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讀書筆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通用12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1

一個人無論在哪個行業,從事何種職位,要想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必須在思想上養成以下五個習慣。這些習慣是使管理者達到卓有成效的要素,也是本書的主題。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用在什麼地方。他們所能控制的時間非常有限,他們會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有限的時間。

有效的管理者並不是一開始就著手工作。他們會先記錄和了解自己的時間用在了什麼地方;然後管理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佔用的時間;最後,他們將“可自由運用的時間”集中成大塊連續性的時段來使用。

時間是一種最特殊、完全不可替代和最不可缺少的資源。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耗用時間,所以有效的管理者非常珍惜自己的時間。

在時間的管理中,管理者常低估了完成一項任務所需的時間。相反,有效的管理者對時間需求的估計寧可有餘,而不可不足。如果你想影響別人,至少需要一小時以上;那麼你想和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限關係,就需要更多的時間。零碎的時間,等於沒時間,必須將零碎的時間集中起來使用,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界的貢獻。組織的命運繫於成果,而組織的成果源於外界。有效的管理者,並非為工作而工作,而是為成果而工作。他們將焦點放在對組織成果的貢獻上,而不是一味埋頭苦幹或強調自己的職權,這樣才有助於他們突破本身的專長和所屬部門的限制,使他們看到整體的績效並且更加重視外部世界。有效的管理者會思考別人需要什麼和能理解什麼,然後作出相應的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善於利用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上司的長處、同事的長處和下屬的長處。他們還善於抓住有利的形勢,做他們想做的事。他們不會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處上,也絕不會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

任何人都有缺點,管理者的任務就是充分發揮每個人的長處,使他們的缺點不發生作用。充分發揮人的長處,是組織存在的唯一目的。用人的決策,不在於如何克服人的短處,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識人所長和用人所長,應是有效管理者的一項基本能力,是一個組織工作是否有效的關鍵。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於少數重要的領域,在這少數重要的領域中,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就可以產生卓越的成果。

有效的管理者總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做,而且一次只做好一件事。我們越能集中時間、努力和資源,我們所能完成的工作也就越多。要事優先,還包括正確看待過去的成功和失敗。任何計劃,如果無法證明其確屬有效及需要,就應立即放棄。

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善於做有效的決策。有效的決策,也就是如何按正確的次序採取正確的步驟。管理者知道一項有效的決策,總是在不同意見討論的基礎上做出的判斷,它絕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他們知道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並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決策。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繚亂的戰術。

在今後的工作中,無論是否身為管理者,我們都要不斷的養成和保持這幾項習慣,讓我們的工作和自身都變得卓有成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2

1、當蘇聯解體以後,德魯克認為美國一國獨強的局面是不健康的,他縱觀世界各個國家,認為富有活力和樂觀精神的中國才能與之抗衡,他對中國的崛起有著殷切的希望,他認為中國有可能朝著好的方面發展,也有可能朝著壞的方面發展,因此在中國培養大批有道德和有效的管理者至關重要。

2、中國的發展固然需要大公司和精英人才,然而中國90%的組織都是中小型和地方性的,他們必須發揮作用,單靠大公司,不能滿足一個健康社會所需要的各方面功能。

3、中國最大一個弱點就是作為一個大國,就是沒有足夠受過教育的人,但中國有一大批能幹的人學會在實踐中克服困難取得成效。這樣的人可以領導中小企業和地方性組織,建設一個發達的中國。

4、德魯克主張以創新這類演進的方式來解決發展問題,一生致力於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變革手段,而延續的根基在於普世價值觀。

5、經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值得人們一讀再讀,常讀常新,它不會代替你作出決策,制定方案,但是他會幫你理清思路,從任何變化中發掘本質,找到歷史淵源。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3

無需多說,管理大師德魯克的經典之作。雖然書中的有些觀點我們可能在很多經管類書籍上都能看到,但想想在六十年代就提出這些現代化管理的觀點,實屬不易。比如管理者的概念的延伸,就很明確的表達了知識工作者與體力勞動者的工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不同。廣義上講,其實管理的概念覆蓋到我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否組織正式任命的管理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總會有一部分工作需要科學的管理方式的指導。大到對企業的整體管理,小到對某個客戶、某個專案的管理,再到自我的管理,無不滲透出科學管理的重要性。時間管理的觀點現在對我們而言已經不再陌生,各種各樣專門討論時間管理的培訓和書籍有很多,本書以一種非常簡明實用的方式描述瞭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方法,總結了時間管理的精髓。其實對於一線的管理者(這裡所謂的一線管理者是指管理規模在二十人以下,並且不能完全脫離直接生產活動的管理者)來說,在時間管理上,還不應該算是非常大的問題,畢竟必須要處理的非生產性行政事務還不算太多。個人認為,一線管理者的難處和重點應該在於角色的把握和轉變上,其實在不同的組織文化中,對於一線管理者的期望和定位有很大差異。

有的組織需要把一線管理者看成是能夠以表率作用帶領下屬工作的角色,比如軍隊或生產企業,連排班長在作戰時應當是衝在最前面,作戰能力最強的人;而有的組織則把一線管理者定義成管理和協調功能更強的角色,比如政府機關。所以在從員工到一線管理者,再到高階管理者,正確認識角色的變化,把握不同位置不同工作的重心和核心應該說是很關鍵的。而角色變化的核心則在於價值觀的調,組織對於管理者的期望是能帶領隊伍前進,營造健康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氛圍,創造有效的利潤或價值,但如果個人仍然以優秀員工的價值觀去評價工作表現,必然會出現心理上的落差,找不到成就感、感覺工作沒有價值則是這種狀態的明顯體現。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一線管理者對於職業發展來說,是一種機會,也是一種風險,能正確把握角色轉換,處理好工作與個人發展的關係,就可以很順利的過渡到高階管理者,但如果不能正確把握機會,卻有可能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惡果。尤其是工作單位發生變化時,找工作時的心態就很難處理了。其實我的觀點倒不是說高階管理崗位一定是個人職場追求的目標,技術方面的專家也是一條不錯的發展道路,但不管如何發展,正確把握自己的目標和組織的期望之間的關係,是個人能在組織中健康愉快工作的關鍵。

要事優先,也就是分出工作任務的先後次序,實際上應該說是和時間管理關係比較密切的一個話題。能從眾多的任務中進行分解篩選,透過授權或其他方式排出該親歷而為的工作,是管理者必須具備而且要表現優秀的一種能力。管理的層次越高,任務越多越重,越顯出這種能力的重要性。如果你看到某位管理者看起來每天都被下屬包圍著,那麼要麼就是授權沒做好,要麼就是下屬的工作能力太差。

我能貢獻什麼,應該是每一個職場人士需要時常思考的問題,自己是不是真的想在組織中有所發展,還是隻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如果分配給你的每一項工作都能想到這份工作的分配者的意圖並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超出他的期望,那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生存空間和成長機會。

這本書確實是一本經典之作,書中提到的很多觀點都是非常實用而且值得我們思考的,難怪這本書也是德魯克本人推薦的兩本書之一。這本書的翻譯也非常不錯,看得出來,譯者確實通讀並且深刻領會了其中的觀點,而不像有些外版書,翻譯得生硬晦澀,總讓人感覺讀的不痛快。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4

1、他一生致力於在延續和變革之間尋求平衡,創新是保持動態平衡的變革手段,而延續的基礎則是維繫人類社會存在的那些普世價值觀,包括同情與包容、誠實與正直,以及讓個人享有自由與尊嚴並同時承擔起責任。

2、管理得好的工廠,總是單調乏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發生。這使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於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海爾:創造了日清工作法,即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將每項工作的目標落實到每人、每天,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氛圍,大到一臺裝置,小到一塊玻璃,都有人負責。每天下班前要根據目標對工作完成的情況日清,而日清的結果又與其本人的獎罰激勵掛鉤,這樣便形成了目標、日清、激勵三者間的閉環最佳化和良性迴圈。

3、德魯克所言,在組織而言,需要個人提供其貢獻,在個人而言,需要組織作為達到個人目的的工具。即每個人對組織的貢獻,是體現在如何能以最快速度去創造和滿足使用者的需求;而組織為個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援其實現這一速度。

正如德魯克所言,總有人單獨作戰,無一部屬,然而仍不失為管理者。

4、但是判斷管理者的標準並不是下屬的多少,而是其成果對公司的影響。德魯克將那些促進機構有效運轉,負有行動和決策責任的知識工作者都稱為管理者。並提出了現代組織管理的核心在於自我管理的思想。

5、德魯克認為:作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必須在思想上養成如下的習慣: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產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視對外界的貢獻;

(3)把工作建立在優勢上他們自己的優勢,善於利用自己的長處,上級、同事和下級的長處;

(4)精力集中於少數主要領域;

(5)善於做出有效的決策。

6、管理者的價值在於依靠自身的知識、才幹和貢獻意識,促進組織產生成果。

7、孔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8、第一個決策要領是,弄清決策事項的性質。有效的決策者絕不會就事論事尋找對策或方案,而總是把遇到的麻煩當做表面現象,相信真正的問題一定隱藏在背後;必須設法弄清楚事實,弄清楚這是一件什麼事情,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和全貌;然後形成思想觀念,形成所謂的高層次概念性認識;最後從高層次觀念入手,尋求解決問題的系統方案。

9、對有效的管理者來說,真正需要做的決策不會太多,也不可能太多。這裡的關鍵是,要學會區分例常事件和例外事件,學會制定原則、政策、制度或規程,透過授權,讓工作者或當事人去處理重複發生的例常事件。

10、第二個決策要領是,確定目標及其邊界條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5

一直以來,我認為管理講的是天分,講求的是個人才能,注重的是個人魅力,而書本的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我的想法卻改變了。

德魯克講到的“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瞭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標。一個人要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賦、個人才能、個人魅力,更要注重後天的學習和提高。這樣才能與公司共同成長和提高價值。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善用時間、講求貢獻、善用人才、要事優先及有效決策。可以說,德魯克先生教了我們卓有成效的五招,這五招看似簡單,但是要學好、學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地基礎上,充分理解這五點的內涵,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談談我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感想。

一、時間管理——善用時間

讀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後,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平時大多數普通人浪費了大量的自認為沒有浪費的時間。我深刻認識到,時間正是像德魯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資源。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於工作的時間更為有限,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於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

正如德魯克先生教給我們的那樣,首先要診斷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麼使用的,然後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力親為的。然後是要統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績效管理——講求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並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德魯克先生的這句話直接道出了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才能看到組織的整體績效,才能使我們卓有成效。

重視貢獻的管理者能夠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因為他們重視貢獻使自己擁有更高的視野,使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貢獻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只有期望為組織做出貢獻的人才會主動去思索“我能貢獻什麼”,才能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三、人員管理——善用人才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運用每一個人的長處來共同完成任務”。可見,管理者要想卓有成效,必須充分發揮人的長處,這樣整個組織才能得以卓有成效。組織裡的每個人都是各有所長的。作為管理者,能夠充分了解到每個人的長處所在,並且想辦法使其長處充分地發揮出來,充分發揮上司所長、自己所長、同事所長,只有這樣才能使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戰鬥力更強,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才能使管理卓有成效。正所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組織的突出特點正是內部成員所有長處的總和,發揮每個人的所長,也就是善用人才。

四、工作管理——要事優先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想要做好一件事情,那麼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其中。因為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即使在同一時間內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也不見得真能做好,至於同時做多件事情就更不必談了。為了達到卓有成效,有效地利用我們的才能,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集中一個人的所有精力在一件事情上。

德魯克先生在此重點是要告訴我們,要先做重要的事情。前面已經說過,人的工作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管理者的時間更是極為重要,所以管理者要本著“要事優先”的原則,利用較長的連續性的時間優先做對組織有大的貢獻的工作。這一點和我們在哲學上學到的處理問題的一條原則很相似,即認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優先解決,因為有的時候事情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決定最後的結果。

凡事都有個先後的順序,但是如何決定事情的優先是件很複雜的事情,好在德魯克先生幫助我們總結得出了幾條確定優先次序的重要原則即:重視將來而不重過去;重視機會,不能只看到困難;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德魯克告訴我們的“要事優先,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原則,對於年輕的管理者來說更具有指導意義。他不僅給我們提供了決定優先事情的原則,而且還教育我們要腳踏實地、一心一意地做好所面對的事情。

五、決策管理——有效決策

德魯克先生告訴我們,一項有效的決策常常在多種不同且互相沖突的見解中產生,它決不會是一致意見的產物。這也是做出有效決策的基礎,只有這樣的決策才是成熟的且經得起推敲的決策。這點啟迪了我們,在做決策時要容得下異己意見的存在。

德魯克先生透過研究發現,有效的決策者都具有相同的特性:他們在做出決策之前,都著眼於具有戰略性的最高層次的觀念性認識。隨後,他提出了有效的管理者做出有效的決策時的五大特徵,即:

一是要確實瞭解問題地實質,如果問題是經常性的,那就只能透過一項建立規則或原則的決策才能解決。

二是要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時必須滿足的界限,換言之,應找出邊界件。

三是要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案是什麼,以及這些方案必須滿足什麼條件,然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和讓步事項,以期該決策被接受。

四是決策方案要同時兼顧執行措施,讓決策變成可以被貫徹的行動。

五是在執行過程中重視反饋,以印證決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

德魯克的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雖然寫於1966年,但是其基本的理論和思想,在四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影響著許多現代的管理者,在現代企業的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先是將自己有效管理起來,然能進一步去影響、指導他人。可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確有過人之處,值得我們用心學習,也正是多讀書多學習,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魯克的一本經典之作,在四十年後的中國,被公認為年度最值得閱讀的十本書之一。相對於其他深奧難懂的管理學著作,這本書的確稱得上“簡單”,書中八個章節闡述五個重點,條理清晰,字字珠璣。由於我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3個月,以前在大學中學到的管理學知識很淺顯且由於對管理學那些大部頭的理論著作有一種天生的畏懼感,所以,這本書在我看來,還是有一些地方沒有完全看懂。

德魯克首先是一個社會生態學家,一個社會生態學家對管理學有這麼深的見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兩個同屬於一個大的學科範疇內的研究方向。從表面上看起來兩個研究方向可能風牛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後,往往能結合兩者共同具有的優點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說,用完全不同的學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現象、定理、公式、規律,可能會有不同的發現。

比如很多心理學家研究管理學,用心理學理論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經典的管理心理學定理,並獲得諾貝爾獎。這其實是一個眼光的問題,也是一個看事情角度的問題。早年一個很流行的廣告,一個小女孩告訴自己的媽媽,蘋果裡有星星,媽媽不相信,“蘋果裡怎麼會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媽媽拉過來,把蘋果橫向切開,裡面果然有星星!原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切蘋果要縱向切開,從來都沒有嘗試過橫向切開會有什麼發現,但是可愛的孩子沒有經過定勢思維教育的訓練,敢於大膽的嘗試,於是,從蘋果裡發現了美麗!

這是一本很簡短的書,除了第一章標題“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強調讀者卓有成效學得會,以及最後一章結論: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強調讀者一定要學,一定要會。在短短的175頁,八個章節當中,提出了五個重點,依序為時間、貢獻、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以及有效的決策。夠簡單了吧,只要你學會掌握時間,重視貢獻,發揮人的長處,學會要事優先以及做有效的決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

簡單歸簡單,學得會不等於做得好,很多武俠小說中的男主角,剛開始時只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愣小子,後來偶得一武功秘籍,剛開始練時,還很稚嫩,但是,經過不懈的努力,苦練了N年之後,終於成為名震武林的大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須要透過不斷地實踐,最終才能將追求卓越變成一種習慣,才能發揮出無窮的威力。

在一個公司中卓有成效講究的是績效,績效的好壞,要有個客觀的標準。判定的結果才會讓人心服口服。讓知識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讓他們將原本是外界的目標壓力,轉化成內心追求成長的動力,不用浪費精力為落後找藉口,專心致志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輩做得到,不服輸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個人,像是一個火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個人成長,幫助公司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組織。

德魯克老前輩將管理的適用性擴充套件到了非常廣泛的範疇,組織型別從企業延展到了幾乎所有的各類社會組織。只要有組織就需要管理,同時只要需要做決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層經理的特權,管理者的隊伍擴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不論其是否有下屬,不論職位高低,只要是因為其職位和知識他們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策。而不論職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須力求工作有效。

作為一個教育行業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社會培訓機構等這些社會資源,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創造價值,其從業人員的工作,絕大部分是組織、整合、協調、溝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內部絕大部分員工應屬於管理者的範疇,管理者不應只侷限在中高層人員,也不能只侷限在有下屬的人員。公司在分析企業內外部環境及自己優劣勢的情況下,適時提出了戰略目標,怎樣去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有賴於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們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這是我讀書的一點點感想,書中還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後要加強管理學方面的學習。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7

一口氣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讀完,深有感觸。

全書以提牽引與實際的管理實踐聯絡甚為緊密,此書還非常確定的回答了一個問題“卓有成效是否可以學會?”答案是肯定的。與此同時發現自身在管理實踐中確有很多方面考慮欠周全。

書中開篇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管理者,書中將“管理者”的定義擴大為能為組織作出貢獻的知識工作者均可稱之為“管理者”。我認為,現代意義的管理者可以有更為寬泛的理解,即擁有“管理需求”的人均可稱之為管理者。這是一個泛概念。例如一個清潔工,他需要管理自己的工作以及支配自己因以怎樣的方式和時間來完成工作,只要自身有“管理”這方面的需求,那麼,我認為他就可以稱之為管理者,至少是自我管理者。

對於管理者,真正的制約不是金錢或是其他資源,而是時間。所有的資源都可以創造而唯獨時間是無法被創造且是絕對固定的。但由於他的免費,很多人都忽視了。那麼,對於這樣真正稀缺和高價值的資源,我們應當給予絕對的重視和精確的管理,把自己的時間花在真正創造價值上。這裡,德魯克提供給了我一個方發,抽樣記錄自己一個月的時間消耗,不要事後回憶,要馬上記錄,這樣可以不斷檢視自己的時間支出,以作出正確調整。此外,德魯克還提出,時間應當整塊運用而不是零散支出,比如一個報告,我花3小時寫完要比我每天10分鐘花18天寫完質量高出許多,這點我深以為然,並在實際中應用。

管理者自身還應當準確定位自己在組織中的位置,想清楚自己能貢獻什麼。這是我作為SIFE隊長和學生會副主席欠思考的問題,在SIFE,考慮的事項過於細節,求全責備,結果弄得自己比較疲憊,周邊的夥伴也跟陀螺一樣跟著我轉。與此相比,在學生會我就不盡責了,很少主動策劃事情,更多的是事來受命,雖能解決問題,但畢竟未能作到自己的最好(做到自己的最好也未必就是最好,人際關係等方面的考慮),如此說來只是說明自身未能很好的給自己定位,以明確自己在組織中的“貢獻點”在何處。想清楚這個,還需要重點花功夫的就是人際關係和有效會議了,透過這兩者來控制組織的作為以及體現自身的貢獻。

組織中的人不可能勸全是“通才”,往往是各種人才都有,這樣的組織也才平衡。從我的角度來開展工作就需要明確他們各自的長處和需求是什麼,然後關注他們的長處併發揮他們各自的長處來提高業績,而不是把焦點放在短處,這樣往往選出來的人是“不差的人”,而組織需要的是“優秀的人”哪怕只在一方面。但這並不是不考慮短板,這對於不同的工作或崗位來說有不同的標準和底線,這是我需要把握清楚的。同時,應該明確什麼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可以按照“緊急”、“重要”來劃分四個維度從而決定做事的先後順序。

我在組織中的工作其實大部分就是做決策,那麼決策的有效性就直接決定組織工作和我自身貢獻的有效性。德魯克給出了很好的參考準繩,即,以結果為導向。把所有決策的焦點放在最後的結果上,這樣就不至於偏頗。

透過此書的一些啟迪,我非常贊同德魯克先生的觀點,“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否則,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浪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8

根據MBA專業老師的推薦,有幸拜讀了德魯克大師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可謂受益匪淺。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這本書主要內容是:管理者必須學會如何讓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先要從管理好自己的時間開始,透過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做好決策,要事優先,讓自己的工作有貢獻值,並能夠用人之長,激發別人的潛質,透過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措施,取得最佳績效。而我認為,要取得最佳績效,這與個人的素質修煉、經歷認知、融會貫通、有效溝通、身體力行等密切相關。而其中,掌握基本的業務資訊、操作規則和每個組織的文化底蘊,進行有效決策是至關重要的環節。

透過學習,我感觸頗深,認為要當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應做到:

1、具有明確的目標:透過目標的確定讓自己的工作具有計劃性,把自己的日常工作與目標掛鉤,心繫責任,勤奮努力,透過各項工作的開展圍繞目標不離不棄,日常工作計劃的執行到位,也就是做好OEC,來達成自己的目標,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並透過實現小組織的目標,來保證實現組織的整體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加強溝通和組織內部的互相認同、團隊合作、自我激勵和人才培育是實現組織目標的根本措施。

2、做好時間管理:書中所說的某公司董事長所想的三部分時間的安排都不能兌現,某大公司負責人經常參加對公司發展沒什麼好處的應酬,可想我們普通管理者的時間管理會有多麼難,會經常被上司干擾,計劃工作難以保障。由此可以看出,工作有計劃、時間有管理、溝通要及時的重要性,學習那個財務經理用一個通知方式解決會議時間過長、同時兼顧他人不會覺得被忽視以及某公司三個部門合併的做法,實在必要。合理安排臨時性工作,忙而不亂,抓住核心工作的進展,不讓自己的時間被外界所左右,是讓自己的工作有序進行的基礎,是保證工作實現最佳績效的根本措施。

3、用人之長,建好團隊: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合理搭配班子、進行性格互補和工作按流程咬合、做好人性的制衡,知人善用,善於挖掘人才、激發潛力,做好授權和及時溝通,就像越南叢林作戰的青年上尉尚未所說的游擊戰中,每個人都是管理者一樣,必須根據現場和形勢,區別對待;學習那個財務出身的新總經理一心為公司發展想方設法關注青年人才的做法,還要學習那個將自己一個檔案處理部門轉變成銀行的推銷部門的做法。而保證團隊協作和公平競爭,並進行及時激勵,才能建立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取得最佳績效。

4、關注經營核心,發揮集中優勢,進行有效決策:管理者應該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經營結果的核心業務上,著眼於戰略目標,著手於戰術策略和行動措施,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處理好輕重緩急的工作,並且充分利用自己專業學歷、經歷特長,做好綜合分析和換位思考,善於以史為鑑、總結經驗,檢討自己,把握機遇,有膽有謀,大事宜簡,小事宜柔,進行及時有效的決策,方能成就大業。學習那位醫藥公司能夠分析全世界藥品消耗趨勢,研發突破領先並結合某國健康保險的宏觀思路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方式,超前思維、準確定位,必然發展不斷。還有美國貝爾公司組織管理架構的調整策略,帶來了集權和管理方式、經營發展的良好結局。要深刻的以非洲兩個熱帶水果加工廠中一個廠因管理和決策不到位引發的難以全身而退的慘痛教訓。

5、大事講原則,小事講方法:責任與義務同在,關注結果,更要講究方法策略。同樣是為了讓下屬認知不足,提高業務操作水平,批評和表揚甚至兩者結合用漢堡包的方法效果不會是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為了結果採取一個下屬接受、認同並能積極付諸行動的方式。從書中的案例日本人只看員工優點不重員工缺點、“終身僱傭”的晉級制度可以看出,管理方法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有效管理的方法和案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更深刻的認知到:管理能夠最佳化經營效果,特別是戰略目標的確定、組織結構的設定、激勵政策關注的核心對經營效果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書中對管理者的自身修煉和時間管理等的具體方法沒有細緻的講解,沒有有效溝通、合理授權等內容,看來側重點不在具體操作上,而主要突出了管理策略,可能是大師高—瞻遠矚的宏觀思路,竊不敢妄自猜測。再就是本書的序有六個長達36頁,超過了其中的任何一個章節,有點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結合著書中的成熟做法,對照自身的不足,我將採取以下措施來爭取有效管理:

1、積極推行績效管理:把握公司的戰略、目標,做好本部門定位,抓好部門的宏觀決策,把公司戰略、部門目標、有效決策相結合,在全員中實施績效管理的辦法,加強過程監控,關注員工績效,從而保障部門績效,實現公司績效。

2、營造高效的團隊氛圍:組織全員學習《為自己工作》的光碟和《請給我結果》的討論,積極開展案例培訓,並輔之企業文化的宣傳、圖片上牆等措施,培養員工的責任心,並透過建立良好的運作方法和保障機制來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抓好OEC管理:做好周工作計劃和日清工作的實施和指導,抓好現場管理和細節管理,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4、抓好核心工作的督辦: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採取要事優先和工作計劃相結合的管理方法,明確核心業務的進展節點和完成時限,要求定期反饋,掌握核心業務的日常進展,關注核心業務的績效,是保障目標實現的基本措施。

總之,作為一個管理者,擁有一顆包容、博愛、奉獻的心,具備守時、高效、尊重、溝通等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必不可少,時間管理、進度控制和有效決策無處不在,將管理的基本常識用到日常工作中,關注核心業務績效,重視長久利益,做到順時應勢、與時俱進,必將取得卓越績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9

西方諺語說:“別人是魔鬼”,生活中我們無不在與別人的比較中前行,別人是動力,也是苦惱的來源。透過與別人比較,激起自己的熊熊慾火來催動進步是常用方法,但有時卻是以全民鬱悶為代價的;而立足自我,以知識的溫情驅動自我發展是另一種方法,進速雖慢,卻如胡適先生所言,“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相信,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是這樣一本有溫情的書,他說,管理者性格、相貌、經歷、所處的環境千差萬別,但我們不必因此而沮喪,因為基於自我的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作者認為,“有效”是指使能力、資源產生更多更好的成果。而在組織中,凡能達成有效性的個人,都可以管理者視之。然而,無論有何種個人特點,管理者處於管理位置時,往往會受到制約。這些制約包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時間總是屬於客戶;忙於組織日常運營,卻沒時間思考關於組織的重要事務;自己的才能不能轉化成對組織的貢獻而被接受;受限於組織內部的侷限,難以觀測到組織外部的變化趨勢而把握機會。沒有時間思考使人盲目,沒有可讓人接受的貢獻使人產生懷才不遇的感覺,受制於組織內部使人短視。本文根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整理彼得·德魯克給出的解決以上三個問題的方法。

關於時間管理

對時間的運用關鍵在於“保留出相當份量的連續性整塊時間”。斷續的、碎片化的時間不足以完成與思考有關的事務,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每天花費了大量時間,卻常常感到疲憊和無助。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診斷出“病因”。浪費時間的原因有這麼幾種:首先,缺乏制度遠見,將時間浪費於解決重複危機之中。例如,某公司經常出現庫存危機,不得不花時間解決庫存問題;而建立可行的制度,如定期盤點,就能避免該種情況的出現。其次,人員過多,“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況就會出現,管理者不得不花時間解決人際問題,而佔用了完成實際任務的時間。再次,組織不健全,表現為會議過多。除了傳達上級精神一類的會議,多數會議的目的是“會商而決議”,而會議多、時間長,說明組織中職位結構不當,不能及時有效做出決策。最後,資訊功能不健全,表現為漏報資訊、錯報資訊等,作為代價,個人和組織不得不因資訊錯漏而付出時間成本。

為了抓住“整塊時間”,管理者應當把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和事有優先的原則。人們往往低估完成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喜歡同時做幾件事,最後只好手忙腳亂的趕工。為了避免此類窘境發生,把重要的事情放前面先做,每次只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在調查中作者發現,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週中會拿出幾個完整的上午時間來集中解決重要事務。找出重要的事情也是一種能力。對於管理者來說,壓力會干擾其判斷一件事是否重要。作者認為,應當將主要精力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上,而非被壓力驅動,因為壓力往往來自過去,而管理者應當面向未來。過去慣常的榮光不保的壓力會干擾管理者,致使其將抱殘守缺、紙糊危牆作為重要的事,但此時,真正重要的事應當是面向未來,推動變革。

針對這樣的現象,作者提出了確立優先次序的原則:

1、重視將來而不重視過去。

2、重視機會而不是隻看到困難。

3、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盲從。

4、目標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如此,管理者會知道什麼事該去做,什麼事不必去做。同時,管理者還須明白兩個與管理時間相關的道理——學會授權、不浪費別人的時間。對授權的理解——授權不是讓別人做自己的事,而是把別人能做的事情交付給別人,而使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管理者不能浪費自己的時間,更不能浪費別人的時間,須知浪費組織中任何一個人的時間,都會導致組織的無效。

關於人的管理

一個組織中乃至整個社會中的人的關係無非可以分為兩種——人與自我的關係,人與其他人的關係。人與自我的關係——瞭解並悅納自己,而自我卻無往不在人與其他人關係的籠罩之下,是否為別人所接受會影響到個人對自我的認知。管理者期望自己的價值、能力、資源為別人接受,然而,有時會事與願違,這時,懷才不遇就產生了。作者致力於避免此類不良情緒的產生,並提出瞭解決方案——著眼於貢獻,而不是展示。管理者應該思考如何將自己的能力與資源轉化為對別人的貢獻。貢獻是指:第一,直接成果,即對組織和其他人帶來什麼。比如醫生利用自己的知識為組織帶來的直接成果是治好病人,這裡的'貢獻就是將自己的知識、能力、資源轉化成對組織、他人有益的具體而實在的事情。第二,樹立新的價值觀以及對這些價值觀的重新確認。價值觀有導向作用,如果導向相反的方向,對組織的衝擊是巨大的,因此需要有人為價值觀重新確立做貢獻。

作者舉了美國農業部的例子,當時有兩種價值導向——提高現代農業生產力還是保障自耕農生活。發展現代農業勢必會損害傳統自耕農的利益,而保障自耕農生活則會阻礙生產力發展。管理者的貢獻正是體現在對價值觀的整合並給予新的解釋之中。第三,培養並開發明天所需要的人才。尋找繼任者是管理者對組織的又一貢獻,舉個我們熟悉的例子,諸葛亮找到了繼任者姜維,推薦了費禕、蔣琬,保證了蜀漢這一“組織”的延續。培養明天所需的人才可以說是管理者最後的貢獻吧!當管理者著眼於貢獻時,就會漸漸學會處理人際關係:為了自己的貢獻而與其他部門精誠合作,啟發下屬為了貢獻而設定目標而不是監管下屬,個人發展注意貢獻而不是受他人干擾。

作為管理者,與他人的關係也是至關重要的。在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組織中,管理者都知道“公事以外”才是朋友,在實際操作中是不容易的,在“公事”中用人是個永恆的話題。作者總結了四項用人的原則:第一,不設定只有“上帝”才能勝任的職位。人們往往期待聰明、果毅,知識豐富而充滿熱情的全才來出任某一職位,而事實是少有天才,更多的是中人之才。如果一個職位多個人都無法勝任,那麼,取締它。第二,職位設定要嚴格,涵蓋要廣泛。不設“上帝”職位不代表職位取得就是簡單地、職位任務就是單一的。職位設定的原則是因事設崗,但職位任務不能過於單一,否則會使人頓生單調感且不利於個體發展。第三,用人時先考慮某人能幹什麼,而不是先考慮職位需要什麼。先“認識”人是要務,只考慮職位需要,往往會忽視人的其他才能,因為一個人雖不適合此崗位但有可能適合彼崗位。第四,用人之長,容人之短,並設法讓其知道自己的短處。組織既然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不是以選拔“美德標兵”為目的,管理者一定要學會發揮別人的長處。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總統三易其帥,最後選擇了酗酒成性的格蘭特將軍為統帥,原因很簡單,“只有他能領導北方打勝仗”。當然,容忍他人的短處不代表置之不顧,而是讓其人也認識到自己的短處。二戰時,馬歇爾將軍提拔艾森豪威爾,而豪威爾的短處是戰略眼光不足,馬歇爾有意將他安插在作戰計劃部門,有了這段經歷,豪威爾更能發揮他在組織和策劃方面的長處。對於短處,並不一定要求改正到如長處一樣高明,不過是像孫權對呂蒙說的那樣,“吾欲卿致經作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不過是提個醒兒罷了。這是處理下級關係——用人的道理,對於上司,管理者要做到不惟命是從,從正確的事情著手,並以上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提供建議。

關於決策

短視會誤導決策,關於如何決策的練習也是對視野的培養。作者認為,決策的關鍵在於定性,即判斷面對的問題是怎樣的問題,並根據問題的性質做出反應。根據書中對電腦的態度來看,作者是對定量的判斷存在懷疑的,他更支援管理者擁有自己定性的判斷,不知作者若能生活在今天,對大資料會有怎樣的見解。總之,作者認為,決策前需要辨清事件的性質。問題事件可以四類:第一類是真正經常性的問題,比如生產方面的問題,生產材料短缺、成本過高等。第二類是特殊情況下,偶然發生的經常性問題,比如公司合併,對一個公司來說,這類事件可能是特殊的、偶然的,但在企業界這是經常發生的有例可尋的事件。第三類,首次出現的經常性事件,當企業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可能面臨新的經常性事件,該類事件首次出現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無例可循並以後發生的可能性很小。區分這四類問題對管理者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對經常性問題的決策,是可以透過制定制度、遵循慣例來解決的,而偶然性問題才迫切需要有效的決策。管理者的決策失誤在於:一是將經常性問題視為偶發性問題,每次都要費心力解決而不是形成有效解決此類問題的制度,這是對時間的浪費。二是將新問題當作經常性問題,用舊制度解決新問題,破洞會越補越大,對組織來說是危險的。三是對無法掌握問題的本質,不能切中肯綮。四是隻看部分,未見全貌,決策時往往缺乏針對未見部分採取的措施。

除了定性,決策還應當考慮的是:邊界條件、正確的決策是什麼、如何化決策為行動、資訊反饋制度。邊界條件是指在某一特定時期解決某一問題應達到的最低要求。例如,弗蘭克林·羅斯福總統一上任時訂立的目標是經濟復興,然而當時美國經濟危機已經加深到了一定的程度,這個目標難以完成,羅斯福總統不得不轉換邊界條件,轉而政治改革,改變保守的姿態,銳意改變,為經濟復甦助力。清楚地認識邊界條件,是正確決策的前提。管理者要明確正確的決策是什麼,而不是讓人接受的決策是什麼。花時間考慮是否能被別人接受,又怕他人反對,往往會浪費時間。當然,凡事有例外,在某些維持性組織中,“和稀泥”、“打太極”是不可缺少的。知道了正確的決策,就要化決策為行動:明確誰該瞭解這項決策,應採取什麼行動,誰採取行動,行動應如何進行,怎樣才能使決策得到遵循。

在決策中,還要建立一項資訊反饋制度,決策是人做的,而人是會犯錯誤的,為了防止發生錯誤,需要不時的反饋,這也是法約爾管理五項職能中“控制”一項要做的事。除了上述幾項因素,作者特別強調了反面意見的作用。通用的阿爾弗雷德·斯隆對此十分在意,某次會議中由於全體一致,他甚至宣佈散會下次再討論,直至有反對意見出現。反對意見的作用作者總結了有三點:首先,保護決策者不被組織中某一特定團體俘虜。組織中往往有不同的利益團體,不同的聲音代表不同團體的聲音,當一種聲音掩蓋了其他聲音時,是不妥當的,需要找到背後的原因。其次,反對的聲音,往往可以被視為“另一種方案”。一致性決策不代表是正確的決策,當一致性決策走投無路時,反對意見會成為救場的“PlanB”。最後,反對意見可以激發組織成員的想象力。千奇百怪的構想本來就是對思維的訓練。

組織中,管理者必須卓有成效,這是多麼令人激動而惆悵的事情。令人激動之處在於“卓有成效”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詞語,而令人惆悵的是,為了“卓有成效”,又要放棄多少對個人來說極其美好的東西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10

彼得·德魯克是一個具有魔力的管理大師,每次讀他的書,總是棒卷在手,思維頓開。雖然他的書我已經讀了很多,有的已經讀了數遍,甚至開了專門的培訓講題,比如眼前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是在2006年11月,學校派我去參加在北京召開的紀念彼得。德魯克去世一週年紀念論壇,與巨匠的作品對視,從此愛上,一發不可收拾。

和今天許多掛著管理大師名頭的作者不同,彼得。德魯克是一位深入企業實踐、並基於實踐提出解決辦法的實戰型管理諮詢者。避開艱深的術語,通俗易懂地傳遞管理者的實踐,是這位現代管理之父著書的特點,在他的書中,我們幾乎看不到管理模型和資料分析,有的只是一位長者、智者娓娓道來的智慧分享。

彼得德魯克是一位真正的以第三方身份深入企業,以“影子”觀察者的視角透視企業或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尤其關注管理者的行為規律,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從多個案例中找到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提煉昇華,最終成書。

這和我們通常意義上說的企業家自己著書立說又有不同,企業家成功地經營了企業,便總結經驗著書立說固然很有借鑑意義,但由於身在其中,往往容易流於個體的經驗主義,或禁不住地誇大些東西,掩蓋些東西,讓讀者看到的總是被粉飾後的案例和觀點。

彼得德魯克是一位高產作家,一生著書立說39部,且幾乎都成為了世界管理界的重量級暢銷書,每一部書都是觀點詳實,通俗易懂。我最愛讀、也是受其影響最深的有三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果管理》、《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等。

昨日整理書櫥,再次翻閱《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忍不住又腦洞大開,立刻將其部分觀點融入到下週我即將開設的課程裡,並輔以現實案例。

感謝大師,這才是真正的管理雞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11

讀了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最大的收穫是一些管理理念的轉變,書中的很多案例都能和日常工作結合起來,可以更加辯證地看待和分析目前企業存在的問題。

作為一個傳統的製造型企業,聚菱燕已經發展了二十年,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生產經驗,也培養了一大批熟練的產業工人。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裝置逐年老化、員工老齡化、成本不斷升高等一系列困難,同時,我們的一些思想觀念也比較守舊。近年來整個汽車產業發展遇到瓶頸,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我們突然發現,“狼”是真的來了。

在新的形勢下,以前一些傳統經驗已經不適用。例如,過去推崇的“合理庫存”現在變成了佔用流動資金;以往的“大而全”也逐步被“小而專”取代。當我們站在客戶的位置上想客戶所想時,很多問題就要重新分析考慮了。

書中有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美國汽車的安全性問題,一開始業界關注的是車輛本身的安全、公路工程以及駕駛人員的訓練,事實也證明了這些都行之有效,但安全事故仍然持續上升。直到人們進一步分析發現,3/4的事故是由於醉駕或有“行車肇事傾向”的人所致,這類問題又恰恰是前述管理方案無法企及的。汽車製造商改變思路,在考慮“正常駕駛”時安全的同時,更要考慮“不正常駕駛”下的安全,事故也就大為減少了。

按照精益生產的理論,我們要做到“不接受、不生產、不流出不良品”。我們透過原料的品質前置監控,能夠最大限度地杜絕原料不良品的使用,但由於種種客觀原因,仍然無法全部避免不良原料流入,而這些原料必然會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質量。

如果我們能夠儘早發現不良原料,在製造時提前變更適合的配方,製造出合格的產品,就可以減少返工造成的浪費。而適合的配方,就是針對以往不合格原料的“不良原因”積累而做出的改良。對於同一牌號產品,預先設計幾組配方,然後“對症下藥”。

當然,找出不合格原料的“不良規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多年來各類資料的統計分析,這恰恰是我司的優勢,我們有大量的技術、生產、品質資料,再加以專業的分析,一定可以總結出規律,並加以推廣,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減少浪費的目的。

同樣,我們已經生產了二十多年,使用了日本製鋼所、東芝和國產典型的擠出機裝置,在製造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同樣有規律可循,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果我們集中人力、物力,將所有故障的發生頻率、原因彙總、解決方案等統計分析,做成視覺化手冊,再透過不斷的模擬訓練以提高員工應對水平。在實際故障發生時,一線員工在逐級上報同時,在授權下也可以根據手冊說明妥善解決,這樣能夠大大減少等待處理的時間,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諸如此類,在變化中發現問題,找到新的解決辦法,我們有充分的信心和理由,確保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保持永久的戰鬥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 篇12

“這是一本好書,不能只看一遍!”,是我拜讀了彼得。德魯克的名著《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第一感覺。他闡述了一個核心觀點就是是:對組織負有責任,能影響組織經營成果的人,就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是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全書只有167頁,很多觀點鏗鏘有力,發人深省。此書看完,不由得反思,自己做到了幾分呢?

透過閱讀我感到要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是重視目標和績效管理。二是做好工作、個人時間管理。三是用人所長。四是有效決策。要做好以上四點,首先透過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讓手頭的各項工作更有計劃性。使自己的日常工作始終圍繞目標進行,透過責任意識將計劃的執行到位,保證工作目標的實現。而現實中車間的工作目標就是安全生產,要透過車間、工區每個人的努力來實現。這要求我們必須要精誠團結,透過各種工作方法、激勵考核機制來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

其次管理好時間,要更好的實現安全、工作目標,同一時間專注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或優先做一件事,這樣才能做到最好。大家都會根據當前的情況,做一個計劃,執行。我們通常是想到了,做個計劃,做著做著,計劃亂套了,後續的就更無從談起了。這就要求必須慎重設定自己工作的優先順序,將寶貴的時間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時間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利用時間,因為時間是沒有任何彈性,誰也不比誰多。得弄明白,做什麼事情花的時間是有效的,如何做是有效的。比如當前安全生產中道岔是我們當前安全的“牛鼻子”,那就必須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道岔的維護整治上,始終確保道岔有一個良好的狀態。高鐵沒有點外作業,只有透過夜間天窗來發現並解決問題。人夜間的精力是很難調整到和白天一樣的工作狀態。怎麼能夠保證安全,那就必須運用好先進的監測檢測手段,透過科學科技的辦法來分析發現裝置的問題隱患,來實現精準、點穴式的維修。那就必須確保一套完整、功能良好的監測檢測裝置。往往過去我們忽視了這些監測檢測裝置的運用,也發生了可以透過預防控制不應該發生的裝置故障。吃了不少虧。

發揮每一個人的長處,使他在車間、工區團隊中做出最大貢獻,這是我們管理有成效的目的。就要求我們根據日常各項工作中的不同、變化,透過合理的對每個參加這項工作的人員做出客觀的評價,併合理搭配、進行性格互補和優勢互補,知人善用、挖掘人才、激發潛力。比如車間、工區日常天窗工作就能看出同樣的工作任務,技術業務能力互補的人一組完成的工作要比同樣能力、性格脾氣相同的人一組完成的質量效率要高。

決策的重點不是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而是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如果僅僅關注某一個問題點的話,那麼相似的問題可能還會再犯。書中給出了5個決策要素如下:

一是瞭解問題的性質,經常性問題,要規範和流程解決;

二是找出解決問題的邊界條件;

三是仔細思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四是確定的解決方案是必須可執行;

五是重視執行過程中的反饋。每個管理者每天要做很多決策,這必然分散注意力,降低決策的效益。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關注工作核心,集中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影響安全生產的工作上,從關乎安全的目標,按工作的輕重緩急安排先後順序,充分發揮車間全體人員的能力、經驗、特長,總結過往經驗的基礎上做好綜合分析研判,把握機遇,進行有效的決策,完成車間工作的奮鬥目標。加強人員能力培養,強化時間管理和進度過程控制,時刻強調有效決策,做到順時應勢。

這本書特別值得閱讀,它帶給我的思想震撼當然不只以上幾點。目前重要的目標是充分領會並實踐書中自我管理方面的建議,找到自己最適合方向,集中精力做事,時間安排上堅持要事優先原則,在車間各項工作中發現他人的長處,相信只要領悟並堅持書中法則,就一定能逐漸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