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春節

春節禮儀小常識

春節禮儀小常識

春節禮儀小常識1

根據傳統,晚輩要向長輩拜年,以表達對過去一年養育的感謝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祝福。口頭上的問候拜年自然必不可少,還可以讓孩子透過一些實際行動來表達感情。比如,飯後洗碗擦桌,幫老人削個蘋果剝個桔子,陪坐在家人中間,與老人拉拉家常。要知道,真正的骨肉親情大多是小溪般涓涓地流淌出來的。看似不起眼的舉動,既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又能讓他們享受到自己的行動營造出來的親情氛圍。

春節期間,孩子們會跟著爸爸媽媽去探親訪友做客人,也會在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招呼客人做小主人。無論做主人還是客人,都應該是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才受歡迎,春節期間,可以來一個“文明禮儀強化培訓”。

首先,要教會孩子怎樣稱呼。現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平時親戚走動也有所減少,親戚間的稱呼許多孩子搞不清楚,爸爸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伯、叔、姑姑、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媽媽的兄弟、姐妹、叔叔、阿姨、姑姑、舅舅……我們相應稱:舅舅、阿姨、叔公、姨婆、姑婆、舅公……如果父母稱呼為祖輩的,我們則稱呼為“太祖輩”。

其次要教會孩子怎樣使用春節的祝辭。當見到年紀比較大的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當見到做生意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生意興隆、財源茂盛”;當見到工薪階層的客人時,應該祝福對方“新年好,身體健康、生活幸福!”

還可以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春節在飯桌上聚會肯定不少,應該講究餐桌文化,好吃的東西不能自己一個人吃,要留給別人吃;取菜時,儘量取自己面前的,不要“飛龍過海”;看準哪塊就夾它,不要翻來覆去地挑,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夾帶湯汁的肉菜時,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自己或者別人的衣服;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對還沒吃完的人說:“請大家慢用”。

外出做客時,應讓孩子先輕輕敲門,經允許後方可進入。千萬不可以隨便翻抄主人的東西;主人遞給東西時,要雙手接。有客人來自己家裡時,要禮貌待客。給客人敬茶,不能倒滿,只需倒半杯茶,因為茶涼了可續茶;敬茶時只端茶杯的下半部,雙手遞給客人。親戚朋友送紅包時,千萬不要當著客人的面拆紅包,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應該雙手接過,說聲“謝謝”。

趁著春節,教孩子如何稱呼、祝辭,這對訓練孩子的膽量、口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大有裨益,能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

現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可是去有孩子的家庭做客,或者有孩子的來自己家裡做客,情況就不同了。家長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間常會有不愉快。

對寶寶來說,最難接待的是和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小客人。因此,事先跟寶寶打招呼,教會他如何接待小客人。當你們看的電影片道不一致時怎麼辦?你們喜歡的玩具只有一個怎麼辦?這些問題都需要家長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

趁春節帶孩子去親朋好友家做客,教育孩子各種禮儀,讓孩子年齡大一歲,懂事多一點,請父母一定要抓住春節這個好機會。

春節時,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的。外出旅行時,應帶上本人有效證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規則,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家庭任何資訊(尤其是家庭成員、住址和聯絡方式),謹防詐騙;假期外出乘車、旅遊、購物、娛樂和聚會時保持警惕,注意防扒竊;在商場、市場和公共娛樂場所,注意疏散指示標誌和通道,一旦發生險情,能保證迅速逃生自救,確保自己人身和財產安全。告誡孩子,不要到河邊、湖邊溜冰玩耍。另外,家長還要教育孩子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春節禮儀小常識2

說話禮儀

要點一:見人稱呼不可少

一般來說,比較常見的親人,懂禮貌的寶寶們都會稱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但是,春節期間的客人比較多,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導該怎樣稱呼就要見面的客人。由於一些稱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時候比較口生。如果你等與客人見面了才教孩子稱呼,孩子或許覺得彆扭不肯開口,若你在見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練”著稱呼一下,孩子稱呼起來就很自然了。

要點二:祝福話語要多說

一歲左右的寶寶會說的話還不太多,爸爸媽媽們可以事先教會寶寶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兩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教他們說“恭喜發財”、“新年快樂”、“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有些寶寶的發音未必完全正確,或未必能完整地說出這四個字,這點爸爸媽媽還需多多體諒。

紅包禮儀

要點一:接過紅包要致謝

長輩給紅包的時候,寶寶們要雙手接過並向長輩們說聲謝謝。如果寶寶太小還不會做,爸爸媽媽可以扶著寶寶的手,雙手接過紅包,然後帶著寶寶一起說“謝謝”。

要點二:紅包不可當面拆

2歲以下的幼兒,不會知道紅包是什麼,只要告訴他別人給他時,要說聲謝謝,然後放進自己口袋或給媽媽。寶寶稍懂事後,要事前跟他們說好,接過紅包,千萬不能當著客人面拆開,最好的做法是馬上把紅包放到爸爸媽媽的袋子或寶寶自己的袋子裡。

餐桌禮儀

要點一:好吃的東西別獨享

大人一般都比較慣孩子:孩子愛吃的東西會有意讓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場的話就要教育孩子講究禮貌。吃飯之前要跟孩子講好:“好東西大家都喜歡,所以飯桌上有好東西,你不要自己一個人吃光,要留點給別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沒人喜歡的。”

要點二:用餐衛生要注意

有的孩子吃飯喜歡挑來揀去,家長們要記得和孩子說:“吃飯時,我們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準哪塊就夾,不要翻來覆去,那是非常沒禮貌的表現。帶湯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夾,以免濺髒了衣服,人家會說你是不講衛生的孩子。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待客禮儀

要點一:對待客人要親切

有客人時,家長要引導和鼓勵孩子親切、主動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進屋後,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做些簡單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給客人倒茶水等。

要點二:大人講話莫插嘴

在大人談話時,要讓孩子明白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來回走動和隨便插話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做客禮儀

要點一:主動問候說聲謝

領著孩子去別人家做客,進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在問好之後主動把脫下的鞋子排整齊。當孩子受到招待時記著讓孩子說聲“謝謝”。

要點二:他人東西別亂動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在陌生的環境中更是如此,告訴孩子隨便亂動別人的東西是不禮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書,一定要經過主人的同意。在自己玩時記住不要打擾大人談話,玩過之後,記著讓孩子把東西放好。

交際禮儀

要點一:主動分享別吝嗇

當有小客人時,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會讓小客人格外開心。客人走時家長可以領著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長可以和孩子說:“和××說再見,有空再來!”即使是家長教孩子說的,從孩子嘴裡說出來也會令客人感到快樂。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後,孩子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禮貌的小主人。

要點二:和睦相處要忍讓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是小皇帝,家裡沒人跟他們爭奪什麼。可是到有孩子的人家家裡做客,或者有孩子來自己的'家裡做客,情況就不同了。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間常會鬧個不愉快。春節期間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因為他將來長大了,也要具備謙讓、團結的品德。

電話禮儀

要點一:接電話時有問有答

接電話的基本禮儀要求,可供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借鑑:孩子接電話的時候要學會說“你好”、“請問”、“請等一下”這樣的禮貌用語;接電話時聲音要放輕一些,不要在電話中大聲嚷嚷;接電話時要有問有答,回答問題時要大方,不可以長時間不回應對方的問題,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時,把電話一扔跑到別處去。

要點二:打電話時注意時間

大人打電話時,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搶話筒;打電話時要先報上自己的名字,並說明要找的人;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接電話;掛話筒時,要輕拿輕放,不可以摔話筒,或重重地掛電話;接打電話時,要學會說“再見”,然後再掛電話,不要只管自己講完就掛電話;要注意打電話的時間,通話時間不可太長,也不要選擇太早或太晚的時間打電話,以免影響別人的休息。

春節知識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古代有 “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意思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民家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

臘月二十四是“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除舊佈新、迎接新年。民謠有“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說法。

昨天掃完“陳”,今天就到了迎新的時候。這天因各地民族和風俗傳統不同,慶祝活動和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民間常見的有貼窗花、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傳統活動。

民間諺語說:“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意思是這一天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在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因此有了“年肉”的叫法。

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上店、集中採購。臘月二十七還有一件大事,就是洗澡,去汙除垢,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二十六、二十七兩天準備好了過年要吃的肉食,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主食了。

二十八做好了發麵,二十九就要開始蒸饅頭了,人們盡情發揮想象,把饅頭做成壽桃、小動物等各種造型。在天津大家還會在這一天到喬香閣請中國結,取“喬香納福”之意。

除夕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是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是辭舊迎新的日子。除夕人們通宵不眠,燃放爆竹守歲,是過年時氣氛最濃的一天。