什麼意思?

二、初讀。

1、板書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出示詞語:蓬頭稚子垂綸莓苔遙招手不應人。指名讀,齊讀。

3、學寫生字:稚,側。學生描紅。

4、指名多人讀詩。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提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蓬頭:頭髮很亂的樣子。稚子:小孩子。(引導學生對照插圖,瞭解這裡的“蓬頭”其實是指由於孩子較小,頭髮細柔而不易扎束,並不是真的亂蓬蓬。)綸:絲線,這裡指釣魚線。垂綸:釣魚。側坐:側著身子坐,帶有隨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問:向人打聽。遙:遠遠地。應:應答。

2、指名多人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透過評價激勵與引導學生。

四、練習表演,理解詩情。

1、古詩是高度的濃縮了的文學作品,簡潔明快的幾十字,有的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有的就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的就像《小兒垂釣》這樣,是一幕生動有趣的情景劇。你們想演一演嗎?

小組合作,練習表演。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問他們原因。

2、小組表演。第一組教師採訪。第二組開始讓學生採訪和評價。

要點:(1)這個學釣魚的小孩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你在表演中透過什麼來表現的?(2)為什麼這麼遠招手?招手是什麼含義?

隨機板書:認真專心天真可愛

五、學習《池上》。

1、短短28個字,簡簡單單的“遙招手”這個詞,詩人胡令能向我們描畫了一個專心學釣魚的可愛孩童的形象。孩子永遠是人們心中的開心果,也是詩人非常樂意表現的一個主題。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另一個詩人的一首“童趣詩”(板書)。

2、猜詩人。出示《池上》,師範讀。

3、生自讀,讀準,讀通,努力理解。

4、學生交流詩意。指名說,評述對詞語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說,基本到位後同桌互說。

5、體會“童趣”。領悟這首詩是透過什麼來表達童趣的。

引導學生對“偷採”進行探討,透過“不解藏蹤跡”一句(對照插圖)體會小孩的行為與“偷盜”是不同的,詩歌正是透過這句反應了小孩的天真純樸。

6、練習讀背。

六、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童趣詩”,詩人透過學釣魚和偷採白蓮這兩件小事,為我們描繪了兩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七、作業。

1、蒐集其它“童趣詩”讀讀背背。

2、讀背這兩首古詩。

板書設計:

小兒垂釣 池上

蓬頭稚子學垂綸, 童

側坐莓苔草映身。 趣

路人借問遙招手, 詩 不解 藏 蹤跡

怕得魚驚不應人。

認真 專心 天真 純樸

天真可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篇15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麼?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後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豔,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淨慈寺就脫口稱讚:“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透過對西湖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彙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路瞭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善於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詢,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後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瞭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麼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髮現後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